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27节
王潮垠看着三只被塞得鼓鼓囊囊的大麻袋,感到颇为惊叹。
这一只麻袋中,得塞有多少封读者来信啊!
王潮垠从业二十年,未曾见过如此火爆的景象。
《高山》实在是太受读者欢迎了!
“我们把这些信给春风同志寄过去,劳驾你跟我一块,把它们搬到邮局。”
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后,王潮垠向仓库管理员说道,接着大步走向仓库深处,费力地扛起一包。
……
若干天后的早晨,青华大学教职工楼。
许跃新手持一份当天的人民日报,津津有味地看着。
他曾经接受的访谈,终于在今天见报了。
他和王潮垠、王朦还有李仁晨的对话,被印刷成整整齐齐的铅字,排列在报纸的文艺板块中。
放下报纸后,许跃新开始埋头背书,为后边的高考做准备。
1979年的高考时间定在七月初,是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三场考试。
许跃新正在复习政治课本中的哲学原理部分,它在目前高考政治中占比最高,且容易出现大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许跃新先读两遍,再背一遍,把知识一点一点地刻进脑海里,精神无比地专注。
直到日上三竿,许跃新才放下书本,下楼遛个弯,顺便看看有没有寄给自己的信。
教职工楼下,一间间临时建筑拔地而起,时不时有人从建筑的屋门进出。
其中讲究一些的由砖石砌成,剩下的就是对付着用木材搭成骨架,再覆上一层不透明的塑料膜了事。
知青大量回城,再加上添丁进口,不少人家的房子开始不够住了。
楼里大部分教职工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厅,夫妻俩生上三四个孩子,再加上老人,居住面积必然捉襟见肘。
家小地窄,不足回旋。遂有人带头在外边搭起了临建供子女居住,时至今日已蔚然成风。
当中的不少姑娘小伙跟许跃新认识,碰面时互相打了招呼。
在许跃新走到围墙边上时,一名胖乎乎的男青年从靠墙而建的小砖房里走出来,看见他立刻兴奋地跑上前:“老许,你也回来啦!”
“老王,你是啥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吱一声?”
许跃新迎上前去,激动地拍着胖青年肩膀道。
胖青年名叫王有乐,是许跃新发小,两人高中在同一个班级。
王有乐和许跃新同期下乡插的队,就是地点一南一北,许跃新在东北他在湖南。
“我昨天晚上才回来,正打算去找你。”
王有乐满面笑容道,“怎样,我这临建还不错吧,砖墙瓦顶,不漏风不漏雨。”
“家里知道我要回来,提前搭的,我刚把被子搬到里边。”
王有乐父亲叫王勤,在青华大学当工程学研究员,家里房子面积挺宽敞,就是架不住人口多。
所以他们家得知王有乐要回来,就提前在围墙下下搭了间小屋。
“屋子是挺好的,坐北朝南光照充足。”
“你搁里头多晒晒太阳,补充点儿维生素,兴许还能再长高点”
许跃新朝发小的房子端详一会,予以肯定道。
王有乐没辜负父母起的名字,性格开朗乐天。其他住临建的教职工子弟或多或少有怨言,不少曾传进过许跃新耳朵,唯独他乐呵呵的。
“借你吉言,我纵向发展一些,就没那么显胖了。”
“对了老许,你是不是去上班?这个点妥妥迟到了吧?”
两人一起走到围墙外边时,王有乐问道。
“我早前在煤矿干,现在辞职了,搁家里呆着。”
许跃新摇头道,看到摞在信箱下的三只大麻袋。
“牛逼啊兄弟,人家为找份工作打破头,你还给辞了。”
王有乐很崇拜他的魄力,竖起大拇指道,接着左看看右看看,确定没人靠近后压低了声音,“你是不是在井里头挖着狗头金,发大财所以不干了?”
王有乐回城前跟父母沟通过工作的事,王勤向他说明过家里能提供的工作选项。
实验室勤杂工、校园环卫工、后勤搬运工……
反正都是些王有乐一看就头皮发麻的岗位。为此他最近一直在幻想,要是能发笔大财,不用去上班就好了。
一听到好友辞职在家,王有乐立刻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他身上,以为他过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你搁这想啥呢,当心叫人听见把我举报了。”
许跃新哭笑不得道,“我是在家写小说。”
“写小说?那更牛逼啊。”
王有乐惊呼道,“我们知青点就有一个人,两年前写了5000字发表在报上,上头直接调他回城,把我们几个羡慕得唷。”
许跃新这时已和王有乐走到麻袋跟前,看清麻袋上贴的邮政面单,显示是人民文学转寄的读者来信,收信人是自己。
这个年代的读者,真是热情啊。
三大麻袋的读者来信,数量不得以千来计算。
许跃新感慨道,把面单全撕掉揣进兜里。
再打开信箱一看,里边还有两封自己的信。
一封是人民文学的,还有一封是尤佩玲的。
“老王,你要不忙就帮我扛个麻袋。”
许跃新收好信道,率先把两只大麻袋扛到肩上。
“成。”
王有乐也拎起一只麻袋,顿时龇牙咧嘴,“里头装的是啥,这么沉。”
有体格子在这,他在平常人里算是力气大的,也架不住麻袋的分量。
“你扛不动就算了,搁这给我看好,我待会下来再跑一趟。”
许跃新见状作出安排道。
“不,我能扛得动。前一阵听说要回城就没干活,今天一时不适应。”
王有乐不想当着发小的面丢人,咬咬牙坚持道。
两人扛着三大麻袋读者来信走向教职工楼,许跃新在前头越走越快,步伐稳稳当当。
王有乐在后边看得眼睛都直了。
自己背一袋都吭哧吭哧,这货扛着两袋照样健步如飞。
到底是吃啥长大的。
把读者来信运到家里后,许跃新拿出两瓶北冰洋汽水,还有麻花、水果糖等零食招待气喘吁吁的王有乐。
王有乐拿起一瓶汽水,咬开瓶盖后“吨吨吨”灌了起来,一直到汽水见底。
许跃新看他喝得一脸满足,又打开柜子给他拿了两瓶。
王有乐接过其中一瓶。
“真好喝,在农村根本见不着这玩意。”
王有乐咬开瓶盖,用手扇着风感慨道,“对了,我们班上要办同学聚会,日子定在后天。”
“咱俩到时候一块过去?”
第31章 金屋藏巧!
“成,在哪聚?”
许跃新问道。
“就咱们学校对面的小饭馆,尤佩玲她爸当经理那家。”
“我听人说,尤佩玲家这两年条件好起来了。大家腰包里越来越有钱,下馆子的人变多,她爸每年能挣不少奖金。”
王有乐语气中带着羡慕道,“我看现在允许个体户开饭馆,要不哪天我也开一家得了。”
“完全没问题。只要事先做好调研,摸准市场方向,绝对能挣着钱。”
许跃新理解支持发小的想法。
自打去年开完大会,个体户经营已有所松动。胆子大的开家店做买卖,弄不好收入比大学教授还高。
王有乐要是真敢开饭馆,那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
说完开饭馆的事,两人又聊了会知青下乡时的有趣经历,直到将近中午王有乐才告辞回家。
许跃新留王有乐吃饭没留住,他舅舅中午要来看他。
送走发小,许跃新回卧室拆信。
三大麻袋读者来信中的两袋被他塞进了床底下,还有一袋不好塞靠墙放着。
本来还算宽敞的卧室,在这么一放后就显得空间小了。
“以后得买个房子,不然读者来信都没地方放。
许跃新拿起人民文学的来信,坐在书桌前念叨道。
上次去王朦家作客时,他就觉得能有间大房子真好。
买房的愿望,在他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拆开人民文学的信封,里边掉出一张汇款单,信纸上写着数行字。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