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豪,从知青回城开始 第55节
“是有点忙。作协的事儿多,都没工夫写稿了。你呢,《牧马人》出版后,有没有写新作品的计划?”
“正写着呢,今天带来的稿子就是。”
“挺高产啊,啥题材的?”
宾主二人谈笑风生地走进客厅,王朦亲手给许跃新倒了杯热气腾腾的茶水。
客厅内的陈设很简单,清漆桌子和数把椅子,盖着国民配色桌布的茶几,整间客厅内惟一的电器就是收音机。
靠墙的位置上,竹藤编织而成的书架上满满当当都是书,古今中外的都有,很有这个年代知识分子家庭的味道。
“历史题材,写明朝的。”
许跃新接过茶水后,从袋里拿出稿件放到桌上,“今天特地带过来给您斧正。”
“不敢当,你是天才型作家。”
王朦笑呵呵地谦虚道,从他手中接过稿件,“来,让我看看你的大作。”
“《大明1566》是吧……”
“没错,这是开头部分,后边的还没有写。”
许跃新说道。
嗯……
王朦点头沉吟,没有说话。
这开头有点意思。
第64章 颁奖
从打死一位敢言直谏的钦天监,而后大雪纷飞开始叙事,有一种徐徐揭开大幕的史诗感。
接着,是浙江强推改稻为桑,知府带兵踏苗……
看到这,王朦不禁深吸一口气。
朝堂之上,天子沉湎方术,一心求道升仙。
为满足他的一己私欲,地方上强行推广桑树,派兵镇压反抗的百姓……
从庙堂的一片灰暗,再到民间的惨状,连在一起十分地引人唏嘘,场面和剧情也非常富有张力。
至此,稿件戛然而止,令人不禁想早点看到后边的精彩内容。
“你打算写长篇,对吧?”
王朦合上稿件,喝了一口茶后问道,“预计篇幅多少?”
“60万字左右。”
《大明1566》是一本大部头小说,按照改编后电视剧的篇幅推算,许跃新目前才写到第二集,就这样都已经将近三万字了。
“嗯,长篇小说最能体现一位作家的布局功力。”
“好好去写。等到真完成这部作品时,相信你的写作事业将进入新的境界。”
王朦颇为欣赏地看向许跃新道,“至于你说的斧正,我确实不敢当,开头写得已经很好了,可以看出你的笔力很强。”
“希望你在后续篇幅中能继续保持这种水平。长篇小说,30万字后才是最吃重的地方。”
“谢谢您的指教,我会好好记在心上。”
许跃新语气谦恭道,“对了,我还有一件事想向您请教。”
“说。”
“请问关于作家在香江和海外出版作品,目前政策上究竟是怎样规定的?”
“你说海外出版啊?”
王朦听到想了一下,而后给出答案,“在我印象里,从建国初到60年代,有一段时间是可以在海外出版作品。当然发行地主要是东欧、苏联等友好国家。”
“变化是从特殊时期开始的,当时除去语录外,就没有在香江、海外出版书刊的记录。”
“怎么,看样子你想尝试一下?”
“没错。我认为这是一项对国家,对社会极为有利的事业。”
许跃新诚恳道,“就拿《高山下的花环》来说,把它送到香江、海外出版,可以向国际上展示我们国家军人坚韧顽强,崇高伟岸的英雄形象。”
“您觉得呢?”
嗯……
王朦听完许跃新的话,陷入思考当中。
到了他们这样的层次,最关注的就不是一本书出版后能形成多少利润,而是相应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
诚如许跃新所说,《高山下的花环》一旦能够在香江,在国际上出版,就可以让全世界见识到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气概。
单单基于这一点,自己就有必要帮助这位年轻的作家。
唯一的问题在于,近十几年来都没有作家在香江和海外出版的先例,想要打破这一零的记录,必须向上争取到领导支持。
……
“我赞同你刚才说的话。”
经过一番沉思后,王朦作出表态道,“下次见到文化部门的相关领导,我会向他们反映此事。”
“争取能获得上级部门支持,从而尽快让你的作品走向世界。”
王朦答应了。
许跃新浑身为之一振,挺直了腰板:“有劳您费心。”
“我家在科源社区15幢,最近一直都有时间。”
“等哪天有消息了,还麻烦您能通知我一声。”
“谈不上麻烦,好的作品就该走向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
王朦笑了笑,大气地一挥手道,头脑中已经开始筹划后边该如何同领导沟通。
……
从王朦家回去后,许跃新给人民文学写了封信,告诉他们自己换了新地址。
接着,他又给《沪上文艺》、《延河》、《鸭绿江》、《十月》和《当代》这几家杂志各写了一封信,主动表达进行出版合作的意向。
许跃新当初要求和人民文学签订非独家合同,用意就在这。
光在一家挣钱哪够,得全面开花!
出门后,许跃新把一摞信扔进邮筒,骑上自行车前往家属院。
燕大的录取通知书该到了,他在高考办留的还是旧地址。
到地方后,许跃新打开邮箱,看见里边有两份自己的信件。
一份是燕京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一份是人民文学寄过来的信件。
录取通知书的信封很朴素,黄色牛皮纸上落有手写的“许跃新同志收”几个大字,下边的落款是燕京大学招生办公室,盖着紫色的方形公章。
许跃新深吸一口气,忍住激动把燕大的通知书和人民文学的信放进车篮,以最快速度骑回家里,想和陈巧巧一起分享喜悦。
“看,这是啥。”
到家后,许跃新第一时间向陈巧巧亮出录取通知书。
陈巧巧本来正在卧室里看书,听到许跃新的声音后立即放下书本,开心地站起身走到他身边:“快拆开看看。”
“嘶啦……”
许跃新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拆开,一行行工整的铅印字映入二人眼帘。
海定区教委转许跃新同志:
经学校录取,北jing市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你进入我校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普通班学习,请于1979年10月5日至6日,前往我校报道。
最下边的落款是燕京大学校党委。
许跃新将这短短的几行字读了又读,心中充满了喜悦。
终于,他要前往全国教育的最高殿堂了。
“咳咳,恭喜你,状元郎同志。”
“从今往后,你就是燕大的一员了,而我,从此将拥有一位状元师弟。”
这时,陈巧巧双手背在身后,憋着笑故意说道,“往后对大学生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你向师姐我请教。”
许跃新搁下录取通知书,扬起嘴角看向陈巧巧:“哦。师姐,请问大学生活浪漫吗?”
“当然,不浪漫!”
陈巧巧双手抱在胸前气哼哼道,“老实交代,你是不是有想法了?”
“就不能是跟你浪漫?”
许跃新轻松地把陈巧巧揽到怀里,附到她耳边道,“和自己媳妇婚后延续浪漫,多好。”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校园小两口,听起来就很美好。
陈巧巧顿时又害羞又高兴,脸颊上泛起绯红。
“就你会哄人开心。”
陈巧巧将发烫的脸蛋贴在许跃新胸口上道,接着注意到书桌上的信,“那不还有封信没拆吗,快拆去。”
“人民文学寄的,估计是编辑组长找我。”
许跃新暂且放过她,走到书桌前打开第二只信封。
看到信纸,他才发现上边并非王潮垠的笔迹。
“小许你好,我是人民文学主编李纪。”
“恭喜你的作品获得我社1977-1979年优秀文学作品奖,颁奖日期为1979年7月26日,颁奖地点为朝内166号院。”
……
上一篇:人手万魂幡?我大炎黄人人魔修!
下一篇:让你模拟作案,没让你完美犯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