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45节
“其次,在正式名单公布前,所有人务必对评选会议过程、结果严格保密,以彻底杜绝讲人情,跑关系等不正之风。如果有人泄露,社里将依照党纪政纪进行严肃处理。”
“好了,大家接下来把心目中推荐的作品写到纸上,过程中不要交头接耳。等都写好了交给我,再进行讨论。”
王潮垠说到最后,语气很是严肃,因为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文学评选。他不能忍受心目中神圣的文学殿堂受到玷污。
众编辑们纷纷低下头认真思考,片刻后开始有人拿起笔在纸上写着。
王潮垠也在纸上书写自己心目中的优秀作品,此刻他比普通编辑考虑得更多。
希望大家能达成一致,把《高山下的花环》、《哥德巴赫猜想》、《班主任》这三部作品提名上来。
因为这三部作品均得到了李纪的高度肯定,如果能一开始就选上,后续就不用劳烦李纪再更改了。
对了……还有《牧马人》。
李纪向自己交代必须选上的小说时,《牧马人》尚未正式刊发。
现在《牧马人》已发表一个月有余,反响和《高山下的花环》不分伯仲。如果自己再向李纪请示,他肯定会决定把《牧马人》加进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过了一会,王潮垠见编辑们手上的笔都停了,于是下令大家把手上的提名名单都交上来。
第52章 出版作品集!
一份份名单被递到王潮垠手中,上边的作品名字接连映入他眼帘。
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
短篇小说:《班主任》、《牧马人》、《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神圣的使命》……
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珊瑚岛上的死光》。
……
王潮垠审阅完名单,作出大致评估。
报告文学中,《哥德巴赫猜想》被提名次数最多。
短篇小说中,以《牧马人》和《班主任》呼声最高,一等奖中应当从这两者中产生。
中篇小说里,《高山下的花环》、《珊瑚岛上的死光》两部各具特色的小说,得到了大家一致推荐。
王潮垠掌握情况后将名单放下,看向组内编辑们:“各位同志刚才递上来的名单,我已经看了。”
“推上来的都是好作品,足可见同志们都是用了心的。”
“现在我们先进行短篇小说一等奖的评选,大家不妨各抒己见。”
会议室内的氛围立刻踊跃起来。
“我觉得可以考虑把《牧马人》评为一等奖。因为它在读者中饱受欢迎,同时内容富有思想性,基调昂扬向上。”
“《班主任》也不错。它是咱们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带头批判那群祸国殃民的东西,意义不可忽视。”
编辑们都在极力推荐自己眼中的优秀作品,会议室内的气氛越发热烈。
会议桌边,王潮垠作为编辑组长始终克制着内心发表意见的冲动,认真听取大家的观点,偶尔才发表一下看法。
李纪常教育他,作为领导要有大将之风,在公开会议上不必频繁表态,但一表态就得做到一锤定音。
……
研讨获奖作品的会议一连召开了好几次,仍未能完全敲定名单。争论焦点集中在短篇小说一等奖、中篇小说一等奖上。
自从1977年开刊发《班主任》以来,人民文学杂志上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实在是太多,一时难以取舍很正常。
王潮垠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并未因此感到焦躁,只是连日开会体力有点跟不上。
一天,王潮垠刚结束会议,正感到有些疲惫,这时有杂志社工作人员到编辑室找他。
“王组长,有位叫许跃新的作者来给您投稿。”
“刚才您在开会,我请他在接待室等着了。”
“许跃新啊?好,我马上过去。”
王潮垠顾不得休息,立即起身道,浑身上下的疲乏一扫而空。
接待室内,许跃新喝下工作人员给泡的铁观音茶,正在等待王潮垠。
一只文件袋,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
袋内装的是他近日来的劳动成果,以《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为首的数部短篇小说。
若《牧马人》接下来得以顺利出版,那么这些小说将和它一起,被放到作品集里。
除此以外,许跃新还要问王潮垠一个有关版税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他来说很重要。
“吱呀……”
许跃新正沉浸在思考中时,接待室大门从外边被人推开,王潮垠带着他标志性地爽朗笑容,从外边走了进来。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最近是天天盼着你给我投稿子哇!”
“你今天来杂志社,是不是又有大作想发表了?”
王潮垠说话间给自己倒了杯茶,亲近地坐到了许跃新身旁,给他的茶杯里也添了一些。
“能得到您这么看重,我可真是太高兴了。”
许跃新乐呵呵地说道,拿起桌上的文件袋,“上次不是跟您说过《牧马人》出版的事吗?我写了好几部短篇,今天带来给您掌掌眼。”
“好,我就说嘛,肯定又有新作品了。”
王潮垠接过文件袋,打开后从里边取出厚厚的一沓文稿,放在茶几上认真阅读起来。
……
“质量都挺不错,放到杂志已发表的短篇中,也属于上乘水平。”
过了一会,王潮垠阅读完所有小说,给出评价道,“你是想按照上次说的那样,把它们和《牧马人》放在一起出版,对吧?”
“正是这个想法。”
许跃新点头道,接着看向王潮垠,“还有,《高山》已经出版过两次,我也领了两回版税,请问有没有人对此说什么?”
直到1980年,也就是明年,国家才会正式出台规定,允许作者领取版税。
而且在最早的法条中,这笔收入还不能叫版税,只能叫按印数计算的稿酬。
两者间实质上是一回事,问题在于叫法的不同,总归能体现出一些端倪。
在这个年代,版税终归是有争议的事物,更何况许跃新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挣钱归挣钱,不能丧失最起码的防备心。
“我正准备和你说这事儿。”
“王朦同志,就是上次接受采访时跟咱们在一起那位,他认识一些文化部门的领导。”
“据他透露,领导们内部已经就按印数领取稿酬问题达成共识,认为这一做法是合理的。”
王潮垠欣慰地说道。
共识?
许跃新意识到,王潮垠今天的措辞明显和上回提及版税时不一样。
上次他还是说领导中有人希望推行此事,这回已经变为达成共识了。
能做到这点就好,这意味着自己往后能继续放心大胆地拿版税。
许跃新心情放松了下来。
“看来距离正式政策出台不会太远了。”
“是的。只要领导们都没意见,事情就好办。”
“我前两天把你这次出版要用的书号给办妥了,咱们要不今天预先商量一下《牧马人》出版的具体条款?”
王潮垠热情主动地提议道。
第53章 俺是讲法治精神滴
能商量?那就说明自己有机会争取到更优厚的条件。
许跃新听到提议后,下意识反应道。
“社里以前给我开的条件就挺好。”
许跃新客气地说道,“版税可以维持9%的比例不变。”
“我目前最大的期望,就是能拟定出一份更加完备的出版合同,这样以后做任何事,都能有个全面的依据。”
《高山下的花环》首次印刷出版时,许跃新曾经和人民文学签过一份合同。
根据他的研究,这份只有数页的合同其实很粗糙,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当然这也不能怪谁,法院才恢复运行没两年,大家的法治意识还很模糊。
而许跃新当时认为自己初出茅庐,议价权有限,过早提出修改反而于己不利,就搁置了下来。
现在自己有两部成名作在手,是时候解决合同问题了。
“版税的问题好商量。至于合同嘛,你具体是指哪些条款……”
王潮垠略带迟疑道。
“咱们对着上次的合同一一分析就是。”
“那你等我一会,我去拿份合同过来。”
王潮垠说完离开接待室,从外边拿了份新合同回来,放在两人面前茶几上,打开合同封面。
这份合同跟《高山》的出版合同一模一样。许跃新从第一页开始,逐个指出其中不完备的地方,以及自己相应的意见。
这回,许跃新不再客气了。
合同上的每一个条款,都牵涉到真金白银。
更何况他有预感,这次合同条款调整会决定双方今后多年的利益分配,没有什么抹不开面子的。
既然下定决心走商业文学之路,就务必在初期将利益关系理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未来的路上被纠纷绊倒。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