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第71节
“诺,”
内官应下后,徐徐退出大殿,身形消失在殿外的阴影中。
过了一会儿,殿外传来急促且恭谨的脚步声。高颎、虞庆则、杨素、苏威四人身着朝服,入殿后立刻伏地行礼,道:“陛下万岁万万岁,臣等闻北疆大捷,恭贺陛下圣威远播!”
杨坚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将捷报给陈德信,道:“几位爱卿,且看看这捷报。靠山王此次征北,为我大隋打开了经略西域的大门。朕有意重开西域都护府,你们可有何良策?”
陈德信接过捷报,小心翼翼地捧着,先递至高颎面前。高颎双手接过,快速阅览捷报内容,待他看完,其他几人也按捺不住,伸手接过捷报,逐字逐句的看了起来。
这四人都深得杨坚信重,在朝中被称为四贵,其一身荣宠远非寻常臣子可比。所以杨坚在得到捷报时,率先想到的就是他们几人。
杨素看完捷报,双手将其恭敬捧还陈德信,微微躬身,神色间透着几分兴奋,道:“陛下,此乃天赐良机!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派遣得力使臣,携带诏书与厚礼奔赴西域。”
“一则向高昌、伊吾、鄯善三国宣示我大隋天威,巩固新得之地,二则探清周边诸国虚实,晓以利害,让他们知晓归附大隋的益处,主动向我大隋称臣纳贡。”
苏威随后上前,拱手道:“杨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臣以为,还需即刻在北疆增兵,修筑关隘,威慑西域诸国,防止他们反复无常。”
“除增兵之外,还要与西域诸国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让他们在经济上,与我大隋紧密相连。”
杨坚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在二人身上来回审视,片刻后,抚须大笑,道:“二位爱卿所奏,甚合朕意!”
“派遣使臣、增兵固防、通商互济,此三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苏威,你熟知西域地理人情,依你之见,出使西域的人选,谁最合适?”
苏威略作思索,上前一步禀道:“陛下,给事郎裴矩,博闻强识,精通西域各国语言与典章制度。臣以为,由裴矩率团出使,必不辱使命。”
杨坚蹙眉,道:“裴矩?”
“陛下,”
苏威道:“此人出身闻喜裴氏,家族累世簪缨,对经邦济世之学颇有心得。”
“他少年时曾广搜西域山川形胜、民俗风情的书籍,而且经常与西域商队互通往来,对西域诸国的情况颇为熟悉。”
杨坚颔首赞道:“这么说来,裴矩的确是个人才。陈德信,传朕旨意,宣裴矩即刻入宫。”
说着,杨坚又转向杨素,道:“杨素,北疆增兵与修筑关隘之事,关乎重大,你速与兵部、工部协同,制定方略,三日后呈朕御览。”
“臣遵旨!”杨素伏地领命。
第127章 捷报(下)
殿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身着青色官服的裴矩,神色恭谨,疾步入殿,伏地行礼,道:“陛下圣安,臣裴矩接旨来见。”
“裴矩,”
杨坚仔细打量了一下裴矩,将裴矩清瘦却透着干练的身形纳入眼底,暗暗点头,缓声道:“苏威极力举荐你,言你对西域事务知之甚详。”
“如今我大隋北疆大捷,高昌、伊吾、鄯善都要归入我大隋的版图,朕有意重开西域都护府,派使团出使西域。这重担,苏威说是非你莫属,你可担得起?”
裴矩闻言,心头一震,额头轻触地面,道:“承蒙苏大人举荐,臣若能肩负此任,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所托,为大隋扬威西域,铺就太平之路,若有疏失,愿受万死之罚!”
杨坚听闻,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身子微微前倾,看着裴矩,道:“你既敢说万死之罚,想来你对出使之事,已有成算?不妨说来听听。”
裴矩伏地叩首,起身时腰杆笔直,清朗的声音在殿内回荡,道:“臣忝受圣恩,对出使西域一事,已有了全盘考量。臣请陛下,精选一百名僧人,与使团同行。”
“西域诸国多信佛教,西突厥割让的高昌、伊吾、鄯善,其中的高昌国,几有佛国之称,历代高昌国主都崇信三宝,国中寺庙林立,佛塔如林,僧人在高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臣,想让这一百僧人,融入高昌,乃至控制高昌。”
杨坚双眉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兴味,道:“融入高昌,控制高昌?裴矩,你且详述,如何借僧人之力达成此事。”
裴矩深吸一口气,道:“陛下,高昌国中佛事昌盛,僧伽地位尊崇,僧众甚至言论能左右百姓意向。”
“臣打算让这百名僧人,沿途广施佛法,展现我大隋对佛教的尊崇,彰显国威的同时,赢取高昌百姓的信任。”
裴矩顿了顿,道:“入高昌后,僧人可与当地大德讲经论道,以高深佛法折服众人。借法会之名,将大隋的典章制度、风土人情,巧妙融入讲经说法之中,潜移默化影响高昌。”
“高昌僧众本就对百姓影响颇深,待我方僧人压服他们后,便可借他们之口,宣扬大隋之仁德,让高昌百姓归心大隋。如此一来,不费一兵一卒,让高昌成为大隋的坚实藩属。”
杨坚靠在御塌上,沉思片刻后,缓缓道:“你这法子,听着是不错,只是这百名僧人,何处遴选,又如何确保他们能领会圣意,不辱使命?”
“陛下,臣听闻,“
裴矩迟疑了一下,道:“您年前时,将柏谷屯一百顷土地赐给嵩山少林寺,这嵩山少林寺号称禅宗祖庭,寺中高僧辈出,僧众皆严守戒律、精通佛法。”
“臣以为,可从嵩山少林寺遴选这百名僧人。”
一旁的杨素,轻声道:“嵩山少林?我记得嵩山少林,虽有禅宗祖庭之称,但他们真正拿手的,却不是什么佛法,而是七十二绝艺,少林七十二房,天下闻名,”
杨坚对身边的杨素,笑道:“处道,你不知道,嵩山少林的佛法,就是他们的七十二绝艺,这是菩提达摩传下的的佛法精髓,菩提达摩面壁九年,方才悟出禅武合一之理。”
杨素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恍然,道:“陛下圣明,倒是臣见识浅薄了。”
作为僧稠禅师转世的杨坚,虽然已经没了前世的宿慧,但他对嵩山少林寺,还是有一种本能的好感。
毕竟,僧稠禅师可是嵩山少林寺第二任方丈,数十年心血都倾注在了少林寺,哪怕经历轮回,前尘尽忘,对少林仍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而这也是杨坚对少林寺另眼相看的原因,杨坚在位的这五年,屡次加恩嵩山少林,使得嵩山少林的名声越来越大,势力更是膨胀了不知多少,一度能与祖庭白马寺相比。
要知道,白马寺可是中土佛教的祖庭,有着‘释源’之称,自后汉时就执中土佛脉之牛耳,嵩山少林能与白马寺相提并论,可见杨坚有多偏爱嵩山少林。
杨坚摆了摆手,目光重新落回裴矩身上,道:“裴矩,此事关乎大隋西域布局,不容有失。你即刻前往嵩山少林寺,挑选可用之人,务必半月内筹备妥当。”
“臣遵旨!”裴矩应道。
待杨素等人退下,杨坚靠在御榻上,闭目沉思着西域之事,
此时,殿外传来轻柔的脚步声,独孤伽罗莲步轻移,缓缓走入殿内,她见杨坚神容有异,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朝中事务棘手?”
杨坚缓缓睁开双眼,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示意独孤伽罗坐下,说道:“伽罗,是喜事,皇叔发来捷报,北疆大捷,高昌、伊吾、鄯善即将归入大隋版图。”
“朕有意重开西域都护府,派使团出使西域,刚刚和杨素几個商议此事。”
独孤伽罗美目一亮,笑意染上眉梢:“这确实是喜事,重开西域都护府,不仅能拓展我大隋疆土,丝绸之路再度畅通,大隋的商贸与威望也将更上一层,陛下选派了何人出使?”
杨坚轻声道:“苏威给我举荐了個人,是闻喜裴氏出身,唤作裴矩。”
“闻喜裴氏,”
独孤伽罗微微颔首,若有所思道:“闻喜裴氏人才辈出,裴矩想来也是干练之才。陛下,此次北疆战事如此顺利,想来是皇叔调度有方。”
杨坚目光熠熠,兴致勃勃道:“皇叔的本事,你还不知道?这天下有何人,是皇叔的敌手?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还是吕尚那小子。”
“你是不知道,皇叔发来的捷报上说,这小子到沙钵略的牙帐后,转头就领着三千骑奔赴金山,袭击了达头的金山老营。那可是金山老营,达头在那一带囤积了数十万的兵马。”
“伽罗,你看我这次给咱们女儿找的夫婿如何?这可真是少年英雄,三千破三十万,简直就是霍去病第二,如此少年英雄,正配咱们的阿五。”
第128章 回朝(上)
独孤伽罗掩唇轻笑,眼眸里满是欣慰,道:“陛下眼光独到,吕尚这孩子也确实出众。阿五能得此良婿,是她的福气。”
见皇后也出言夸赞,杨坚爽朗大笑,笑声在宫殿内回荡,道:“这小子确实争气!“
“朕的母族里多是庸碌之辈,难得出個英才,朕要好好的赏他,伽罗,你说朕封他为大将军,鲁县公如何?”
“大将军,鲁县公,”独孤伽罗笑意微微一滞,认真思量后,缓声道:“陛下此举,虽是爱才惜才,但吕尚此子太过年轻,骤然得封大将军之衔、鲁县公之爵,恐惹旁人的非议。”
杨坚眉头一皱,哼道:“非议?非议什么?人家吕尚作为外戚,亲冒矢石,以寡击众,方才挣来的军功,这有什么好非议的。吕尚既有这個能耐,朕自然要给他相匹配的恩赏。”
“不如此,何以激励满朝文武、四方将士?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看到,在我大隋,只要他有本事,愿为国效死力,朕便让他平步青云,享尽荣碌。大丈夫,功名利禄自马上取。”
独孤伽罗见杨坚决心已下,微微颔首,凤眸里重又浮起温婉笑意,道:“既然那罗延已有圣断,那就如此封赏吧,”
帝后之间,寥寥数语,便定下了吕尚回朝后的封赏。
杨坚抬手轻捋胡须,道:“伽罗,待吕尚受封之后,就该考虑他和阿五的婚事了。”
“我想着,将宣阳坊那座宅邸赐给他们当婚房。那宅邸宽敞明亮,地段也好,就算是咱们给孩子们的一份心意。”
独孤伽罗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慈爱,道:“陛下考虑周全,我也打算挑选几个得力的婢子、嬷嬷,陪阿五过去,好在生活起居上照料他们。”
就在杨坚与独孤伽罗说话时,中常侍陈德信脚步匆匆,穿过宫殿长廊,踏入殿内。他神色凝重,伏地行礼,道:“陛下,皇后,安丰郡公府来报,安丰郡公窦荣定,病笃。”
“荣定,”
杨坚闻言,脸上笑意瞬间消散。
“什么时候的事?之前宣太医去诊治,不是说病情已有所好转了吗?”天子杨坚的声音愈发低沉,带着难以抑制的愠怒。
独孤伽罗秀眉微蹙,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轻声说道:“荣定早年随陛下南征北战,落下不少伤病,这些年虽一直调养,但身体终归是大不如前了。”
杨坚缓缓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靴子踏在青砖上发出沉闷声响,道:“朕现在就去郡公府探视,伽罗,你也一同去。”
独孤伽罗点头应下,目光转向中常侍陈德信,叮嘱道:“速传太医署,让他们即刻选派最得力的太医,带上宫中最好的药材,赶赴安丰郡公府,务必全力救治。”
陈德信领命后,匆忙退下。杨坚停下脚步,望向殿外阴沉的天色,心中五味杂陈,一时竟对生死有了畏怖,长叹一声:“故人凋零啊,”
独孤伽罗起身,走到杨坚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柔声道:“陛下莫要太过忧心,荣定福泽深厚,定能熬过这一关。”
“希望如此吧,”
杨坚失神落魄,低声自语。
——————
在雁门关,以及朔州城,一连休整了数日,
杨林立于朔州城门前,晨晖洒落,落在他熠熠生辉的鱼鳞甲上。十数万征北大军在城外整齐列阵,旌旗猎猎作响,马蹄踏地,发出低沉的轰鸣。
“出发!”
杨林一声令下,大军如潮水般涌动,队伍绵延数里,阵列行进时,扬起的尘烟,在朔风里翻卷。
“唉,”
朔州城的城楼上,作为朔州总管的郭衍,默默的看着杨林远去的背影,晨风吹动他的鬓发,袍袖簌簌作响。直到远方尘烟渐次消散,他才转身走下城楼,靴跟叩击着青石板。
回到府衙,郭衍屏退左右,展开密信,烛火在案牍上投下扭曲的影子,那是他身后贵人发来的加急密令,朱砂的字迹触目惊心。
“吕尚这人,少年得志,本身就有大背景,极得靠山王倚重,想要说服他,让其党附殿下,支持殿下争储,谈何容易啊!”
郭衍盯着密信上的朱砂字迹,烛火在他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阴影,映照出他眼底的阴鸷。
许久,他猛地将密信凑近烛火,看着信纸在火焰中卷曲,再到化为灰烬。
作为晋王党羽,郭衍自然希望能将吕尚拉入晋王一方。郭衍很清楚,凭着吕尚的战功,回朝之后,就是不主政一方,也会被委以重任,授以要职,
所以,在征北大军入驻朔州休整的这几日,郭衍多次拉拢吕尚,试图让吕尚投入晋王麾下。只是吕尚有着与他年龄不符的奸猾,面对种种示好,始终不松口。
既不明确拒绝,也不轻易答应,让郭衍如鲠在喉,却又无计可施。
想了片刻,郭衍抄起一旁的笔墨,宣纸在案几上微微颤动。
踏!踏!踏!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