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205节
我想我离抓住这种灵感已经不远了。”
本身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就是赛博朋克早期奠基作品之一,所以他在这个时代,受到林燃的影响就更加显著。
约翰·史密斯点头道:“是啊,我很多作家朋友也是这么说,他们都觉得教授描绘的未来,不一定会成真,但作为科幻小说背景就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用专业术语说,叫天然容易营造戏剧张力。”
面试开始后,布鲁斯·李的长相和穿搭就让他们感受到了戏剧张力。
布鲁斯·李身穿黑色西装外套搭配白色衬衫,没有领带,头发整齐地梳向脑后。
眼神坚定而自信,举止从容不迫,展现出和当代华裔不一样的风貌。
约翰·史密斯心想,“布鲁斯和教授在自信方面很像,教授是因为这点而推荐他吗?”
布鲁斯·李推开会议室的门,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来。
他微微一笑,向坐在长桌后的迪克和史密斯点头致意,随后走到桌前站定。他双手自然垂下,清了清嗓子,用平稳的语气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是布鲁斯·李,来自香江。我对《楚门的世界》这部小说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伦道夫这个角色。我希望能有机会扮演他。”
只有这个角色是华裔。
布鲁斯·李在寄出个人简历和自荐信给华纳兄弟之后,其实没有抱太大期望。
自己虽然之前在香江小有名气,但在阿美莉卡就是不知名的小人物。
别说《楚门的世界》这种号称要投入一千万美元的大制作,就算是普通电影他也很难获得机会。
一个华裔,想在阿美莉卡出人头地,天难地难,也正因如此,布鲁斯·李以及当下的华人群体才格外佩服林燃,能赤手空拳在阿美莉卡打开一片天地,不仅是华裔,而是全体少数族裔的代表。
但布鲁斯·李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因为小说里伦道夫是华人,唯一的华人角色,只是一个配角,他觉得自己能争一争。
当然他也很清楚,小说原著是华人,电影里不一定是华人。
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寄出了自荐信给华纳,结果没想到华纳真的邀请他来试镜了。
史密斯抬起头,与迪克对视一眼,随后示意布鲁斯·李坐下。
布鲁斯·李轻轻拉开椅子,坐下后身体微微前倾,双肘搁在膝盖上,双手交叠。
迪克放下手中的笔,靠在椅背上,仔细打量着这位年轻的演员。
史密斯问:“布鲁斯,你为什么对伦道夫这个角色感兴趣?”
布鲁斯·李声音清晰,带着热情:“在电影里,伦道夫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角色。
他是楚门的父亲,同时有科学家和宇航员两重身份,在面对楚门这件事上内心则充满了矛盾。
我认为这个角色能让我展现一定的演技。
最后坊间一直流传伦道夫就是教授,能扮演教授,这是华人的荣幸,没有华人男演员想错过这样的机会。”
迪克推了推眼镜:“你对《楚门的世界》这部小说有什么理解?”
布鲁斯·李停顿片刻,认真回答:“这部小说探讨了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楚门被困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深思的主题。”
史密斯继续问道:“你能给我们表演一段伦道夫的台词吗?”
布鲁斯·李点了点头。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调整姿态,开始表演。
他用流利的英语念出台词,语气淡定,配合着自然的肢体动作。
他的表演充满张力,仿佛教授就出现在房间里。
尽管你很难想象满是肌肉的教授。
迪克和史密斯被他的表现吸引,史密斯甚至不自觉地靠前倾听,迪克则在纸上快速记下几行字。
迪克和史密斯对视了一眼后,史密斯点了点头,然后扭头对布鲁斯·李说道:“李先生,如果是其他角色,我会说我们会尽快给你回复,请你耐心等候。
但这个角色是教授指定的,他在香江看过你的表演,对你印象深刻,指定让你来演伦道夫这个角色。
你的表演也获得了我们的认可,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通知你:
布鲁斯,恭喜,你获得了伦道夫的角色。
我有几点要补充,第一个是你的风格太锐利,你需要减少一点肌肉,我们可以通过化妆来掩盖你面部的锋利,但你肌肉需要少一点。
另外你这段时间不能再变黑了,不能让化妆效果都不能把你的肤色和教授达成一致。
最后就是,你最好多揣摩一下教授的讲话风格,学习一些航天相关的理论知识,你需要表现出足够的专业程度,你不能让观众感受到伦道夫在航天领域居然不专业。”
布鲁斯内心难掩喜悦,教授居然看过我的电影?
另外则牢牢把对方的话给记下。
与此同时,关于伦道夫哥廷根神迹的报道也伴随着科技杂志漂洋过海来到华国的五十一区。
讲一下,因为马上万订了,所以这几天就每天一章拉一下追订,一章一万字,等万订徽章拿到之后,恢复每天两章,一章五千字的更新模式
第201章区的脑补闭环了(1w)
“.伦道夫在哥廷根大学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神迹.”
华罗庚看这份科技杂志对林燃哥廷根神迹的描述时,眼神中浮现出羡慕。
他羡慕的不是对方能够当着全球数学家的面完成这样的惊世之作,能够在哥廷根这样的数学圣地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完成史无前例的表演。
他羡慕的事情很简单,羡慕对方能够做数学最前沿的研究,还能一直有第一流的成果产出。
这种羡慕的情绪,当华罗庚看到陈景润寄回来,刊登有陈景润参与署名学术论文的顶级期刊时,他内心也会产生相似的念头。
华罗庚还在阿美莉卡的时候,做的也是最前沿的数学,成果虽说和费马大定理、孪生素数猜想不能比,但也称得上有价值的成果。
说是一流成果丝毫不为过。
但自从回国之后,自己虽然表面上还在做数学研究,但他内心很清楚,自己已经远离现代数学,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从最开始在燕京,以培养学生、梳理华国数学体系、建立数学研究所、华国科技大学等等,行政事务和学生培养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
而且无法和外界数学家沟通,无法接触到数学期刊,他也很难继续坚持现代数学的研究。
你用不到最前沿的工具,了解不了现代数学进展,又从何谈起做数学研究呢?
后来更是去羊城做偏向于应用数学的工作。
从数学角度出发,去羊城做应用数学,比原本要去一线工厂和农村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更好。
现在来51区做应用数学,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数学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又要比在羊城更好一些。
但这些都比不上早年间,自己做数学学术研究的单纯快乐更能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但自己真的后悔吗?华罗庚的内心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1985年,也是生前最后一次演讲的时候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人民群众中去;另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
他想自己大概是不后悔的。
只是每次看到类似报道,都会引起自己的思绪。
华罗庚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然后带着这份报道和笔记本离开办公室,走进会议室。
他是第一个到的,陆续其他人接踵而至。
“华所长,数学领域,您是专家,我们今天开这个会,也是想听听您讲一下林燃的数学能力到底有多强。
内容需要包括,孪生素数猜想是什么,六天时间现场证明是作秀还是真的,孪生素数猜想被证明的意义。”会议主持人说道。
这都是早就准备好的课题,相当于是科普性质的。
和白马有关的一切,五十一区都很感兴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五十一区成立的那天开始,它就做好了白马有一天回到华国之后,无缝来五十一区当负责同志的准备。
华罗庚说:“林燃曾经提到过,数学家分两种,青蛙和飞鸟。”
他简单介绍了一下这二者的含义,然后说:
“过去大家以为现代数学是一棵树,越往上,代表着对现代数学挖掘的内容越深,互相之间的关联性也就越弱。
而格罗滕迪克先站出来说,我怎么感觉好像不是树呢?
他也是第一流的那批数学家之一。
不止他,还有其他数学家也有类似的感受,但大家都是感觉,隐约觉得不一定是树。
这样的感觉既有来自数学家的直觉,也有来自物理学的影响。
因为爱因斯坦的物理学提出了大一统理论,觉得有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的相互作用。
这样的思潮也对数学界产生了影响。
明明那么明显不同的力都有可能能统一在一个框架里。
数学为什么不行?
但上述的都是感觉。
而林燃是第一个用一整个框架和一部分证明,站出来说,数学不是树,应该是河流。
这个河流最终都会汇聚在一起,汇聚到大海里。
就好像他是飞鸟,拿着照相机拍了张模糊的照片,隐约好像是他说的这样。
也就是说,如果在飞鸟数学家里,林燃是看的最广的那个。
他不但能看到还能拿出照片来。
而同样另外一种数学家是青蛙,是埋头研究他自己擅长的这个分类,试图把他所专注的泥潭研究清楚。
可惜的是,林燃可能也是做的最深的青蛙数学家。
所以他同时兼顾了看的最广的鸟和挖的最深的青蛙。
毫无疑问他就是当代最好的那个数学家。
这点在这次哥廷根之后,已经是全球公认的。
甚至我们大家都很清楚,他也是最擅长应用数学的数学家。
能够帮助阿美莉卡实现偏差度只有1200米的登月。
甚至美苏发射前后间隔不超过两个小时。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