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金阙 第70节
“我大隋内部尚有诸多事务,亟待本王处理,实在是不便久留,特来向可汗辞别。”
沙钵略听闻,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转瞬又堆满笑意,目光落到吕尚身上,道:“既然靠山王执意要走,沙钵略也不便强留。”
“但吕将军这般豪杰,实乃我突厥的心头好。若将军愿留,本汗定奉之为上宾,赐骏马万匹,牛羊十万,让将军尽享草原荣华。”
此言一出,隋将们面色凝重,吕尚上前一步,直视沙钵略,道:“可汗盛情,吕某铭记于心。只是吕尚是汉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会为富贵所动?”
沙钵略闻言,干笑几声,目光在吕尚坚毅的面庞上,稍稍停留了一下,猛地仰头大笑起来,声浪震得金帐内的兽皮装饰簌簌抖动。
“好,好一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愧是靠山王帐下先锋大将,这份忠直,摄图佩服!”
笑声戛然而止,他大手一挥,身后的突厥侍女鱼贯而入,手中托盘里的美酒,在晨光下泛着琥珀般的光泽。
“来,为靠山王爷和诸位将军践行!”沙钵略率先端起酒碗,酒液在碗中晃荡,映出他眼底暗藏的锋芒。
众多突厥贵族,齐声道:“为靠山王爷和诸位将军践行!”
“王爷海量,”
看到杨林将空碗置于案几,金属碰撞声在金帐内悠悠回荡,沙钵略赞叹道,
就在这时,一名突厥传令兵快步闯入金帐,单膝跪地,高声报道:“可汗,为靠山王大军准备的粮草辎重,已清点完毕,大军随时可以开拔。”
杨林微微颔首,向沙钵略抱拳致谢,道:“有劳可汗费心。”
说着,就带领一众将领大步走出金帐。
清晨的草原寒风凛冽,十数万隋军在营地外集结完毕,旌旗猎猎作响,上书’隋‘字的大旗,立于金帐之前。
随着杨林一声令下,大军开始缓缓移动。前排骑兵率先踏出营地,马蹄声轰鸣,扬起漫天尘土。
紧跟其后的是步兵方阵,步兵们身着厚重的甲衣,背负长弓,手持盾牌和长刀,气势磅礴。他们的脚步声如同一阵阵闷雷,在草原上回荡。
辎重车队夹杂在队伍中间,上千辆马车装满了粮草和物资,由强健的马匹,拖拽着前行。车夫们吆喝着,驱赶着马匹,车轮滚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吕尚一马当先,率领数千先锋军,走在最前面。他身披雁羚甲,手执竹节鞭,威风凛凛。
沙钵略带着一众突厥贵族,骑马跟在隋军后面送行。他望着浩浩荡荡的隋军,心思百转,目光不时扫向吕尚。
这一送就是二百余里,行至谷口,杨林勒住缰绳,再次向沙钵略抱拳告别:“可汗留步,咱们后会有期!”
沙钵略也抱拳回礼,道:“王爷一路保重,”
“保重,”
杨林一挥马鞭,大军继续前行。沙钵略目送隋军远去,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草原尽头。
第125章 班师(下)
十数万大军入白道,出恒山山脉,烈烈军旗在朔风翻卷,似血色浪涛。先锋营的马蹄,率先叩响雁门关外的硬土,沉闷蹄声如滚雷,惊起寒鸦,掠过灰蒙蒙的天际。
一连十数日的行军,将士们的甲衣蒙着厚厚的尘灰,铅云低垂,裹挟着彻骨寒意汹涌而来。将领们骑马,在队伍间穿梭传令,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花,附在他们刚毅的脸上。
吕尚勒住缰绳,回望身后绵延数里的队伍,军容整肃,朔风扯动他肩头的披风,犹如一面黑色战旗。
就在吕尚盘算行军进程时,忽听远处传来嘹唳的号角声,声音穿破铅云。
“报,”
一名斥候快马驰来,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半空翻滚,道:“将军,雁门关关门大开,涌出大队人马,看旗号,似是朔州总管。”
雁门关,号称九塞尊崇第一关,是中原北塞门户,南控中原,北扼漠原。而雁门关后的朔州,则是雁门关的后方支撑和战略缓冲,与雁门关相互呼应。
“朔州总管,郭衍!”
吕尚低声自语。
他在大兴时,就曾听闻郭衍之名,这是一個三十岁不到,就能以武封爵,位列三品,执掌一州的人物。据传杨坚极看重郭衍,说郭衍忠勇兼备,处事干练,能托付大事。
后来他在白道川,又听靠山王老千岁称赞郭衍,说他在朔州屯田,稳固边防,与民生息,是個难得的干臣。
这個郭衍能得到天子杨坚,以及靠山王杨林的认可,其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吕尚目光越过斥候,投向雁门关方向。关门大开之处,尘烟渐起,大队人马的轮廓,在灰蒙天色下若隐若现。
“传我将令,”
吕尚沉声道:“先锋营,摆开防御阵型,不得轻举妄动!”
魏成等人听令,军令迅速传达下去,马蹄声、甲胄碰撞声,瞬间交织,先锋营士卒迅速行动,长枪如林,盾牌似墙,严阵以待。
不多时,朔州人马已至近前。为首一人,身披黑甲,外罩猩红披风,胯下枣红马,神骏非凡,正是朔州总管郭衍。
他目光扫过吕尚的先锋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勒马道:“来者可是征北军,正印先锋吕尚吕将军?老千岁此次北上,战果如何?”
吕尚拱手行礼,不卑不亢道:“郭总管,千岁率军北上,大破达头所部,迫使达头乞和,如今正要班师回朝。不知郭总管率部出关,所为何事?”
郭衍回道:“正是听闻老千岁班师,本官特率朔州将士前来迎接征北大军,”
吕尚抱拳,道:“郭总管这份心意,吕某代征北军上下谢过。只是我等身负王爷帅令,大军行动需按既定章程。未得王爷明示,先锋营不敢贸然入关。还望郭总管海涵。”
郭衍颔首,道:“合该如此,”
在命人快马入后军,向靠山王杨林请示过后。吕尚轻声道:“郭总管,王爷军令已下,先锋营随您先行入关,后军随后就到。”
郭衍哈哈一笑,马鞭在空中潇洒一挥,道:“吕将军,随本官来,本官早已备好营房、酒菜,定让征北军将士宾至如归!”
一行人朝着雁门关缓缓进发,吕尚骑在马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周。
城墙上,士兵们整齐站岗,刀枪林立,城门下,百姓们夹道相迎,却又透着几分拘谨,偶尔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紧张。
刚踏入雁门关,一阵浓郁的酒香、肉香扑面而来。
郭衍指着前方一排排营帐,笑道:“吕将军,这是我特意为先锋营准备的营地,炉火、热水一应俱全,可以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
一旁的吕尚,道:“还是郭总管思虑周全,吕某代先锋营上下谢过了。”
郭衍爽朗一笑,道:“吕将军言重了!”
作为朔州总管的郭衍,朝野内外不乏耳目,自是知道吕尚身份不简单。身为天子子侄,身份尊贵,如今又在北疆立下战功,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郭衍身后虽有贵人撑腰,不用刻意讨好逢迎吕尚,但他看的很长远,知道自己与吕尚维持良好关系,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他虽是正三品高官,掌握一州军政大权,但在面对吕尚这正五品武官时,仍不敢轻慢。
在前锋营入关后,其后是征北大军十数万人,大军行军绵延数里,待大军全部入雁门关后,关门徐徐闭合。
郭衍确是下了心思,他精心筹备,在宽阔的校场上设下盛大的接风宴。篝火熊熊,映红了半边天,酒香弥漫在整个关城。
在得知靠山王将至后,郭衍身着崭新的官服,在营帐外等候,远远瞧见靠山王杨林,立刻快步迎上前去。
郭衍单膝跪地,恭敬说道:“王爷此番北上,大破达头所部,威震北疆,实乃我大隋之幸,郭衍率朔州军民,恭迎王爷凯旋!”
杨林微微一笑,翻身下马,伸手扶起郭衍:“郭总管,你镇守雁门关和朔州,保得一方安宁,此番又安排得如此周到,辛苦了。”
杨林话音刚落,乐师已奏响激昂的凯旋之曲,身姿婀娜的舞姬们鱼贯而入,在篝火旁翩翩起舞。郭衍侧身引领,将杨林请入主帐,帐内雕梁画栋,珍馐美馔摆满长桌。
入席后,郭衍双手捧起酒樽,起身说道:“王爷,这杯酒敬您。您运筹帷幄,挥师北上,打得达头可汗丢盔弃甲,为我大隋开疆拓土,实乃我等楷模。”
杨林端起酒杯,浅酌一口,目光在席间众人身上扫过,道:“郭衍,你能在半月之内,筹集十万兵马一月之用的口粮,这份调度粮草的本事,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这征北之功,也有你的一份。”
郭衍双手抱拳,道:“王爷谬赞,郭衍不过尽分内之责。此次征北能大获全胜,全赖王爷之英明,麾下将士之奋勇。郭衍能为大军筹备粮草,略尽绵薄之力,实乃幸事。”
杨林微微颔首,目光在郭衍脸上停留片刻,又转向帐内诸将,高声说道:“此次征北大捷,不仅是我朝武力的彰显,更是我大隋上下一心的见证。”
“郭总管筹备粮草,保障后方,居功至伟,吕将军冲锋陷阵,勇冠三军,亦是功不可没。待回朝之后,我定当如实向天子禀明诸位功绩。”
“谢王爷,”
众人纷纷起身,抱拳行礼,声浪在营帐内回荡。
第126章 捷报(上)
残阳西垂,余晖落在大兴城的开远门前。厚重的城门巍峨耸立,朱红漆色在暮色下愈发深沉,门楼上有飞檐斗拱,一队队值守卫士冷峻的目光,巡视周匝。
蓦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三匹快马如疾风般卷来,马背上的驿卒浑身尘土,衣袍被汗水浸得湿透,紧紧的贴在身上。直奔开远门,守门的卫士见状,立刻挺直了身子。
“北疆大捷!”
为首的驿卒厉声大喊,喊声在开远门前回荡。值守卫士听到驿卒的呼声后,立即放行,看着驿卒们冲进城中,沿着街道狂奔。
“北疆急报,三千里加急,北疆大捷!”
三骑扬尘,自开远门入大兴城后,沿着横向街道向东,直接穿过金光门,抵达含光门后,翻身下马。
含光门,是皇城的西南门,含光门前,禁卫们甲胄碰撞,待禁卫们核验完驿卒令牌后,沉重宫门缓缓开启。穿过灯火摇曳的宫道,驿卒脚步匆匆,不多时便踏入了的大兴宫。
“北疆大捷!”
宫内灯火通明,鎏金宫灯上雕刻的祥龙,被映照得栩栩生辉。驿卒在殿外候命,不多时,身着绯色官服的内官疾步而出,小心翼翼的接过驿卒手中染着尘灰的文书,转身进殿。
“陛下,北疆捷报,”
甘露殿中,杨坚坐在御榻上,龙纹锦袍随着他的动作微微起伏,殿内沉香袅袅,萦绕不去。内官脚步极轻,入殿之后,双手将文书高高举过头顶。
中常侍陈德信趋步上前,接过内官手中的文书,身形半躬,靠近杨坚,声音压低,道:“陛下,这是北疆加急捷报!”
杨坚闻言,眼眸瞬间冷厉,道:“呈上来。”
陈德信碎步上前,将文书递到杨坚手中。
杨坚展开文书,陈德信在旁扶着烛火,火光闪动,将杨坚的面庞映照得忽明忽暗。
杨坚的目光在纸面上扫过,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道:“好,打得好!”
他猛地一拍御案,案上的笔墨器具都跟着微微颤动。
“靠山王这一战,打的达头割土乞和,不仅为朕扫除了北方的忧患,更为我大隋,在西域诸国楔入了一枚钉子。”
“高昌、伊吾、鄯善,皆是要冲之地,得其一,就能扼住西域商路命脉,如今得此三者,我大隋未尝不能借此,重现两汉的辉煌。”
“朕若能再开西域都护府,以此文治武功,谁还敢说朕这天下,得之不正?”
要知道,自两汉以来,西域就归属于汉土。
两汉之时,那些汉家天子以镇抚诸邦为名,在西域诸国,设西域都护府,颁布政令,监其动静。遇叛,就兴兵征讨,两汉数百年,西域都咸隶汉土,是谓邦交和睦,边陲晏然。
而两汉之后,中原板荡,纷争频繁,又有五胡乱华,晋室南渡,西域诸国遂与中原渐渐疏离。其间还有诸胡逐鹿,政权更迭,以致西域都护府被废弃,西域诸国也被胡人掌控。
如果杨坚能在他这一朝,使西域重归汉土,凭这功绩,名入青史,说是南北朝第一明君也不为过,
看着手上的这份捷报,杨坚思绪翻涌,指尖叩击御案,沉吟片刻后,陡然抬高音量,道:“陈德信,速宣高颎、虞庆则、杨素、苏威入宫,“
上一篇:洪荒:登仙炼道,弘法天尊!
下一篇:坐看仙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