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536节
沈忆宸小心翼翼的接过女儿,望着她那张稚嫩的小脸,一时间心中情素感慨万千,端倪许久后才轻声呼唤道:“影儿,爹爹回来了。”
早在孩儿出生得知是个女儿后,沈忆宸就已经为她起好了名字,叫做沈清影。
清影直接翻译是晴朗的光影,不过在古代词汇中还代指月光。孤身出镇在外,漠南辽阔的草原上,给人带来最大的视觉冲击便是那一轮明月跟漫天星光。
明月寄相思,沈忆宸于是就给女儿起名叫做沈清影,这样每当自己思念家人的时候,就能望望天上的明月聊以慰藉。
不知是巧合还是父女之间的血脉联系,小清影在沈忆宸的怀中,瞪大眼睛望着这个未曾谋面的父亲,居然吱吱呀呀的喊出了“爹……爹爹……”的同声词。
刹那间,沈忆宸感觉自己鼻子猛的一酸,眼泪瞬间就浸湿了眼眶。无论在外他是统帅一方的沈都宪,还是位极人臣的沈阁老,在内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说起来,这些年亏欠陈青桐母女良多,父亲跟丈夫的身份始终缺失着。
一番温情之后,女眷们抱着孩子回到了后院,沈忆宸独自走向成国公府大厅,此时朱勇跟嫡长子朱仪,已经备好了酒菜给他接风洗尘。
相比较以往充斥着公爵威严的朱勇,如今站在了大厅门口,整个人的气质杀了许多锐意跟威压,甚至脸上还挂着一抹罕见的淡淡笑容。
“宸儿,你回来了。”
没有最初那样直呼沈忆宸的大名,同样没有再称呼“向北”两字,朱勇第一次用上了“宸儿”这个属于长辈亲人的称呼。可能到了人生暮年阶段,他想清楚了很多事情,放下了许多芥蒂跟骄傲。
“晚辈见过公爷。”
心中可能情绪五味杂陈,沈忆宸却依旧保持着一份有着距离感的礼节,朱勇的眼神中瞬间闪现出一缕失落,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道:“今日回朝肯定辛苦了,先坐下吧。”
“向北,为了迎接你回家,父亲大人还特地开了坛二十年的好酒,连我当初回来都没有这种待遇跟口福。”
一旁的朱仪笑着打趣了一句,他是领军配合沈忆宸征讨兀良哈三卫,并没有佩大将军印镇守一方。当宁远城一战结束三卫首领乞降后,就率领着部分京营士兵提前回京,算起来也有差不多一年半未见。
另外身为成国公朱勇嫡子,并且是目前明面上唯一的儿子,皇帝也不会让他长时间在外领兵作战,得为将来袭爵做好交接准备。
靠着广宁城外的战功,朱仪如今正是晋升为正一品的五军都督府都督,当年成国公朱勇心心念叨的一门两公侯,说不定在不远的未来,即将要成为现实。
父子三人入座,桌上摆满了山珍美味,相比较沈忆宸在漠南蒙古粗糙的伙食,那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天壤之别。
接风宴上三人默契的没有提及朝中政务,仅是说了一些客套话跟府中目前情形。唯一让沈忆宸感到意外的是,成国公朱勇话里话外更多提及的是孙女沈清影,展现出来的模样与以往那威震朝野的大明国公判若两人。
酒过三巡,沈忆宸心中终究还是没有放下奉天门外与赵鸿杰的对话,犹豫许久过后他还是开口道:“公爷,晚辈其实有一事相求。”
“嗯?何事?”
朱勇此刻已经有着微醺的醉意,如今两个儿子均能独当一面,他其实在复爵之后对于朝中政务,已经慢慢放手不再过多的处理。
不过沈忆宸如果有事相求,他依旧还是那个赫赫威名的成国公!
“李达等人辽东戍边多年,现在漠南蒙古修葺了卫城,宣大跟辽东连成一片,京师防务可谓是固若金汤。”
“天圣汗也先这几年进攻不畅,听说内部出现了诸多不满声音,北境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晚辈想让公爷通过五军都督府的名义,调任李达等人率领部分辽东军入京轮换,这样他们也能从边关的紧张气氛中松懈下来。”
沈忆宸没有把目前了解的危机,以及对于景泰帝朱祁钰身体的猜测全盘托出。猜测这东西毕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真实上演。
特别帝王寿元这东西关乎天命,沈忆宸哪怕在成国公面前,都不太好妄言。
“仅是想让李达他们回京休整放松吗?”
沈忆宸虽然没有明说,但成国公朱勇几十年围观的政治敏感性,还是让他嗅出了非同寻常的气息。
福建跟山东卫兵马,算是沈忆宸的嫡系,借着土木堡勤王的名义驻扎京师多年,按理说早就应该返回驻地。如今漠南战事平息,沈忆宸的根底兵马要离京,他心中缺乏一些安全感是可以理解。
但问题在于朝中阁部廷议透露的消息,沈忆宸得胜回朝的封赏是加衔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调兵这种事情,他完全可以走兵部的正规流程,然后禀告皇帝同意就行,何必绕一圈到五军都督府?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沈忆宸担心这种操作授人以柄,意味着不是休整放松那么简单。
“公爷目光如炬,晚辈受夺门之变的影响,对京师旁人掌控的兵马不太放心。李达等人乃成国公府外院家塾一同长大的儿时伙伴,另外他们均称得上是公爷子侄,关键时刻还得自己才有底气。”
从朱勇反问开始,沈忆宸就知道瞒不下去,干脆就隐喻的说出实情。
“向北,你说的旁人,指的又是谁?”
坐在一旁的朱仪,适时提问了一句。
勋戚世家子弟,只知道吃喝玩乐成为纨绔是不行,但像朱仪这样在精英教育的培养下,太过于优秀同样会给人很大的压力感。
沈忆宸没想到自己简单的一句解答,就给朱仪抓住了关键信息点,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把心中推测给全盘托出。
不过可能是察觉到沈忆宸脸上的为难神情,朱仪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相反朝着朱勇说道:“父亲大人,向北行事沉稳缜密,他调任李达等人回京定然有未雨绸缪的道理。”
“父亲大人位高权重,贸然调兵依旧会引发朝野很多人关注,这样吧向北,此事就交由我来处理如何?”
朱仪目前同样是五军都督府正一品都督,除了没有爵位在身,职位权力上面是跟朱勇一样的。并且他也勉强算得上李达等人的儿时“老友”,出面调兵可以把沈忆宸给完全摘出去,避免在朝堂上引发额外风波。
毕竟沈忆宸接下来要做的很多事情,将处于朝堂斗争的暴风眼中,把柄多了被群起而攻之,恐怕也很难扛住。
“好,那就谢过大公子。”
沈忆宸也明白由朱仪出面,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于是乎没有过多客气,拱手向他表示了感谢。
“向北,事到如今还需要如此客气吗?”
朱仪望着沈忆宸的举动,笑着回了一句。
如果说曾经双方仅仅是血缘上的关联无法切割,那么现在朝野内外已经彻底绑定,成为了一个家族利益共同体。官场如战场,很多时候就得携手共进退,才能在各方争斗中屹立不倒。
成国公一族,注定要站在朝堂巅峰!
换作以前沈忆宸估计还得客气两句,此时他听了朱仪的话语后,仅是笑了笑没有多言,算是默认了对方的说法。
望着朱仪跟沈忆宸两人之间,居然有着一股特殊的亲近跟默契,成国公朱勇内心兴致大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么多年下来,坐在一桌吃饭,终于慢慢打破了那道无形的屏障。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兴致上来的成国公朱勇差不多喝了一坛,终于有些不胜酒力在仆人的掺扶下回了房间,餐桌上仅剩下了朱仪跟沈忆宸两人。
就在沈忆宸也准备拱手告辞的时刻,朱仪脸上那股微醺的醉意瞬间消去,开口淡淡的问道:“向北,你担忧的旁人是不是石亨跟曹吉祥?”
听到这两个名字,沈忆宸脸色微变,不过很快就恢复如常的反问道:“大公子何出此言?”
“满朝文武能让你忌惮到调兵的不多,石亨跟曹吉祥可以说是唯二人选,稍微用点心就很容易猜出来。”
“不过我倒是很好奇,宫中庆功宴上发生了什么,能让你回府就准备后手。”
说罢,朱仪脸上浮现出一抹好奇神色,沈忆宸转变的速度有些快,理论上庆功宴喜气洋洋,不至于“闹”到这一步。
“你对陛下跟皇子朱见济的身体状况了解吗?”
朱仪捅破了窗户纸,沈忆宸也就不再藏着掖着,如果来日真的发生什么宫中大变,身为臣子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执掌乾坤,势必得跟朱仪再度联手合作。
亦或者换一种说法,打虎还得亲兄弟,不管沈忆宸是否承认,自己跟朱仪是手足兄弟,朝野中没有谁比他更为可靠。
“我明白了。”
当沈忆宸说出这句话,朱仪就知道对方担忧的是什么。
“向北,未雨绸缪是好习惯,可有些事情过犹不及,你担忧的事情同时发生的几率太低了,小心被人借此为把柄进行攻击弹劾。”
“别看你如今红极一时,实则很多问题都被压了下去,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就算李达等人调任回京师,切记不要过多接触,更不要让他们涉及到宫廷防卫,低调才是最好的保护色。”
听完朱仪的告诫,沈忆宸笑着回道:“就如同大公子你早些年那样吗?”
朱仪早些年可谓是把低调做到了极致,身为成国公的嫡长子,却在任何一个世家圈子里面没有出过风头,后续更是早早的前往边关历练,不声不响结交了许多九边将领。
外界眼中朱仪是个低调、稳重、老实的继承人,甚至沈忆宸要不是亲身经历了国公夫人林氏事件,恐怕他都不知道朱仪手段这么高超,行事会这么果断很辣。
面对沈以诚的玩味话语,朱仪笑了笑没有回答,一切尽在不言中。
“谢大公子告诫,我会谨记的。”
玩笑过后,沈忆宸郑重的点了点头,认真说起来自己留下的隐患跟把柄不少,最主要调兵是犯了朝廷大忌跟皇帝底线,确实得把影响消除到最低。
“说了不用客气的,你又来了。”
朱仪无奈的摇了摇头,不过很快就换上了一副认真神情,盯着沈忆宸的眼睛问道:“向北,既然你提及了隐患,那有一件事情慎重考虑过没有。”
“如果真的发生了陛下早逝跟皇子早夭,天下大变你将拥立谁?”
第499章 唯一的光
拥立谁?
朱仪的这个问题,让沈忆宸沉默了。
关于拥立谁的想法,沈忆宸其实在回京之前就考虑过,如果命数这种历史事件没有改变,景泰帝朱祁钰早逝加上皇长子朱见济早夭,那么自己该怎么做?
原本最佳的选择是皇太子朱见济,毕竟他有着法统上的顺位第一继承权,拥立他会得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认同,可以平稳的完成政权过度。
可问题是弑君这个坎,沈忆宸估计朱见深很难跨过去,哪怕他在历史上心胸还算开阔,继位后翻案承认了皇叔朱祁钰的景皇帝的身份,而不是被废后谥号曰“戾”的郕戾王。
要知道古代以孝治天下,明英宗朱祁镇身为朱见深的父亲,复辟后昭告天下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作为儿子想要平反翻案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更别说景泰帝朱祁钰为了易储,还一度废了朱见深的皇太子身份,某种意义上能做到恢复帝号,并且追谥为“恭仁康定景皇帝”,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已经算很不错了。
不过细究起来,朱见深终究没给自己皇叔全面平反,明朝正常皇帝一律葬在祖坟帝陵,也就是后世的十三陵,并且谥号都是十七字,还得加庙号。
少了这些规格,就少了名正言顺。
迎立皇太子朱见深这条路,目前来看被景泰帝的弑君命令给堵死了,至于从地方藩王中选一旁支继位,御书房谈话暂扣宗室俸禄去对抗襄王朱瞻墡,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堵死了。
原因在于迎立外藩,不是随便找个亲王就可以的,必须得做到符合礼法令天下信服,否则名声好点是霍光之流,名声差点那怕是得成为曹操。
仁宣二帝外藩中惟一能在法统上合情合理的,只有襄王一脉,两人马上就要为敌了,沈忆宸怎么可能迎立他本人或者子孙来京登基为帝?
至于其他外藩,那恐怕沈忆宸的权势,得真正达到霍光跟曹操的级别,才有可能强压天下反对的声音迎立成功,并且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只能说景泰帝朱祁钰确实走了两步好棋,让沈忆宸几乎没有选择余地,利益牢牢绑定效忠于他这一脉。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再强悍的帝王心术能逆天改命,能保证子嗣昌荣吗?
想到这些,沈忆宸苦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朱仪这个问题。
看到沈忆宸无言以对,朱仪有些惋惜的告诫道:“向北,你行事风格很多时候就是表现的太过于刚正,始终习惯于自己去掌控一切,才会让皇帝跟百官忌惮使出各种制衡手段。”
“记住过刚易折!”
朱仪的这句话沈忆宸没有反驳,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自己有着历史的上帝视角,就能抢占先机去掌控一切。但事实证明古人不是什么软柿子,特别到了帝王级别有着庞大的谋士团体助阵,御下之道早就玩的炉火纯青。
历朝历代数千年下来,能真正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权臣又有几个,帝王才是这场权力游戏的行家。
不过如果让沈忆宸再选择一次,他依然会挺身而出,甚至是怒而拔剑。就好比明明知道景泰帝朱祁钰让自己上疏扣押宗室俸禄,会得罪襄王等一众藩王宗亲,断了迎立外藩之路。
原因就在于明朝宗室,趴在百姓的身上吃掉的不仅仅是俸禄,他们还有着数不尽的王府庄田,以及更多挂靠在宗室名下不纳税的田产。
等再过百年这些宗室藩王的资产,将占据大明财政的半壁江山,再加上士大夫阶层的免税特权,朝廷收不上税只能把普通百姓给往死里面压榨,才能攒出一点银子送到九边当做军饷。
事情总归得有人来做,与其等到王朝末世,百姓饿殍遍野的时候,期望着能从天而降一个救世英雄力挽狂澜。不如等还没有病入膏骨之际,从现在就开始限制宗室扩张跟财政侵蚀,让万民能喘一口气活的轻松点。
沈忆宸曾经拿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谢枋得的一句话激励自己,叫做“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逆顺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如果事事权衡利弊,活成一个精致利己者,那这天下将永远乌云遮日!
“大公子,独善其身易,挺身而出难,我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终究会走出一条道路。”
听着沈忆宸依旧坚定的话语,朱仪默默叹了一口气,同时心中有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敬佩。如果自己不是出生在公侯世家,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遇到沈忆宸这样的官员,那应该挺好的吧。
上一篇: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