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186节

“傅宗龙吸取了杨文岳孤军战败的教训,用兵谨慎,不等诸军到齐,任凭我们和小袁营如何袭扰挑衅,也坚决不肯轻易同我军进行会战。”李来亨停歇一会儿,看了看大家的表情后接着说,“左军大家也很熟悉,左良玉军纪虽然极差,可他在官军里算是头等油滑,绝不会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李来亨的分析令在座众人都听得连连点头,可是田见秀依旧反对道:“南与北皆无路可走,那么我们还可以东走江淮、连结革左五营,西走伏牛山、结寨自保。在南北两面皆有强敌的情况下,我们又如何突围往湖广方向?一旦离开河南,那义军势必失掉流民的依附、失掉星火燎原的民气。”

党守素也附和道:“田总哨说的很对,义军的力量能够迅速增长,全是依靠河南流民、饥民的投靠。一旦离开河南,重新陷到湖广,失去补充,肯定会沦落回潜伏商洛时的惨淡状况!”

李来亨知道党守素对自己的飞速提拔一贯不满,特别是近段时间,自己的地位渐渐超过了他所信重的李双喜,更加深了党守素的种种偏见。

但是田见秀的连续反对,确实出人意料。李来亨想到田见秀或许是太心疼闯军在河南攒下的那些瓶瓶罐罐了,如果联军主力真的向湖广方向突围,那么留在河南的老营和许多后勤辎重人员,确实就会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

“玉峰叔,你是在担心老营吗?”

田见秀沉默以对,同田玉峰感情深厚,历来一起搭档做事的袁宗第为他解答说:“要在南北强敌的包夹之下,突出重围向湖广方向突围,已经是极困难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将老营带上。可是如果把老营留在河南,就凭老营那一点点卫队,如何保障联军家眷的安全?”

“家眷有失,军心势必不稳。”

“哈,非也。”

李来亨明白了田见秀和袁宗第都还未领会到自己突围湖广之策的奥秘,倒是李自成、罗汝才、李过几人眼中发光,显然是想到什么了一些什么。

果然,李过便为李来亨的策略辩解道:“汉举,你尚未领会到来亨的意思。突围湖广只是一个假动作,突围湖广要打的是承天府,承天府是一个多么要紧的地方?那里埋着崇祯皇帝的一个祖宗,绝对不容有失,傅宗龙即便明知道我们是要声东击西,也只能追到承天府来。”

“对,我的意思就是像义父说的这样。”李来亨点点头道,“从汝宁府到承天府距离不远,而且我们也不需要真的打到承天府去。只要穿过大别山在河南的余脉桐柏山,冲到随州、应山一带,傅宗龙就一定坐不住了,他只能不顾一切代价,放弃襄城、郾城的有利防线,长途跋涉去保卫皇陵。”

李来亨的突围湖广之策,就是一招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向湖广突围,并不是真的要离开河南到湖广发展、作战去,而是要利用承天府在明朝特殊的政治地位,引诱傅宗龙离开他的防御阵地。

傅宗龙为了保护皇陵,就必须跑在义军的前面。但他处在义军的北面,本来离承天府就比较远,而位于南面、距离承天府较近的左镇又是一支不服调动的军阀部队。

这样,傅宗龙就只能放弃所有他已经具备的良好防御态势,甚至还需要放弃大量的火炮、辎重,轻兵狂飙,长途跋涉,抢在闯曹联军之前赶到承天府去。

“一俟傅宗龙被我军诱至承天府方向,义军就可以回马一枪,再从随州附近杀回河南。傅宗龙闻知联军动向改变以后,则又必须仓促自承天府北上,再重新长途跋涉跑回襄城一遍。这样一来一回,官军士卒将疲惫不堪,军心士气亦将大为下降,我们抓住战机,定能一举破敌。”

本来牛金星所说的沈万登来投、李自成所说的袁时中加盟,这样两个大好消息都没有让营中诸将脸色好转。

可是等到大家听完李来亨对突围湖广之策的具体解说、分析,领会到他这招“声东击西”的奥妙以后,脸上的冰封僵冻也就渐渐化解,许多人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了一些喜色。

连牛金星都拍额赞叹,他虽然脸上还很克制,但手中快被抓烂掉的折扇已将激动的心情全然暴露出来了。

宋献策虽然过去只是个卖卜算命的江湖人士,但这个时代风角六壬、奇门遁甲的一类名堂,本来就同兵法战策混淆在一起。

宋矮子既然有心于兵事,那么在他于大梁卖卜的岁月里,便能通过自己在绿林江湖中的广泛人脉,获得很好的学习军事兵法的机会。

事实上他也确实因此掌握了高人一筹的战术眼光,宋献策为李来亨补充说:“秦军虽强,但若千里奔命,士马罢敝,吾乘其疲,破之必矣。”

他的话讲得比较文绉绉的,但在座的诸将都能听出话中意思是说联军采取此策,一定能够击破秦军主力,取得一个重大胜利。

刘体纯虽然是袁宗第的副将,但他此时也站到了李来亨这边,赞同他的策略,由衷感叹说:“老虎再小也是一只虎,来亨这一招用意高呀,真是高。闯军现在有了两个一只虎,我这个二只虎简直太惭愧了。”

李友和吴汝义脸上也浮出喜色,他们都觉得这个办法确实别出心裁,剑走偏锋,肯定能够令傅宗龙顾此失彼。

李友是李自成的远方亲戚,也是李自成亲军里的重要战将,吴汝义则是田见秀的副将,他们两人表态赞成李来亨的方略,就让党守素脸色不大好看了。

至于田见秀,他在闯营诸将中,兵法战策、骁悍勇猛都不算出众。只是因为为人宽厚,年龄又长,被大家视为宽厚长者的老好人一般形象,才慢慢具备了仅次于李自成、刘宗敏的地位,刘宗敏死后更成为闯军第二号人物。

所以当诸将都表态赞成李来亨的意见以后,田见秀也不便再出言反对。

第213章 奔楚(二)

李自成则询问罗汝才的意见,说:“来亨的办法剑走偏锋,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策略。但是联军南北皆强敌,想往承天府方向突围,恐怕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中间我们既要和傅宗龙赛跑,又要冲破地方上守军、社兵、乡勇的阻击,还要应对南线左良玉的截击,战事一定非常激烈,曹帅对此有何意见?”

确实就像李自成说的这样,闯曹联军的态势正处在南北两面敌人的夹击包围之下,虽然攻破了汝阳等州县城市,可是粮食要供应两万多人的军队依旧很困难。

联军要往湖广突围,一路上更不能携带太多粮食。

这样轻装上阵,还要对抗官军的沿途追击、阻截,完成佯攻承天府、杀回河南省,再于半道寻机设伏消灭傅宗龙的重任,确实非常困难。

“这世上没有一定可以赚钱的买卖,咱们不砸点本钱进去,怎么能指望它自己有水花呢?”

罗汝才心里早就认同了李来亨的策略,而且他有把握,以李自成对自己多年来的认识和了解,老李一定知道自己是赞成这一招“声东击西”的。

老李这时候询问自己的意见,更多还是出于对曹营的尊重,也是在众将面前突出自己这个副统帅的地位和尊荣来。

虽然吉珪一再提醒他警惕李自成,可是老李看来确实豁达大度,谦和待人,既给足自己面子,又很容易相处。

唉!

若他用心不是那么深,自己就算真的投入李自成麾下,做一富家翁又如何?

诸将又反反复复谈了很久作战计划的细节,李来亨反复分析天时、地理、人和三方面的因素,使得大家都接受、赞同了他的方略。

这个计划风险很大,对于义军长途跋涉、快速机动的要求也很高。但是无论闯营还是曹营,他们既然被官军呼为“响马”、“流寇”,当然也就最擅长此道,在“走”的方面,强出官军好几倍。

义军这边终于下定了作战的决心,随着李自成的一道道将令传达下去,将士们都知道我军即将有大动作了,因上蔡营之战伤亡过多而沉闷下来的士气,也渐渐转旺,恢复过来。

与此同时,襄城、郾城那边的官军又是另外一幅景象。

傅宗龙派了很多探子去南面汝宁府一带刺探军情,其中多数人都被义军的游骑捉住杀死,但也有少数人在近处村庄向老百姓打探消息。

而这些村民里,很多人都受过李来亨的救济,这时就按照李来亨的嘱咐,告诉官军的探子说:左良玉正在汝宁府南边步步得手,定能杀败流贼;流贼虽然人马众多,到底是乌合之众,又被困在上蔡、汝阳一带,看来不出一二天,官军必会取胜。

探子把这些好消息全部带回城中,河南的官绅名流终于放宽了一点心。他们又转变了态度,开始急忙催促傅宗龙主动出击,将闯军彻底消灭掉。

但傅宗龙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而且他见识到了杨文岳是怎样因为孤军奋战而惨败的,所以坚持顶住了本地官绅的压力,拒不出战。只是不断派遣部队巩固防御,在汝宁府的北面部署了坚固的防线,准备将义军困杀于此。

探子带回的消息坚定了傅宗龙的决心,他想既然左良玉在积极配合,那流寇决计是无路可逃了。这时候硬扑上去,或许反会逼得流寇做困兽之斗,不如等他们粮食耗光之后,再行歼灭——傅宗龙还未意识到,自己处处吸取杨文岳兵败的教训,可终究还是打起了和杨文岳此前相同的打算。

但这又不是傅宗龙个人之力能够抗拒的,崇祯是这样的爱惜兵力和粮饷,除了当初对待杨嗣昌皇上肯发给充足的饷银以外,对于其他督抚大臣,皇帝从来只给到勉强可以支撑作战的粮饷供给而已。

只有这么一点粮饷,就算傅宗龙有心进攻,他也很难喂饱手底下越发有类于军阀藩镇的总兵官们。

首节 上一节 186/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