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26节

  夜色已深,火车窗外盖着黑色的天幕。

  李纪躺在卧铺上,临睡前脑子里还在想,究竟是哪位作家的投稿,又惊艳了王潮垠。

  老王,小陈,还是小刘?

  李纪把自己脑海中熟知的作家名字数了一遍,唯独漏掉了许跃新。

  他很相信许跃新的实力,只是作家进行构思、产出终究需要时间。

  许跃新前不久才写下《高山下的花环》这样的现象级作品。按照一般创作规律,他需要沉淀一段时间,才有可能拿出足以惊艳编辑的新作。

  是故,李纪自动将许跃新排除在了可能名单外。

  ……

  两天后,京城火车站月台。

  王潮垠接到连夜赶回的李纪,一见面就兴奋地和他分享起许跃新的新作。

  “催您回来审的那篇文章,是一部小说,名字叫《牧马人》,还是许跃新写的。”

  “小说立意和内容都非常地精彩,您回去一看就知道了。”

  王潮垠接过李纪手中行李,兴致勃勃地向他介绍道。

  又是许跃新写的?

  这中间才隔了多长时间啊。

  李纪深感震惊,苍白的眉头抬了一下,目光看向王潮垠:“他又出新作品了?”

  “没错,我本来只是想跟他聊一下创意灵感,没想到他直接把一部成稿带过来了。”

  王潮垠提及此处,仍赞叹不已道。

  “好啊,高产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天赋。”

  李纪高兴地感叹道,“咱们走快点。”

  王潮垠用电报催他回来审稿时很急,而李纪现在比王潮垠当时还要急。

  他想以最快速度看到许跃新这回写的小说。

  两人走出火车站,前往最近的建国门地铁站,坐一站后下车转公交返回朝内166号。

  回到杂志社后,王潮垠和李纪一块走进主编室,给他把行李放好,接着回自己位置上拿来许跃新的《牧马人》,呈到他面前:“这就是他新写的小说,总共18000字。”

  李纪接过稿子,戴上老花镜认真看了起来,王潮垠坐在他办公桌面前等候。

  桌上放有一杯李纪自己泡上的清茶。在淡淡的茶香中,李纪全神贯注看着稿件,目光时不时停顿在某处,稍作沉吟。

  主角许灵均,自幼被父亲抛弃,接着失去母亲,刚步入青年,又从大城市被下放至位于西北的牧场。明明是在大城市商业世家的长房长孙,却经历了最为悲苦的人生开局。

  而他早年凄凉人生的转折点,是从一匹马开始的……

  随着剧情展开,李纪的情绪逐渐无法平静下来。

  对于被下放过来的许灵均,淳朴的牧场职工们非但没有任何歧视,反而在想尽办法帮助他,帮他脱离麻烦,助他成家立业。

  而在大城市未能得到父母之爱的许灵均,在牧场收获了真挚的爱,在劳动中过上了充实的生活,为牧场教育事业倾情奉献自己的才华……

  李纪一页又一页地往下翻阅稿件,神情的变化被王潮垠全部看在眼里。

  王潮垠清楚地看到,李纪此刻脸上充满了对许跃新《牧马人》一文的肯定,眼中跳动着欣赏的、感动的光。

  很明显,稿件得到了主编高度认可。

  “这是一部难得的作品,比一般描述下放劳动生活的书强得多。”

  李纪品读完全文,语气分外赞赏道,“立意构思都非常地精妙!”

  “您说得对,就像买瓷器那段。六百元的青花瓷和两块钱的泡菜坛子,父子两人在购物时的不同选择,分明在隐喻着什么。”

  王潮垠分享起自己的见解道。

  “没错,这种巧妙的对比在全文中比比皆是。像父子两代人在面对出国问题上作出的不同选择,以及两代人结局迥异的婚姻。”

  “知识青年的个人命运、家国情怀、爱情、群众们彼此间朴素的感情、山区教育……”

  “很少有小说能涉及到如此广阔的社会议题,又能面面俱到。”

  李纪长长地吸一口气,赞不绝口道,“《牧马人》堪称绝世好文。”

  “它是一部内在充盈的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你催我回来催得没错,我确实有必要为它提前赶回来。”

  绝世好文……

  王潮垠很清楚,从主编嘴里说出的这四个字,具备怎样的分量。

  “我认同您的观点。它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帮人从内在中寻找方向的小说。”

  王潮垠颇有感慨道,“我看完后深有体会,片面追求享乐和物质的人生,是贫乏单调的。”

  “文中许灵均的父亲在国外获得了不菲身价,可在和儿子交流的过程中,反而是他受到教育,品咂出了一些人生意义。”

  

  李纪静静听着老部下的感悟,思绪在由《牧马人》这部小说不断向外延伸。

  “你的看法很有道理。”

  在王潮垠发表完意见后,李纪继续沉思了一会,最终发表了自己的思考结果,“我注意到,最近社会上享乐主义,崇尚物质的风气有所抬头,我对此有些忧虑。”

  “人嘛,活现实一点没什么不好。只是一旦金钱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成为大众的主流价值观,乃至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社会风气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浮躁。”

  “而能从激烈竞争中顺利获得这两者的,终究是少数。再结合我刚才所说价值观的变化,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许多人滑向焦虑和迷惘。”

  “此时,《牧马人》这样的优秀作品,就会绽放出它的光辉,向我们展现出什么是圆满的人生。”

  “许灵均直到小说结束,仍是一名偏远地区的教师,可又有谁能说他是不幸福的?”

  “妻子对他的信任和爱,和睦完满的家庭,牧场职工们对他的一致尊敬,投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培育人才的成就感……”

  “依我看,这是一首理想主义的伟大赞歌,是可以传世的作品。”

  “那,还是按最高标准给许跃新发稿酬吧?”

  王潮垠请示道。

  “那是当然。”

  李纪笑呵呵道,“把《牧马人》放在六月刊头版,叫大家翻开杂志第一眼,就欣赏到春风同志的新作。”

  “呃……他这次投稿用的笔名是春雨。”

  王潮垠稍停顿了一下,提示主编道。

  李纪受到提醒,拿起许跃新的稿件又端详了一眼,这才注意到文稿标题下方的笔名,确实跟上回不一样。

  只能说自己全身心受到小说吸引,看得太投入以致忘了这茬。

  “换笔名了?好吧,他应该有自己的考虑。”

  李纪放下稿件道,“对了,我前一阵在外边开会,全国文联的负责同志向我透露,今年他们会鼓励各大刊物、出版社评选优秀小说作品。”

  “正式文件还没有下发,不过我们得准备起来了。”

  “你回头和编辑们商量,列出一个名单交给我,评选范围为1977年到今年为止,我们杂志上发表的所有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各5个名额,报告文学3个名额。你们提交的名单可以在此数字基础上适度增加,供我删定。”

  “真是太好了,这说明国家重视咱们文化事业。”

  王潮垠听了大喜道,“领导,请问您对于名单的想法是……”

第30章 老许,你挖着狗头金了?

  “还是交给你们年轻人决定吧,上头不是说了,要发扬民主么。”

  李纪闭上眼摆摆手,拒绝王潮垠道。

  王潮垠依旧坚持。

  “您经历过的事情多,工作经验丰富。没有您指引方向,我们会无所适从。”

  王潮垠言辞恳切道。

  李纪架不住他的请求,想了想后作出指导。

  “指引方向就不必了。我指定一个方向,你们照着评选,最后难免作品风格千篇一律。”

  “我只推荐三位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分别是刘欣武同志的《班主任》、占一个短篇小说名额。”

  “《哥德巴赫猜想》,徐驰同志写的,对于树立科研人员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占一个报告文学名额。”

  “还有一位嘛……”

  李纪说到这和王潮垠对视一眼,露出会心的笑容。

  “许跃新,《高山下的花环》。”

  王潮垠抢在李纪前边,替他说出了想法。

  “嗯,这篇必不可少。”

  李纪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着重强调道。

  “对了,我有一个建议,中篇、短篇和报告文学各留下一个机动名额,留给今年剩下时间里刊发的佳作。”

  王潮垠向李纪请示道。

  对于王潮垠的意见,李纪稍作考虑,而后作出批示:“可以,这样办更为稳妥。”

  稿子审核完毕,该商量的事商量妥当,王潮垠向李纪告辞,去财务处给许跃新办理稿酬汇款手续。

  王潮垠忙活完回到编辑室,椅子还没坐热,门外传来仓库管理员的吆喝声:“春风是哪位编辑同志的作者?”

  “他的读者来信太多了,快跟我去处理。”

  “知道了,一会过去。”

  王潮垠冲仓库管理员挥一下手道,稍作休息后下楼去了仓库,叫仓库管理员开门给他看看。

  “喏王组长您看,这都是春风的读者给他写的信。”

  门打开后,仓库管理员指着堆在角落的大麻袋,颇为无奈道,“不是我着急催您,实在没见过这么多信,太占地方了。”

首节 上一节 26/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