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第633节

“顾君恩你的狂悖之语,孤姑且念在你的从征之苦上,暂且宽恕你。可是你若到府外宣扬这种妄言,难道你以为是孤的藩府元从,就能享有免死的特权吗?

这些话传出去,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你不会不明白!”

李来亨大袖一甩,对顾君恩不顾现实情况的狂妄,简直是有些出离愤怒了。李来亨对袁宗第、刘体纯、袁宗道的处置失措,当然也有几分不满在,可是经过顾君恩这样的一番话后,他马上就意识到殿右军作为田见秀的旧部之一,不管实际情况如何,现在殿右军尚在河上激战,怎么能够允许顾君恩这样的言论出现呢?

李来亨坐了回去,细想了一下又说:“令龙衣卫控制军中舆情,还有恳德记也要出动,让他们宣扬殿右军在河北的苦战之功。对于弃守大名的事情,则要强调弃守的主动性和必要性。”

李来亨接着说:“守城诸将帅,皆以其苦战之功,由兵政府议定嘉赏,立即传旨,不能有误。死难诸将士,特别是袁宗道,更要加倍追封,倍极哀荣,大顺五军一体,不能有一丝半毫的不和谐音符出现。”

李来亨这样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做法不够完善。他看着顾君恩,心里还有些闷气在,没想到顾君恩却将已经准备好的各色嘉赏诏书取出,准备命人誊写。

李来亨禁不住骂道:“那你还妄言什么?!”

顾君恩坐下,淡然道:“为殿下解气而已。我既然为殿下指责过了殿右军诸将,殿下自然不再指责,将不至于因小失大,坏掉人心。”

李来亨啧了一声,冷冷说:“孤对殿右军本就视若元从嫡系,岂有他说?”

参谋官们都把头低伏下来,监国府邸全是书册和军报翻动的书页声。顾君恩在来之前已经胸有成竹,他平息李来亨的怒气以后,马上就让参谋官们将重新规划好的河北防线兵力调动情况,一一递呈上来。

李来亨看过以后,对参军院的重新规划也是比较满意的。磁州和大名被顺军主动放弃以后,河北防线有所收缩,顺军兵力的吃紧情况反而是略有好转。

但就像现在沿边诸将都在抱怨的情况那样,只要开封的这十万精兵始终不动,那么前线兵力吃紧的情况就无法得到根本性改善。

不过顾君恩还是提出了一些可以做到局部改善的办法:

“岳州之役以后,南明恢抚章旷被俘虏,湖广战事至少在数月内已经完全没有重燃的风险。陈经略整理各州县民兵,正在加紧调兵遣将,以常备民兵代替一部分地方卫军守城,并加快速度将湖广的二线地方卫军调来河南。

河南省内,经过永昌元年最后三个月的整理,虽然民兵建制还很小,起不到改善战局的作用。但是如李际遇等部土寇武装,多已被完全收编为地方卫军。

湖广的新编二线卫军抵达河南以后,就可以和豫南、豫西那些从土寇改编而来的卫军轮换调防。这样十天的时间,在殿中军和殿左军以外,就能够从河南、晋南和鲁西南一带调动野战能力较强的一线卫军至少三四万人马,驰援前线。”

大顺的现行地方体制,是以营庄制为基本盘,以民兵制为支柱,以乡村的司法巡官为脉络。这样一个最大程度上汲取地方资源的体制,在全面战争爆发的情况下,终于全速运转了起来。

从洞庭湖的南畔,到太行山和黄河之间的谷地上,在永昌元年和光中元年之交,终于被逐渐推广和实行起来的湖广新法,正在展现出来他们的威力。

兵政府、工政府、参军院、营田院,还有其他许多相关联的机构,负责行政工作的官僚们大多数都是这几年时间中从湖广随州、安陆、黄安、麻城四地乡官学校里走出来的。

这些乡官一部分是在军队中接受了初步扫盲教育的退伍老卒,还有一部分是李来亨在楚闯行政资源严重吃紧的早期,想方设法收集来的一批江湖人,其中不乏游医和买卜算卦的郎中。

在这以外,其余的乡官则主要来自一批下层的落魄文人。他们要么是无法获得功名的老童生,要么是一些因为种种体制原因而被排挤在大明官场之外的失意士人,这些人在乡官学堂中受过“再教育”以后,组成了大顺基层体制的另外一根支柱。

当然,随着大顺军的节节胜利,在获鹿大战之前,当大顺版图达到一个顶点的时候,也有不少审时度势的骑墙派搢绅也参与到了大顺的乡官体制里。

第710章 土寨整编

在河南和湖广之间,最主要的是在南阳、汝州一带,来自湖广的常备民兵和河南土寇改编而来的地方卫军之间,正在进行着非常频繁的调动。

一支又一支的部队在换防以后,到开封附近领取棉衣、棉鞋等物资后,就立即开拔北上。跟随着在战事爆发时,就已经开始积极向北调动的黄河沿岸州县卫军,一起席卷向北,逆着雪风,向东虏马蹄所踏来的方向,反向冲击。

李际遇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大顺军的调令了,他早就离开自己登封玉寨老巢许多次,频繁地参与了大顺军的军事行动。连李际遇的玉寨老本儿们,经过这样多的调动和战事,到了今天,也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土寇武装的底色。

这些将士,从扬武蓝的军服颜色,到他们严格的军纪、整齐的队伍,都完全呈现出了大顺军正规军的风范。

李际遇身穿顺军将官所着的扎甲,他现在是开封任命的地方卫军所属果毅将军。由于他的资历比较老,在河南地方上素有声望,所以李来亨还特别优待地给李际遇加授了子爵的世袭爵位。

这本来是一般地方卫军里果毅将军一级所没有的待遇,却被李际遇享受,突显了他在河南土寇中资格最老、实力最强的地位。

毕竟在闯军初入河南的时候,李际遇为首的河南三大土寇,都是和当时流动于黄河两岸的小袁营一起齐名的势力呀。

他的部下申靖邦同样是大顺地方卫军所属的威武将军,登封玉寨的老本儿们在大顺朝的仕途都算不错。

他们统率分驻汝州和南阳的卫军将士先行赶赴开封听调,刚到黄河边上不久,李际遇就重新遇到了自己的不少老朋友。

这些人差不多都是河南土寇武装出身的山寨头目,自从崇祯十年来活动于河南、湖广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共有十五部,合称豫楚十五家,这些土寇头目就都和当年的豫楚十五家有关。

有的是当年和豫楚十五家联手作战的盟友,有的干脆是其余部,还有的则是当年的对手。

豫楚十五家里的刘国能、李万庆早早覆灭在了李来亨的手中,马光玉早死,其余部马守应也已经被张献忠收编,其余革左五营各有归途,张献忠和罗汝才的命运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没有什么名气的顺天王、顺义王几支残部,多数残兵就合入河南土寨之中。

他们和李际遇十分熟稔,大家都是老朋友,只是因为兵荒马乱的一类原因,直到大顺军完全平息河南乱局以后,才有了坐下来叙旧情的机会。

李际遇带着汝州卫军兵马行至河上,先在孙家渡驻足休整。其他土寇山寨首领一类的老弟兄们,就都聚了上来,他们都跟李际遇是老朋友,又尊重李际遇河南土寇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大家就在孙家渡的一处茶店临时落脚,一边谈天说地,一边感叹时局和际遇的变化。

李际遇的副手大顺卫军威武将军申靖邦,原是一个相当冷血残忍的人,但现在也适应了大顺军的军纪,对于打家劫舍的事情是一概不做了。

他招呼着运输辎重粮秣的士兵,将许多粮食抬到大车上,一部分是直接从冰封的黄河上开过去,送去河北,一部分是送到开封去再做分配。

有一位老资格的河南土寨豪帅,摸着大胡子感叹道:

“谁能想到?这四五年的光景过去,咱们跟着老万岁和圣上,跟着晋王走,竟然会走出今天这样的田地来。

一个个的爵爷也叫起来了,将军、都尉也都做起来了。河南从三四年前的一片战乱,千里白骨,饿殍满沟,但今年这样风调雨顺,我们都得记得老万岁、圣上还有晋王殿下的恩养呀。”

李际遇自持果毅将军和子爵爵爷的身份,轻易不动容,但听过这话,连他这种老谋深算的人,都觉得自己跟着闯军走的这一步棋是走对了。

看来今后还是要继续跟着“三圣”走下去。

“三圣恩养河南亿万百姓,这是将来要流芳百世的功绩。乡亲伙们,弟兄伙们,咱们不要怕那劳什子的东虏,有甚好怕?当年岳爷爷不就是在朱仙镇这里打杀了四太子的吗?

人所共知,晋王殿下用兵如神,是岳王爷爷转世投胎。有晋王在坐镇河上,我想那东虏成不了气候。

大家无非再打几场仗,多拿些军功。本爵的今天,就是诸位兄弟的明天。不管怎么说,大家一定要紧紧跟着三圣走,紧紧跟着晋王殿下走,明白吗?这是一条富贵路!”

所谓“三圣”,指的就是老万岁李自成,光中天子李过,当然还有实际上执掌大顺权柄的监国晋王李来亨。

首节 上一节 633/8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成了仁宗之子

下一篇:大宋风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