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34节

所以李来亨才能按图索骥,很容易就把这些士绅首领全部“逮”来安陆居住。

“您是易先生是吧?您家堂兄易道暹,他的文名我是早就听说过了,海内知名,天下文章士啊。”李来亨走到易道三面前,故作亲昵说道,“不不不,怎么会是助饷的事情呢?我今天要谈的是一件让大家都有利可图的事情,是要让大家一起跟着闯军赚大钱。”

他这句话,不惟是易道三这群人听不明白,便连谷可成都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来。

李来亨则让跟着白鸠鹤担任湖广闯军支度副使的张玉衡,搬来一大摞文书——张玉衡也是小商人和账房家庭出身,早在得胜寨时期就帮着李来亨管理后勤,李来亨用他担任支度副使,也是在白鸠鹤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嫡系亲信。

这一堆文书,上面全写明了什么“水利”、“田垄”、“贩盐”、“百货”的字样,易道三他们大概可以看明白这说的是工商百业的内容,却更不明白李来亨搬出这堆玩意儿,是几个意思。

士绅首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是耿应衢发问说:“使君大人,这又是何意?我们只是一些读书人和田主,耕读传家,若是诗书或躬耕田亩的事情,我想我们还能帮上使君一二,可这殖货之道,我们就全不懂了。”

李来亨并不相信这些人真的就不懂经商了,说什么耕读传家,其实无非是买田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回报率最稳定、相对收益也最高的投资渠道。可其他盐铁百货、钱庄米粮的生意,这些人难道就没插手过?

那才叫骗鬼。

不过李来亨也并不打算用易道三这些人来帮助自己办理工商百业,这群人田产收入被自己派营田庄使截留,一个个隐恨未发,李来亨岂敢重用?

少虎帅给众人解释道:“你们全都误会了!这个嘛,我并没有要你们来掺和工商生意的事情,毕竟你们也应该稍微了解过一点,闯军在百货行销的方面,很有自己的渠道,不需要你们来办这件事。”

耿应衢更加不解:“使君大人既然不打算让我等帮闯军经营百业,又搬出这些文书做何解?”

李来亨随手拾起一本他的“投资计划书”,笑道:“你们已经同闯军的庄使十分熟悉了吧?我是想如今推行营庄新法,田地和粮食价格一天比一天低,你们把田息攥在手里也没什么用不是嘛?我就干脆帮着你们做一个主,将一半的田息当成股本,入股这些工商百业。你们不懂殖货之道没有关系啊!闯军这边自然有懂得的人,诸位乡贤搢绅,只要安心待在家里,自然有闯军的掌柜们帮你们将股本翻个番。”

嘿!

这时候大家才会过意来,原来李来亨是来借钱做无本生意的啊。

众人不知如何回答,这田息本来就是闯军把他们应得的地租,吃掉一半后剩下来的收益。现在李来亨这是什么意思?还打算把这剩下的一半田息,再吃掉一半,拿去做闯军自己经营工商的股本?

这岂不是巧取豪夺!

李来亨又半笑不笑,语带威胁,阴沉沉地说:“诸位不要怕蚀了本,这个我一定为诸位兜个底。不管有没有亏本,一年以后,你们全都可以将现在入的股本连息拿回。我听说河南的官军缺饷,都是直接找人助饷的,我是不打算用助饷这个法子,坏了大家的和气,也希望大家不要坏了同我的和气……易先生,你看怎么样?”

李来亨的威胁已很明显,这摆明了就是士绅们若不识相,不同他合作,他就真能拉下脸来,给你们一个叫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招,直接用助饷的办法抄没财产。

现在闯军给出这个田息入股、公私合办的主意,也算是给士绅们半条出路。

实际上依照李来亨的估计,闯军的行政架构全是从一张白纸上建立起来的,丝毫不受朝廷几百年腐朽之气的影响,又有许多官方销赃货源和渠道。那肯定是上比朝廷效率高,下比民商靠山硬,决计不会亏本。

若非谷可成带来了左良玉撤军回楚的消息,丁启睿也将要率领兵马回到武昌,李来亨给予扩军备战,他岂能让这群士绅占到这样大的便宜?

只好先用公私合营的政策,应急过度咯。

张玉衡也跟着劝道:“诸位要知道,从古以来做官府买卖、皇商生意的人,岂有蚀本之说?不赚的盆满钵满才叫奇怪!我们府主要大家用田息入股,同闯军一起做买卖,这桩事情摊开了说,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安下心来,能有更多收入,岂有他哉?”

这话说的,李来亨真是俨然把自己当成正统的官府、皇家了。但易道三等人也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桩事情若不答应下来,他都还不知道众人能否走出帅府呢。

何况他和耿应衢细细思虑,公私合营之事未必无利可图。反正田息攥在手中,也可能惹得闯军眼红,到时候反而因横财而得罪,还不如现在就把钱财交出去,想来李来亨所图甚大,不至于不肯将股息分红给众人。

就算最为糟糕的情况,李来亨其实是铁了心来勒索敲诈,拿了股本以后一毛钱也不返给他们,易道三等人难道还有什么反制的办法吗?

要知道他们自己可是收不到田租的,全都是营田使、庄使、庄司收到钱粮以后,再通过闯军的手将田息交到易道三这些人手中的。

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李来亨直接从庄使那一层面上扣钱,诸如易道三、耿应衢之流,又有什么法子?

第271章 五营军制

他们只能心中肉痛,面上苦笑,纷纷襄赞李来亨“公私合营”的主意是如何巧妙、如何让利于“民”。

刀架脖子上,又有什么办法,能保全性命于乱世已属不易,与民争利就与民争利吧!

面对李来亨的步步逼近,易道三真的觉得自己是底线一步比一步低了。再这么下去,自己是不是就完全成为积极从贼分子,乃至于流贼的中流砥柱支持者了?

荒谬啊。

“使君公私合营,让利于民,既有陶朱手腕,又有端木遗风,真使人佩服!”

李来亨脸上挂笑,趁热打铁,当场便让支度副使张玉衡安排这些士绅去按手印。这些人有几斤几两的家财,有多少钱的田息收入,早就在帅府掌控之中,今天无非是走一个过场,也是安安他们的心。

毕竟在左良玉败退回襄阳、丁启睿回师至武昌的关键时刻,李来亨也不想腹背受敌。这些士绅固然可以揉捏整治,但也没必要卡在这个时候将他们铲除干净。

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谷哥,大元帅的意思是要你短暂跟我这边待一段时间,还是要久留湖广?我们这边实在是缺人啊!各个地方都短缺人手,各个地方都缺人急用,你带来的这几百骑,都是有经验又可靠的老兵,若留在湖广,稍加培训,全都可以充当大任,立即就可以缓解我的燃眉之急。”

李来亨对谷可成带来的这数百骑闯军老本劲兵,也是垂涎欲滴。

他现在忙于扩军应对左良玉和丁启睿回楚,可是扩军的同时,又要从闯军里头抽调一批骨干到地方上担任官吏和庄使、庄司,人手哪里够用?

随营学堂虽然已经办了几个月,可终究是杯水车薪、不敷使用。

“我到随州来,当然是要一直留在这边,帮来亨你做事了。”谷可成悍勇善战,坚毅耿直,也是一员大将的材料,他如此直言,实在让李来亨心中感到欢喜,“闯王在河南连战连捷,官军全都避战不前。现在河南只剩下开封一座坚城,尚能阻滞闯军兵马的行动。闯王的意思就是让你在湖广稍微坚持一段时间,一等攻破开封城,大元帅立即就会轻提大兵南下,替你解决掉左良玉。”

李来亨知道开封城没有那么容易攻破,看来他总还要自己独力应对一下左良玉……

不,也不能这么说。

丁启睿要回来武昌,那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也要到了。

根据红队掌握的情报来看,张献忠和革左五营都拥有近二万部众。李来亨如果能够同西营、革左联盟,大家协力作战,那同时打败左良玉和丁启睿两支兵马也并非难事。

李来亨若有所思,对谷可成说道:“这好极了,谷哥既然愿意帮忙,我自然会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嗯,正好现在湖广闯军要进行大规模扩军,我也打算稍稍改变闯军的一些编制,使其能够更加适合三楚之地丘陵、水网密布的地形来作战。谷哥,我听说大元帅在朱仙镇大捷以后,重新编制各营兵马,定下了掌旅、部总一类的新头衔,你清楚这些吗?”

“对,朱仙镇大捷以后,义军兵马又增加许多,为了便于指挥,便重新编制了兵马,部署劲兵,分为五营。”

李来亨知道后世历史中李自成要等到攻克襄阳后,才在襄阳建制,确立了大顺军的五营兵制。没想到现在形势发展如此之快,李自成这么快就开始进行了闯军正规化的建设。

“五营兵制?具体是如何呢?”

首节 上一节 234/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