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107节

  很多学者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的研究很深入,正因为如此,他们了解能量损耗问题的重要性。

  在听了张硕的报告后,他们仿佛看到了研究背后隐藏的一个物理大方向。

  现在只是不能确认而已。

  如果把所有的粒子对撞实验通通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那么就可以确定能量损耗本身就是一个未知的物理发现。

  同时,还可以以偏差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

  发现有了,研究方向也明确了,后续就可以展开大范围的实验研究了。

  那会成为粒子物理的一场盛宴。

  ……

  张硕在台上连续回答提问,后续的问题就和研究无关了,而是和实验偏差算法有关。

  很多学者关心后续要怎么继续进行验证,对于研究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了。

  当然,这个研究暂时是无法确定的。

  主要是因为参照的数据太少,就只有十几次实验的样本数据,偏差分析算法也是计算中心的专属。

  其他团队也希望能用偏差算法对实验进行分析,来进行研究的进一步检验。

  终于,报告结束了。

  张硕回到了座位就被一大堆人追问,他们问的都是偏差算法、偏差度的问题。

  如果有能进行实验分析的偏差算法,他们也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测定,并找出其中的问题。

  这种研究很有潜力。

  崔凯文和鲍贺星也被好多人围住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神色,明显很享受被学者们包围的感觉。

  他们是计算中心的研究员,到物理会议上被追捧感觉太好了。

  那些围住他们的学者,一个个可都能称作是‘物理学家’。

  他们呢?

  无论去哪里,都可能被称为‘计算机工程师’……

  “有成果还是要高调,直接宣布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比发布结果好太多了。”

  “计算中心也能成为物理会议的焦点!”

  “后续也会忙起来。”

  等回去以后,肯定会有团队找他们进行数据分析相关的合作。

  同时,也会有很多团队希望能沟通一下算法问题。

  唯一可惜的是,小型实验的偏差算法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理好逻辑关系,认真做代码很快就能完成了。

  这种算法很快也不是他们独有了。

  当然,研究就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算法是一个机构独有的,发布任何成果都不会被肯定,而粒子物理的研究牵扯的是物理理论而不是技术,‘算法垄断’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于此同时,来到会议现场进行采访的媒体,已经把报道发了回去。

  比如,《今日发布》记者周坤。

  他上一次发回的内容是张硕和阿戈斯蒂尼合作研究被会议确认的消息,但新闻效果并不怎么好,大概是因为学术内容太过于复杂,能听懂内容的是极少数。

  报道在国内发布以后,多数人也就是看一下,知道张硕和阿格斯蒂尼的研究成功了。

  后续cp组会受到影响。

  仅此而已。

  绝大多数人连cp研究是什么都不清楚,讨论的内容都是张硕这么年轻就完成了大成果。

  至于成果是什么……

  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某种算法”,具体有什么用处就只有专业领域学者才知道了。

  现在再发回报道,周坤也希望能够热度更高一些,他取了一个震撼性的标题——

  《张硕用数学确认新物理现象?世界为之震撼!》

  标题报道一出来,顿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很多人看了报道以后,都议论纷纷,“张硕用数学确定了新物理现象?”

  “新物理现象,已经确定了吗?发现新物理现象是不是要拿到诺贝尔奖?”

  “这要是拿到诺贝尔奖就厉害了,他才20多岁吧?”

  “研究出物理现象具体是什么才会拿奖吧?只是分析出来,应该拿不了奖。”

  “话说回来,这个新物理现象到底是什么?我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

  “同上!”

  “顶!”

  “楼主就是我的代言人……”

  (本章完)

第90章 欺骗物理学界的弥天大谎?

  《今日发布》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很快就有其他媒体跟风做出报道——

  “用数学确认物理现象,这就是张硕!”

  “一个博士生到会议上的证明,高能物理即将迎来重大突破!”

  “诺奖的研究,粒子对撞中神秘的能量损耗问题被确认!”

  “……”

  一个个震撼式的报道,让人看了仿佛感觉张硕完成了物理界跨越式的大发现。

  实际上,研究并没有得到确认。

  另外,即便是发现了未知物理现象,也无法拿到诺贝尔奖,能量损耗问题本来就存在。

  如果确定是什么样的发现,能去研究其根本原因,那么距离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很近了。

  实际上,报道中也有很多科普性的文章,只不过能把所有内容看完的人是少数。

  绝大部分人只是看看新闻,脑里的印象是,张硕完成了一个重大的物理研究,似乎和一种未知物理发现牵扯在一起。

  具体是什么物理发现,就感觉似乎是复杂,完全不知道了。

  学术界对于张硕的研究非常关注。

  看了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后,很多学者都在打听具体的内容,因为媒体的报道最多就只有大致讲解,并没有详细内容。

  很快他们就了解到两個关键词——

  偏差度和偏差函数。

  “如果偏差分析算法没有问题,同时,有更多的实验分析结果符合偏差函数,就可以证实,能量损耗和偏差分析发现的问题,是同一未知物理现象,这种现象会对于粒子对撞过程产生了直接影响。”

  这是很多学者的结论。

  在回国的路上,杨海峰也在说着研究问题,“如果研究没有问题,就证实能量损耗确实蕴含着某种现象。”

  “了不起呀,真是就太了不起了,以后可能很多人都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偏差函数也会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张硕偏差函数?”

  张硕笑着说出来,赶紧摇摇头,“不好听。”

  杨海峰也笑道,“应该叫张氏偏差函数或张氏偏差公式,国内也会跟着这么叫,这些都是叫习惯就好了。”

  “这是函数,也是公式。”

  他说着换了个话题,问道,“我大致看了看这个公式,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明,但好像是磁场强度越高,能量损耗就会越高,偏差度也会越大,这样理解没错吧?”

  “没错。”

  张硕肯定的点头。

  杨海峰思考着说道,“那么,是不是可以制造瞬时几十特斯拉的环境,去研究粒子对撞实验中的偏差影响?”

  “从你的公式上来看,这个磁场环境,应该会让偏差非常明显吧?”

  张硕犹豫了一下,旋即非常认真的说道,“确实是这样,但我不建议这么做。”

  “一项新的研究,因为未知,就存在很多的可能性,尤其涉及高能物理的研究,没有足够多的基础实验和理论支持,可能会很危险。”

  他说的表情都严肃起来。

  之所以会穿越就是因为那次爆炸,当时做的是强磁场干涉原子实验,准确的说,是以强磁场干涉夸克之间的强力作用。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来观察到四大力产生关联的明确信号。

  最终,是一场爆炸。

  张硕回想过很多次,觉得问题就出在理论不完善上。

  理论不完善,基础的实验做的少,直接跨度到高能未知领域,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事故。

  未知,也意味着危险。

  杨海峰听罢点点头,赞叹道,“有充分的基础再进行研究是对的。你还这么年轻,没想到在实验想法上还是很稳重的。”

  张硕强笑了一下。

  他可是付出过生命的代价,有什么比这种代价更大呢?

  杨海峰并不知道张硕在想什么,他转了个话题,问道,“等回去以后,有什么研究计划吗?”

  张硕想了想,说道,“和高能所合作的项目,量子研究所的部分应该也差不多完成了。”

  “短期的计划就是完成毕业论文。”

  “下个月,还要去参加大亚湾的数学会议,我拿了一个钟家庆数学奖,已经确定了……”

  ……

首节 上一节 107/1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崩坏:沙漠死神模板,加入群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