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允熥,打造大明巅峰 第547节

官府可以随意加税,不受限制。官绅阶层,可以明目张胆的把赋税转嫁在百姓身上。而且通过吸取帝国和百姓的血液,达到自肥。

后世人总是说,清帝国的杀戮打断了汉人的脊梁,才有了近乎三百年的国运。

可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多年,耳目渲染都是这时代军国大事的朱允熥,现在却有了不同的观点。

清帝国之所以能坐稳江山,之所以能在封建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就是因为知道如何讨好基层百姓。

以现在为例,一个大明朝最普通的自耕农,他要负担东西,包括田地、夏税、秋粮、马草、驿递工料、马价、草料、银差、力差、听差等等。

这还是国力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这还是太平盛世。倘若一旦国家有变,百姓的负担更是不堪重负。

这些东西都来自百姓,而官绅呢?他们什么都不出,也什么都不掏!

大明亡于党争不假,但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官府在赋役征收上毫无节度,导致无立锥之地的百姓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

而明清鼎革之时,清代的统治者吸取了大明灭亡的教训。

从入关后顺治开始,改革田亩制度,废除苛捐杂税,一下就稳定了局势。

然后康熙五十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保证了百姓的最基本利益。他们可以不用因为人头税,而藏匿起来。可以种地,可以务工,可以经商。

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让国家从依赖士绅,直接转型成了依赖自耕农。

“讨好百姓!”朱允熥笑笑,手指敲打桌面,“这话说的对,但说的不甚好,什么讨好百姓,是为百姓造福!”

说着,又笑道,“只要百姓好,就算有骂名又有谁在乎呢?当今圣上,勤政爱民,可身上的骂名还少吗?”

此话一出,雅室内无人再敢接话。

朱允熥又笑道,“你说这新政是讨好底层百姓,你说百姓们,买账吗?”

“必然买账!”景清正色道,“在下也是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双亡,住在外祖母家中,在乡村长大,知道民间艰难!”

铁铉也开口说道 ,“景贤弟其实本不愿出来做官的,是听我说过皇太孙殿下的摊丁入亩之政后,才绝对随我去zj !”

话音落下,李景隆再感诧异。

“他娘的,谁说老铁不会拍马屁的,这招马屁了无痕,可是炉火纯青啊!”想着,偷看朱允熥一眼,果然皇太孙的脸上,有得意之情,稍纵即逝。

“你再说说,为何百姓会买账!”朱允熥吃着小菜,继续问道。

“历朝历代,大乱之后大治,都是要与民休息,修养生息。我朝取蒙元代之,但蒙元荼毒仍在,百姓负担太重,短期内难以达到大治之世!”景清开口道,“再者,在下说句大不敬的话。我朝用兵太多,赫赫兵锋,皆是百姓供养,百姓难以真正的休养生息!”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就是减轻百姓的负担,但又能增加国家的收入。”

“统一田亩人口赋税,皆输于中央,地方不敢再巧立名目要钱,官绅也不可能随意勾结,侵占田地人口!”

“在下看来,新政的好处有三点!”

说着,景清的脸上变得张扬起来,“一免贫富不均之叹,二免逃亡转赔之苦,三免吏胥贿嘱之弊!”

“好!”朱允熥大声喝彩。

景清的话真是说进了他的心坎里去,统一赋税,就不怕百姓无立身之地,不怕关官绅勾结残骸百姓。取消人头税,百姓就不用逃亡藏身,更不用怕有官府再巧立名目要钱要粮。

“此等新政若推行天下,天下百姓额手相庆!”景清继续笑道,“不过,此新政非有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行也!”

李景隆急忙开口,抢在铁铉前头,“要么说当今的东宫储君皇太孙殿下,是五百年一出的圣君呢!”

“听说昨日铁兄进宫,对储君殿下言可杀人否,殿下说可!”景清继续道,“殿下强国富民之心,可见一斑!”

铁铉也开口道,“其实,在下去见皇太孙殿下之前,是景贤弟对我说,跟殿下讨杀人的权力!”

朱允熥好奇,笑道,“为何一定要杀人?”

“世上焉有不杀人之新政?”景清咬牙道。

朱允熥想了想,正色道,“你就不怕,这话传出去,别人恨你!”

“那又何如?”景清大笑,“昔日商鞅变法,虽车裂而死,但终造大秦一统天下!今日为大明江山社稷,别说是骂名,就算生食我景清之肉,又有何妨?”

“景清,国士也!”朱允熥正色举杯,“孤,敬你这一杯!敬你这忠贞之士!”

“嗯?”景清勃然变色。

“还愣着干什么?”李景隆起身大声道,“你眼前的就是当今东宫储君,还不拜见?”

161 骤然凋零(1)

“这便是当今的东宫皇储殿下,贤弟还不拜见!”

李景隆话音落下之后,饶是景清才学惊艳绝伦,可一时也没反应过来,呆呆的愣在座位上,张大嘴看着朱允熥。

“怎么?孤脸有花?”朱允熥调侃的笑问。

“贤弟!”铁铉赶紧推了一把景清。

后者刹那之间醍醐灌顶,曹国公李景隆的黄表弟,细细想来可不就是当今皇太孙吗?

当下跪地叩首,“学生景清,叩见太孙千岁!”说着,又请罪道,“学生不知是殿下当面,口出狂言贻笑大方!”

“没有狂言,说的都是孤想听的肺腑之言,更是国家的中直之言!”朱允熥虚扶一把,“你呀,都是大明朝的官员了,怎么还一口一个学生呢?”

景清瞬间反应过来,“臣,参见殿下!”

“大明朝又得一能臣干吏!”朱允熥大笑,示意铁铉把景清扶起来,看着对方继续说道,“此去zj推行新政,要的就是你这股闯劲儿,这股狠劲儿。”说着,微微叹气,“孤很赞成你那句话,士不可不弘毅!”

“如今这天下,读书人要做官的数不胜数,但愿意做事的,愿意哪怕粉碎碎骨也要为江山社稷谋福的,却屈指可数!”

“你正是孤所想要的读书人,更是孤想要的官员!”

“臣!”这些话从皇太孙的口中说出,自然不同凡响,更是意义不同。一向宠辱不惊的景清,竟然此刻有些隐隐哽咽,“臣,肝脑涂地,竭尽所能!”

“不要你肝脑涂地,只要你凡事无愧于心即可!”朱允熥又勉励一句,“来人,传旨!”

说着,沉吟片刻,“景清补督察院佥都御史,实授zj按察司使!”随即,又温和的笑道,“佥都御史,又专奏给孤的权力。按察司使,掌管当地的刑名,这两权力,孤给你。你和铁铉好生的做,孤在京城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臣!”毕竟是儒家教育下的读书人,君恩之上。景清已经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臣何德何能,让殿下如此厚爱!”

边上的杨士奇,已经激动得心中一片燥热,眼底几乎充血。

这景清真是天大的福气,督察院佥都御史可是正四品的官,地方的按察司使也是正四品,都是正四品呀!

而且这两个官职,干系重大,权力也大。前者可以说是帝王的耳目,后者可以说直接对接刑部,大理寺。做得好了,三五年之后最差也是一任侍郎,若是这等圣恩不衰,就算是一省的封疆大吏,也未必不能指望。

“他的命,可真好呀!”杨士奇看着景清,心中暗道。

“啧啧!”此时,解缙笑着开口,“殿下,方才说的话可还算数?”

被他这么一说,朱允熥一时想不起来,“孤说了什么?”

“您说,要点景贤弟一任状元呢!”解缙笑道。

“哈哈哈!”朱允熥笑起来,“孤的意思是,他来考,必然中,可不是孤点的!”

李景隆在一旁陪笑道,“以举子之身授四品官,国朝未见。日后,再以官甚中状元。殿下与景贤弟这份君臣际遇,乃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朱允熥环视一周,笑道,“只有他们真正能做出成绩,成为一代名臣,才是千古假话,否则就是孤识人不明!”

话音落下,景清铁铉二人肃容站起。

什么话都没说,但整理衣冠,虔诚拜倒。

“今日的酒,就算是给你们送行了,出京之前不必再陛见!”朱允熥笑道,“孤还是那句话,到京城之后好生办差,有什么难处,随时给孤来信,孤在京城给你们撑腰!”

“臣等遵旨!”铁铉和景清郑重回道。

君臣对话,点到即止。

朱允熥缓缓放下酒杯,继续笑道,“本想着出来热闹热闹,如今点名了身份,孤也不好再呆下去了!”

“殿下,臣有话说!”景清正色开口。

“你说!”朱允熥笑道。

“殿下身为国储,乃大明之本!”景清一脸正气,“微服此等烟花柳巷之地,实非明主”

“孤知道了!”朱允熥大声道。

这又是个头铁的!

刚提拔了他,转眼就来这一套!

朱允熥心中无奈,嘴上微笑,“知道了,知道了!”说着,笑笑,“孤这就走!”

说完,站起身,在侍卫的簇拥下,朝外走去。

路过一个身影时,身形微顿。

杨士奇正垂手低头站着,余光见皇太孙的身影在自己身前停住,赶紧噗通声跪下。

“学生不知是殿下当面,言语轻浮孟浪”

“你叫杨士奇?”朱允熥缓缓开口,沉吟着说道,“秋闱殿试还有大半年,你要好好读书!”说着,看看李景隆,“京师居大不易,这等外地的举子来京,生活上,你可要照顾好!”

“殿下放心,他在臣的府中,衣食无忧!”李景隆笑道。

“如此甚好!”朱允熥点点头,出门而去。

杨士奇已是愣住,随后惊喜交加,朝着朱允熥的背影不住叩首,身子激动的不能自已。

既然皇太孙记住了他的名字,又嘱咐他好好读书,那他的前程,自然是大大的有望。今科的秋闱殿试,状元探花不敢奢望,但是一个三甲的进士及第,已经是赫然在手了。

“瞧你那点出息,都是读书人,你比人家景清等人,气度可落了下乘!”李景隆拍打着杨士奇的后背,小声宽慰说道。

“东翁!”杨士奇哽咽拱手,“今日栽培之恩,晚生铭记五内!”

确实当如此,若不是曹国公今日带他出来,他怎能有这翻机遇?这无异于,再造之恩呀!

“你们读书人就是啰嗦!”李景隆笑道,“说起来你虽是某府上的私学先生,可在某的心里,从没把你当过外人。说起来也怪,这些年家州养了那么多书生,某就和你投缘!”

随即,拉起对方,“看你投缘,自然要给你机缘。路呢,某只能给你带到这里了,以后怎样,还要你自己走!不过你放心,有孤在,自然能再扶持你一番!”

闻言,杨士奇心中感激得更是无以复加。

他不过是李家的私学先生,偶尔客串下李景隆的幕僚,没想到竟然被如此看重。

可他却不知,李景隆心里正在骂娘。

“他娘的穷酸措大,真是命好,你小子也入了皇太孙的眼了。花花轿子人人抬,现在不妨对你客气些。以后老子有事的时候,看你上不上!”

心中想着,牵着杨士奇,重新落座。

同时对外喊道,“再上新的酒菜,歌舞继续上来。你们偷拍小三喜呢,出来让爷见见!”他心中高兴,喊声有些大了,手舞足蹈的同时,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酒杯,酒水正好打湿了他的衣襟。

“国公小心!”杨士奇大急,赶紧拿着手帕给李景隆擦拭。

首节 上一节 547/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雪豹当战神

下一篇:三国:继母何太后,跪求我救她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