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514节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现在这样——居然都开始看不起M帝和老大哥了。
“说得不错,不过不能光说不做。”李暮笑着点了点头,对其反应相当高兴。
女学生斩钉截铁道:“李顾问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国家,辜负人民,还有不辜负您的期望!”
“我们也一样!”她身后的两个学生立刻跟着道。
李暮含笑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他又和其闲聊了几句,关心了一下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才让三人离去。
……
吃完饭后。
李暮便来到化肥实验室这边。
氟氯氰菊酯那边上次已经讲解得差不多了,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暂时用不着去看。
倒是化肥这边,仅仅有一个改进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尿素生产工艺还不够。
还有碳酸氢铵的制备和工业化问题,也要一并解决。
就在他来到实验室门口的时候。
刘全工和魏国伟也赶了过来。
刚刚碰面,两人便问道:“李顾问,您要在农学院开农业讲座?”
“是啊,这不是你们的安排吗?”李暮笑着调侃道。
听到这话,刘全工连忙大叫冤枉,道:
“您这就误会我了,那都是学生们自己的主意。”
“他们先是向学校申请,但我觉得您的研究已经那么忙了,就没答应,没想到他们竟然直接去找您了。”
“听说您还答应了,您放心,要是您不愿意,我去和学生们解释。”
他说到最后,长长地叹了口气,露出苦恼之色。
当然,要是把他要是嘴角的笑容收一收,就更好了。
李暮好笑道:
“答应都答应了,哪有反悔的道理。”
“再说我也很乐意给学生们讲讲课。”
“至于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这个您就不用担心了。”
他说完后。
刘全工脸上的嘴角的笑容终于再也抑制不住,道:
“那太好了,稍后我便去准备相关事宜。”
“时间您来定。”
“我们全体农学院的师生,恭候您来我校莅临指导。”
这件事确实值得高兴。
除了京工院等少数的几个学校之外,李暮基本没有在外讲过课。
而且内容,也没有脱离软件工程的范畴。
如今他们农学院抢占了这个先机,也能在高校圈狠狠露一把脸了!
“简单地搞个讲座就好,现在还是研究要紧,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稍一稍。”李暮见刘全工神色兴奋不已,连忙劝道。
他可不想好不容易止住的头,在农学院又兴起来。
讲课就好好讲课,实在没必要搞什么大场面。
刘全工虽然觉得有些可惜,但还是道:“好,听您的。”
能把李暮拉来开讲座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他也觉得不能奢求太多。
当然,记者肯定是要请的。
如果能恰好氟氯氰菊酯或者氮肥的研究有所突破,那就更好了,双喜临门,肯定能够……
……
看着刘全工满脸兴奋离去的身影。
李暮微微摇了摇头,转向一旁看了半天的魏国伟,道:“魏所长,我们进去吧。”
“要不……”沉吟了半天的魏国伟缓缓吐出两个字,抬起头,接着道:“您也去我们农研所开个讲座?”
第389章 不惜代价
魏国伟相信以李暮的水平,不管是农学院的学生,还是农研所的专家和教授。
在听了讲座之后,都能有很大的收获。
“您别开玩笑了,有这时间,还不如让他们直接过来和我一起研究呢。”李暮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旋即不待后者反应过来,便当先走进了实验室。
魏国伟一想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于是也没有再提。
……
两人走进实验室时。
里面正在讨论着改进型水溶液全循环法工艺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越来越多的化肥方面的专家和教授从外地赶了过来,机械研究所也派来了人员援助。
整个氮肥优化升级研究团队项目组,如今可谓是人才济济。
李暮扫了一眼,便看到了几个在教科书中才见过的老教授。
当然,是现在的书。
能进后世教科书的大佬,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且这会儿都在忙各自的研究。
就像是袁老,这会儿应该也找到杂交水稻,并且开始了培育,轻易是不会离开所在的西南的。
除非李暮反手发表一篇关于杂交水稻的论文,才可能将之吸引过来。
但这显然不太现实。
所以他能做的,便只有暂且等待。
屋内稍稍有些吵嚷,魏国伟拍了拍手,道:“大家静一静。”
只不过这几个字,显然没有太多的作用。
直到他接着一句“李顾问来了”,所有人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扭过头。
有些专家和教授已经见过李暮,有些还没有见过。
不过别管见没见过,都不影响他们对其尊敬的程度。
在夏国农业的发展史之中,李暮的存在,可谓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学生们景仰,整个农学界,都对其推崇备至,以之为标杆和榜样。
他们俯首田间数十年如一日,无非是为了能让人民能够吃上饭,吃饱饭。
而李暮才二十几岁,便初步实现了这个目标,日后成就如何,根本没人能够想象得到。
“大家忙自己的就好,我先随便听一听,然后咱们再开会。”李暮见众人都望向自己,微微笑了笑,然后道。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魏国伟道:“李顾问,要不您还是先开会吧,边开会边讨论怎么样?”
他是看出来了,李暮来了之后,刚刚还争得面红耳赤,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人,一个个此刻都清醒了。
“也行,那我们就先说说碳酸氢铵的制备工艺问题吧。”李暮见状,也没有介意,开口道。
说着,他便往前走了几步。
不过没等他伸手去拿,就有一个年轻人赶紧将小黑板递了过来。
李暮道了句谢,然后道:
“现在我们国家的氮肥制备工艺,主要以无烟煤为原料,先制取半水煤气,脱除硫化氢后,进入加压变换反应设备,得到氮、氢……”
“这种制备方法,也是现在小氮肥厂最常采用的方法。”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压缩二氧化碳法、碳化法和石灰窑法等,但这些都不太适合工业化的量产。”
他先分析了一番国内现在的碳酸氢铵制备工艺。
待他说完后,停顿了片刻。
下面的专家和教授们犹豫了一番,才有人举手提问道:
“李顾问,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现有的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呢?”
“我们现在的机械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个人觉得,或许可以从设备上入手,研发更好的生产设备。”
“在您研发的计算机软件的辅助下,这应该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这位青年专家的话虽然有些吹捧的嫌疑。
不过也没人觉得不对。
只要方向正确,夏国现在确实不缺能把设备搞出来的技术。
“更新设备是一个好方法,不过它并不是我们大家一起聚在此处进行研究的初衷,我们要做的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同时创新。”李暮道。
说完,他拿起小黑板,在上面写下“长效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铵干燥机”。
仅仅是看到这两个名称。
在场的所有专家和教授的眼神,便不由自主地亮了起来。
手中的笔记,更是赶紧翻到了新的一页,满是期待地等着李暮接下来的讲解。
上一篇:神豪,谁让他破坏商业规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