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家族的诞生 第599节
而新鸿基这几年,在新市镇投资了不少收租物业——购物中心;郑裕彤是主营收租物业,发展地产反倒是副业;李家成凭借会德丰集团,在收租物业里占有量也不错.....其余人不表!
郑裕彤开着玩笑道:“林生也是银行的人呢!”
气氛一下缓和!
大家都知道,如果说麦高乐要‘打虎’,那么林志超一定是地产的‘帅虎’,首当其冲。
而恒丰银行,也不得不听从银监的指令,毕竟那是上司!
林志超笑道:“我觉得兆基说得没错!”
他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毕竟地产又不是他主业。至于这次他作为召集人,是因为他在这个领域的地位。
之后,大家似乎认同李兆基的观点,便不再讨论此时,而是陪林思奇聊着话。
郑裕彤说道:“见林生在加拿大投资石油产业,我和阿鸿也有这个想法!”
何鸿家里有的是加拿大国籍,所以不会受政策影响。
林思奇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好啊,加拿大欢迎你们来投资。石油产业是加拿大产业的支柱产业,你们看林生,只是区区几年时间,便将赫斯基资产扩大三倍呢,端的是让人佩服。”
何鸿也说道:“正是这个理,石油也低谷那么多年了,我觉得抄底是时候,到时候还请林思奇总督多多帮衬!”
林思奇笑着说道:“这是自然!”
他回香港,也是盯着卑诗省的总督,所以代表官方邀请香港商人投资加拿大,也是他的一个工作。
林志超邀请的事情,第二天便在香港媒体上传播开来。
有媒体和市民认为,这是林志超等人的抗议和示威,如果逼人过甚,他们便将投资转向加拿大、澳洲、美国、英国等国家。
之后,记者们纷纷出击,采访香港的地产商。
一向口讷的李兆基,甚至很少在公众场合发声的他,当着记者面,跳了出来。
他率先表态:“会透过自己的财务公司,提供较高的按揭成数,防止楼市下跌!”
其他地产商也纷纷表态,异口同声,态度异常坚决,表示会通过财务公司提供较高的按揭成数。
林志超最后也在长江集团中心的广场下,接受了记者们的采访。
“我们当然希望和政府协调好关系,如果地产同仁都这样做,长实集团也会跟大潮流。”
他虽然是出头鸟,但此时也给麦高乐一分薄面,不带头继续闹事。
反正,有他的一群‘小弟’闹。
.........
麦高乐等一批官员,对地产商“对台戏”异常恼火。第二天,麦高乐与汇丰银行大班浦伟士、恒生银行主席利国伟紧急磋商,由两位金融寡头出面还击。
香港银行公会主席浦伟士措辞极为激烈,严厉警告地产商,如果一意孤行,日后其他发展计划将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华人银行家利国伟口吻较为温和,但绵里藏针,他一方面指出地产商属下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有限存款放款的银行机构)未必有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解释政府的措施只是抑制炒风,并非打击楼市。
香港首席财主汇丰大班发了话,地产商马上妥协,在第一时间召开记者招待会,声明接受7成按揭规定,并无意与银行对立。
事实上,在事情发生到这个程度后,大家并不是真的妥协,而是战术性的后退。
大家只是明面上不和港府、银行起事端,但实际上,大家会心照不宣去实行——旗下财务公司给予八九成按揭。
届时,最倒霉的是两拨人:
第一拨人——中小地产商。他们没有实力提供八九成按揭,只能依靠银行;而要想吸引炒家,你实力不足,谁会来买你的房子,所以要么减价。
第二拨人——中小银行。蒲伟士、利国伟低谷了香港几大地产商的实力,大家的资金非常充足;一旦大家的财务公司运转起来,那么势必香港银行的贷款减少,失去一个重要的盈利支柱;那么中小银行第一个倒戈,会悄悄的给予地产商更高的按揭。
这还只是香港地产商的‘第一招’,实际上港府就已经接不住了!香港地产商有太多的招数,港府根本不是对手。
过去有句流传甚广的话:“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怡和。”
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人这样说:“控制香港的是港府、汇丰、马会、地产商。”
便是这个理!
与此同时,港府也有自己的‘软肋’:
大家都明白,港府必定是患得患失,怎么可能自掘坟墓?
香港人多地少,港府奉行高地价政策,造成地价高企(居高)不下。长期以来,地产收入一直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大头。
在地产收益上,港府与地产商同样不厌其多。
那么,各界为何只谴责地产商,而纵容政府呢?
这是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用于浩大的公费开支,英国政府未向香港抽缴财政收入,香港政府靠买地的收入维持其低税制。政府也建公房,一类是学校之类的公益建筑;另一类公建住宅楼宇非盈利售予或租予超低收入者。
好人给港府做了,恶人让地产商做。
地产商高价买的地建的房,必定会嫁祸于用户,用户当然会群起而攻之。
但打击楼市炒风过严,必引发楼市下挫。楼市一淡,政府的地产收益必会锐减。
不少地产商,指责政府囤积居奇,好卖高价,楼市高企(高价),首先是政府地价高企。打击炒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增加土地供应量,适当调低地价,以量多保证政府收入。
总之这场纷争不算完!
事后。
林志超接受采访时,认真说道:
“言法管制固然起一定作用,但管制太多不利楼市的发展。”
“香港若想摆脱地产经济,就必须在科技、文化产业上发展,如今政府在这方面做的引导性,远远不够。”
他的言论再次引起香港的广泛讨论!
科技和文化产业,不就是看长江工业集团、传媒集团嘛!
如今的港流文化,已经初露锋芒:
港流音乐,香港的两个组合HOT、SES一出道便在香港大获成功,并成功走出香港,在亚洲发展。
港流剧集,《蓝色生死恋》收视率创下比《包青天》更高。
不仅仅是这些成功,而是让大家看到不一样的文化体系,很多人都在研究‘港流文化’。
第558章 【林氏第三代】
清水湾高尔夫球场,林志超正在和八佰伴主席和田一夫打球。
和田一夫在1990年宣布,将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总部,从日本转移到中国香港;他本人亦买下汇丰大班蒲伟士手中的山顶豪宅,也就是未来的‘天比高’,来作为他的据说。
和田一夫移师香港的真正目的,当然是内地庞大的市场,以及香港本身的优越条件——税低、流通方便等。
他来香港发展,又怎么不拜访林志超这个地头蛇呢?
所以,两人实际上在1989年便已经认识,去年(1990)林志超还介绍和田一夫买下一座沙田17万平方尺的购物中心。
这座购物中心是恒基在管理,但股权却是长实、新鸿基、恒基、新世界平分;而李兆基正好希望出售这种物业,将回收的钱去用于购置‘土地储备’。
“林先生,天水围的嘉湖山庄销售真是让人惊叹,怕是香港也只有长实集团才能开发这样的大型项目了,并且如此成功!”和田一夫打高尔夫球时,盛赞道。
确实,开发天水围时,很多人都不看好。
原因有两个:
第一,那片区域远离港九市区,以前就是一片养鱼和种田的地方,谁会愿意去住?
第二,港府要求,开发商要在十年时间内,在这片区域投资多少资金,已经开发完工等多项指标。
总之,若不是这些场外因素,或许华闰就自己带头开发了,也不至于损失25%的利润。
林志超说道:“你过奖了!天水围是香港政府开发的新市镇,如果没有港府的事先投资,我们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当然像嘉湖山庄这样的大型屋邨,本身就拥有15000个住宅的大型社区,可以住7~8万人,所以这里属于一个城中城,深受欢迎是必然的!”
他毫不犹豫‘吹嘘’起来,实际上林志超明白,天水围的嘉湖山庄之所以卖得好,是因为大家炒房炒得利害,至少七成流向炒房客手里。
当然,他不能这样讲出来!
哪怕是长实集团,靠的也是‘代理商’、‘炒房客’,而且还是香港最大的‘始作俑者’。这没有办法,如果你的楼盘没人来捧,那说明这家地产商信誉不行。
和田一夫见林志超如此讲,随即说道:“那嘉湖山庄的商场,林生是否有意出售?还有丽港城和汇景花园的商场,林先生有没有出售的意愿?”
林志超一愣,和田一夫胃口倒是不小!
对于这些大型屋邨的商场,林志超倒是不一定非留不可。但很显然,林志超也不会现在出售。
不过,林志超说道:“嘉湖山庄的商场,我们倒是有意出售。至于丽港城和汇景花园,这个暂时没有出售的想法,不过后期也说不定可以考虑。”
和田一夫心中一喜,说道:“那好,嘉湖山庄的商场,我们八佰伴很敢兴趣。至于汇景花园和丽港城,长实集团能不能先租给我们一个,后期若是长实想出售,我们有优先购买权。”
这两个大型屋邨比较接近,所以八佰伴肯定只会开在一个地方。
林志超点点头,说道:“没问题,晚点让公司的人谈谈!”
和田一夫说道:“好,感谢林先生成全!”
据他了解,长实集团不差钱,在日本赚了上百亿港币。这次能谈妥嘉湖山庄的商场买卖,以及还能租一个九龙的商场,和田一夫也是很高兴的。
殊不知,林志超也有自己的想法,嘉湖山庄以后的入住率不会高,毕竟基本都是炒房的;所以,现在出售也没有什么不可。
至于丽港城和汇景花园的商场,至少也是1996~1997年进行出售。
之后,和田一夫又说道:“林先生,日本札幌是日本第五大城市,我想邀请你去日本投资发展地产,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林志超说道:“这个得考虑考虑,毕竟现在日本地产泡沫正在破碎,现在去日本投资,不是一件好事!”
和田一夫说道:“那好,就再等等,我相信日本经济会平稳着陆的。”
林志超没有硬钢这个问题,而是说道:“希望如此,毕竟我们在日本也有不少商业地产投资。”
实际上,就是三座来福士购物中心,但都比较规模庞大;不过,长实集团已经持有的股权较少,大概都在30%的样子,管理权依旧在手,是由日本东田公司开发和管理(长实旗下)。
至于和田一夫说的札幌地产投资,林志超并不放在心上,有机会就拉人去投资,但一定要保证不亏。
之后,两人交谈愉快。
和田一夫在零售领域,有不少让人学习的地方。巅峰时期的和田一夫,可是足足在全球拥有400家八佰伴,可惜亚洲金融危机,让日本百货业几乎‘全军毁灭’。
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传统百货领域,本来就已经逐渐被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取代。
以香港为例,七八十年代百货企业占零售份额还挺高的,但倒了九十年代初,购物中心和超级市场已经占零售领域的70%份额。
.......
深水湾79号别墅。
上一篇:钓鱼百倍返还?龙国开局放生核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