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236节
还不是美滋滋?”
徐贤张大嘴巴,看着屏幕里的林燃,“不是,燃神,老美那念博士这么管用?
网上一直说,纯数博士得去国外念,最好阿美利肯或者法兰西,其次毛子、英格兰,最后才是留本土,德意志、霓虹和留本土差不多,霓虹可能要比留本土好一点。
刨去第三语言,不就阿美利肯和英格兰了么。
你这去了阿美利肯之后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数学上就不说了,你这实力我已经看不透了,我感觉我导都没你强。
你这思考问题的方式怎么做到去老美那才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变得这么面面俱到。
老美这环境这么磨炼人是吧。”
林燃想了想,和徐贤一样的苦笑浮现在脸上,确实,阿美利肯确实磨炼人。
不过不是2020年的阿美利肯,而是1960的阿美利肯。
“燃神,做兄弟放心中,我就不纠结了,你说的没错,对你来说这个问题确实微不足道。
对我来说,却能帮助节约大把时间,说不准能直接混个双一流的教职,大恩不言谢,什么时候来燕京请你吃饭。
后续什么带我飞带我署名这种,你想也不用,我不好意思再接。”
林燃点了点头:“小事。”
和徐贤交谈的过程中,他有一种和这个时空的疏离感慢慢消失,从心理层面慢慢被拉回这个时代的感觉。
因为这种感觉实在太奇妙了。
自己去了1960时空六年,在那从寂寂无名的黑户,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教授,甚至还扮演了一把阴谋论里无处不在的V先生。
更扯淡的地方在于,回到2020年之后,电视台上、社交媒体上、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坏消息。
路上没有汽车、没有行人,当然也没有狗。
好像就因为自己去了1960,再回到2020之后就恍若隔世,好像末世开始了一样。
和徐贤交谈,从心理上把这种陌生感给消除了。
结束zoom远程会议之后。
徐贤摘下耳机。
旁边的室友问道:“和哪个大佬聊?
怎么又是科技,又是变异的?”
他室友也是数学系博士,不过不是做纯数,而是做应用数学,叫李宜清。
“我见到神了。”徐贤说。
李宜清同样是直博。
准确来说,燕大数院能考进来的,要么是本科生,研究生的话只有金融和大数据这两个专业还招考进来的。
“不是,数院有谁不是神吗?
平时大家不都神啊神,喊来喊去的吗?”李宜清问道。
从本科到博士,大家不都这样一路喊过来的么。
李神、宜神、清神,这些他都听过。
徐贤说:“不,这些是假的,但我今天见到的是真的。
卧槽!我见真神了!
我有种预感,他有机会成为第一个华国长大的菲尔兹奖得主。”
徐贤说道。
这下轮到李宜清疑惑了。
喊神啊神的很正常。
毕竟在数院,喊你神的标准只有一个,你是人类就会有人这样喊你。
但说你能得菲尔兹,他可就很少听说。
最多上课的时候,教授说,你很有天赋,哪怕提到菲尔兹,那也是在讲数学史的时候,提一句,还没有华国本土长大的菲尔兹奖得主,希望大家努把力。
丘成桐算又不算,因为他成长过程中很长时间在香江,那时候香江还没回归。
属于一种薛定谔的状态。
“真的假的?这么夸张?
你是说,刚才和你视频的那位,能超过许晨阳、张伟、恽之玮这些人成为第一个华国菲尔兹?”李宜清疑惑道。
韦神很厉害,在自媒体上吵的也同样厉害,但他科研成果和他竞赛成绩比起来差的有点远,离菲尔兹标准有不小的一段距离。
李宜清说的这三位都是燕大毕业,号称燕大数院黄金一代,都出生在1980到1982这几年,被认为是华国人得菲尔兹的希望。
遗憾的是2022年的菲尔兹,和他们三位都要说再见,因为年纪已经超过了四十岁。
徐贤还在回味:“没错,我想很有可能。
你刚才说的那些黄金一代获奖概率是三成的话,那刚才和我电话的那位,获奖概率至少能有个七成。
他给我的感觉比老李还要牛逼了。”
老李是徐贤的导师,因为李宜清也姓李,所以他们私下喊他老李。
李宜清坐直了身子:“不是,许仙,谁啊,这么牛逼?我听过吗?”
徐贤点头道:“当然听过,最近这段时间这位在数学界可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李宜清思考片刻后问道:“伦道夫·林?”
天下谁人不识君,还要加个最近这段时间,不就是因为陶哲轩而在数学界闹的沸沸扬扬的伦道夫·林了么。
论文在arxiv上挂出来之后,先是陶哲轩发帖寻人,然后是黑尔夫戈特跑出来说伦道夫的成果太漂亮了,比自己做的要优美得多,然后又是四大顶刊的编辑说伦道夫应该尽快给他们投稿。
加上不少石溪分校的数学系博士和教授跳出来说,他们那没有叫伦道夫·林的学生、教授或者访问学者。
四大顶刊、哥德巴赫猜想、陶哲轩力挺、原作者自愧不如、伦道夫真实身份之谜,种种迹象都把这个话题炒的更热了。
“没错!”
第219章 伦道夫像西格尔(4k)
“他最近确实做了个大成果出来。
哥德巴赫猜想的弱形式,很多大佬都说有意思。
但这最多也就发篇四大。
对我们来说发四大肯定是真神,这我不否认啦。
每年燕大数院能发四大的博士寥寥无几。
他能发说一句真神不为过。
但从四大到菲尔兹奖,这是不是有点太远了?
毕竟把范围放大到全世界范围,每年能发四大的博士生也不算少。
可菲尔兹是每四年评一次。
而且不是在博士里筛选,是放大到所有40岁以下的学者里选。
我个人理解,从四大到菲尔兹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从发一篇四大,到每隔两年能稳定发四大,再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主会场上做个四十五分钟以上的演讲,最后才是菲尔兹。
用级别来说,大概还有三个台阶要迈吧?”李宜清还是觉得徐贤有点夸张了。
也就是林燃不知道,林燃要是听了,肯定会大笑,要是放1960,国际数学家大会没他做学术报告,开了也索然无味。
当代数学界顶级大牛们的导师都聆听我的学术报告的时候,那都是如听仙乐耳暂明。
徐贤听完李宜清的质疑后,内心也出现了片刻动摇,但看了眼自己截图保存下来的公式,他又摇了摇头:
“不,燃哥是真有实力。”
“喂,伦道夫吗?能听到我的声音吗?”陶哲轩的声音在zoom会议室里响起。
林燃和徐贤聊过之后才知道陶哲轩找他许久。
对于一个数学家的“新人”来说,找大佬引路还是有必要的。
在通过邮件联系上陶哲轩之后,通过邮件确定林燃愿意公开亮相后,陶哲轩很快拉了个zoom会议。
大把当前被关在家里的数学家,想要和林燃聊聊,代数几何和素数结合的思路。
加上大家也想看热闹。
见识一下伦道夫到底何许人也。
所以陶哲轩约上林燃之后,他找来一圈好友,zoom的会议室里足足有三四十号人。
作为新人,能有这个数量的人来听已经算不上少了。
毕竟要考虑到时差。
“能听到,大家好,我是伦道夫·林,也就是《代数几何方法在三元哥德巴赫猜想证明中的应用》的作者。
我是一名来自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在读博士生,很高兴受到Terry的邀请,来做一个简单的远程学术汇报。”
林燃的身影出现在视频中。
确实如同外界猜测的那样,是一位年轻华裔。
西蒙·唐纳森纳闷了,他问道:“林,抱歉,如果你是石溪分校的博士,我怎么从来没有见过你?
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石溪分校的教授,从事调和分析和偏微分方程的研究。
虽说我从事的内容,和代数几何、素数问题无关,但只要你在石溪分校,我应该见过才对。
或者我们学校行政秘书在学生名单上也没有找到你的名字。”
林燃解释道:“哦,唐纳森教授,抱歉,我是计算机学院的,你得到计算机学院的名单上去找。”
一时间语音室陷入了沉默。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