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305节
“沈提督肩负陛下重托,可不能因小失大。”
换做一般文臣提督跑去参加什么雅集,喜宁估计要忍不住发难了。
毕竟这次出镇福建平叛,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一份功劳,更多是要早日回京在皇帝面前站稳脚跟。
出镇越久,喜宁就越担心王振会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断了自己回京之路。
“喜公公告诫的是,下官会牢记。”
对于跟太监如何相处,沈忆宸算是非常有经验,只要不关乎到原则利益,该给的面子一定要给他们。
生理上的缺陷,让绝大多数太监心理,比常人要更加的敏感极端。
得罪会被无限放大,给人一种睚眦必报的印象。同样客套尊重也会被适当放大,以获取那心理上平等的安慰。
果然看到沈忆宸态度恭谨,喜宁脸上神情好了许多,点点头道:“咱家知道以沈提督三元及第的才华,定然有着文人风雅,参与西湖雅集在情理之中。”
“可如今福建局势突变紧急,吾等领命出镇地方,万一出现纰漏陛下怪罪下来,你我皆承担不起。”
“是,下官明白。”
“发生何事想必沈提督回来路上已经知道,详细情况还是看看福建都指挥使邓安的公文吧。”
说罢,喜宁便从桌上把福建都指挥使送达不久的公文,递交给了沈忆宸。
接过公文,沈忆宸当即翻开审阅起来,主要内容跟路上武锐说的差不多。细微差别就在于,都指挥使邓安话里话外,暗示着整个福建的卫所体系已经崩溃。
不单单是随着重镇建宁府贡献,泉州府被围,导致的闽北、闽南指挥联络被切断。还有就是叶宗留等人的起义,让平时许多保守欺压的卫所士兵,纷纷临阵反了加入起义军的阵营。
原本福建都指挥使司卫所军加上水军,账面上有着五六万人的规模。按照明朝前中期普遍七折缩水情况,卫所实际军户大概还能有个三四万人。
现在散的散、反的反,邓安手下实际可用之兵,就剩下一两万人的样子。
相反起义军从最初的几千炉丁,发展到了接近十万人的规模,扣除一些凑数的老弱妇孺,实际壮丁至少也在五万以上。
“敌”我双方兵力差距,如今有了五倍差额,都不知道沈忆宸入闽是平叛,还是被贼军给反包围。
“看到了吗?福建都指挥使邓安跟布政使张琛欺上瞒下,福建布政司根本就无军可提督!”
话音落下,喜宁带着怒意一巴掌拍在桌案上,把还在思索公文内容的沈忆宸,都给吓了一跳。
这也是为什么,喜宁面对沈忆宸参加西湖雅集,一桩实则无关紧要的小事,会如此不满的原因。
除了王振带来的紧迫感,还有就是被福建布政司的现状给气到了。
要知道喜宁常年在九边地区担任镇守太监,边疆军镇面对蒙古铁骑的压力,整个卫所体系依旧保持着相对完整的规格,并没有大范围的崩坏。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福建地区的都指挥使司,实际情况会糜烂成这个样子,兵还不如匪的规模!
早知是这么个情况,就不会两个“光杆司令”千里迢迢出镇福建,当禀告皇帝派遣京营大军征讨。
再不济,也得提督浙江、江西等相邻省份卫所军队,光靠福建这么点人能平个屁叛!
相比较喜宁的愤怒,沈忆宸终于明白了,为何历史上监察御史丁瑄,以及接任的佥都御史张楷会平叛失败。逼迫皇帝朱祁镇派遣“全明星”阵容,率领京营和江浙兵四万,还配备了神机铳、炮火器等装备入闽。
原因不仅仅是添油战术,还有地方官府吃空饷导致瞒报严重,压根就没这个实力去围剿平叛,反而一步步让起义军做大。
发泄完心中怒火后,喜宁开口问道:“沈提督,此事你觉得该如何处理?”
“一切照旧!”
没有过多思考,沈忆宸便给出了回答。
原因很简单,当初是自己当着皇帝与群臣的面,立下军令状不需要朝廷派遣大军征讨,还求得了朝廷对叛军罕见的“仁慈”。
现在要是把情况上奏,就等同于承认自己无能,没办法依靠提督福建军务平叛。
皇帝问责沈忆宸无所谓,可公文中这已达到接近十万规模的“贼军”,换做其他人领军平叛,刀下能留几条活命?
历史上整个东南起义,直接伤亡者高达三十万之多,间接逃难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前面还在西湖雅集上,高谈圣人之道拯救苍生,现在这道题目就摆在了沈忆宸的面前,该如何选择岂能有悬念?
不管会面临怎样的艰难困境,自己既然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就当力挽狂澜!
第276章 大奸似忠
一切照旧?
听到沈忆宸这坚定的回答,喜宁脸上却露出一丝犹豫的神情。
“沈提督,福建都指挥使司目前掌控兵马,满打满算不到两万。相反贼军号称十万之众,攻下了重镇建宁府,还围困了泉州府。”
“以目前敌我形势,真的能一切照旧吗?”
就如同当初皇帝朱祁镇,不太相信沈忆宸提督军务的能力,喜宁同样对此保持着怀疑态度。
身为勋戚之后有武人血脉,没见识过战场的残酷,思维带着一些年少轻狂能理解。
但就现在的福建情况而言,盲目自信的下场恐怕不止失败问责,还有可能把小命都给搭进去。要知道这群贼军当初俘虏福建布政司参议竺渊,连当做人质与朝廷谈判的想法都没有,直接就地斩杀。
喜宁虽然不像宫中很多太监那样胆小怕事,但也绝对没什么铮铮铁骨。有威胁到身家性命的风险,他才不管后果如何,先让朝廷调派足够兵马再说。
听到喜宁言语中生出了退意,沈忆宸明白必须得拿出一剂猛药了。
“不知喜公公可还记得,自己为何会担任监军出镇福建?”
当初两人在紫禁城初次见面,喜宁曾拿出这个问题试探沈忆宸,看看他能不能领悟到内官间的权力争斗,然后旗帜鲜明的站好队伍。
那个时候沈忆宸装傻充愣,不愿意表明自己站队的态度。
毕竟王振跟喜宁都不是什么好鸟,站谁的队都容易惹得一身腥。
今日沈忆宸旧事重提,就是明确的告知喜宁,现在退缩上疏朝廷征调大军,必然会被王振抓住把柄生事,从而引发无法预测的后果。
你喜宁是想一辈子出镇在外当个镇守太监,还是想回到巍巍紫禁城权倾朝野,选择就摆在面前!
听到这句反问,喜宁一双眼睛死死的盯着沈忆宸,仿佛想要看穿对方的内心。特别是搭配身上这件大红蟒袍,带来的气势威压,更是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可偏偏沈忆宸毫不躲闪喜宁的目光,他很清楚处于弱势地位,适当的讨好跟奉承是有必要的。但绝对不能让对方,把你当做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得适当展现出来自己的强硬。
果然双方对视许久之后,喜宁突然高声大笑起来,然后一边鼓掌一边说道:“看来咱家一直没有猜错,沈提督你果然不愿屈居人下!”
“喜公公,你又何尝不是如此?”
沈忆宸笑着回了一句,双方其实都有着各自的野心。
唯一不同的点在于,沈忆宸在追求权势道路上有着自己的底线,始终没有忘记在那镇江河畔的初心。
“很好,那便依沈提督所言一切照旧!”
“下官谢喜公公理解,既然福建军情紧急,不如尽快动身?”
沈忆宸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催促着喜宁启程赶往福建。
之前还想着反正都已经有了最坏的结果,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现在看来,可能最坏的结果还远远没有到来。
“沈提督,兵贵神速的道理,咱家可能比你懂得多,准备出发吧。”
喜宁面对沈忆宸的催促,带着一丝傲慢回了一句。
自己出镇九边的时候,沈忆宸恐怕还在娘胎里面,真以为镇守太监只知吃喝玩乐吗?
“喜公公说的是,下官这就组织人马启程。”
对于喜宁的一些“炫耀”,沈忆宸向来是满足对方虚荣心,这次自然不例外。
只要喜宁能在军国大事上配合,让他三尺又何妨?
……
正统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福州府的都指挥使司驻地衙门,现任都司掌印邓安,正满面愁容的在大堂内来回踱步。
泉州府被围已过去半月有余,期间邓安数次组织兵马想要过去驰援,反倒中了贼军的埋伏,损兵折将数千人。
结果还祸不单行,泉州知府熊尚初得知有援军到来,亲率守城的泉州卫、永宁卫两大卫所士兵,出城准备联合援军来个内外夹击。
固守泉州府这等坚城,起义军可能一时拿熊尚初没办法,这下自己主动出来野战,简直就跟送人头差不多。
围城日久士气低落的卫所军户,哪是气势如虹的起义军对手,仅用了半天时间便被击溃,连泉州知府熊尚初本人都被邓茂七生擒。
要不是泉州府同知史孟常见势不对,收拢了剩余的残兵败将逃回府城,可能现在泉州府已然“沦陷”。
战事不利也就罢了,更让邓安焦虑的是,提督军务的沈忆宸跟监军喜宁,已经来到了福州府境内,很快便会到达都司衙门。
面对这两位朝廷钦差,邓安都不知道该如何交待,他心中隐约有种预感,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将要保不住了。
就在邓安心烦意燥的时候,门外跑进来一位亲卫禀告道:“都指挥使,提督跟监军的仪仗快抵达城门,是否前去迎接?”
“废话,赶紧整顿兵马前去!”
本来就背负着战败之责,邓安哪敢怠慢沈忆宸跟喜宁,得到消息后就马不停蹄的赶往城外迎接。
这一幕场景,不仅仅是在都司衙门上演,布政使衙门同样如此。现任福建布政使张琛,率领着一众文官赶往城门口,准备迎接沈忆宸等“钦差”入城。
福州府城外直道,长长的车马队伍正在前行,沈忆宸时不时的掀开马车窗帘,审视着道路两旁的景象。
福建的起义动乱,让前往省城的道路两旁,多了不少逃难流民。虽然没有沈忆宸当初前往山东治水,那副人间地狱的惨状,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局势动荡,最先受难的,一定是底层的穷苦百姓。
“东主,前面便是福州府了。”
护卫在马车旁的苍火头,看着掀开车窗帘的沈忆宸,朝他告知了一句,语气有些低迷。
他就是福建本地人,这些逃难百姓中,可能还有苍火头的父老乡亲。
看到家乡故土变成这番模样,并且敌对方还是自己的手足兄弟,苍火头心中复杂情感,简直无法形容。
“嗯。”
沈忆宸轻轻应了一声,他已经看到那高大厚实的城墙,以及城门口浩浩荡荡站着的两排文武官员。
“叶首领还是没有书信回复吗?”
沈忆宸又追问了一句,自从得知了泉州府被围,他又陆续写了两封书信给叶宗留,期望他能约束起义军的攻势,避免强行攻城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这个伤亡不仅仅指起义军,对官兵同样如此,沈忆宸终究还是有着官身,代表着大明朝廷!
“没有。”
苍火头摇了摇头,给叶宗留的书信如同石沉大海,一封都没有回复过,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越是这样,苍火头等人就越担忧,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境界,那自己等人就要面对手足相残!
“唉……”
虽然心中已有答案,但得到苍火头的确认,沈忆宸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