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21节

  很快,他的预测就得到了验证——

  紧跟着三个坦克方队之后,86式步兵战车、89式装甲运输车、92式步兵战车、红旗7防空导弹……

  对于绝大多数受邀观礼的嘉宾,乃至全国上下正在电视机前面观看阅兵式直播的吃瓜群众来说,这些东西过去很少能在电视上看到,自然是新鲜感十足。

  但对于长期关注军事的人来说,就显得有些普通了。

  “博洋说的还真没错。”

  会议室里面的气氛也已经平静下去不少:

  “除了坦克以外,明明都是些老装备嘛……大多数都还是8开头的呢……”

  阅兵现场,周瑞夫在看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也给出了差不多的判断。

  “我想,从今天华夏军队展示的地面装备来看,他们目前最新锐的武器,应该就是大约十年前启动研发的那一批,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他对旁边正在给相机更换胶卷的白礼德说道。

  华夏在80年代前中期引进了一系列西方技术,但由于80年代末期双方之间的关系破裂,相当一部分型号都没来得及定型,被迫从技术引进变成了仿制。

  而在周瑞夫看来,如今已经过了差不多十年,华夏人也差不多该把当年那些技术研究明白了。

  “目前看下来,唯一的例外,应该是刚刚你说的那个新型号坦克,或许里面有一些俄国人的技术?”

  对于在冷战中度过了大半个职业生涯的周瑞夫而言,只要说起坦克,很难不让人想到苏联人。

  更何况华夏的军事工业本就跟他们息息相关。

  “我不好说,除非能看到内部的样式,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猜测。”

  白礼德摇了摇头: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从外观上,已经看不出太多模仿的痕迹了。”

  稍作停顿之后,他又继续道:

  “至于剩下的型号,我同意你的意见。”

  “最前面那些坦克的主炮是引进英国的L7、抽烟器的位置非常明显,刚刚过去的那些高炮,明显是瑞士人的厄利空GDF-003,还有短程防空导弹,应该就是法国人的响尾蛇,只不过华夏人它装到了拖车底盘上面,法国原装的地盘是用电的,据说充一次电连100公里都开不到……”

  作为过去长期驻扎在欧洲的技术参赞,白礼德对这些装备几乎如数家珍。

  “虽然他们应该已经能够自己生产,但总归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些型号。”

  在军事对抗中,熟悉对手的装备意味着能够占据巨大的先机。

  更何况,在两名美国军官看来,眼前这些东西也并不算先进。

  “看,后面应该是他们的海军装备。”

  白礼德指了指远处正在开过来的几列卡车。

  军舰自然不可能开到地上来,因此海军只能以“卡车拉着导弹”的形式参与阅兵。

  “海军装备……”

  周瑞夫略显轻蔑地笑了一声。

  实在不是他吹着唠,说起海军,哪怕在冷战巅峰的80年代初,美国海军也从来没怕过谁。

  他们要担心的从来不是能不能打赢某一个对手,而是能不能打赢全世界所有其它国家。

  旁边的白礼德虽然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想法显然也差不多。

  不过,他俩的笑容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在红旗61和海红旗7两型舰空导弹,以及鹰击8A和鹰击6两型反舰导弹之后,紧接着出场的是空军防空部队方阵。

  方阵最前面两排,是8发红旗2乙A地空导弹。

  这倒是没什么,S75的终极改进型,放在90年代末的眼光看,除了战斗部够大,以及动力段够长以外,基本已经找不出其它优点了。

  但跟在它们后面的,却是一种更加古老的武器。

  8门59式100mm高炮。

  “?”

  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周瑞夫的表情瞬间就凝固住了。

  在盟军行动一团乱糟地结束之后,美军很快便开始调查4月17日夜到4月18日凌晨的十几个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堪萨斯州精神号被击落的时候,毕竟是有目击者在附近的。

  实际上也根本不用调查什么。

  南军那边保存着完整的开火记录。

  仗打完了,自然要宣传一下战争英雄。

  所以只要买几份报纸就能找到结果——

  几门КС-19高炮在B2的必经之路上打出了一轮覆盖弹幕。

  这也跟那架EA6B机组成员目击到的情况一致。

  而眼前的59式高炮,就是这一型号的华夏仿制版。

  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虽然人人都知道,现代战机被大口径高炮打下来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对方为了设置这个埋伏,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但不管怎么样,被S125和КС-19两种老爷兵器先后打下来两架最先进的隐身飞机是无法反驳的事实——

  残骸都在人家手里呢。

  很影响士气的。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美国空军都快对这个东西PTSD了。

  如今华夏把类似的型号搬出来阅兵,显然也是参照了盟军行动中的战例。

  而很明显,美军吃瘪,是全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的。

  那些宣传报道如今早已经满天都是。

  尤其华夏这边,还专门拿好几期新闻节目介绍了这次事件。

  所以,当这几门高炮通过面前的时候,周围突如其来地就响起了一阵掌声。

  甚至有几个国家的武官还一边鼓掌一边转过头,意味深长地看向了两个美国人。

  周瑞夫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感觉拳头都硬了。

  气抖冷.jpg

  “良新同志。”

  张老将军转过头,看向站在第二排的李良新,之前一直保持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

  “你这个安排确实不错。”

  他说着指了指前面已经陆续走远的8门高炮:

  “看上去,国内外观众的反响都很热烈嘛。”

  作为军队主要领导,阅兵抽调的部队序列,张老当然是知道的。

  实际上,在今年3月份最初选定参阅单位的时候,眼前这个方队,还是“中远程防空导弹方队”。

  但4月份就发生了巴尔干危机,被动反隐身雷达和大口径高炮的组合一战成名。

  前者的存在暂时还不能解密,毕竟一旦泄露,很可能被人联想到华夏与击落那架B2之间有关,自然不可能到阅兵式上面显摆。

  但高炮没问题啊。

  91年之后,意识到老式防空导弹不靠谱的华夏军队早就把59式高炮给重新拖出来,组建了几支混成防空旅。

  现在让高炮和导弹在一起参阅,也很合理吧?

  况且红旗2乙A本来也不是什么先进装备,后面跟上几门同样不先进的高炮,不丢人。

  还能震慑,或者至少是恶心一下美军。

  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对了,良新呐。”

  张老稍稍靠过去了一点:

  “那位叫常浩南的小同志,今天应该也在现场?”

  “肯定在的。”

  旁边的另一位领导听到了二人的对话,也回过头插了进来。

  在分列式过程中,大领导本人处在万众瞩目当中,肯定不好左顾右盼,但他们这些站在旁边的,稍微溜一会号倒是问题不大。

  “前两个月,我陪首长去江城视察了一个国庆献礼项目,常浩南同志就是那个项目的负责人。”

  “视察结束之后之后,专门找我们要了几份邀请函,说是准备给组里面的其他同志,我还专门问过,要不要给他自己留一份位置比较好的,但是他说已经有了。”

  实际上,就连常浩南都没预料到,李良新竟然真的会把59式高炮搬上阅兵式。

  看见这个地导和高炮混编的方队时,他差点没憋住笑出声来。

  好在只展示高炮而没展示反隐身雷达,也体现了华夏这边历来凡事留一手的习惯。

  不必担心被有心人把华夏和击落那架B2联系起来。

  这个锅,暂时还是由俄国人背着合适。

  在这样热烈,甚至有些欢脱的气氛之下,就连跟在后面的S300PMU都没什么人关注了。

  当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解说员并没有像上一世那样暗示华夏已经引进了S300生产线,只当是一种普通的高性能装备介绍了一番。

  关于这件事,前两天去武清机场的时候,郑良群还专门咨询过常浩南和丁高恒的意见。

  而后两者一致认为,考虑到如今航空兵的装备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甚至国产第三代战斗机也马上就要列装服役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搞这种意义不大的虚张声势。

  真要是无中生有来这么一波,反而显得咱们不够自信了。

  于是在阅兵前夕又进行了一次删改,才最终定稿。

  对于这个变化,反应最大的自然是几名俄罗斯武官。

  关于原来那个版本的解说词,华夏方面自然是跟俄方沟通过的。

首节 上一节 621/6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诸神降临:开局被人抢了机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