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第243节

  “郡守老爷,我等都是下榆村的村民,只因我等并未借青苗贷,而司农衙署却言我等皆已借贷,我等欲要与其对峙,查看借贷文书,但是那司农言需要郡守下令,因此前来请求郡守为我等小民做主。”

  “既然没有借贷,为何会有借据文书?若是有借据文书,自然就是借贷了,此事简单,派人查看一番便知真假!”郡守直接说道。

  “来人,著我手令前往司农衙门,让他们将借据文书带来此处,本官亲自作证。”

  “诸位乡亲父老,觉得如何?”

  “郡守老爷仁政爱民,为民做主,乃我等之福!”众人纷纷称赞道。

  很快拿著手令的官员就来到司农衙门,然后让人带著借据文书一同来到郡守衙门。

  众人看到那些借据文书,开始进行检查。

  文书都是官府统一格式印制,只有少数地方需要书写,所以只需要关注最后面的借贷人签字就好。但是等到众人打开借据文书察看的时候,只见那文书最后写的正是他们的名字。

  那司农官员说道:“文书上是你的名字,这文书没问题了吧!”

  “不对,这字根本不是我写的,我不会写字!”那汉子大声说道。

  “伱这借据文书是假的!”

  “白纸黑字,怎么就是假的?这上面还有衙署印章,休要胡搅蛮缠!”那司农官员不满道。

  “既然不是人家写的,怎么那这借据文书是怎么回事?”李轩开口问道。

  那官员看到是御史询问,不敢怠慢,当即说道:“上官您有所不知,借贷青苗贷的百姓中,多有不识字的,因此常以书吏代笔,然后让那百姓再画押即可,因此这些文书签字并不是百姓亲笔所写。”

  李轩听后觉得有理,然后问道:“若是百姓不识字,如何知道所写内容是否与其本意相符合?”

  “上官,每一份文书签订,需要一位保人在场,有保人查看过没有问题后,这才签字画押。”

  “原来如此!”李轩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比对一下画押吧。”

  那官员看了看郡守,最后拱手道:“唯!”

  当即让那百姓在白纸上画押,然后再与文书上进行对比,再对比过后,又将两份画押送到郡守面前,郡守比对一番后,又将画押交给李轩比对。

  李轩仔细查看了一番,这两个手印完全一样,当即心中一沉,难道真是这些百姓想要赖帐?可是这些百姓不过是一些草民,没有官身,若是没有天大的事情,如何敢来郡守府闹事?

  “李御史,可是看出来了什么?”郡守看李轩半天没有说话,提醒到。

  “两份手印完全一致!”李轩看了一眼高启,然后将那文书还给了司农官员。

  “不可能,这不是真的,你们诬陷我!”那汉子听到这话,在控制不住情绪,大吼大叫。

  “郡守和御史亲自作证,尔等还敢吵闹,来人,将其拿下听候发落!”旁边的官员呵斥道。

  李轩微微皱眉,当即开口道:“郡守乃是此地父母官,此人不过一介愚民,赶走便是,莫要损了郡守官声!”

  高启摆摆手,让人将那汉子赶出去。

第528章 呵呵,亡者借贷

  “派人去跟著那些百姓。李轩道。

  “唯!”身旁一名护卫转身离去。

  虽然刚才的那张借据文书中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李轩并不相信。虽然他知道的确有些奸猾之民,但是敢于来郡守衙门的可没几个。

  刚才那些百姓竟然全部都借了青苗贷,这也是出乎他的预料,而司农官员的态度也让他有些怀疑。百姓查看借据文书,并不是什么大事,而他为何要拦阻。

  那村庄中还是有几家富户,不需要借贷,但是他们同样借贷了,这就有些不合常理。

  不过李轩也暂时没有什么办法继续查下去,而是让护卫去保护其安全,免得这些人失足落水或者重病不治。

  接下来,李轩和郡守一番寒暄,然后参加了接风宴,一场宴会之上可谓是宾主尽欢,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是李轩和高启都很清楚,今天这一场不过是刚刚开场。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轩没有再去查青苗贷,而是开始清查常平仓还有郯城历年来的赋税。

  历年来,朝廷派遣巡查御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防止地方官府肆意妄为,收取苛捐杂税。这些苛捐杂税基本上都是地方官府自用,几乎不会上缴朝廷,而这些官府却是用大乾朝廷的名义来收取。

  这种操作就是让朝廷背黑锅,好处归自己。朝廷只要发现,那就是诛杀全家,三族流放。朝廷最高惩处是夷三族,只不过这条政令很少用。

  夷三族的解释是,父族、母族和妻族。父族就是父亲的父亲、兄弟、姐妹,母族就是母亲的父亲兄弟姐妹,而妻族同样如此,三族全部诛杀,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你的女婿犯下大罪,连累你一家被杀。可以说就是最严重的刑法,诛九族都没有这么严重。

  诛九族并不是说将九族全杀了,而是株连九族,除了主要犯人要杀,其他的株连是流放、罚没为奴或者教司坊。当然诛九族比夷三族也好不到拿去。

  因为朝廷一直以来想要向外移民,夷三族这种案例很少会出现,毕竟若是将这些人都杀了,朝廷更想要将他们赶到边塞之地当耗材。

  郯城并没有收取苛捐杂税,这一点李轩已经查过了,但是并不是说这赋税就没有问题,天下百姓会开垦田亩,人口田地会有增长,商人税收同样如此,可各地官府赋税并不会和以往有太大差别。

  是他们没有收取那些商人和新增农田的赋税吗?不是,而是这些赋税全部落入那些官员手中罢了。而且这种税收很难查实,除非花大力气丈量田亩,不然根本查不清楚。

  除了清查赋税外,李轩接下来还对那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进行清查,对于这些人,朝廷从来都是严查,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从重处置。

  结果让李轩惊讶的是,这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并没有侵占土地的问题,同时交税也是没有一丝毛病。可以说乃是大乾治下的楷模了,但是问题又来了,若是勋贵、豪强、官宦世家如此守规矩,他们哪有钱去如此挥霍。

  每年给城中百姓放粮,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城中百姓数万,即便是每家一升,也需要上千石粮食,再加上那些花灯还有其他消费,这些勋贵、官宦、豪强还有一大堆家眷、仆役要养。

  一年花费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李轩想了一下,当即让人去查这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这方面很容易查,想要隐瞒可不容易。

  李轩让人去查,很快就发现了,很多勋贵、豪强、官宦世家都在放印子钱。而这些印子钱可不是那么容易借的,九出十三归,那只是基础,依靠这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可以轻易赚取大量金钱。

  虽然李轩看不起这些人放印子钱,但是这并不犯法。想要以此来治罪是不可能的。不过虽然没办法治罪,但是李轩也不会让他们轻松过关。

  大肆清查之下,总有一些问题出现,反正都已经撕破脸了,自然不会放过,一时间整个郯城被李轩搅动,各级官员也是疲于奔命,忙碌不堪,就连郡守也被各种事务纠缠。

  在将这些人缠住之后,李轩也开始暗中派遣人手前往乡下的村庄,寻找更多的证据。李轩不相信,那些人会做的天衣无缝。

  经过几天的明察暗访,很快那些绣衣使就发现了不少问题,根据这些百姓所言,他们确实没有签署过借贷青苗贷,但是在过去三年交税的时候,那些收税的税吏却让他们在交税之后,签署画押。

  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他们现在想起来,当初画押的时候,是摁手印摁了三次,比以往多了一次。

  朝廷税收,在完成收税后,会写上某地某村某户主,于那一天缴纳那一年赋税。一份自己留著,一份上缴府衙。现在他们说摁了三次,当时吏员说那多出来的一份是为了上缴州府。

  李轩作为巡查御史,他很清楚,朝廷并没有这项条例,甚至税收之后的签字画押都没有强制要求,而是交给当地里长一个统一的名单。

  听到这个消息后,李轩哪里还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些官员接著交税的时候,欺骗那些百姓签字画押。百姓又不识字,上面到底写的什么,他们根本不知道。

  甚至更狠一些的,直接让百姓摁手印在白纸上,然后剩下的他们肆意书写就是。李轩作为官员,太清楚一些官员的节操了,虽然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遵纪守法,但是其中一部分根本没有所谓的底线。

  就在这个时候,绣衣使带来了另一个情报,前些天发现借贷青苗贷的百姓的文书中,其中有一名百姓已经去世两年了。

  “两年前人就没了,结果去年还能借贷一笔青苗贷,呵呵,没想到这郯城的司农官员如此厉害,都能沟通幽冥,给死人借贷了!”李轩冷笑一声,当即也不客气,直接写下公文,请求朝廷派遣人马,准备彻查。

第529章 儒家的崛起

  李轩让人将证据收拾好,然后开始派人对一些关键人员进行监视。

  很快,伴随著朝廷派遣大军即将到来,李轩先是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整个郯城的郡守、勋贵以及各级官员,来参加宴会,然后趁著举办宴会所有人都在这里的时候,直接将这些人一网成擒。

  与此同时,城外大军赶来后,直接对城市进行封锁,然后将几处府衙、勋贵官员的府邸、庄园全部包围。

  “李轩你大胆,竟然敢囚禁朝廷命官和勋贵官宦!”

  “诸位此番却是得罪了,但是为了朝廷大业,本官不得不如此,证据本官已经交付京城,至于诸位是什么后果,那就看诸位干的事情了。”李轩说完,不再理会这些人,直接转身离去。

  没有了这些人的干扰,朝廷的动作非常快,那些小吏全部都被抓起来审问。很快对于青苗贷的文书就被搞清楚了。

  这些文书全部都是上面官员分配下来的,让这些小吏按照正常流程进行操作,只不过最后贷出来的钱粮并没有给那些百姓,而是被城中的勋贵、豪强们拿走了。

  原本这些钱粮也不是让那些百姓归还,而是那些豪强勋贵归还罢了。这些借贷文书乃是用来做帐,以及给上面一个交代。

  毕竟按照朝廷规定,青苗贷首先是要面对普通百姓,豪强勋贵想要借贷是有限额的。而这些人想要贷更多的钱粮,于是就用了这种方式。

  看借据是普通百姓借贷,实际上全都是这些勋贵豪强借贷。而为了降低百姓借贷,故意用担保人来卡那些百姓。

  百姓没有合适的保人,根本无法去借青苗贷。然后这些青苗贷就被勋贵、豪强们借贷,这些勋贵豪强们将借贷来的钱粮,再以九出十三归的条件借贷给普通百姓。

  钱粮是朝廷出的,然后转手借贷给百姓,他们直接获得超过四成收益,等到百姓还钱的时候,他们直接将这些钱粮还给朝廷。

  可以说这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们一毛钱没花,仅仅转手一次,就赚取了最少三成还多利润。朝廷给出的青苗贷是一年为期限,而勋贵豪强们的借贷可是半年一期。

  也就是说,一笔钱,这些勋贵豪强官宦能够放贷两次,最终收益可能达到七成之多,完美的空手套白狼。

  而且这些勋贵并不是只借贷给百姓,还借贷给城中的工匠作坊、小商人,还有其他的百姓。普通百姓因为没有人脉,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找不来保人,无法借贷青苗贷。

  然后这些青苗贷就被那些有人脉的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们轻易借贷,接下来再去贷给本就需要的百姓们。

  朝廷每年抽调了大量钱粮,原本就是想要给百姓便利,让百姓过的好一点,压力减轻一些。但是这些青苗贷却被那些勋贵们贷到手中,然后转手去做高利贷。

  最后非但没有帮助百姓减轻负担,反倒是被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们趁机大赚了一笔。

  对于司农衙门的官员来说,将这些青苗贷贷给百姓,其中工作繁琐不说,收回贷款也麻烦,而将这些贷款交给那些勋贵,不仅轻松快捷,收回的时候也方便,不用担心坏帐,甚至还能分润不少好处。何乐而不为呢?简直就是双赢。

  若不是有一个百姓突然跑去贷青苗贷,恰好又有人为他做担保,根本没有人会察觉这些交易。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郯城这里的青苗贷做的太好了,好到在全国各地都是首屈一指的,怎么能让朝廷不注意,再加上他们运气不好。

  有了足够的人手外,清查起来就变得非常简单了。阴谋诡计只有在暗地里才能起作用,一旦拿到阳光之下,那就再没有任何作用。

  朝廷对这些官员以及勋贵、官宦世家、豪强的清算进行的很快,毕竟已经有了成套的抄家流程。数万人被抄家流放,然后一部分送到乐浪郡,一部分送到海外琉球岛、扶桑岛。

  清理这些人很简单,但是继续给百姓发放青苗贷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就像是抵押物、保人,朝廷要是取消了,到时候出现大量钱粮收不回来,朝廷青苗贷每年大量亏损怎么办?

  青苗贷是朝廷下发的,但是这笔资金自从下发之后,就很少再补贴,完全是自负盈亏。朝廷没指望赚钱,但是也不能让朝廷亏钱不是。

  可是现在这个情况,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解的问题。儒家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官员的道德标准,让官员做到大公无私,公正公平,从不徇私枉法。看上去这个要求很简单,但是想要做到却是难如登天。

  人人都有私心,即便是那些声名远播的大贤,依旧有自己的私心。想要让官员人人为公,大公无私,基本上是做不到。虽然不排除有个别官员能做到,但是九成的官员做不到。

  法家给出的设立严刑峻法,加强监管,朝廷虽然勉强能够做到,但是这也会造成,官员们为了防止犯错,就尽量少做,毕竟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可这又和朝廷初衷相违背。

  其他的墨家、道家都有各自的解决办法,但是同样不行。

  在看到这个情况后,皇室最终决定用了法家和儒家的办法,一方面来以法律进行约束,另一方面则是以道德进行约束。至于能否成功,朝廷也不知道。只不过儒家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好了。

  伴随著时代发展,即便是朝廷依旧重视法家,但是儒家也开始在大乾朝堂之上起到越来越重作用。学宫之中,儒家和法家的士子也已经渐渐持平了。

  朝廷大量向边地移民,用以减轻中原的人口压力,同时又借助这些流放之人来开拓蛮荒之地。然后等几十年之后,这蛮荒之地发展的成熟之后,朝廷就会加大移民,大力开发,将这里纳入诸夏文明之中。

  看上去这是一个良性发展,但是开发蛮荒之地需要付出大量伤亡,有几个人愿意去的?现在朝廷的开拓已经跟不上人口的增长,而这个问题也会随著时间推移,越来越大。

第530章 旧的时代结束,经学世家的时代

  来临

  开拓蛮荒之地,不管是南蛮、岭南、还是西域、海外,没有一个地方是容易的。

首节 上一节 243/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下一篇:穿越三国,招募一百零八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