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235节

谷可成答道:“除了都尉、掌旅、部总、哨总以外,闯军老本劲兵以其中最精锐的兵马组为中权亲军,称之为中营,由田总哨任制将军。剩下四营,则为左营刘芳亮、右营袁宗第、后营李过。”

李来亨“哦”了一声,明白了李自成的布置,但还是明知故问道:“那么前营呢?”

“前营自然就是来亨你这支兵马了,大元帅不太清楚你在湖广发展的具体情况,所以不便于直接任命前营的各级将领,全任你这个前营制将军便宜行事。”

李自成对自己算是十分对得起了,如此信赖器重,委给自己便宜行事、自主任命前营各级将领的权力,真算是闭门天子、开门节度的地位。

看来李自成制订的五营军阶,还是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都尉、掌旅、部总、哨总的顺序。后世历史中刘宗敏和田见秀担任的则是比制将军更高一级的权将军,不过看现在的意思,李自成似乎只让田见秀担任和其他各营统帅一样的制将军,而没有设置更高一阶的权将军。

这是为了平衡吗?还是因为田见秀近段时间表现不佳?

李来亨心中盘算,经过这一波扩军以后,他估计自己手头战兵大概会有近二万人左右。

李自成原定的编制里,一个标大概是七千人,编制太大,适合在广阔的中原作战,而不适宜在水网、丘陵密布的湖广作战。

他之前已经和高一功、方以仁、郭君镇等人商议过一些方案,大抵是如此安排:

哨为最基层的作战单位,步兵每十人编为一哨,设哨总一人;

五个长枪哨(长枪兵配弓箭)、五个牌刀哨(牌刀手配火铳或弓箭,若火铳富裕,也可以将部分牌刀哨完全改编成火铳哨)为一步兵队,设部总一人;

四个步兵队、一个炮兵队(下辖五个炮兵哨,以小型的弗朗机、将军炮、虎蹲炮为主,战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给各步兵队)为一步兵旅,设掌旅一人;

骑兵旅编制较小,辖三个骑兵队,共三百骑;炮兵旅则辖五个炮兵队,根据轻重炮的配比,拥有十门至二十余门轻重火炮;

四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齐装满员的话就配有25门发射3斤铅弹的大将军炮)为一步兵标;四个骑兵旅、一个炮兵旅为一骑兵标;皆设威武将军一人、都尉三人(旗鼓都尉、左都尉、右都尉)。

以上步兵标3000人,骑兵标2000人,都是基本战术兵团,大概可以应付湖广地区的绝大部分战斗情况(当然火炮火铳方面,现在装备数量还远远不足,只能先空着,等待今后补齐)。

按照这样的编制,湖广闯军近二万人,大概可以编成四个步兵标12000人、三个骑兵标6000人、一个炮兵标2000人。

如此编制的二万人部队,绝对是一支相当强大,而且可以独当一个战略方面的野战兵团了。

最高的营一级,李来亨的打算就是设置制将军一人、左右果毅将军两人。

既然李自成让他便宜行事,那为了方便考虑,前营的中枢指挥就可以同节帅府用同一套班子,也就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部办公。

他自己自然是要兼任湖广节度使和前营制将军,而节帅府的属官们,像掌书记方以仁、都营田使白旺、支度使白鸠鹤这些人,也可以直接负责起前营的相关职责来。

第272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

李来亨设计的这套新编制,相比于李自成的五营军制和明清时期的一般军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轻指挥而重部队。

明清时期军队的一大特点,就是上至督抚、下至游击守备,每一级将领都要把最精锐的经制兵或者家丁私兵攥在手中作为中军使用。

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中军、亲军兵力强大,而基干部队编制则成为了空架子。在指挥的时候,又会导致各自为战、不能如臂指使的情况。

像明军,在数百人、数千人的战斗规模中,往往可以取得相当亮眼的战绩。像是在松锦大战的时候,明军在小规模战斗中往往可以压倒八旗兵,可是当战斗规模扩大到上万人、数万人、十数万人规模的时候,就会一败涂地。

这一方面是明朝体制中武官升迁的顶峰就是总兵官一级,而总兵官至多能够指挥万人级别的战术兵团。再往上,能够指挥数万人、十数万人规模战略兵团的就只有督抚文臣,这些督抚文臣欠缺大型战役的兵团组织能力,手中控制的督标、抚标又不足以彻底压倒总兵们手中的家丁,结果往往形成各自为战的情况,很容易便被清军击破。

闯军本身缺乏高级文人的投效,兵团级指挥官当然全部都是由武将出任。但基于制度惯性,李自成制订的军制依旧是强调将领的亲军而忽略基干部队,这种做法既是明清军队本身封建性的一种反应,也反过来将会强化将领和士兵间的人身依附关系。

军队的近代性,不仅反应在军队的装备和技战术方面,而更多反应在组织和编制方面,但这又是往往被人们所轻忽的问题。

不过轻指挥而重部队的编制,还需要一整套的配套制度来一起运行,不然李来亨没有握有一支强大的亲军,岂非成为光杆司令?

他的做法是由指挥中枢统一掌握招兵、训练和后勤之责:

后勤不用多说了,白旺的营田使系统、白鸠鹤和张玉衡的支度使系统,已经把财政集中到了帅府;

征兵问题,则是严格禁止各级将领自行招募士兵,而在帅府专门设置招练使(这个职务李来亨是打算安排随营学堂的保定兵教员李破虏出任),由招练使统一征兵、统一训练以后,再把新兵分配、补充到各支部队中。

谷可成是闯军元老,又带来数百骨干,李来亨不可能让他屈居于高一功、郭君镇等人之下。正好李来亨也想要将自带部曲的高一功、白旺两部彻底消化掉,所以他便决定白旺继续担任都营田使,脱离一线部队,由高一功和谷可成两人担任左右果毅将军。

高一功自己的部曲路应标、冯养珠两支兵马,则从高一功的亲军中抽出,由招练使补齐兵力以后,设置为前营的第三和第四个步兵标。

李来亨自己信手疾书下一份更为直观的编制表,又把帅府的各级属官也添加进去,总体如下:

================

奉天倡义营湖广节度使前营制将军:李来亨

帅府属官:掌书记方以仁、都营田使白旺、支度使白鸠鹤、支度副使张玉衡、招练使李破虏、恳德记总掌柜萧维崧、红队管队严薪

湖广节度副使:高一功

左右果毅将军:高一功、谷可成

四个步兵标:郭君镇、苗里琛、路应标、冯养珠

三个骑兵标:郝摇旗、艾卓、马宝

一个炮兵标:李世威

一个亲兵标:张皮绠

总兵力约二万人。

================

为了推行由招练使负责的统一征兵、训练体制,闯军的行政骨干缺口就更大了。李来亨忙得焦头烂额,一天里大半时间都泡在随营学堂,所以他对谷可成带来的这数百闯军骨干,才感到如久旱逢甘霖,一下子缓解了自己的许多困难。

毕竟统一征兵体制,绝非一声令下,就能完成改制。它要求闯军将自己的行政触手下沉到乡镇村墟一级的基层当中,这样才能有效汲取地方上的人力资源。

为了方便推行新的统一征兵体制,李来亨是将它和营庄制捆绑起来推行的:

第一点,裁撤明朝原来独立于省府州县以外的卫所体系,使地方行政系统一元化,让营田管理系统与地方行政系统逐步融合为一(当然现阶段还存在极大的军管色彩)。明朝的卫所军制早已腐朽不堪,成为了拖累行政效率的一种负面资源,将其彻底裁撤,减少行政管理的层级,既便于推行营庄新法,也便于进行统一的征兵管理;

首节 上一节 235/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