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第530节

  而梵文最契合西方世界的天道,用它书写经文,内容表达上更加精准,蕴含的法力更强大、大道更本源。

  对比原始佛教,大乘佛教的教义也大气恢弘,有囊括四极八荒、度化世间所有有情之众生的雄浑气魄。

  老衲听了也心折不已,目前都产生了改换门庭的想法。”

  小羽表情凝固,“大师,你要离我而去,去投奔如来佛祖?”

  ——你要去,也将我带过去啊!刚引我入燃灯古佛门下,自个儿却投奔光明前程,老和尚,你忒不仗义了!

431.上一章的PS

  上一章的PS

  (ps:这里的设定,同时参考了封神演义、现实佛教历史,以及我自己的胡思乱想。

  首先,目前洪荒小说中,通常都是鸿钧讲道,三清、接引准提、女娲,以及一众上古大神大仙跑去听讲。

  最后鸿钧赐下七条鸿蒙紫气,三清、接引准提、女娲,凭此成圣。

  这个设定应该来自佛本是道,但佛真的不是道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佛本”这本书,但现实真不是这样。

  哪怕在《封神演义》中,鸿钧有登场,三清、接引准提,都有登场,鸿钧是三清的师父,却和接引准提没半毛钱关系。

  这是原文:

  只见哪吒来报:“通天教主跟一老道人而来,呼老爷接驾,不知何故。”

  老子曰:“吾已知之。此是我等老师,想是来此与我等解释冤愆耳。”

  遂相率下篷迎接,在道旁俯伏曰:“不知老师大驾下临,弟子有失远接,望乞恕罪。”

  鸿钧道人曰:“只因十二代弟子运逢杀劫,致你两教参商。吾今特来与你等解释愆尤,各安宗教,毋得自相背逆。”

  老子与元始声诺曰:“愿闻师命。”

  遂至篷上,与西方教主相见。

  鸿钧道人称赞:“西方极乐世界真是福地。”

  西方教主应曰:“不敢。”

  教主请鸿钧道人拜见。

  鸿钧曰:“吾与道友无有拘束。这三个是吾门下,当得如此。”

  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打稽首坐下。后面就是老子、元始过来拜见毕,又是十二代弟子并众门人俱来拜见毕,俱分两边侍立。通天教主也一旁站立。

  *********

  三清称呼鸿钧为“老师”(额外说一句,十二金仙和姜子牙,也称呼燃灯为老师,至少姜子牙称呼陆压道君为老师)。

  而鸿钧称呼西方教主为“道友”。

  虽然鸿钧上座,西方教住陪坐,可他们至少有座位,三清道祖却是站着的。

  我没遵从传统的“佛本是道”,是因为世界观有区别——等后面剧情展开,大家立即就能明白。

  其次,现实中,在释迦摩尼(如来佛祖)入灭后,佛教才进入“部派时代”——其实释迦摩尼还在时,压根没佛教和“佛”的概念。

  他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只将自己的思想,当成一种帮人解脱的智慧。

  大家很自然就说出“神佛”、“仙佛”,可见佛和神仙完全不同。

  最初的佛,只是觉悟的人,是人,不是神,不是仙。

  只不过到了今天,佛几乎和神仙是一个意思。

  神佛、仙佛连在一起说,都代表了奇迹。

  释迦摩尼传下来的佛教教义,否定神佛,否定崇拜,一丁点也不封建迷信。

  释迦摩尼甚至直接对弟子说:我的教义只是真理的一部分,不等于全部真理,你们可以参考学习,不要迷信,世上一定还存在我尚未发现的解脱之路。

  这是现实历史中,释迦摩尼的原话(大概意思)。

  所以,现实中的如来佛,真的很伟大,和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存在。

  这么说吧,释迦摩尼死后,佛教先经历了部派时代,分裂成很多流派,然后才有大乘佛教诞生。

  而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直接成了“大乘佛教”的扛把子,这.

  西游记中唐僧之所以取经,不是因为他不懂佛经。他当时已经成为大唐圣僧,只不过他学的是小乘佛法。

  观音菩萨很瞧不起小乘佛法,灵山佛祖也看不起。

  可问题是,被灵山佛爷和菩萨瞧不起的小乘佛教,就来自释迦摩尼啊!

  佛教是先有小乘佛教,之后才发展出大乘佛教的。

  释迦摩尼并没说——我的教义为小乘之法。

  是后来大乘佛教的人自夸自己为大,贬前辈们为小。

  这就很扯淡了,让如来佛反对如来佛

  要解决这一矛盾,第一代传播佛法的佛祖,就不能是如来佛祖。

  我换成了阿弥陀佛。

  本书中,阿弥陀佛身上的一切光辉伟绩,其实都是如来佛祖的。

  注意,之后本书中若有辱如来、黑如来的剧情,都不代表我在否定现实中的如来佛,我辱的只是《西游记》中的如来佛。

  两个如来佛完全不一样。)

第420章 揠苗助长

  “你都没上灵山,老衲怎么离你而去?即便你上了灵山,老衲改投别派,也和你一个佛陀坐下小比丘尼无关。”老和尚没好气道。

  “可你改换了门庭,怎么对得起燃灯佛祖?”小羽道。

  老和尚道:“为何对不起他?老衲又不是他门人弟子。

  灵山部派众多,他是部派之主,老衲也是部派之主。

  老衲投奔谁,都和他无关。”

  小羽惊道:“你身为部派之主,竟率先投敌,太没担当了吧?”

  “老衲的部派只有老衲一人,而且老衲的部派,虽属于古佛派,却和释迦摩尼不是敌人。

  因为老衲过去没当过‘灵山之主’,现在、将来都不会去争夺‘灵山之主’的位置。”老和尚道。

  小羽嘴角轻轻抽出,“你孤家寡人一个,还当什么部派之主?”

  老和尚淡淡道:“老衲当初和燃灯一起聆听阿弥陀佛讲道,一起成佛。

  在接引和准提两位教主圆寂后,按照辈分排序,老衲连灵山之主都当得,做个部派之主咋了?”

  小羽惊道:“怎么‘教主’也会圆寂?”

  老和尚道:“凡人和尚的圆寂,是死亡的雅称。

  佛的圆寂,却代表了一种大圆满,大超脱。

  等你来到灵山,说不得能经常见到接引佛。

  他圆满寂灭,已超脱而去,但他还在灵山,又不在灵山。”

  小羽茫然道:“我不懂。”

  “你若懂,你也是佛祖了。”

  确定她已熟练掌握巴利文和梵文,老和尚在和她说话的时候,就主动引她往城外走。

  这会儿他们已来到城外一棵茂盛的菩提树下。

  绿色的树叶仿佛镶了金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佛光浓郁得都让人以为有几百个佛陀藏在树枝间。

  “这该不会是如来佛祖当初悟道的那棵菩提树吧?”小羽惊叹道。

  老和尚拉她盘坐在树下,“是老衲在五十万年前,初到灵山听阿弥陀佛讲法后,用准提佛赠送的一粒菩提子,栽种出来的菩提树。

  它种在灵山,也种在老衲心里,是老衲的‘菩提根’,现在借给你感悟无量佛法。”

  不晓得是不是错觉,小羽感觉自己智慧神通在发生某种蜕变。

  变得更圆润,更有灵性,更加适合领悟佛法。

  刚才聆听的佛经,此时又有了全新的感悟。

  这是很明显的变化,她本不该怀疑是错觉。

  可她现在在梦境中,梦中的感觉不等于真实。

  “要炼心,你得先知道心是什么,心在何方。”老和尚道。

  小羽摸了摸胸口,“心是我居住在心脏里的‘神’。”

  老和尚点头道:“你的回答里包含了两个部分,既说明心乃‘识与知’,又认为‘识知之心’在身内,对吧?”

  “嗯,识知之心在身内。”小羽道。

  老和尚道:“既然识知之心在身内,你为何看不到自己的脏器、血管和肌肉?

  要知道‘看’和‘感受’,是识知的基础。”

  小羽知道老和尚在打“禅机”,而不是在跟自己研究生物学、解刨学。

  她稍微想了想,道:“难道识知之心在身外?我们最先看到外物,认识到外面的环境,很难认识自己.也不对,心若在身外,心和身就分开了。

  心的识知,和身的感受没关系。

  可身体的感受,是心之感受的一部分,不可能身体有感而心无觉。”

  她凝眉陷入沉思,老和尚就静静看着她。

  片刻后,小羽道:“我心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它不在任何地方。”

  老和尚道:“乌龟背上长了毛,兔子头上有角,你可曾见到?”

  “没有,兔子头上没有角,乌龟背上没有毛。”小羽道。

首节 上一节 530/10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黑神话西游:模拟成仙!

下一篇:练到纯阳无极,才发现是诡异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