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8节

第13章 回归

  大祥赶紧应道:“哎,好嘞,你们先上车,我喊了车就跟过来。”

  等大祥走远,孙志伟才对刘三说道:“刘三哥,那人不是我们的人,对外我就称呼你刘三哥,你就喊我的名字志伟就好。”

  “我明白志伟,就是这黄包车.”

  “我知道刘三哥你的意思,不好把群众当牛马,但是我们两个年纪小,地方又很远,如果不坐车,那来回花的时间就太长了。”

  “另一个,人家黄包车车夫是正经的工作,他们要靠拉车生活,只要车费给足,他们家人也能过个好年,这其实是好事情。”

  “至于你担心的问题,以后自然有办法解决,却不是我们的职责了。”

  刘三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也就没再坚持,直接上了后面一辆黄包车。

  孙志伟则带着妹妹上了前一辆,两车缓缓向东方饭店而去。中途又有一辆黄包车跟了上来,正是大祥坐在上面。

  三车花了大半个小时回到东方饭店,孙志伟带着妹妹回到房间收拾行李。

  半路上让大祥去喊了他舅舅一起过来说话,顺便带一个大行李箱过来,而刘三则站在门口不远处警戒着。

  等王泽民跟着大祥带着行李箱过来时,看到门口警卫的刘三,他心中一惊,赶紧上前自我介绍道:“我是东方饭店的大堂经理,大祥的舅舅”。

  刘三听到了孙志伟刚才说的话,对他点点头,就没有阻拦。

  王泽民跟着大祥进了房间,看到孙志伟正在收拾自己跟妹妹的行李,赶紧上前打开行李箱帮忙。

  孙志伟一边装行李一边轻声道:“今天出门找到了一位老叔,这就要跟他们出城。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跟随大军再进城。”

  “那边是部队,大祥没法跟着我,等我重新回来安排好住处,就会让人来通知大祥,这期间就让大祥先跟着你,你多教教他。”

  说着他就掏出两筒大洋,一共有200个袁大头,都递给大祥。

  “大祥,这个给你,这是前几个月的薪水,安心跟着你舅舅,好好学,等我回来找你,不会超过3个月。”

  大祥也没推辞,接过大洋后郑重的答应了下来。

  他以前虽然有点恶习,但是答应的事情从来没有反悔过。他既然认了孙志伟,就是真把孙志伟当东家了。

  东家给的工钱他收的心安理得,只是心里想着回去后就把老娘安顿好了,以后拼命也要保护好东家。

  孙志伟却只当下了一步闲棋,以后能开花结果最好,没有也就损失点银子,问题不大。

  “至于王叔,给你提个醒,有些事要主动些,不要等人家找上门来。你送过去跟人家过来找你要,这是两码事,切记。”

  王泽民一时间没听明白孙志伟是什么意思,还想再问时,孙志伟却一个字都不再说了。

  没多久,行李收拾好了,书店新买的大捆书籍又单独装了两个箱子才装完。

  舅甥两人送孙志伟三人出了酒店,又喊了三辆黄包车,两辆驼人,一辆驼行李,等三人走了老远才回去。

  回去的路上,王泽民又开始絮絮叨叨的教导大外甥。这时的大祥特想追上孙志伟,让他带自己一起走。

  之后的几个月里,大祥对孙志伟回来的期盼感越来越强烈。

  以前他是没的选,现在既然已经预定了东家,那这天天被老舅絮叨的日子,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话分两头说,孙志伟带着妹妹从东方饭店出来,一路回到了教育部街的临时驻地。

  张叔已经让人打扫了出了一间房间给兄妹两人住,他们就把行李和书都搬到准备好的房间安置。

  早上他拿过来的一箱子银元和两个存折以及户口本,房产证等私人物品都提前摆在了房间里。

  这里原来是北平党部,人虽然跑光了,里面设施却很齐全,装修也豪华,每个房间都铺有地毯,住宿条件不算差。

  只是饮食方面估计不太行,这次进城的都是大老爷们儿,一个个糙汉子都是打仗出身,有个窝窝头就着井水啃都能过。

  自己跟妹妹却不行,一冷一热不经意间就容易生病。这年月,娃娃生病可不光是遭罪的问题,那是有生命危险的。

  所以,他立即就找到了张叔叔,把那张金城银行的500银元的存单递了过去。

  “张叔叔,当时我看到这本存单是单独放在最上面的,应该是我父母最近想要取出来。”

  “我家最近没有要花大钱的地方,我想这应该是他们想要上交的资金。我现在遵循父母的遗愿,将它交还给组织,请您接收。”

  “这”

  老张也是久经考验的战士了,下面的同志有这种举动很正常。有很多同志在工作中积攒的多余工资,都会作为经费主动上交。

  当时他看到存单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

  只是现在孙志伟这两个孩子已经是孤儿,以后的生活还没个着落,这钱他拿着烫手。

  看到老张犹豫的样子,孙志伟稍一思考就明白了他的顾虑,于是,他郑重的再次递上存单:

  “请上级尊重我父母的遗愿。或者就当是我父母为这次行动准备的经费,如果能给叔叔们加个馒头、一碗热汤也是好的。”

  “另外,我跟妹妹还小,如果饮食方面太随便,可能会生病,那就会给上级带来更多的麻烦。”

  他都已经说到这份儿上了,老张也不再拒绝,他郑重的接过存单对孙志伟说:“感谢你父母做出的贡献,我会如实上报。”

  孙志伟点点头就回房间去了。

  这些叔叔们都忙的脚不沾地,到处都是机密文件,他还没正式通过审查,还是自觉一点避嫌比较好。

  孙志伟回到房间,就让妹妹读她的故事绘本,自己则拿出初中教材开始阅读,并不时的还用钢笔在书上记录读书感想。

  他是真的在读书,前世的教育书籍跟现在完全不同,数理化还好说,原理定理公式都差不多,他还能套用前世的知识加快学习进度。

  文科内容就不行了,很多课文他都没见过,必须重新学习背诵。

第14章 处女作

  似乎是穿越带来的福利,他现在的记忆力特别好,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只要一回想就历历在目,清晰的如同录制了视频。

  读书之余他又找到一些废旧的报纸开始练字,现在用的可都是繁体字,他虽然都认识,但是写起来还是有点手生。

  他那一手熟练的简体字暂时是不能用了,写出来别人都未必认得出来,肯定会以为他学习不认真,一段作文通篇错别字。

  晚上的时候,楼里面的叔叔们吃上了热饭,孙志伟和妹妹被张叔带到饭厅跟大家一起吃饭。

  此时,这些叔叔们全都知道了新来的两个孩子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时的有陌生的叔叔过来看望他们。

  他们或是拍拍孙志伟的肩膀,或是摸摸囡囡的小辫子,都没说多少话,但那深切的关怀都在一声声的鼓励中。

  这一餐饭的功夫,他们收到了很多小礼物,或者是一支支铅笔或者是一个个小本子。

  这时,门口负责警卫的罗班长给他找来一顶半新的军帽,啪的一下就盖在他的脑袋上。因为帽子偏大,把他的眼睛都盖住了,外面就露出个半个鼻子和一张嘴巴。

  旁边的叔叔们都哄笑了起来,餐厅的气氛一时间也快乐了很多,囡囡看到哥哥的半个脑袋都被帽子遮的看不见了,也是乐不可支。

  孙志伟无奈的自己调整了一下帽子,尽量往后面戴,露出眼睛和额头。然后起身给罗班长敬了个礼:“谢谢罗叔叔。”

  旁边一个叔叔也凑上前来,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红色的布条。他仔细一看,居然是一根红领巾。

  “红领巾!”孙志伟眼睛一亮。

  这就很难得了,现在北平周边部队里,应该没有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少先队都在大后方,这里很难看到一条红领巾。

  “谢谢叔叔。”他兴奋的接过红领巾,熟练的系在脖子上,这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

  这时张叔叔也走了过来,看到孙志伟红领巾配八路军帽的打扮也是点点头:“恩,有那么点小八路的样子了,以后要做好接班人。”

  囡囡看着飘荡的红领巾,眼睛里都是星星,她饭也不吃了,就想往孙志伟身上凑:“哥,哥,我也要,我也要。”

  孙志伟只好把她抱过来,小心的拆下脖子上的红领巾,然后重新系在妹妹的脖子上。

  这下小家伙不闹了,她得意的摸着鲜艳的红领巾,小腿都高兴的抖了起来。

  孙志伟这时好像忽然想到了什么,就见他快速的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记录下两行字:我们是****接班人,继承****的光荣传统。

  老张瞧见了,就拿起来看,并且轻声的读了一遍。

  “我们是,写的不错。”

  “恩,我觉得它应该是一首歌,这句是开头。”

  “哦?你还会写歌?”老张一下来了兴趣。

  孙志伟假装害羞的摸了摸脑袋:“也不能说会,就是脑子里经常有一些词句和旋律,我想把他们都写下来。”

  “那现在有完成的么?”

  “就一首完成了,但是.是儿歌。”

  “儿歌也是歌嘛,来,现在就写,我帮你看看。”

  “啊,现在写啊?”孙志伟有点犹豫。

  “对,男子汉大丈夫,干脆点,有本事要亮出来,不然谁能知道呢?”

  老张不愧是做思想工作的,几句话又是鼓励,又是激将,搞的孙志伟不写都不行了,理论上他一个小P孩不应该能忍得住。

  得,为了不破坏人设,写就写呗,提前露点锋芒也没什么不好,将来他总要展现自己的不同的。

  以后的路他早就想好了,其他方面都不怎么安全,只有走儿童路线才不容易出事。今天就当是第一炮了。

  想清楚了,他也不再墨迹,重新拿出一个厚一点的本子开始写简谱和歌词。

  他的第一首歌就是对自己的风格定位,要好听,还要易传唱;要符合现在自己的阅历,还要没有远期风险。

  种种桎梏让他不得不谨慎挑选歌曲。

  思虑再三,他终于在纸上落下第一笔:

  《数鸭子》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

  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数不清到底,多少鸭

  赶鸭老爷爷,胡子白花花

  唱呀唱着家乡戏,还会说笑话

  小孩,小孩,快快上学校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别考个鸭蛋,抱回家

首节 上一节 8/1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