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299节

  请大家核对一下自己本月的月票编号,加群带上截图找管理员私聊验证,一二三等奖找鸦,安慰奖找雪花或者凤钗敲枕。

  (群链接在简介里,点开简介下面,有一键加群)

  在6月20日20点前未曾联系者,视同放弃领奖资格。

第257章 贝索斯之怒!

  主要还是参数一模一样。

  大家只要一对比就知道,你这是月球-1号吗?这明明就是F-1火箭发动机。

  在华国航天的官方微博下面,网友全部都在发那个让我看看你的真面目的表情包。

  (该动画出自阿美莉卡动画史酷比Scooby-Doo,白衬衫戴橙领巾的金发男人叫弗雷德·琼斯)

  把左边男子前后配上文字:月球-1号和F-1。

  “月球-1号?这不就是F-1换了个马甲吗?掩耳盗铃也太明显了吧!”

  科普博主们迅速发文:“F-1是1960年代的工程奇迹,单台推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数倍。

  华国能复刻这样的发动机,说明我们在重型火箭技术上已跻身世界前列。”

  “太牛了!这意味着我们能造自己的土星五号了!”

  “为什么要复刻60年前的技术?不能开发全新的发动机吗?”

  “F-1设计成熟,性能可靠,复刻可以快速验证技术,凭什么不复刻?”

  “这发动机名字起得太含蓄了,不如直接叫F-1.5号多好。”

  “F-1.5?不如直接叫F-1,另外和阿美莉卡的公司合作,把F-1卖过去,反正老美的史密斯专员们也要捞钱,不如直接让NASA花50亿美元新立一个名为复刻F-1发动机的项目。

  然后从华国这买只要花50亿rmb,这转手利润超过百分之三百,赚麻了好吗!”

  “卧槽我怎么感觉NASA真会这么干呢?他们捞起钱来那叫一个没有下限。”

  知乎上,问题“‘月球-1号’发动机为何与F-1参数一致?”吸引了数千个回答。

  一位自称航天从业者的用户写道:“F-1的设计虽公开,但制造难度极高,涉及精密加工、材料科学和燃烧稳定性控制,华国能复刻,已经说明在燃神的辅助下,六院的制造能力已达顶尖水平。”

  “不是,我知道燃神的本科毕业课题是阿波罗登月,具体名字好像叫阿波罗登月工程分析。

  你这分析出来的结果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直接把老美的底裤都给扒光了?

  老美整个10年代都在想方设法复刻阿波罗登月的土星五号,其中F-1发动机更是重中之重,就公开资料显示他们起码花了几个亿美元去做技术复现。

  各种技术大招都往上放,甚至还把老古董都拉出来结果也没见复刻出一台来。

  燃神仅仅因为课题是这个,就搞定了F-1发动机,感觉老美要发狂了,要彻底疯狂了。”

  “泻药,有人会说60年代的技术有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意义,为什么阿美莉卡会想方设法要复刻F-1发动机?

  在马斯克的猎鹰九号成功实现回收之前,NASA一直都没有放弃复刻F-1的努力。

  NASA要复刻失败了,CNSA要复刻成功了,难不成这两家都不如网友聪明?

  这么说吧,复刻成功意味着华国在重型火箭上再无瓶颈,长征九号重型火箭的技术储备又深了一层。

  甚至以F-1的复刻为流程,再把猎鹰九号用的梅林发动机复刻了,连带着把猎鹰九号复刻了也不是不可能。

  总之老美要有人睡不着了,NASA从上到下都得严查,是不是有内鬼。没有内鬼的话实在是很难解释。

  燃神去年回国,回国只是短短一年时间就搞定了F-1,NASA要玩抓鬼游戏了。

  我敢肯定白宫肯定会强烈谴责华国,甚至是直接对阿波罗科技进行zc,要把燃神引渡回阿美莉卡接受审查。

  这些都是他们干得出来的事情。

  当然,引渡回去是接受审查还是让你消失,关到NASA帮忙复刻阿波罗登月那就不好说了。”

  “F-1的喷射器板有2832个喷孔,燃烧室用Inconel-X750管冷却,涡轮泵每秒输送2.7吨RP-1和4.7吨液氧。

  ‘月球-1号’若能复现这些,说明我,在镍基合金加工和低温燃料系统上已非常成熟。

  这不只是技术突破,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

  在红迪的r/space板块,一篇帖子《华国‘月球-1号’发动机参数与F-1完全相同,意味着什么?》迅速登上热榜,吸引大量评论。

  用户SpaceNerd42写道:“这太震撼了!F-1是航天史上的传奇,推力150万磅,制造难度极高。华国能造出来,说明他们的工程能力不输任何人。”

  此时是2021年,华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还没有传播到外网。

  甚至华国国内都不太相信,华国制定的2025华国制造其实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

  另一位用户RocketFanatic分析:“F-1设计是公开的,NASA档案里都有详细图纸,但从图纸到实物,需要顶尖的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这不是简单抄袭能做到的。”

  质疑声自然也不少。

  老美对赢学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不亚于印度人。

  想让他们承认事实天难地难。

  少数个体可能会觉醒,但作为一个群体,想要让他们正视现实,那不是一般的难。

  用户TechSkeptic评论:“我很好奇他们怎么做到的,F-1的Inconel-X750管钎焊、喷射器板钻孔和燃烧稳定性控制都极难,华国这山寨能力是不是有点太强了?”

  回复中,有人调侃:“也许他们在eBay买了F-1的旧零件,XDDD”

  “还真有可能,我在ebay上没少买到值得珍藏的阿波罗登月的纪念品。”

  但更多用户严肃讨论:“即使是复刻,能造出150万磅推力的单燃烧室发动机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推特上,航天记者Eric Berger发帖:“华国‘月球-1号’发动机参数与F-1一致:150万磅推力,263秒比冲。这对他们的重型火箭计划是个重大突破。

  这有可能会加速太空军备竞赛?阿美莉卡的阿尔忒弥斯计划得加把劲了!”

  另一位用户“GeoPolAnalyst”写道:“F-1设计虽公开,但华国这么快造出来,背后可能有更复杂的故事。”

  这些帖子引发激烈争论,有人认为这是技术进步的正常现象,也有人直接说这涉及技术窃取,需要严肃对待。

  阿美莉卡的福克斯新闻台迅速跟进,播出节目《华国的太空野心:对阿美莉卡领导地位的威胁?》。

  主持人劳拉·英格拉姆开场直接道:“华国公布了一款新火箭发动机,参数与阿波罗计划的F-1发动机一模一样。

  这究竟是技术突破,还是对阿美莉卡技术的复制?我们请来了前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汀和国防专家迈克尔·格里芬讨论。”。

  布里登斯汀表示:“F-1的设计是公开的,任何国家都可以研究。但制造这样的发动机需要先进材料、精密加工和测试能力。

  华国的成功表明他们的航天计划已非常成熟。”

  英格拉姆追问:“但有没有可能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了技术?”

  布里登斯汀谨慎回应:“没有证据支持这种猜测,虽然过去伦道夫·林在阿美莉卡就读期间,对阿波罗登月表现出了超出寻常的关心,但这仍然不能成为证据。

  我们应该关注如何保持美国的竞争力。”

  这里是指福克斯刊登出来的一份访问记录,记录显示,在一些阿波罗登月相关的技术档案存放场馆,都能从访客名单中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伦道夫·林”

  格里芬则语气强硬:“华国在太空领域的快速进步对美国构成挑战,F-1是美国登月成功的基石,现在他们造出类似发动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太空战略。”

  节目结尾,英格拉姆总结:“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安全问题,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

  其实说白了,福克斯的节目一方面惯性指责老中,你怎么能复刻我们的技术呢?

  哪怕技术资料公开也不行啊。

  另外一方面则是在指责老登,为上一任的白宫主人,弗雷德之子鸣不平。

  老登显然无法应对华国,还得弗雷德之子来!

  CNSA随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月球-1号”发动机模型。

  发言人表示:“‘月球-1号’是我们多年研发的成果,借鉴了历史设计,但融入了现代材料和工艺创新。

  这款发动机将为长征九号等重型火箭提供动力,支持未来的登月和深空探测任务。”

  这一声明进一步点燃讨论。

  在Reddit上,用户“SpaceEnthusiast”发帖:“CNSA说他们改进了材料和工艺,我想知道具体改了啥?是用了新型合金还是优化了喷射器?这模型不是和F-1一模一样吗?”

  推特上网友制作meme,将“月球-1号”与F-1的图片并排,配文“像父子一样”或“历史重演”,引发热烈转发。

  马斯克转发并配文道:“NASA如果把经费给SpaceX,我们早就造出F-1了。”

  华盛顿更是反应强烈。

  参议员特德·克鲁兹发帖:“华国复制F-1发动机是警钟,我们必须对此事展开详细调查!”

  众议院科学委员会也宣布将举行听证会,讨论此事对阿美莉卡的影响。

  国内媒体持续报道,央视播出特别节目《“月球-1号”:中国航天的里程碑》。

  专家在节目中解读:“‘月球-1号’的成功测试验证了我们在单燃烧室液体发动机领域的顶尖能力,未来,这款发动机将支持长征九号,助力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

  知乎上,问题“‘月球-1号’对未来航天任务有何意义?”引发热议。

  “F-1推力巨大,适合重型火箭一级。‘月球-1号’的成功意味着我们能建造类似土星五号的火箭,为深空任务提供保障。”

  “复刻F-1是技术验证,未来可能开发更高推力的发动机,比如200万磅级。”

  不止阿美莉卡网友会制作图,华国网友同样会。

  他们创作了大量梗图,比如将月球-1号与F-1发动机并排,配文“老大哥,新兄弟”。

  福克斯新闻的后续报道引用匿名官员:“我们需要调查中国如何获得如此详细的技术数据。”

  这种论调在大量阿美莉卡媒体和华盛顿议员中引发共鸣。

  华盛顿州肯特市的蓝色起源总部沐浴烈日中。

  总部大楼的顶层会议室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正在组装的新格伦火箭部件,巨大的起重机缓缓移动,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若隐若现。

  会议室墙上挂着蓝色起源的里程碑照片:新谢泼德号的首次亚轨道飞行、BE-4发动机的点火测试。

  中央长桌上摆放着平板电脑和咖啡,墙上的大屏幕则显示着华国航天最新新闻截图:“月球-1号”发动机测试成功,参数与F-1发动机一致。

  杰夫·贝索斯推门而入,步伐轻快但眼神专注。

  他扫视房间,目光停留在屏幕上。

  蓝色起源首席执行官鲍勃·史密斯和负责工程的副总裁丹·克里斯蒂安森已就座。

  这里的丹·克里斯蒂安森不是抽象画家,而是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蓝色起源工作的忠心耿耿老兵。

首节 上一节 299/3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