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文豪1983

文豪1983 第95节

  《十月》这个杂志以前每年要分去十分之一,随着《十月》越做越大,已经缩减了其他领域(科普、美术、教辅等)的纸浆使用。

  在部分载有热门文章的月刊,《十月》当月能卖出六十到八十万份,是以前的两倍以上。

  一个为爱发电的文学期刊能卖成这个样子确实是奇迹。不仅不亏钱,还赚了钱。

  然而,《十月》最成功的单品却不得不让别人也来分羹,全编辑部因此表达了对出版社的极大愤慨。

  京城出版社内部开了个“纸浆”会议,让余切也来参加。

  这会议不如说是道歉大会。

  在会议上,代表《十月》的王世民痛心疾首发言道:“没有纸浆了,我们就去借,就去想办法匀,难道面对读者朋友的喜欢,我们却用‘没有纸浆’的理由来拒绝吗?”

  出版社的领导非常尴尬:“我们还有《燕京日报》,我们还有《燕京卡通》,还有《科学画报》和许多科技、外语和专业书籍读物……我们的纸浆实在是不够用了,这真是幸福的烦恼。”

  王世民很生气:“当初你们怎么承诺我的呢?《十月》是核心杂志,是关键的文学期刊,是所有种类当中,最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种类,无论如何,社里都会优先供应《十月》的纸浆使用……难道都算不了数吗?”

  出版领导感到很委屈。

  谁知道你能卖成这个样子呢?

  再这么卖下去,我们改名叫《十月》出版社和它的小伙伴们好了。

  说到底,这还不是一个能自由市场的年代,所以出现了这种有钱不赚的怪现象。

  连最热门的《大撒把》都没办法自行全部出版,余切之前写过的小说就更需要别的出版社来帮忙了。

  每一万册,余切获得稿酬等同于基本稿酬两千元,但他需要缴税五百块,当时稿酬的所得税起征点是800元,相当于一个高级工程师一年的收入,这是一个极其高的标准。

  在这个月,余切成为了预期收入十万级的富豪,这些钱会陆陆续续的寄给他,拿来装修他的四合院绰绰有余。

  稿酬通过邮局,以信封的形式寄到家中。余切的稿酬信源源不断,他甚至都懒得数了,张俪和陈小旭两个,只见到余切不停的收钱,收钱,然后把钱锁到一个保险柜里面,望着空空如也的信封,哀叹道:“唉,我又没钱了。”

  张俪开始怀疑自己能不能养得起余切,她在剧组每集的薪酬是八十块钱,妥妥的高收入阶层,但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她攒够一百年,勉强能和余切这个月的收入相当。

  余切听到她的想法后哈哈大笑。

  陈小旭对钱不那么看重,但她也觉得余切的赚钱速度简直离谱,怪不得花钱大手大脚,顿顿吃牛肉啊。

  为了庆祝余切小说的成功,张俪的当选,也为了纪念三个人的离别,最后几天,三人每天都在下馆子,全燕京能排上的饭店,余切通通带她俩打卡:友谊饭店,全聚德,老莫,最后一站是悦宾饭馆,这是燕京最早的个人私营馆子。

  为啥来这呢?

  余切告诉两个妹子:“悦宾饭馆的老板,比我要有钱。”

  老板刘桂仙在楼道里边儿开办饭馆,凭借唯一无需凭票购买的家禽——四只鸭子,1980年初几个月就成为万元户,现在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紫檀木收藏家,可比沪市的“宝总”发家经历牛逼多了啊。

  张俪若有所思,陈小旭此时不知道为什么,开始羡慕起张俪可以为了别人做生意。

  又是骑车回家,这一次,张俪竟然不舍得了,主动提议:“余切,你带着我们转一圈燕京吧,这恐怕是我们最后一次这样了。”

第151章 动物凶猛

  余切带她们转了一圈。

  长安街,天安门,城楼,新华门,广场,大会堂,英雄纪念碑……还是和上一次一样,这一次的心境却不一样了。

  陈小旭主动戴上头盔,心底里回忆起这大半个月相处的日子。

  她和张俪关系当然好的不得了,今后也好下去,但余切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陈小旭实在想不清楚。

  有时候感觉余切像是她的朋友,和欧阳奋强这些人没什么区别,有时候这种朋友又显得过于有魅力了,但这是余切的问题吗,她自己应该也有错。

  而且还要感谢他,天天好吃好喝供着自己。名义上,是她在照顾张俪,余切一回来,其实是这个男的照顾她俩。

  陈小旭甚至羞愧起来,觉得自己应该买一些礼物给这一对,为自己的无理取闹道歉。

  所以到了家之后,陈小旭提出自己要外出采货,张俪说要跟她一起,陈小旭把张俪拦住了。

  如果她俩一块儿出去,那不是就“暴露”了吗?

  陈小旭手上没什么钱,送的东西价格不贵,注重的是送东西带来的“惊喜”。

  “我就在外面买些东西回来,你们不用担心我,我也不会乱跑的。”

  张俪说:“那你把要去什么地方告诉我们,你万一有事儿,我们也好知道去什么地方找你。”

  “我就在鼓楼大街瞎逛,瞎看!”

  陈小旭就沿着鼓楼大街散步,找什么东西适合作为礼物。鼓楼大街这一块儿,基本上还是元大都的旧街,七百年没变过,水木大学的教授赵正之在建国后考证过,今天鼓楼大街这种“院和院之间形成胡同,胡同走出来是大街,可以在街上买东西,逛街”的格局,从元朝那会儿就定下来了。

  又因为元朝信佛,几乎每一个大的街区都有寺庙,鼓楼大街旁边就有双寺、拈花寺。寺庙提供一个交流场所,胡同口的小孩儿,晒太阳的老头全在这,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也在这。

  但是,鼓楼大街本身是安静的,因为封建王朝的划分里边儿,这一块儿就是居住区,树木葱郁,浓荫遍地,在树林里盖上了房子。余切的四合院有时在三伏天还能盖凉被。

  啥意思呢?

  鼓楼大街很安静,如果是晚上没什么人气儿的话,人走在里面渐渐就会害怕了,除非走出胡同口。

  “瓜子多少钱?”

  “一块二一斤。”

  “水果糖呢?”

  “一分钱一颗,您得按颗数买。”

  陈小旭一样称了点,又想起余切很喜欢吃冰棍,特地买了三条赤豆棒冰,原因是如果只买一条,就显得太刻意了。

  为了余切吃一根冰棍,我可买了三根冰棍啊。

  她提着这些东西往家里走——呸!往余切的家里面走。

  路上没什么人,当然了,是晚上嘛,回来的时候很晚了,周围又有树冠三四米的大树挡着,没什么可见度。

  然后,陈小旭老觉得有人在跟踪她。

  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想多了,但是她走了一会儿,发现后边儿真有个人始终跟着她,一回头呢,啊,还是有一个寸头的青年,虽然长得不高,但也算是一个有力气的男人。

  之前在燕京连着发生几起惨案,报纸上说,凶手很可能是成年男性,但并不特别高大,又因为一些职业因素,比同等体格的人要壮。

  陈小旭的心脏都快要停了,这不是说的我后面这个人吗?

  长得不高,但是肩膀挺宽挺有力气。

  歹徒上一次出现在燕京的二三环广渠门外,女人们总是说“凶手下一次就追到市里面来了,这个人已经越来越疯狂!”

  她越走越快,不知道为什么,后面的人也越走越快,陈小旭撒开脚丫子跑了起来,迅速到了余切家狂喊:“余切!余切!”

  后边那个男的也大吃一惊:“这还真是余切家啊?我就说他好像是住在这一条街上——你别叫,你把他吓跑了!”

  “你别叫!让你嚷嚷了吗!”

  “你这女的,怎么特么的不听话呢?”

  陈小旭快吓得魂飞魄散!这一刻,什么武功都不管用了,东方闻樱还是李小龙都不能给她一点儿信心,她只想找余切来帮忙。

  余切正回读者信呢。

  这陈小旭叫的相当凄厉,干啥呢?

  余切探出脑袋来看,发现陈小旭一溜小跑钻进了四合院里边儿,陈小旭后边儿跟着一个看不大清楚外貌的人,这个人也在紧赶慢赶的追陈小旭,想要解释什么?

  张俪吓得汗毛都竖了,立刻联想道:“余切!那个凶手!”

  艹,真有杀人犯?

  余切扔下笔,在院子口抄了块大板砖,跃跃欲试!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板砖到了手上才觉得太短了,威力不够,而且打起来非常容易脱手。

  该在家里边儿以收藏的名义,留一些冷兵器的。

  八十年代可不怎么查这些,有些地方甚至还有猎枪和自制的土枪。

  枪呢?我没有。

  大剪刀,炒菜的大铲……三十公分长的扳手,这个好用!得拿着。

  说时迟,那时快,余切几乎是一出来的片刻,陈小旭就躲在了他后边,而余切一个照面就让来的人感受到了一种死亡召唤的气息。

  他体格健壮,比别人壮了一圈,那板砖或者扳手挥实了,恐怕要把人打的脑浆迸裂。

  “余切!!!我是王硕!我们见过!”

  寸头青年王硕快特么吓尿了,你就这么对待你读者的?

  “你是王硕?”

  “对,我是王硕……我是,我是您的读者!”

  王硕两只手都举起来,护住自己脑袋,生怕余切给他来一下子。

  慢着。

  余切看明白了,这还真是那个王硕啊。

  王硕的《空中小姐》“致敬”了自己成名作,当时的编辑是章中鄂——这人同样是京城四名编之一,是《十月》的创刊三人组之一。

  余切现实中第一次和王硕遇见,是因为他的摩托车被王硕看上了,余切没有卖。

  但王硕怎么知道我住什么地方的?

  “你怎么找到这来的?”余切问。

  “你不住在中轴线上吗?你那摩托车太拉风,一响起来全燕京的都看过来了,我观察过几次之后就大概知道了方向,今天正好碰到这个女的……没想到她往你家里走,我以为她跟我一样是书迷……诶???”

  王硕看到余切旁边还有个女的,也挺漂亮,年纪都不大。

  家里能住两个女的?

  他由衷的赞叹道:“哥们,你真牛逼啊。”

第152章 余切书友抓捕嫌犯

  “你来找我干什么?我不卖车,你也买不起。”

  “我不买车,我就是认识认识你。我有个兄弟叫马卫都,在《青年文学》做编辑……我意思是,我是个文化人,咱们不宜动粗。”

  王硕一边说,一边和余切保持距离,眼睛死死盯着他的扳手和武器。

  余切有点忍俊不禁,这王硕被许多人痛骂“流氓”,碰到真家伙了王硕也学乖了,一点儿不敢乱说话。

  “王硕,今天不宜动粗,也不宜见面,我忙着回读者信呢,你哪去哪回呗。”

  啊?

首节 上一节 95/1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第一次世界妖法大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