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36节

  他和常浩南之间虽有业务往来,但过去的私下交际其实不多,只知道后者在研究方面能力过人,并不了解常浩南在过去一系列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段提醒。

  “放心吧,我会小心。”

  常浩南自然知道对方是好意,当下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而且,在应付这种事情上面,我也有经验。”

  显然,在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由于他的一系列折腾,导致梦想集团早早就在国内碰到了发展阻碍。

  发生冲突也是迟早的事情。

  在华夏真正成为世界工厂之前,像梦想集团这类企业,发挥的功能总体上还是偏向正面。

  毕竟,哪怕是组装厂,组装电子产品也属于其中的高科技领域,对于这个阶段的华夏来说绝对是宝贵的产业。

  然而当华夏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当个世界工厂之后,这些已经当惯了工厂躺着赚钱的企业,就转而成为了拖后腿的角色。

  这属于结构性的矛盾。

  他所做的事情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大,华夏就会越早往国际产业分工的上游发展。

  就会跟买办属性集团的利益相违背。

  这其实跟几年前他要搞独立自主的航空产业标准,但却受到一批人的阻挠是一个道理。

  夺人饭碗如杀人父母。

  只不过,那个时候,常浩南还只是个没什么能量的小卡拉米。

  就连动用科工委的影响力,都得通过杜义山借力。

  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

  因此大部分压力也好,想出来的具体对策也好,都是丁高恒完成的。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他在波音并购案,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盟军行动里面,连美国人都敢阴一手,更何况是一个连投美都还不彻底的梦想集团……

  “李院士。”

  常浩南的性格属于可以不争一时之长短,但必定要决长远之胜负的那种,当下就已经有了对梦想集团釜底抽薪的想法:

  “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兴趣往商用服务器和超算以外的领域发展?”

  李杰看向常浩南的眼神略带些好奇,但还是诚实地点了点头:

  “当然有,超算和服务器在之前那一次热度之后,市场有点过饱和,新增订单数量能维持住不往下掉就已经不错了,想要进一步提高,要么像您刚才说的那样,想办法开辟海外市场,要么就横向拓展其它业务。”

  “不过,在商用机以外的领域,我们实在是没有资源呐……就拿现在利润率最大的PC市场来说,该入场的早就已经布局完成了,我们再下场,一是上级未必批准这种重复性建设,二来也只能捡一些其它厂商不要的边角料市场……”

  客观上讲,梦想集团目前确实势头正好,想要上来就在对方的优势局打逆风翻盘,难度很大。

  机会在于,再过上几年,华夏的政企采购就会第一次尝试引入国产化指标,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国产化。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第一次尝试最终并未成功。

  但如今还是有机会的。

  因此,常浩南想走的本来也是迂回策略:

  “PC这块,想要马上跟那几家正面竞争确实不现实。”

  “不过,您之前也提到过的,我们跟一家意大利机床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而其中的工控部分正好是由我方来负责。”

  “只不过,软件确实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但硬件还是要统一采购进口型号……”

  话都说到这了,李杰哪还能听不懂:

  “您是说从工控设备,单片机之类的地方入手……”

  “但是国产硬件的水平……”

  常浩南当然早就有了腹稿:

  “高端产品现在肯定不行,但可以从低端做起嘛。”

  “不管水平高低,还是得先把国内的行业生态给搭建起来,光靠卖超算和服务器可养活不了一整条半导体产业链……”

  “你们还有低端型号的产品线?”

  李杰的关注点倒是有点不同:

  “我之前听别人说,你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国内之前从来没生产出来过的东西。”

  常浩南摆摆手:

  “跟意大利那边搞的合资公司肯定没有,我们需要靠那个打出品牌影响力,所以最早发布的那个三轴CNC加工中心就是最低端的型号了。”

  “但是后续可能会成立一个工控事业部,专门向其它机床企业,尤其是国内的机床企业提供普通机床改数控机床的解决方案,这块肯定是以低端业务为主。”

  “别看咱们国家的机床实力不强,但产量其实不低,把这块业务抓住了,虽然利润率比较惨,但是养活上下游一套产业不成问题。”

  “等到人才水平提高上来,再以高国产化率为卖点回到PC市场,虽然对个人业务应该是没什么吸引力,但哪怕只吃敏感单位采购这块蛋糕也足够了……”

第675章 空警,和圆环工程

  第675章 空警200,和圆环工程

  就在常浩南这边寻思着要如何釜底抽薪,把梦想集团的基本盘给逐渐蚕食掉的时候。

  秦省,南郑。

  随着总装车间巨大的房门缓缓升起,一架巨大的四发螺旋桨飞机在一辆解放卡车的牵引下缓缓从厂房中驶出。

  飞机前半段跟一架正常的运8F运输机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原来机头位置的玻璃领航员舱已经被不透明的蒙皮所封死,最前端还多出来一个“小白帽子”,此外就是下方多了密密麻麻的十几跟尖刺状的天线罩。

  但是从机翼部分开始的后半段机身上,却高耸地矗立着一面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个机身长的T字形阵面。

  再往后,飞机的整个尾翼都因此而被加高,机尾下方也增加了两片呈倒V字型的尾鳍。

  虽然机体本身仍然是过去那副圆润的模样,但多了背上的一面天线之后,整架飞机竟然有了点张牙舞爪的杀气在。

  不消说,这自然是第一架完成改装下线的空警200预警机。

  实际上,空警200的基础设计,尤其是其中T字天线和垂尾之间的耦合设计,常浩南在大概一年半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跟金陵理工大学设计的远程火箭炮,以及贵航工业设计的歼教9一样,当时是作为TORCH Multiphysics内部测试的一个环节。

  只不过,南郑182厂这边的技术底子确实有限。

  他们的设计部门在几年前还只是驻场设计室而已,最近才刚刚扩充起来。

  包括作为空警200项目双总师之一的梁绍修,虽然曾经也跟着常浩南等人完成过对运8新平台的改进,但也基本就只有这么一项完整的项目经验。

  再加上这个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备份”的身份而存在,无论是资金还是其它资源都不太充裕。

  所以一直拖到如今的1999年2月末才正式出厂。

  其实,说是“拖”到现在出厂,倒也并不完全准确。

  毕竟当年歼7II改歼7M这种几乎不涉及气动部分的变化,都用了差不多4年时间。

  二运输机改预警机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巨大改进,气动、结构、供电等方面都要产生巨大变化。

  就算其中最要命的天线尾翼耦合问题算是拿的现成解决方案,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其它部分并把飞机给造出来,效率也正经算是可以了。

  只不过最近这几年,航空工业对于“效率”的认知,已经在某个人的带领下出现了一些扭曲……

  所以包括182厂自己,都觉得这个效率有点不太行。

  好在,从今年年初开始,空警200所获得的拨款突然增加了不少,上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过问起这个项目的情况。

  而今天,实际上也并不是原定举办完工仪式的日子。

  所以,飞机被拖出来的时候,厂房门口并没有准备红毯鲜花礼台等一系列设备。

  就连华夏传统的大红花,都是临时从不知道哪搞了一个,因为实在太小,没办法像平常那样系在整个机头段上,只好整了跟绳挂到机头的白色雷达罩下面。

  总之,处处都是一副事急从权的样子。

  只不过,182厂内部的气氛,却半点没有因为仪式的简陋而显得冷淡——

  有大领导来了。

  就连梁绍修和王晓模两位总师,都是前一天才知道的这件事情。

  所以才完全来不及安排仪式。

  甚至前者还是临时从金陵飞过来的。

  好在上级的通知也很明确,首长只是来亲自视察一下国产预警机的研发情况,整个过程从快从简,尽量不影响项目组的正常工作安排。

  ……

  二人跟在牵引车后面,和预警机一起从车间出来。

  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群人在外面等候了。

  居中一人身上穿着一件无衔的绿色军大衣,戴一副黑框眼镜。

  跟在旁边的,则是穿着完整冬季常服的丁高恒,以及一种航空工业集团的领导。

  见飞机停稳之后,一众人缓步走上前来。

  就这个架势,别说是梁绍修,就连见多识广的王晓模也感觉有点头皮发麻。

  当然,也不排除是在这二月寒天里没戴帽子,冻得。

  二人几乎是同时深吸一口气,来到一众大佬面前。

  梁绍修甚至没注意到自己有点顺拐。

  “报告首长!空警200首架技术验证机已经完工出厂,请指示!”

  华夏过去从来没正经生产过预警机,所以不像十号工程或者十一号工程那样,可以直接从原型机起步。

  得先造一架技术验证机。

  证明这个雷达+飞机的组合体能飞起来,且飞起来之后还能正常探测目标。

  当年的空警一号就是卡在了这一步上。

  虽然能飞,但飞起来之后雷达几乎看不见什么东西。

首节 上一节 536/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