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书狂 第155节
每当太阳升起,他都要不停的仰望,希望能够看到山顶的景色。
只是,这座山太高太高了,他怎么也看不到顶。
高山仰止,或许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
“三人行必有我师。”
看到这一句话,李洛紫不免苦笑。
原本的她,只是想劝戒黄一凡,不要浪费了自己的才华。
可没想到,当看到他写的应试教育里面这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后,李洛紫不免为自己的反驳感到好笑。
李洛紫呀李洛紫,你以为黄一凡是像你以前一样的心高气傲吗?
看看这句话吧,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我的老师。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人,该是多么的谦虚,谨慎,该是多么的品德高尚呀。
幸好,之前自己没有说得太多。
如果说得太多,被这一篇文章给盖了下来,恐怕半年都喘不过气。
要知道,刚才看了这一篇文章,李洛紫是直接呆了,她只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黄一凡,而是一位威名赫赫的文学大师。他的任何一句话,都是那么的赋有哲理,令其无从反驳。不,不是无从反驳,是不敢反驳。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了反驳的念头。
两人之间相差太远太远了,根本没有反驳的必要。
不过,心里苦笑的同时,李洛紫却是一下子看开了。
虽然这一篇应试教育将他们这一些攻击的作者直接秒杀,但是,在这一篇文章当中,李洛紫还是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就像上文所说的,己而为知者,这种自以为是的态度十分要不得。这也让李洛紫更是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这不仅是学习学校里的知识,更多的,还是学习其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这种知识哪怕对于考试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如果这一些知识可以帮助自己提高眼界,提高学识修养,也就够了。
嗯,是的,李洛紫这时也觉得,考一个高分或许并不能代表什么。
就像,此前的黄一凡一样,一直都是那么的普通,但是,铁石口中学又有谁人比得上他?
……
黄一凡用新笔名“秋水”所写的“应试教育”,不只是震住了这一些天才少年,更是震住了那些学子,以及学子的家长。同样,还震住了那一些教育学的老师,专家,学者。
当一句完整版的“吾生也有涯”出现,这个时候,他们亦是感觉被大方之家教育了一顿。
这一句话,不仅仅是对那些少年作家所说的。对于他们这一些成人,对于他们这些教育行业的精英,甚至是对于这一些教育行业的专家。这一句话,同样是说得他们面红耳赤。
回想以前,曾经他们难道就没有所谓的自以为是,难道他们没有所谓的“己而为知”?
恐怕,越是精英越是专家,他们的自以为是,他们的“己而为知”也越是比普通人更为显著。
一直自以为是,一直自认为什么都知道,自然无法做到更高境界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而这一句话同样让他们感到惭愧。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他们平常的工作生活当中,哪里有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想必是,三人行,我是老师。
这种自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观念。此前一直没觉得什么,当看到这一篇文章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白痴。
第一百零二章 大学之道
不过,虽然被教育了一顿,但这一些精英,专家,学者,可不会像那些少年作家一样,直接被秒杀。虽然,他们也感觉单单与对方笔斗的方式,他们恐怕不是秋水的对手。就如那句无比有哲学意味的话,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反驳。还好,他们纵横学术界多年,哪怕在一块地方输给了别人,他们也能找到其他应对的方法。
比如,秋水所说的应试教育。
全篇不管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还是吾生也有涯,更或是高分低能,都是以应试教育为宗旨。
他们本就是“应试教育”行业的专家,也是应试教育的带头人。
有人批评应试教育,他们怎会不反击。
而反击的理由,也有很多。
应试教育虽然以考试为准则,但却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不堪。
首先,在华国14亿人口规模之下,应试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他们的教育模式都一样,不存在发达的地方教育模式就更先进,落后的地方教育模式就越落后。哪怕这个模式有缺陷,但却很公平。
黄师中学金牌教师“邱恩泽”一纸评文,发到了青少年报。
教育学专家“沈丹阳”同样避开了吾生也有涯这句无比有哲学含义的句子,单独反驳应试教育,在他的评文中,他强调,“中考、高考是中国现行的选拔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参加高一级教育的方式。每年都有众多的学生参加中考和高考,不仅学生竞争压力大,对社会来说也是考验。不实行考试制度就等于为官员腐败‘走后门’埋下种子,全面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又费事费力。应试教育考试的好处是,无论报考者有多少,只要调整难度系数,即可以筛选出值得录取的学生。这个过程不需要大量专家的参与,成本很低。”
沈丹阳是教育学的专家,更是应试教育体制坚定的支持者与维护者。虽然他也知道应试教育在各方面有不少缺陷,但他却认为,这是当今华国最为合适的教育模式。此外,除了应试教育之外,他对于其他的教育模式也同样理解。例如此前几年也同样有专家与学者提过,希望华国改变一考定终生的教育模式,采取更为开放全面考察学子的方式。但这种模式看起来可行,但实行起来基本上不可能。一来没有这么多精力去做,二来,除了通过考试这种模式去挑选学生之外,通过其他的考核都显得很假,而且也存在很多走后门的情况发生。
另外,学者“李怀素”也对于“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话语,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虽然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的模式太过于功利,也太过于为考试而学习。但是,这种模式却并不是那么的不堪。首先,考试一般考的是一些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知识以内的难题引深。
学识的积累必需通过广而大量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那么,他在未来工作与生活当中就不可能有更高的成就与悟性发挥。物理学家“钱南”说过,我在物理学方面没有天赋,之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我基础知识学得牢固。而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其实教的也只是这一些基础知识而已。从此可见,应试教育并非猛虎野兽,他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华国国情以及当下环境综合开创出来的产物。
更有其他教育界人士也发表了评文,他们强调,应试教育不只华国在搞,其他的国家,韩国,日本,欧洲各个国家也都推行。也只有像美国这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他们才推出了更为全面的培养人才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是建立在经济水平之上的。没有这个经济水平,你也很难推出更为全面的培养人才的方式。
青少年报一直以来在教育界有着很深的影响力,秋水的那一篇应试教育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吸引了众多人士的眼光。而在震动他们之余,一系列的反驳与回击也如期而至。
最新一期的青少年报,直接舍去战斗力不足的少年作家,将这一些金牌名师,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的评论,放在了头版头条。
一时之间,青少年报推出的“教育模式大讨论”专题,成为了当下新闻热点。
其他大众型报纸,南方晚报亦在此时跟进,报导了青少年报讨论教育模式的现象。
青年日报则将秋水的应试教育以及其他专家的回应,推出了一期正反两方的辩论赛。
电视台华国教育频道,亦在周末的华国教育节目聘请了有关专家对国内教育模式进行解读。
总之,基本上这一些回应,虽然也或多或少采用了一些秋水文章中的话语,表示对此可以理解。但更多的还是透露出,应试教育利大于弊。
……
“凡尘先生,多谢你此前几期给我们青少年报写的文章,最近几期我们青少年报卖得很火,取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多方对我们青少年报亦是评价,认为我们青少年报推出的教育模式讨论专题很有学术价值。另外,我们青少年报开会决定将你的稿筹标准提到千字1000元。对了,最近我们有计划推出青春文学类型专题,不知道凡尘先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