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100节
但是刚刚出现的历法人们并不知道这意味著什么。
当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历法的作用出现了。耕种,粮食的耕种需要准确的时间,一旦时间不准,早几天或者晚了几天,都会影响到粮食的丰收。
于是统治者们第一次开始对历法进行校准,要找到最准确的那一天来耕种。
到了后来,统治者们为了确定自己的正统,开始强调‘正月’。
从夏朝开始,夏朝就修订了属于自己的历法,确认自己的正月。而殷商在击败夏朝,创建起来之后,也创建了自己的历法,确认自己的正月。
但是这些历法因为当时的认知有限,订立的历法并不准确,有许多错漏之处,更重要的是,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历法的误差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武王克商之后,邦周也创建了自己的历法,但是这套历法同样面临著不准的问题。淮国原本是使用的邦周的历法,但是在淮国不断壮大之后,邦周的历法错漏也越来越大。
因此早在淮文襄公的时候就已经重新校准了历法,但是这套历法只是基于周朝历法进行的修正。现在淮国占领了楚国,地方两千里,王璞已经准备修订自己的历法。
和修订诸子百家大典一样,修订历法也是为了确定淮国正统。
太阴历和太阳历有著紧密的联系,但是这其中相互交错有著好几天的差距,这会导致正月的季节发生变化。
一年的开始必须是在春天,粮食丰收必须是在秋天。
太阳历的误差会导致农事出现错误,在农耕社会,没有比重地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淮国原本就有观星台,在王璞命令淮国公族人员和墨家弟子、农家弟子一起对天象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历年来时间变化,耕种时间、丰收时间的变化来确定农时。
通过日月星辰的位置,来计算准确的历法。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好在墨家、农家原本也对时间、气候、天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对于淮国来说是个好消息。
王璞根据众人的建议,开始在淮国各地创建观星台,让各地人员对天象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汇总计算。
想要研究天象,编纂历法,需要大量的时间。同时淮国发现各地气候变法时间还有耕种的时间也有不同,于是对不同地点的太阳,星辰位置,在同一时间进行了观测记录。
大量的数据经过汇总整理计算,整个工序变得极为复杂。甚至在研究这些天文的时候,这些淮国最好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们发现了一个让人错愕的问题。他们发现北辰星的高度是随著南北进行变化的。
越往南,北辰星越低,越往北,北辰星越高,这让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大地是圆的。
——
在古代璀璨的科学发展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同样令人惊叹,古代中国在历法的制订上准确的让人叹为观止,这其中古代淮国的成就让世界为之侧目。
淮王历的诞生是划时代的,它是全世界第一部将公历和农历相结合的历法,而世界上第二部公历农历相结合的历法竟然是在一千五百多年以后才出现。
而且这一部历法的误差惊人的小,得益于王氏对这一部历法的调整,一直到现在社会我们依旧使用著这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历法。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代中国就发现了地球是圆的。这一切简直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想到他所诞生的国家,还有那个充满传奇甚至神话色彩的家族,这一切似乎又很合理了。——《古代天文学发展史》
第213章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王璞命令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十三座观星台,用来观测星辰、月亮运转情况。这些人将会负责对历法日后的校准。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王璞下令组建太史监,设太史令、太史丞两员,各地设监侯,博士等。
太史令由公室子弟担任,太史丞由墨家弟子担任。太史监掌测验天文,考订历法,校准时间,每年需要上报农时节气。
历法的编订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这一部历法将会在淮国推行。至于说各国愿不愿意推行,王璞并不担心,现在推行的历法农时误差非常大,他们只要不想错过农时,导致田亩歉收,那就只能用淮国的历法。
淮国因为吞并了楚国大部分土地,疆域变得非常广阔,需要大量士子前去帮忙。
淮国这段时间又需要编纂《诸子百家》大典,又要重订历法,一时间变得非常忙碌,无暇再向外扩张。
淮国专注发展内政,不再出兵,这让天下诸侯都松了口气。三晋在占据了半个南阳之地后,也开始消化到手的果实。
同时也因为获取南阳之地后,三晋需要防御淮国,原本已经破裂的三晋联盟,竟然又维持了下去。只不过虽然表面上看三晋依旧联盟,但是内里却是矛盾重重。只不过因为眼前的利益,三晋暂时联合罢了。
三晋得到了好处,齐国却是一无所获,这让齐国上下很是不满,又想到燕国不久前趁机攻打齐国,占领了好几座城邑,当即决定攻打燕国。
燕国地处苦寒,人口不丰,再加上没有进行过变法,而齐国已经开始变法强国,燕国本就不如齐国,如何是齐国的对手。
齐国大军连破七座城邑,燕国连战连败,看到这种情况,燕侯连忙派人去向赵国求援。
燕国使者乐仲匆匆赶往赵国求见赵侯。
“外臣曾听闻,昔年剌王攻淮国,淮国向徐国求援,以唇亡齿寒,说动徐国出兵相助,今天燕国被齐国进攻,燕国不敌,若是燕国被齐国占领,到时候齐国就从东南两个方向将赵国包围了。”
“齐国强盛,南面是淮国,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魏国,若是将燕国吞并,齐国再想要获得土地只能从赵国身上获得。”
“齐国从东北东南两面进攻赵国,赵国如何能挡?”
“燕国赵国唇齿相依,若是燕国灭亡,赵国还能长久吗?”
赵侯和大臣们商议了一番,觉得乐仲说的很对,若是让齐国吞并燕国,到时候齐国的钱粮加上燕国精卒,赵国根本不是对手。
当即赵侯就对乐仲道:“贵使,燕赵两国,唇齿相依,孤会派遣大军前去救燕!”
等到乐仲走后,赵侯当即召集大军准备前去襄助燕国,就在这个时候另一名大臣建议道:“君上,此番襄助燕国,必然有损失,不若邀请魏国和韩国一起?”
赵侯当即派人去联络魏国和韩国,很快三晋再次组建三晋联军进攻齐国。
齐侯得知三晋联军进攻,连忙召回大军和三晋对阵,双方战于灵丘,齐军大败,只得割让数座城池求和,三晋这才退兵。
齐侯本想要教训燕国,结果再次被三晋吊打,齐侯很是气不过,然后询问群臣有什么办法没有。
齐相高颇道:“君上,可还记得中山国?”
“中山国自然记得,不过他们不是已经被魏国灭国了?”齐侯道。
高颇道:“君上,臣听闻中山国虽然亡,但是其子民并没有臣服,中山国君一直躲在太行山中,君上若是要牵制三晋,可以派人去联络中山国君。”
齐侯很高兴,当即道:“善!”
齐侯派遣使者暗中前去和中山国联络,中山国灭亡不过二十余年,自从灭国后,中山国的百姓一直生活在太行山中,在得知齐国愿意支持中山国后,中山国君很高兴,当即答应了和齐国联盟。
于是齐国给中山国送去大量粮食,并且派人帮助中山国训练军队,甚至还支持武器给中山国。中山国身处四战之地,距离夷狄很近,本就是半耕半牧,民风彪悍,善于骑射。
当初被击败灭国也是碰上了吴起和魏武卒,要不然想要击败中山国,没个几十年,数代人厮杀,休想灭掉中山国。
有齐国支持后,中山国实力大增,很快就开始暗中反抗。魏国因为常年征战,在中山国横征暴敛,这一次中山国国君打出复国旗号,一时间百姓蜂拥而起追随。
不过数月时间,中山国竟然成功复国。而且此番复国后,中山国实力更甚,赵侯出动大军剿灭,非但没有获胜,反倒是被中山国连败数阵。
赵国看到中山国做大,向魏国求援,魏侯派遣三万大军助战,而齐国趁此机会突然出兵,趁机将被赵魏两国夺取的城邑又夺了回来。
中山国易守难攻,其民又善骑射,来去如风,特别是中山国君苦心经营二十余年,实力鼎盛,魏侯不愿意和中山国血拼,再加上大臣进言,赵国有意南下,干预中原之事,不能不防。
于是魏侯当即放任中山国崛起,魏国不愿出力,又有齐国之处,赵国根本无法将中山国击败。而有了中山国在侧,赵国可谓是如芒在背,想要插手中原,也是有心无力。
中原虽然纷乱,但是战争并不算激烈,而魏侯连年征战,疆域迅速扩张,彻底将魏文侯的战略打乱了,可是魏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几番征战,将周围的国家打了一遍,虽然占领了大片土地,却也将其他国家都得罪了。
魏国的疆域竟然成了东西两头宽,中间细的奇葩造型。
淮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始编纂诸子大典,天下间的贤人何其多,若不是淮国要编纂大典,将诸子百家的智慧流传下去,很多人根本不会前来。
这些人原本对于学说思想能否流传很是忧虑,现在有了淮国的承诺,自然愿意让自己的思想、学说也流传下去,名垂青史。
因此在编纂了一些时日后,前来淮国学宫的人更多了,许多原本湮灭在历史中的学说也出现了。
第214章 公孙鞅
赵国和魏国之间各有龌龊,韩国则是将郑国吞并后,又开始从周王室身上获取一些好处。
韩国因为地域狭小,实力在三晋中最弱,韩侯在攻灭郑国之后,发现郑国之贱臣申不害居然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在和其交谈之后,发现其对法家变法之术有独到的见解,因此便力排众议,任命申不害为相。韩国也开始变法图强。
韩国的变法和魏国的不同,韩国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无法像魏国一样组建武卒,于是申不害在韩侯的支持下,对国中的贵族下手,收回贵族的特权,摧毁其城堡,清理府库财产充盈国库。
不仅稳固了韩国国君的权势,同时也使韩国实力大增。紧接著和诸国变法一样,开始整顿官吏。申不害推行所谓的‘术’治,整顿官吏,加强考核,提高行政效率。
之后又将贵族私兵解散收为国有,并且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只是这种做法,和魏武卒分封田产相比,差远了。申不害也明白,于是就开始加强军备,想要从器械之上来缩小差距。
韩国的变法与魏国不同,申不害在强调法治的时候,又给国君留了后门,并且教授韩侯用权术来应对大臣。只不过他却没想到,这种过分强调权术,没有法治约束的做法也让臣子用权术来应付国君。
这种法家学派的变革改变比不上魏国变法,甚至还造成一个后果,国家的兴衰完全依托于君王,君王贤明,则国力强盛,君王荒唐,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淮国在韩国的暗卫将韩国变法的内容抄录了一份送到淮国,王璞在看了韩国变法之后,对其评价并不高。只是让人将这套变法送入学宫之中,加入诸子百家大典的编纂之中。
因为编纂诸子百家大典,大量士子前来淮国学宫,淮国学宫再一次出现了一日三辩的景象,诸国士子在学宫之中辩论,吸收各个学派的优点、然后改头换面,加入自己的学说之中。
这其中,转变最大的就是儒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儒家吸收了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农家等等学派的学说之后日益完善。
只不过即便如此,诸国依旧不愿意用儒家王道。毕竟天下纷乱,用王道强国,还没等你强大起来,邻国就已经攻来了,到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别人做嫁衣。
分支学派最多的则是法家,而在经历了魏国变法、齐国变法、楚国变法、以及韩国变法之后,法家在这些变法强国之中找到了一条更为极端的强国之路。
在看到这种霸道强国之法的时候,王璞就是眉头紧皱,这套变法和先祖留下的霸道之术非常相似,这是将霸道之术推演到了极致,王璞认为,只要君王的脑子正常,基本上就不会推行这极端之法。
因此虽然将其收录到诸子百家之中,但是并不施行。对于那些士子也是不予任用。
淮国不用此术,于是有不少法家士子就放弃此道,但是也有不愿放弃此道的。这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卫国人,公孙鞅。
公孙鞅在得知淮国不会推行霸道之术后,非常失望,当即决定寻找其他国家来推行他的学术。
但是现在诸国纷纷开始变法,能够给他施展空间的国家并不多了。
就在这个时候,终于稳定朝政的秦国也开始推行变法,因秦国偏远,能够吸引的人才并不多,而秦国因为这些年和魏国的战争连连失败。因此决定拿出最丰厚的赏赐来吸引人才,帮助秦国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
公孙鞅看到秦国的这种情况后,当即决定前去秦国完成变法。
公孙鞅离开淮国,然后一路北上西行,最终来到秦国。在得知公孙鞅乃是淮国学宫的大才之后,秦侯立刻亲自接待了他,并且和他讨论强国之法。
公孙鞅向其讲述了其他几个国家的变法之道,然后询问道:“国君,诸国变法强国,最成功,强大的一直都是淮国,但是淮国之变法已经持续两百余年,天下诸国莫能与之争也。”
“两百余年.那淮国如此强盛,我秦国可有机会胜过?”秦侯震惊道。
“若是君上采用淮国之法,一百年也追不上淮国,不过.”公孙鞅直言道。
秦侯连忙问道:“卿可有速成之道?”
“淮国推行法治王道已有两百年,想要获胜,只能用霸道之术!”
“何为霸道之术?”
“耕战一体,编户齐民,以尽民力,严刑峻法,逼迫秦人效死,如此才能在十几年时间里追上,甚至超过淮国!”
秦侯道:“还请卿直言!”
“首先,推行户籍制度,禁止成年父子同居,将其拆分为户,以增加秦国户数,便于征收税收,然后通过严苛的刑罚来控制他们,推行连坐制度。”
“何为连坐法?”
“军旅之中,五人为一伍,一人有罪,五人连坐。百姓之中,五户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之间,一家有罪,其他各家均应告发,否则连坐同罪,藏匿者同罪。”
“如此军队之中,便可令行禁止,百姓之中,有人犯罪,百姓争相告官,而不敢隐瞒。”
“同时按照户籍人口征收赋税。”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