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57节

  尤其涡喷14是一个已有设计,如果要进行修改的话肯定还是要保留原来的设计思想。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对于弯掠叶片的研究之后,常浩南自信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负责发动机制造的410厂效率能跟上,就不至于对八三工程的进度产生特别重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马上就要进入三代机时代的华夏空军而言,涡喷14终究只能是一个过渡。

  它无法撑起一个大国未来的天空。

  常浩南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到了更远的地方。

  歼10和歼11,两种三代机的目标动力都是一样的。

  涡扇10。

  但是借用他重生之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个段子。

  1996年的涡扇10到底来没来?

  ——如来。

  真的是如来。

  这个时候距离涡扇10的立项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时间,但要说项目本身的进度么……

  基本上就是没有进度。

  或者说是薛定谔的进度。

  1987年立项的涡扇10跟涡喷14几乎是同步发展的。

  在可以说没有任何发动机设计经验的情况下,连涡喷14这样的二代发动机都有很明显的拼凑借鉴痕迹,涡扇10的情况就更不用想了。

  虽然没有像涡扇6一样被多次更改设计目标和转移设计地点,但是总体设计方案的多次推倒重来也是免不了的。

  就连借鉴原案都中途更换过。

  而这功夫涡扇10应该就正好处在某一次设计方案归零的过程中。

  其实这也很正常。

  前面提到过的定常附壁流型终究是有极限的,在这种理论基础下几乎不可能设计出高级压比、高级负荷的压气机。

  因为流动分离这件事情本身就存在两面性。

  常浩南重新想起了自己更熟悉也更有经验的飞行器设计领域。

  在大概二十多年前,飞行器外形气动分布的设计思想就从“定常附体流型”跨越到了“定常/脱体涡混合流型”。

  也就是从“抑制流动分离”变成了“利用流动分离”——

  有意造成飞行器的大迎角脱体流态,利用流动分离产生的集中涡得到附加涡升力,从而不仅大大提高了机翼的升力,也大大扩展了机翼的迎角范围,使飞机性能出现了一次飞跃。

  反映到产品上就是战斗机从二代机进化到三代机的那个阶段。

  “能不能把这种思想引入到压气机气动设计里面?”

  这个念头几乎毫无征兆地跳到了常浩南的脑海中。

  当然,这很困难。

  因为需要充分认识叶栅内部流动,特别是分离流动的规律。

  科学研究所走的一条普遍道路就是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到复杂。

  首先将具体的自然现象抽象为一个较简单的模型,进行研究之后得到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逐步取消所作的假设,在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修改和扩充,直至最后得出对复杂的具体现象的全面了解。

  典型例子是从牛顿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而如今在附面层流动这个方面,恰好是刚刚完成“从复杂到简单”的阶段。

  数值模拟的话,大概只能做到二维定常计算,距离准三维甚至还有些距离。

  想到这些浩如烟海的知识,常浩南的大脑隐隐有些发胀。

  他重生前并不是什么逆天大牛,很多东西也都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上面说的这些,还仅仅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设计这一个领域的问题而已。

  此外还有燃烧室、涡轮、风扇、轴承、尾喷口……

  而设计完成之后还要落实到制造。

  ……

  系统的能力毫无疑问是强大的,但也存在两个限制,一是积分需求,二是需要自己首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完成基本的思路框架构建之后才能形成项目。

  虽然在重生之初,常浩南就已经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

  但他终究还是低估了压力到来的速度。

  “呼——”

  常浩南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还是得有团队,而且必须得是以我为主的团队。”

  除了要把自己研究出的新模型新理论推广出去这个“输出”过程之外,他还需要一个“输入”过程。

  也就是让别人负责构建基本的思路框架,或者至少向他提供充足的理论知识。

  打开系统面板,看着那只有1级的工程经验,常浩南自嘲般地摇了摇头。

  重生之前只带过算上自己不超过4个人的小项目。

  重生之后到目前为止也只带过林示宽他们那几个人。

  有进步,但是还不够。

  想到这里,他停住脚步,准备往回走。

  眼前这个改进涡喷14的工作,似乎就是个不错的机会。

第88章 进度飞快的新舟

  60

  就在常浩南转身的时候,一阵嗡嗡声忽然从远处传来。

  不是涡扇发动机的那种高频啸叫声。

  他下意识回过头,便看到了一个不大的黑色小点从天边正在缓缓下降。

  阎良这个机场除了试飞院之外就是603所在用,除了像是之前他们过来的时候乘坐的运7之外,很少有“正常”的机型出现在这里。

  好奇心让他选择驻足观看。

  飞机的进场速度不慢,加上年轻时候常浩南的眼力还行,因此没过多长时间,他就看到了那架双螺旋桨的飞机。

  外形乍一看和他们那天乘坐的运7区别不大,但并没有涂装,显然不是一架量产型机。

  因为夕阳的关系,常浩南抬手遮住有些刺眼的光线,并微微眯起眼睛。

  然后他便看到了那架飞机安装着一对他十分熟悉的机翼。

  说是熟悉,但他之前实际上并未亲眼见过,就连在设计图上面,也只是看过一天而已。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那一天的时间,让他获得了参与八三工程的机会。

  虽然机翼设计本身并非出自他手。

  没错,这应该是一架新舟60。

  不过……

  “怎么会有一架没涂装的新舟60?”

  常浩南捋了捋头发,双腿几乎不由自主地开始活动,朝着那边的试飞场地走去。

  根据他的记忆,新舟60在整个适航试飞过程中都只有一架在飞状态的验证机,那架飞机涂着相当有特点的涂装。

  当那架飞机的机轮触碰地面并发出“吱”的一声时,常浩南也越过了一片灌木丛,看到了机场内部的情况。

  停机坪处正站着一群人。

  随着飞机在跑道上缓缓减速然后驶上滑行道的时候,他听到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看架势跟前几天歼8-3的04号原型机首飞成功的时候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了不少。

  毕竟新舟60分量本就远不如八三工程。

  靠着自己身上带着的证件,常浩南顺利进入了试飞区域。

  这里并没有什么大人物,因此只有正常的保密需求而没有额外的安保需求。

  而常浩南目前的保密等级是足够高的。

  他在停机坪周围徘徊了一段时间,看着那架飞机滑向停机坪,然后试飞员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本来,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在这里看一会之后就应该离开了。

  但那边结束了欢迎仪式之后正在散去的人群中出现了一个常浩南十分熟悉的身影。

  “常浩南?”

  “呃……刘教授?”常浩南摸了摸鼻子,看着面前同样一脸惊讶地朝他走过来的人:“真巧啊,您也在这里?”

  来人自然是刘洪波。

  “都是杜老的学生,叫我师兄就好。”

  刘洪波摆了摆手:

  “你应该知道的,我们组负责这个型号发动机短舱的设计,所以首飞仪式也把我叫过来了。”

  刚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其实很想说自己不知道,但他的关注点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后半句话的关键词上面。

  “好吧,刘师兄,不过您刚才说首飞?”

  理论上讲,每架飞机在出厂后的第一次升空都可以算首飞,但常浩南知道对方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就在刘洪波准备张嘴解释的时候,一个身材瘦高的老人走到了他的身后。

  “洪波啊,这位是……”

  常浩南的工作证还挂在胸前,但那上面的字体并不明显。

  “易总工,这位就是常浩南,杜院士的学生。”

首节 上一节 57/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