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206节
这比登月点和目标点差1200米更难,因为给你计算调整的时间更少。
所以我只知道他在数学上的能力是当代第一人,我感性认识里,比高斯还要更强。
但到底能力有多强,如何量化,我不知道,我没办法给一个准确的答复。
说回哥廷根六天证明孪生素数猜想。
这个问题非常难,在我看来这是最难的那批数论问题。
他现场证明也好,又或者是发论文证明也好,都不会影响他的地位。
到了林燃这个地步,他已经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从数学界地位来说,他能够把伦道夫纲领从框架变成理论,远比他解决一两个问题要重要得多。
这么说吧,从动机的角度,我不认为林燃有要表演的动机。
除非是哥廷根方面强行要求,但很明显,哥廷根一直以来的表现都无法约束林燃。
因此我认为是真的,他真的在六天内就完成了证明。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他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数学家,没有之一。
最后孪生素数猜想被证明的意义更多是在数学层面,对于世界的意义暂时没有。
数学上,会有更多以往认为很难的数论问题陆续得到解决。
毕竟他在论证孪生素数猜想过程中用到的很多工具都具备很强的普适性。”
会议结束后,华罗庚来到钱院长的办公室私聊。
私聊就要放得开多了。
华罗庚第一句话就是:“我严重怀疑林燃被外星科技改造过!”
钱院长不但没有震惊,反而认同地点了点头:“我过去也有类似的猜测。
无论是不是六天之内证明孪生素数猜想,他都超越了我们对正常天才的认知。”
华罗庚思考半天后说道:“我一直怀疑他不是哥廷根大学的。”
钱院长这回就脸色一变。
因为无论是哪个口径,都说的是林燃是哥廷根大学毕业生。
更多来历媒体没有曝光,但可以看到一些猜测,51区都有所收集。
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林燃是出生在欧洲的华裔,父母双亡作为流浪汉艰难求生,因为惊人的天赋进入哥廷根大学求学。
虽然没有得到林燃自己承认,但这确实是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
但无论是林燃自己还是哥廷根都承认过,他本科和博士都毕业于哥廷根大学。
“你确定吗?”钱院长神情严肃地问道。
华罗庚说:“我不确定。
这只是我的怀疑。
1954年的时候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匈牙利举办。
我当时作为华国代表去参加了那次大会,会上西格尔作为数论领域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我肯定得和他聊两句。
你知道的20年代开始哥廷根就有华人留学生,魏时珍先生创办了哥廷根华国留学生协会,第二任主席是老总。
我就有聊到他们那有没有华裔学生。
他给我的回复是别说华裔学生,因为二战的缘故,哥廷根本地连华裔都走完了。”
魏时珍是哥廷根大学首批华国留学生,做微分方程的华国数学家。
不过因为其书香世家出身的缘故,他博士毕业回国后,做的都是一些西方哲学的研究,远离数学一线。
华罗庚说完后又找补道:“当然毕竟这是1954年的事,本来也有可能之后林燃跑到哥廷根去了。
总之像他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出人头地。”
钱院长说:“你这个说法给了我全新的灵感。
说不定像我们猜的那样,其实是阿美莉卡外星科技改造后的产物。
这一批被改造的人有很多,只有他活了下来。
所以他在阿美莉卡的认可度才这么高。
无论是当白宫事务特别助理还是NASA局长,一路畅通无阻。
如果是这样,那这就完全能够解释得通了。
他是从小阿美莉卡神秘基地培养的天才儿童,外星改造后,他的天才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同一批改造的儿童里,甚至可能只有他活了下来。
等到长大成人后,一方面他不得不为阿美莉卡工作,另外一方面又因为成长过程中的惨痛经历和华裔的身份认同而希望尽可能和我们联系上。
而也正是因为他接受改造的经历,以及成长过程中大量和外星产物接触,他才有可能偷偷把那个东西给藏起来,而不被发现。
我们以为是最近才拿到手的,也许他在十年前就拿到了,一直想找机会提供给我们。”
华罗庚低声补充道:“所以在《高堡奇人》中他才会反复强调外星科技。
但因为外星科技改造人类肉体听上去过于不可思议,他怕这样写了我们不会相信,所以没有写。
这次哥廷根现场表演,也许有想要让我们意识到,外星科技除了实物外,还有改造人类肉体的部分。”
钱院长感觉所有的猜测形成了闭环,怎么想怎么觉得是这么的符合逻辑,他语气中带有一丝兴奋:
“你知道埃里克·扬·哈努森吗?”
华罗庚摇头:“不知道。”
钱院长解释道:“这是二战时期德意志的一位超能力者,他就有超能力,包括了预言和千里眼。
他在1932年5月德意志AVUS比赛前做出的预测,将预言写在纸上交给酒吧服务员,让对方在比赛结束之前不要打开它。
他当时宣布:我们这桌上一个人明天会赢,另一个人会死,这两个名字都在这个信封里。”
钱院长故意停下来。
华罗庚果然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然后呢?”
“然后和他写的一样,其中一个人赢了,另外一个人去世了。”钱院长说,“类似的案例在德意志还有很多。
像用占卜术找英格兰潜艇位置和被俘虏的人的位置,用占星来预测未来,用巫师来寻找雅利安起源。
我当年还在阿美莉卡的时候,我有一个室友对这些传说特别感兴趣。
我现在有一种猜测,那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德意志也获得了外星科技。
只是这部分外星科技在德意志表现为超能力。
而阿美莉卡从德意志那获得了好东西,所以他们这些年的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技术才会发展的如此之快。”
在华国这里,这样的猜测形成了完整的闭环,从上到下对于外星科技论愈发相信。
华罗庚脸上写满了遗憾:“可惜,上次楚斯来香江,我们没能把他忽悠来这,要是他来了,我们很多疑惑都能得到解答。”
钱院长叹气:“没办法,我们很多东西不能和他说,像树莓派的存在,压根不可能在电话里和他说。
所以没办法招募太正常了。
我们只能发展自己,发展自己才是王道。
等到我们的计算机技术能和阿美莉卡相提并论,甚至超越他们的时候,那个时候想要吸引楚斯这样的计算机专家就不是难事了。”
华罗庚点头道:“是啊。”
第二天,是51区的大日子,几乎所有高层都齐聚在半导体研究组。
因为他们第一台领先世界的半导体仪器诞生了。
那就是袖珍电子计算器。
(ANITA Mk 8,英格兰阿克斯布里奇公司制造,于1961年10月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桌面计算器,在伦敦举行的商业效率展览会上宣布,1962年1月1日正式对外销售,单台售价一千英镑,除了一千英镑外,每年的维护合同都要100英镑,后来更是提高到280美元。)
(1964年同一家公司推出的全晶体管电子计算器Friden EC-130,1965年推出的样式差不多的EC-132还具备开平方根功能。和ANITA Mk 8相比,这两台机器,分别降价到了690英镑和810英镑)
而华国要推出的是史无前例的便携式晶体管计算器。
其最大优势在于发光二极管所带来的极大优势。
过去无论是1961年还是现在最新的计算器,他们用到的都是阴极管充当显示器,电路用的依然是锗二极管和晶体管。
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体积都做不小。
而华国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设计上,都遥遥领先。
真正意义上遥遥领先这个时代。
他们要推出的便携式计算器已经类似1972年的HP-35了。
(1972年的HP-35)
其中发光二极管决定了全球目前只有华国能把体积做小。
王守武和王守觉两兄弟想到了这段时间的艰辛,大家别说九九六,完全就是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的状态,除了必须吃饭睡觉这种生活需求外就是工作。
1957年开发华国首款锗合金晶体管就是他们两兄弟一起合作。
这次也不例外。
他们是这款名为XM-01型号便携式计算机的主要研发方。
XM-01,也就是熊猫01,之所以叫熊猫不叫红旗,一方面是因为熊猫好歹算个品牌,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这回有野望,希望能够卖到自由阵营,赚美元回来。
一般的方法肯定卖不过去,但在燕京负责对外贸易同志的想办法下,他们找到了一条路,走芬兰做转口贸易。
关于如何走芬兰过一遍先按下不表,接着回到51区。
对王守觉和王守武两兄弟来说,目标是制造一块包含多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的单片集成电路。
其中包括了硅材料提纯、平面工艺、光刻、刻蚀和互连等技术。
而且此时的华国缺乏精密半导体制造设备,光刻机和晶圆切割机都很缺乏。
最开始大家只能使用锯子手工切割硅片,并通过人工抛光达到所需平整度。
光刻工艺需要高精度掩模和曝光系统更是只能依靠自制设备。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