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37节

  “哈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作者就是你的许大哥。”

  王潮垠开口笑道,“你要是对《高山》感兴趣,可以向他讨教。”

  大名鼎鼎的作者春风,原来就是自己眼前的这位同龄人?

  刘振云震惊之余,眼中流露出兴奋。

第42章 《伤痕》注定难以持久!

  他天天和同学们讨论《高山》这篇小说,还有作者春风,没成想今天在这遇上了。

  “今日幸会。我早已听闻您的笔名,今天终于能当面请教。”

  刘振云热情地站起身,伸出胳膊越过桌面,再次和许跃新握手道。

  许跃新也站起身,握完手示意他坐下:“大家都是朋友,用不着客气。”

  “嘿,那我继续喊您许大哥了。”

  刘振云情绪高涨道,“许大哥,我想请教一下,您当初到底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写出了《高山》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

  “就是想写点儿不一样的。”

  许跃新微微一笑,言简意赅道。

  在他发表《高山下的花环》前,文坛《伤痕》当道,各大刊物上有很多和《伤痕》题材一致,情节大同小异的作品。

  凭许跃新的笔力,发表一篇类似的东西完全易如反掌。

  问题是他觉得,像《伤痕》这一类作品,注定难以拥有持久生命力。何况在题材大量雷同的情况下,跟风很难取得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绩。

  正是因为如此,许跃新最后才选择了《高山》,作为自己的首秀作品。

  桌边,王潮垠、陈健功、刘振云三人听到他的答复后,隐隐察觉到其中的深意。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王潮垠微微颔首,语气赞许道,“有《高山》这样的作品在前引领创新,是咱们国家近两年文学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重要因素。”

  “总不能一打开杂志、报纸,上边都是《伤痕》啊。”

  身为编辑组长,他这句话的倾向性很明显,引起了在座所有人共鸣。

  “《伤痕》发表后,和它类似的小说实在是太多了。”

  陈健功语气凝重道,“王组长,您觉得呢?”

  “颇有同感。”

  王潮垠苦笑道,“我现在收到每收到十篇投稿,里边至少有八篇是伤痕文学。”

  “不是我说,其中一些的文学性着实堪忧,过度沉浸于个人情感表达,整体风格过于沉闷阴暗。”

  “偏偏不少刊物还喜欢刊登这种。”

  刘振云弱弱地发出疑问:“这样的情况会长久吗?”

  陈健功“嘶”地一声,陷入了思考。

  尽管陈健功和王潮垠观点一致,认为伤痕文学过于泛滥,存在诸多毛病,不过他还无法确认这种情况能持续多久。

  也许人家偏偏能繁荣上个几十年呢?

  就像唐朝的韩愈一样,后人称赞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这也意味着……在这中间,全国的文学事业足足衰弱了八个朝代。

  有鉴于此,陈健功心里也很没有底,无法给出答案。

  这时许跃新作出了表态。

  “再过两三年,伤痕文学的潮就该退了。”

  许跃新无比笃定道,“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一种缺少长久生命力的文学。”

  经他一提点,王潮垠想起上次的采访:“我记得你在记者同志面前说过这话……”

  “嗯,我至今仍是这个观点。”

  许跃新面沉如水,有条不紊地分析道,“随着咱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到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以及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上。”

  “像《伤痕》那样的小说,通篇都是过去时代引发的个人情绪,与时代脱节,能获得的共鸣只会越来越少。”

  “读者不爱看,它最后自然就消亡了。”

  增长、发展……

  这两个词就像一记重锤,敲在了在座每个人的心脏上。

  文学,和社会的变迁之间终究密不可分。

  正如许跃新所说,与时代脱节的文学,最终的命运只会是被大众抛弃。

  那么问题来了……在接下来的新时代中,又有哪些类型的文学题材能够引领风骚?

  王潮垠、陈健功还有刘振云很想知道答案。

  “那个,许大哥,请问今后两年,您比较看好哪些题材?”

  刘振云虚心请教道,他很想和面前的许跃新、陈健功一样,拿出过硬的作品,从而在文坛拥有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文学,这是个必定经久不衰的题材。”

  “去年开完大会以来,社会各个方面的面貌焕然一新,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到工厂,到党政机关,都出现了许多可喜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上类似的进步还会越来越多。随便抓住某一个方面作为题材,都有写出好作品的可能。”

  许跃新不假思索道。

  从70年代末的经典作品《乔厂长上任记》,乃至于后世的《人民的名义》,都属于广义上的改革开放文学范畴。

  只要肯在这一题材上下功夫,出成绩的希望就很大。

  “嗯嗯,谢谢许大哥,您的观点确实鞭辟入里。”

  “我得好好记一下。”

  刘振云反复回味许跃新刚才的指点,用心揣摩道。

  “我同意老许的观点。”

  陈健功语气赞同道,“除了改开文学呢?你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看好的题材。”

  “历史题材。我们国家有5000年历史,中间值得写的朝代、人物数不胜数。”

  许跃新胸有成竹道,“再进一步细化探讨,最有写头的还是汉、唐、明三个持续时间长的大一统王朝。”

  “而且从本质上来说,历史属于文化的范畴。物质繁荣后,相应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增多,从而增加社会上对优秀历史题材作品的需求,为本题材文学作品提供现实发展土壤。”

  “老许讲得在理,历史题材是座富矿。”

  陈健功听罢沉吟道,“只等着我们去发掘、开采。”

  王潮垠则陷入若有所思中。

  历史题材?

  经他这么一说,的确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啊。

  和陈健功、刘振云一样,王潮垠全程认真听着许跃新在分析,至此感觉脑海中有什么被点亮了。

  前些年,许多历史人物、王朝都成了被破除的对象,作者们一度对历史题材噤若寒蝉,不敢触及。

  还有什么,比一个空白了十几年的领域更加富有开拓空间?

  许跃新很有眼光啊!

  王潮垠振奋地想道。

第43章 白丝萌妹

  “更具体一点,让你执笔去写一部历史著作,你会写王朝的哪个时期?就拿明朝举例子。”

  王潮垠高兴之余,兴致勃勃地追问道。

  “明朝最值得写的,就是开国皇帝朱元璋、成祖朱棣、嘉靖帝、万历皇帝、还有崇祯皇帝这几个时期,都是王朝经历剧变的年代。”

  许跃新总结自己多年的历史剧观看经验,给出答复道,“每个时代,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特色。就拿朱棣来说,写他就得突出他的雄才大略,积极进取。”

  “写中后期那些皇帝时,就得体现此时明朝内阁政治中的相互制衡,权力斗争中的微妙,文官群体和君权间的合作与冲突。”

  这下不仅是王潮垠,就连陈健功和刘振云也听得连连点头。

  “许大哥真是学识渊博。”

  刘振云佩服道,“我得去图书馆多看点书了,争取早日追上他。”

  “跃新你懂的这么多,后续考虑往历史题材发展不?”

  王潮垠颇为欣赏地问道。

  今天他终于发现,许跃新不仅才华横溢,还非常地富有知识底蕴。

  “再说。”

  许跃新微微扬起嘴角道,“山人自有打算。”

  “哈,你卖关子。”

  王潮垠大笑道,陈健功和刘振云也跟着笑了起来。

  “水煮鱼片一位,新鲜出水大草鱼做的哟!”

  这时,由老板娘担任的服务员端着餐盘,打断了众人对话。

  香喷喷的水煮鱼片送到桌上,鱼肉雪白辣椒鲜红,大瓷碗内飘荡着一层红油,着实勾人食欲。

  眼下年代,没有什么能比这种油水足的菜肴更受人欢迎。

  “吃呀,别客气。”

  王潮垠率先举箸道,“老板娘,再来六瓶哈尔滨啤酒!”

  “这回真是叫老王破费了。”

首节 上一节 37/39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