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316节
“飞船姿态偏离0.02度,立即调整!”林燃果断下令。
钱飞迅速操作飞船姿控系统,赵建国辅助校正,飞船姿态很快恢复稳定。
“高度50公里,减速正常。”钱飞松了一口气。
林燃紧盯着屏幕,心中默算:“再过5分钟,降落伞就该打开。”
飞船穿过大气层最密集的部分,降落伞按计划弹出,飞船速度骤减,开始缓缓下降。
阿波罗科技团队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和雷达,实时跟踪飞船位置,确保溅落点位于太平洋预定区域。
“高度500米……200米……50米……”钱飞的声音逐渐平稳。
飞船最终溅落海面,激起一片水花。回收船迅速靠近,舱门打开,钱飞第一个探出头,对着镜头挥手微笑。
控制中心内,欢呼声震耳欲聋。
林燃长舒一口气,郑重宣布:“奔月号任务圆满成功!”
外面参观室里,孙家栋因为年纪大了早早回去休息了,吴伟仁看了眼旁边的同僚,发现同僚也在望向自己,他们都能实时听到控制中心的声音,二人面面相觑。
“不是,菲尔兹奖真这么厉害?老吴,我们是不是也得请一个菲尔兹奖得主来指导一下?”
吴伟仁精神有点恍惚,他感觉自己刚才是不是在做梦:“再入角度和速度的计算不依赖计算机,靠人脑计算?这是人啊?”
第268章 在线招人年薪百万
在某知名网文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很适合形容当下二人的感受。
“如今你才是飞升境,眼界还窄,见我如井底之蛙抬头见月;等你哪天侥幸跻身十四境了,见我就如一粒蜉蝣见青天。”
越是外行,像记者这些,压根捕捉不到这句话的信息量。
不就是指挥了一下要怎么变轨吗,这和其他的控制中心有差吗?
他们对林燃牛逼程度的判断来自整个庞大登月工程本身,居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就搞定了。
从宏观层面意识到,林燃在航天工程领域是不亚于数学领域的天才。
外行能看到的也就止步于这个层次了,他们捕捉不到这样的细节。
越是内行,像张朝阳这种物理学博士,听到之后以为是有现成代码计算出来之后再由林燃来念出来,做个转述,虽说指挥的井井有条也挺牛逼的,但也就这样了。
但内行到吴伟仁这个地步,那么光是这一句话所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复刻阿波罗登月工程本身。
这简直就像是一座冰山,冰山下蕴含着更为恐怖的利维坦怪兽。
“我说怎么我们说好提供我们的轨道计算软件给他们用,他们说暂时不用,我还特意找了林教授,说NASA开源的那套通用任务分析工具,做事后分析还行,你要真想拿来在地月轨道变轨里用上,它的风险很高。
我们的分析工具好歹也用了这么多年,当时林教授婉拒了,说暂时不需要。
我以为是他们基于GMAT做了二次开发,结果没想到.”
吴伟仁话都没说完,他已经不知道要怎么来形容这件事了。
NASA有一套名为GMAT的多任务开源系统,支持从低地球轨道到深空任务的轨道计算,它包含了真实世界对象的模型:飞船和推进器。
然后还有名为STK的商业软件,绝大部分的NASA任务使用STK进行轨道规划和模拟,结合GMAT和其他工具。
很明显开源的能用,但程度有限,像登月这么重要的任务,依赖开源等于找死。
吴伟仁之前不知道林燃他们的底气从何而来,是打算自己在GMAT的基础上重新造轮子吗?
可问题在于,你连我们现成的鹊桥都不愿意用,觉得会耽误时间,那重新造轨道计算软件不是更费时间?
这玩意不经过充分的测试验证,那还不如开源呢。
像欧洲的阿丽亚娜5号首次飞行就因为轨道计算的软件错误而以失败告终。
1999年NASA的火星气候轨道器变轨失败,同样是因为轨道计算软件错误,而这的错误更低级,因为老美用的是英制。
地面计算机软件的输出结果用的是磅每秒为单位,而非NASA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牛顿秒。
最终导致航天器距离火星太近,穿过大气层并解体。
正是因为轨道计算软件如此容易出问题,所以其实很大程度依然依赖于宇航员的经验。
华国航天方面本来以为阿波罗科技在变轨过程中,依赖的是奥尔德林的个人经验。
奥尔德林亲手训练出来的两位宇航员,结合现代强悍得多的地面计算能力,至少地面环节,包括设计任务轨迹、跟踪实际位置、轨道确定、创建变轨机动这些,肯定比60年代完善得多,结合宇航员的个人素质和奥尔德林独一份的登月经验。
之前华国航天的专家们觉得阿波罗科技仰仗的是这些。
结果今天亲眼见过之后,才知道压根不是,人家靠的是变态大脑,直接给出结果。
随着奔月号顺利变轨,更恐怖的是,人家大脑计算的结果还是对的。
吴伟仁喃喃道:“你说换我们去,就这短短半分钟时间,能把大屏幕上的参数在大脑里有个完整概念么?”
他身旁的同僚盯着屏幕试了下:“做不到,我们就不是干这工作的。
这纯纯为难人,我试了一下,数字钻进我的大脑就粘在一起了,压根分不清哪是哪。”
“如何评价阿波罗科技顺利完成绕月工程?”
“泻药,老外已经破防了,我今天刷了一天的推特,主要就看老外破防,基本上阿美莉卡人都破防了,然后欧洲人都在看笑话。
大家都很清楚,冷战中的登月竞赛阿美莉卡赢了,为什么嘛噶的口号如此有吸引力,如此能骗红脖子们的选票,就是因为60年代对阿美莉卡人来说太美好了。
刨去越战不看的话,一个工人能够养活夫妻双方带三个小孩还能养个狗,一个大豪斯加两条狗,天天新闻里看的都是阿美莉卡人登上了月球这种新闻。
可以这么说,登月是最能唤醒老美黄金时代记忆的一件事,甚至没有之一。
而现在华国人提前帮他们做到了,无论是亲身经历过60年代还是说听父辈口述过60年代阿美莉卡辉煌的白男们都非常破防。
一家华国的民营航天科技公司,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做完了60年代从水星计划到双子座计划再到阿波罗登月测试的全过程。
尽管这次钱飞和赵建国两位宇航员没有踏上月球的土地,但和上去了没有差别。
因为从流程上来说,没有半点难度,全过程都完美进行了,下次就是再来一遍。
这么说吧,但凡今天换阿美莉卡人在奔月号上,他高低得不听指挥,上登月舱完成着陆。
所以在认识到华国公司用阿波罗登月的火箭和登月器完成了登月,推特上的白男们清一色破防,都在控诉白宫和NASA为什么这么废物。
然后也有觉醒派,认为阿美莉卡的登月就是阴谋,他们当年就是摄影棚登月,结果没想到华国人居然把他们纸面上计算的玩意给造出来了。
这部分人的意思是,当年压根就没有土星五号,都是搭出来的模型,然后找特摄公司拍的照片,参数啥的都是编的,具体的工程图也只是图,压根没造出来。
华国能造出来,不是因为复刻了阿美莉卡的技术,而是因为华国人牛逼。
这种观点就属于牛头人非要说在视频里看到的妻子不是自己的妻子,只是和自己妻子长得像而已,至于为什么自己妻子没在家,那是因为妻子在加班。
这种我把它叫做NTR破防派。
还有一种,则在号召白宫,一定不能让华国人先上去,说哪怕恢复给华国的英伟达显卡供应,也得阻止华国人的登月,认为这会严重打击阿美莉卡的国际形象,这种属于垂死挣扎派。
哦对了,忘了说,还有一派LGBT派,这派认为过去只有白人上过月球,现在黄种人也要上去,但不够多元,意思是华国方面应该带一名黑人女性。
大家都知道,燃神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过,要让奥尔德林上去,看这架势,这两次载人航天执行任务都是钱飞和赵建国两位宇航员,和阿波罗登月比还少了一位。
奥尔德林这高龄肯定经不起连着来加速减速,他肯定最后一次正式登月才会加进去。
所以摆明了缺的这位就是奥尔德林。
外网也这么认为,所以大把人号召,奥尔德林都年纪这么大了,就别去了,把最后一个位置让给西安·普罗克特,这是一位70年出生的阿美莉卡黑人女性。
em她的头衔很多,是首位在地球轨道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黑人女性,总之创造了很多第一,当前缀加上黑人女性的时候。
而且叫的最凶的不是黑人,而是白人,在推特上号召应该要让西安·普罗克特上去的,叫的最凶的是白人。
这帮人魔怔到,认为白宫哪怕花钱也应该把西安·普罗克特给一起送上去。
过去老美破防都是假破防,这回燃神属于是打出真实伤害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推特上关于航天有这么高的热度,之前因为度假辞职的NASA高官们又被拉出来鞭尸了一轮。”
在知乎上大家都在狂欢,quora(美版知乎)上则清一色的反思。
反思NASA出了问题,反思阿美莉卡出了问题,甚至反思白人是不是就是不行,过去两百年只是偶然的意外。
“我是SpaceX的工程师杰拉德,点我主页可以看到我的认证,我想说的是在阿波罗科技出现之前,一家公司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复刻阿波罗计划,并且实现登月,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或者说,就是不可能。
在华国航天宣布研发名为月球一号实为F-1发动机成功的时候,阿波罗科技这家公司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范围内,但当时新闻里吵的很凶,都在讨论华国人造的是F-1,是可耻的小偷。
但当时我们内部的反应,普遍是不可能,他们在撒谎,要么公布的参数是假的,要么他们复刻了F-1这件事本身是假的。
没人相信华国能够复刻F-1火箭发动机,即便这是一款距离今天六十年的产品。
当华国的绕月计划完成后,我想没有人再会去质疑F-1的真实性,土星五号都是真的,就算土星五号下面那五个发动机不是F-1,肯定也是丝毫不亚于F-1的火箭发动机。
考虑到阿波罗科技,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时间,这实在是太惊人,太惊人,太惊人了!
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参与人数,都是人类工程史上不折不扣的一次奇迹。
根据行星学会的预测,阿波罗计划1961年启动,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该计划从1961年持续到1972年,总耗资约254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820亿至2570亿美元。
在高峰期,涉及超过34000名NASA员工和375000名供应商员工,展示了大规模协作的努力。
华国的这个数字是多少?阿波罗科技的员工数根据林教授接受公开采访时所说的不超过2000人,供应商人数预计也不会超过2万人,也就是说他们用到的人数不足阿波罗登月的十分之一,用到的时间是五分之一,中间还叫掺杂着燃烧一号这样富有含金量的工作。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快速构思工程极其复杂的系统,从F-1到J-2再到结构组件和导航系统,别说复刻可以节约时间,复刻如果真的能节约时间,阿尔忒弥斯就应该复刻,而不是重新造轮子。
复刻能节约时间的本质在于你真的对工程的每一个节点都非常非常了解,工程领域的复刻它是物质的复刻,而不是信息的复刻,一篇论文复刻,我只需要背下来,我重复一遍,别人花1年写的论文,我背加抄记忆力好点可能三天就够了。
信息的复刻是很简单的。
工程上的复刻,以很基础的工程,生物学领域论文实验的复现,你要花的时间和论文发表者从设计到实现全部加起来的时间都相差不了多少。
所以林教授绝对有着超出寻常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其次是制造和测试,对于载人任务而言,制造和测试显得尤为关键,从采购到制造到测试整个过程都需要严格把控,这一点我估计是华国航天的功劳,他们能够做到把这一个流程进行严格把关。
最后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上他们同样能够借助华国航天的现有设施,包括发射、任务控制中心和训练设施,在过去二十年,华国航天在这方面迅速完善。
然后再反驳一下阴谋论,华国想复刻阿波罗登月为此准备了数十年,现在才最终成功。
还是那句话,数十年什么概念,登月是需要花钱的,数十年以前的华国没有这个资本,以及在关键工程的攻克面前,有钱也没用。
如果有钱就能登月,俄国、霓虹和印度在登月上的尝试也不至于屡屡失败。
如果华国早就能造出F-1发动机和土星五号,华国的空间站可以设计的更激进,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有90吨。
最后总结一下,林教授在技术创新、资源调动、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上都展现出了超出寻常的能力,阿美莉卡把他放回国很可能是一次不亚于钱的致命错误。”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重生者太密集?我带国家队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