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成了大明勋戚

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484节

听到朱仪问出这句话来,沈忆宸着实有些意外。

要知道朱仪这种勋戚嫡长子,天然的爵位第一继承人,是不用走什么科举入仕的道路,理论上压根就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但朱仪属于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既然问出来了,就肯定不是闲聊有没有人舞弊那么简单。于是沈忆宸点了点头道:“确有此事,大公子的消息还真灵通。”

“向北,如果你想要牵扯出一桩震惊朝野的科举舞弊大案,并以此来维护所谓的公平正义,我劝你早点打消这个念头吧。”

“因为你要对抗的不是某一些官员,而是整个体系跟制度!”

这不是沈忆宸第一次听到劝说,但相比较杨鸿泽的劝戒,朱仪类似于警告的话语,带来的力度无疑不在一个档次。

“大宗伯让你来当说客的吗?”

“他是有这想法,可是否答应取决于我自己。”

朱仪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沈忆宸还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闹大,将会捅出多么大的窟窿。明初太祖时期发生的“南北榜案”,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可换来的结果是为了公平吗?

不!南北两地士子存在着天然差距,按照绝对公平的原则,就应该凭借成绩说话,而不是最后划分录取名额。

科举对于国家而言,除了取士求贤外,还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场。为了保证南方士子跟北方士子之间政治地位的平衡,才有了最后的南北榜制度,从根本上来说追求的结果不是公平,而是稳定!

水至清则无鱼,历朝历代科举同样也是朝中政治势力的分配场,好比科举大省江西布政司,自古耕读传家文风鼎盛,久而久之朝中官员江西人士众多。

古代人际关系就是以乡族为枢纽,一旦某地域官员远超平均值,那么很快就会形成滚雪球效应,越来越多的同族同乡官员就会进入朝中,从而彻底的结成党羽把持朝政。

好比明末党争中的什么楚党、浙党,某种意义上最初并不是按照政治理念划分阵营,纯粹是地域站队。

朱仪拿“南北榜案”来举例,就是告诉沈忆宸考生在答卷上做记号,并不是单纯的徇私舞弊,还有着文官集团内部达成的政治妥协,维系着朝堂上势力平衡防止一家独大。

哪怕就是皇帝,其实也默许这种情况的存在,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行。

沈忆宸发现了这种情况,可以适当的进行压制,却不能把整张桌子给掀了。这就是为什么朱仪在与胡濙碰面后,应了下来当这个说客,身为兄长必须发出预警!

听懂了朱仪的弦外之音,沈忆宸有些愣神的站在原地,他确实没有想到一个看似简单的科场舞弊事件,背后原来牵扯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政治权力分配。

很多时候沈忆宸认为自己早已适应了这个浑浊的官场,甚至面对中枢这帮老狐狸,能斗个旗鼓相当再也不是当初的愣头青。

现在他隐约有些意识到,自己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大明官场的核心。或者说的更为直白通俗一点,自己还没有涉及到切权力蛋糕的层面!

“大公子,那你想让我怎么做,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吗?”

“人有些时候必须得适应官场的游戏规则,甚至皇帝都不例外。”

朱仪淡淡的回了一句,他已经把话说的非常透彻了,揭开的后果就是另外一桩“南北榜案”,本质上依旧换汤不换药。亦或者更残忍一点,以目前新君的根基,他可能连揭开科举舞弊的机会,都不会给沈忆宸!

沉默,许久的沉默。

理智告诉沈忆宸,朱仪所言一切是真的,毕竟回想起来类似的一幕自己还经历过。

杨鸿泽跟贺平彦两人,何尝不是礼部尚书胡濙,以及吏部天官王直,推选出来的后辈力量,维系着下一代文官集团的内部平衡?

但在感性上,沈忆宸却很难说服自己同流合污。

“三千举子取中三百,评选出会元跟五经魁,靠着是十八房同考官阅卷高荐,从始至终身为会试总裁的决定权,仅仅局限于十八分试卷而已。”

“向北,默认前三甲的名额,成国公府愿捐献三万石米粮,助你赈济北方饥荒。”

见到沈忆宸久久没有回话,朱仪开出了会试前三甲的筹码,那便是一个名额,一万石米粮!

“这就是大宗伯标的价吗?”

沈忆宸面带嘲弄的回了一句,每当自己把朱仪想的简单正义的时候,他都会展现出复杂“邪恶”的一面。

可得到的答案,再次出乎了沈忆宸的意料,只见朱仪摇了摇头回道:“不,我给的。”

“你为何要替大宗伯做这些,仅因为岳父这层姻亲关系?”

“不仅仅是姻亲,更在于我需要借助大宗伯的力量袭爵,让父亲大人看到成国公府这块牌匾,永远不会倒下!”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仪把手搭在廊桥的围栏上面,能看到手背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彰显着他内心情绪的波涛汹涌。

这一瞬间,沈忆宸算是彻底明白了,朱仪为何会找自己商议的原因。

身为传承家族重任的嫡长子,他不希望一生骄傲的父亲,晚年看到的却是家道中落的画面,最终在意志消沉中死去。只有自己恢复成国公的爵位并且成功袭爵,再度撑起成国公府的这块牌匾,才能算尽到了为人子的孝道!

“三万石米粮加京师参与哄抬粮价的权贵名单,十八房高荐除五经魁以外的名额,我可以退步妥协。”

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这是沈忆宸曾经说过无数次的话语,没想到这么快就应验到自己身上。

朱仪说的没错,科举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的分配,以自己目前的身份想要去掀桌子的话,得到的结果绝对不会是吏治清明,唯才取贤。

而是自己这个会试总裁,被体面的休假或者架空,除了在己巳科会试挂个名,再也参与不进任何阅卷评选过程。

“哄抬粮价的权贵名单就没必要了,几乎勋戚大臣任何一家田庄商铺,或多或少都参与了囤积,变相推涨了粮价。”

“至于五经魁名额不行,会元得拿出来。”

“大公子,你是知道我性格的,底线便是五经魁没得商量。”

沈忆宸语气开始强硬起来,政治是门妥协艺术没错,但不意味着要无限退步。

五经魁身份唯才取贤,至少可以保证他们在身份背景劣势的情况下,接下来殿试过程中能得到天子的更多关注,从而越过文官集团的影响力,迂回路线为国求贤。

排名跳出五经魁外,殿试连坐进奉天殿前排的资格都没有,天子跟读卷官又怎会注意?

“好,我尽力而为。”

朱仪点了点头,他知道沈忆宸的秉性,骨子里面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跟强硬。

达成了与沈忆宸的妥协,朱仪想要转身离去的时候,想起来了一件事情,于是开口道:“向北,北方饥荒有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因素,本质上却在于米粮的严重不足。”

“哪怕你能做到抑制粮价,却无法凭空变出粮食,满足千千万饥肠辘辘的灾民。”

“此事你最好三思。”

“谢大公子告诫,此事我早已做出决断,不会退缩。”

面对沈以诚的坚持,朱仪没有继续劝说,仅仅留下一句:“如果日后赈灾遇到难处,可以找我帮忙,成国公府下属的田庄里面,应该还有一些余粮。”

“我会的,谢大公子。”

望着朱仪离去的背影,沈忆宸站在廊桥上久久没有迈动脚步返回自己的小院,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情绪。

朱仪找自己此番对话,与其说是为了示好胡濙获得袭爵助力,更像是身为兄长告诫愚蠢天真的弟弟。

官场,确实容不下纯粹的理想主义者,自己出镇地方的时间太长,与军中将士打交道太多,太久没在京师玩这官场游戏了。

第435章 筹备粮战

景泰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距离二十九日的己巳科会试发榜,仅仅剩下最后的三日时间。

同考官阅卷的这段过程中,沈忆宸除了在府中休息等待外,还陆续得到了当初书写的奏章、拜帖回应。

就如同预料的那样,景泰帝朱祁钰的批红很简单,勉励称赞了一番沈忆宸为国为民之心,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原因在于哪怕于谦总督天下兵马,名义上的京师军方最高统帅。

但安远侯柳浦跟靖远伯王骥二人手中,依旧掌控着接近半数京师卫戍部队。现在又有了上皇回京撑腰,加上后宫孙太后蠢蠢欲动,一旦恶化到政变朱祁钰心中完全没底。

治大国如烹小鲜,景泰帝相信时间是站在自己这边的,皇兄应该要急得多。

相比较景泰帝朱祁钰准时批红安抚称赞了一番沈忆宸,投给靖远伯王骥的拜帖,最初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接连等了数日都没有任何回应。

就在沈忆宸认为对方不想答应,准备找一日朝会直接去堵人的时候,终于等到了靖远伯王骥的回帖,双方约定了上门拜访的时间。

不过沈忆宸在前往靖远伯府的时候,终于等来一个梦寐以求的消息,那就是派往南方筹粮的许逢原,终于率领着这个时代堪称无敌运力的大明舰队,即将要抵达大沽海防口!

早在年前票拟各地州府上疏的冰灾奏章时候,沈忆宸就已经预料到可能会发生大规模的粮食危机。于是乎越过了上疏请命流程,动用自己的私人力量派遣船队,前往山东、江浙、福建、湖广等人购粮。

特别是沈忆宸提督的福建,通过平叛战争不破不立,这两年分到农田的普通百姓生产积极性远超其他地界,粮食产量更是屡创新高,几乎一省就能满足许逢原的采购需求。

要知道就算明朝没有化肥等等东西,亩产量也远远不能跟后世比拟。但同样也要知道整个大明,目前仅仅六千余万人,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怎么也不至于养这么点人,还年年出现饿殍遍地的饥荒。

福建的案例已经证明,仅仅只要做到遏制土地兼并,保证普通平民百姓有足够耕种的土地,哪怕遭遇小冰河时期的减产,依旧能够保证吃得饱饭。

当然,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套在脖子上,不断收缩的索命绳索,沈忆宸想要逆流而行,任重而道远!

沈忆宸派许逢原前往南方收购米粮最初想法,仅是单纯的帮助贫苦百姓,度过春耕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避免他们欠下官绅地主的贷子钱,从而被巧取豪夺为数不多的产业,完全没有预料到年后会出现囤积米粮,哄抬粮价的局面。

既然已经遇到,那么只是放出平价粮救市,不符合沈忆宸的性格。

哄抬粮价想要吃人血馒头,沈忆宸这一次打算让幕后黑手们,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不过在打这一场“粮战”之前,沈忆宸首先来到了北镇抚司见赵鸿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他需要儿时好友来帮自己做一些事情。

对于锦衣卫的北镇抚司,沈忆宸算是朝廷文官中来的最多一位,以至于站在门口的守卫都认识了。

“小的拜见沈阁老!”

还没等沈忆宸靠近,守卫在北镇抚司门前的一名锦衣卫,就立马靠了过来行大礼,以至于他的同僚都愣在了原地,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

毕竟就算沈忆宸名声赫赫,与锦衣卫这种天子亲军的特务机构也搭不上关系,看在赵鸿杰的面子上可以必恭必敬,这样公然行大礼就有些过了吧。

要都这样下去,以后锦衣卫还怎么在朝中办事。

“天子亲军就该有属于武人的威仪,魏三你不必多礼!”

还没等守卫锦衣卫跪下去,沈忆宸就已经把对方给托住,他就是当初诏狱中帮忙跑腿的狱卒魏三。

土木堡之战后勋戚衰弱,武将地位出现了明显的崩塌,就连锦衣卫这种天子亲军,随着上一任指挥使马顺被文臣当着皇帝面给活活打死后,继任的卢忠软弱庸碌,都有些撑不住特务机构的场面。

沈忆宸以前在军营中,就禁止任何将军在自己面前行跪拜礼,现在更进一步就连普通士兵,都尽可能的避免大礼发生。

武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尊严,没有顶天立地的威严,那么如何打造出坚韧勇猛的意志,去迎战四方强敌?

“是,卑职遵命。”

“沈阁老来北镇抚司,是否找赵同知?”

魏三知道沈忆宸跟赵鸿杰的关系,他能从锦衣卫诏狱中调出来,某种意义上也是托了赵鸿杰的照顾。

“嗯。”

“那卑职这就领您进去。”

说罢,魏三弓腰侧过身,准备前面带路,领着沈忆宸直接进入北镇抚司。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报要地,是不允许外人轻易进入到,哪怕阁老没有公文想要进去也不行。

但沈忆宸不是一般人,压根不需要在外面等待通报。

“不必了,你去禀告一声赵同知,本官在外面等待即可。”

“那好,沈阁老稍等。”

魏三不敢怠慢,立马一路小跑进入北镇抚司,很快赵鸿杰的身影就出现在沈忆宸的眼中。

“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向北你这次找上门来,又有什么好事想起我了?”

赵鸿杰见到沈忆宸后,首先是打趣了一句,他知道对方这样直接来到北镇抚司,绝对不是为了私事。

首节 上一节 484/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