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24节

  第二天,夏侯楙叫来部将朱赞,按照赵直画给他的地图下令:“你带上本部兵马,去整修子午小道在图上标出的几处道路,务必要能通行辎重大车”。

  朱赞本是曹真的部将,曹真前两年回洛阳养病时,特意把他留在长安帮衬帮衬夏侯楙这个同为宗室的武将。

第58章 铺设伏笔

  曹真之所以留下朱赞帮衬夏侯楙,是因为自从曹操去世后,士人集团就开始把手伸进了军队,如今还能打的宗室将领就只剩曹真和曹休了,为了抓稳军权,曹真力保夏侯楙在自己养病期间负责雍凉防务,军中能多几个宗室子弟领兵总是好的。

  朱赞年轻时是虎豹骑的一员,当时就在曹真的麾下作战,是个战场经验非常丰富的军人。

  听夏侯楙说要整修子午谷,朱赞的第一反应是:“将军打算偷袭汉中?”

  夏侯楙老脸一红,支吾道:“倒不是说马上就打,不过有备无患嘛,万一以后要攻打汉中呢,对不对,把路修得好走一些总是没错的”。

  朱赞诚恳劝到:“将军切莫轻率,蜀汉的汉中太守魏延不是个好相与的,他不主动来打长安就不错了,将军怎敢没事还去招惹他”。

  一抹怒气在夏侯楙面上浮过,他知道关中这些骄兵悍将都看不上他这位纨绔子弟,背后没少非议他,但朱赞也实在太不会说话了,你这不摆明了说我不如魏延嘛,是,我是不如魏延,但我好歹是堂堂安西将军呀,你一个下属怎么能当面这样说我,不给我留一丁点面子。

  夏侯楙平时很少在下属面前发火,因为他压根儿就不怎么打理公事,但今天不同,你朱赞居然敢当面驳我的面子,何况面子事小、生意事大,你知道修好这几处隘道能多运多少大车,能多赚多少钱?

  夏侯楙拿出安西将军的威风,猛地一拍大案呵斥到:“叫你修你就去修,军机大事用得着跟你交待吗,要不要把其中的关窍给全军人人都说一遍呀,你少仗着是子丹兄长的旧部就不听军令,我告诉你,三个月内不拓宽、整平这些隘道,我就治你个违逆军令”。

  朱赞无奈,只得带着手下的士兵当起了施工队,其实施工的量并不大,只是对几处废弃已久、因山雨洪水等而堵塞的道路进行疏通、平整和拓宽,难的是军队进入子午谷后缺少可以补给的水源,朱赞只好安排人手在施工地点提前挖掘水井或引水的沟渠。

  水源是赵骥重点提醒赵直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子午谷之所以难走,最难的不是山路崎岖,而是沿途缺水,缺少足够的可供大军使用的水源,历史上的高迎祥和王耀武在进入子午谷后都面临过缺水的难题。

  子午谷地区本是不缺水的,植被茂密的温带森林不可能没有水,但因为其间是无人区,所以水井、水渠等基础设施是一概全无,而在子午谷中开掘水源的行为,又会暴露本方的行军意图,所以赵直才设法借夏侯楙之手解决水源问题。

  所谓修缮道路只是借口,开辟水源才是目的。

  朱赞对夏侯楙的行为深表忧虑,生怕自己进入子午谷后会引起汉魏之间不必要的纷争,他考虑再三,写了一封信派人往洛阳送给曹真。

  自从趁夷陵之战汉吴交兵的空虚偷袭江陵失败,曹真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曹叡登基拜曹真为大将军以后,曹真干脆把雍凉军权交给夏侯楙,自己回到洛阳养病,借机稳固对禁军的控制。

  和朱赞预料的不同,曹真看过他的信后竟然透着几分欣慰,人人都说夏侯楙是个不可救药的废物,现在看来他虽然能力差点,但心里还是想做点事的嘛,居然还准备着手攻打汉中了,算了,由得他去干吧,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

  曹真分别给夏侯楙和朱赞写了一封信,写给夏侯楙的是鼓励的话,叫他勤练兵马,但万万不能擅启边衅;写给朱赞的是告诉他夏侯楙那样做是深有用意,只是不便明言,告诫他服从夏侯楙的指挥,不要质疑夏侯楙的权威。

  长安城中,夏侯楙正在自家宅院里设宴招待赵直,第一批的三百斤糖卖得很好,除了进奉给皇帝的五十斤以外,其余的几乎是在一瞬间就被抢购一空,那些没买到的权贵名流们也纷纷派人到长安找夏侯楙付定金下单,要求下次无论如何也要卖给他们。

  赵直满口答应,承诺下趟尝试一次运输十辆大车,但同时提出想在长安城内购买住宅、建立货仓和招募工人的要求。

  夏侯楙想也没想就答应了,长安历经董卓、李郭、马韩等多次战乱后,早已不复西汉旧都的繁华,如今城内人少地多,随便划一处给赵直使用便是,而且赵直愿意在长安置业是好事,说明对方也有扩大生意的意向嘛。

  成都的赵骥也收到了第一车糖的利润——五十匹河曲马。

  赵骥看着这些高头大马喜在心头,如果能建立一支骑兵的话,对未来在关中平原的战事会有莫大的好处。

  但问题随之而来,蜀地不仅缺马,也缺能骑马作战的骑士,赵骥没有解决办法,只好去找赵云求助。

  三国志记载赵云投奔刘备后最初的工作内容就是“为先主主骑”,也就是刘备的骑兵司令,他手下应该不缺熟悉骑兵作战的人。

  赵云答应得很爽快,直接叫来自己的两个儿子介绍给赵骥:“这是我的长子赵统、次子赵广,老大今年十八岁,老二也十六岁了,该是上阵立功的年纪了,他们从小就跟着我练习骑术,虽然谈不上勇猛无匹,也勉强称得弓马娴熟”。

  “老将军身边不能一个人也不留”,赵骥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两兄弟自己商量,一个留下守家照顾父亲,一个跟着我去搏个功名”。

  赵氏兄弟正是热血澎湃的青春年纪,自然都想到军中去指挥一支骑兵,但按照古人“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确实应该留一个人在家里。

  两兄弟相顾无言,最后还是哥哥赵统开了口:“我是长兄,将来是能继承父亲爵位的,就把这个机会让给阿广,还是我留下来吧”。

  “好,那就请老将军放心把阿广交给我”,赵骥又对赵统说,“阿统也别不高兴,我虽然不能带你走,但可以送你一匹河曲马当礼物”。

  赵统大喜,如果有一匹河曲马当坐骑,那可就太威风了。

第59章 具装重骑

  赵骥和赵云又聊了一阵关于北伐的看法后才带着赵广和五十名部曲离开。

  这些部曲的祖籍基本都在冀州,是最初跟随赵云起事的真定同乡们的子孙辈,他们都会骑马,也能在马上射箭或者劈砍,虽然不如自己真刀真枪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父祖辈般骁勇善战,但在现在的益州已经算是为数不多的骑兵种子了。

  赵骥要求赵统把部曲分作五什,由所有人轮流担任什长,尽快熟悉指挥官的角色,因为随着赵直与夏侯楙之间糖贸易的扩大,将来自己手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马匹,到时候就只能招呼不会骑马的普通士卒加入骑兵,再由这些赵云的部曲来教习骑术。

  第二天,赵骥正在观摩骑兵训练,营外忽然传来一阵喧闹,有士兵报告说营门口来了一个衣着华贵的年轻公子,叫嚷着说要买马。

  买马?那你去马市呀,来军营干什么,军马又不能卖。

  赵骥正要让士兵把闹事的人乱棍赶走,赵广远远望见营门口的年轻人,朝他高声喊道:“哟,原来是糜照呀,你跑到军营来干什么?”

  “赵广?你怎么参军了?”名叫糜照的年轻人隔着营门回喊,“你阿兄的那匹河曲马是不是你从军中盗卖给他的?你如果不给我也弄一匹来的话,小心我去陛下面前告你”。

  “哈哈,你尽管去告”,赵广故意骑着马在糜照眼前往来驰骋,不时炫耀似的的露一手骑术,气得糜照扔下句“你给我等着”的狠话就扬长而去。

  “这小子谁啊?”

  “哦,糜国舅家的小子,虎贲中郎将糜威的儿子,羽林郎糜照”。

  赵骥没有多想这件事,权当是这些蜀汉官二代之间的一场玩笑闹剧,但糜家却在第二天下午派人来请赵骥过府一叙。

  少年人之间斗气怎么还找起大人了?再说了,要找也该去找赵云啊,找我干嘛。

  无论如何,糜威的面子不能不给,好歹之前才刚带头帮赵骥背了贩卖私铁的黑锅,赵骥于是带着赵广欣然赴约,进一步增进双方的感情。

  糜威给赵骥的第一印象与想象中大相径庭,赵骥目测他的身高有一米九左右,和鄂焕差不多,长得虎背熊腰,即便是宽大的袍服也遮掩不住他雄健的身材。

  糜家是商人出身,前任家主糜竺给人的印象也是偏文官的,其实糜家子弟多有习武的习惯,三国志记载“自竺至照,皆便弓马,善射御云”,糜家子弟担任的也基本都是武职,糜竺是安汉将军,糜威是虎贲中郎将,糜照后来是虎骑监。

  糜威指着坐在下首的糜照,对赵骥说:“赵领军,这是小子照,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已经到了做些事的年纪了”。

  糜照继承了糜家的基因,已经长得非常高大,只是因为年龄的缘故,肩宽和四肢还不够粗壮。

  赵骥客气回答:“糜少君人灵英杰,将来定能光大安汉将军门楣”。

  糜威笑着摇摇头,显然不拿赵骥的话当真,他举箸指着案上摆的鱼肴说:“赵领军试试这鱼的味道,是我家乡东海郡的做法”。

  对于来自后世的人来说,汉代的鱼实在没什么好吃的,赵骥吃了两口意思意思,嘴上还是夸赞道:“果然风味尤佳”。

  “领军喜欢就好,多吃点”,糜威追忆到,“我离乡时还是个孩童,犹记得当时先帝被吕布袭取了下邳,陛下的生母甘夫人也被虏夺了,于是家父把姑姑嫁给了先帝,倾尽家财帮助先帝重振军势,先帝也待我糜家不薄,家父一跃由一介商人成为国之重臣”。

  “可惜……”糜威叹道,“二叔居然失心降吴,虽然先帝和陛下并不迁怒,仍然厚待糜家,但我却心中不安,想为朝廷再立新功弥补一二”。

  “中郎将掌管宫中戍卫,保天子平安便是最大的功劳”。

  “谬赞了,我是无用之人,哪里比得赵领军年纪轻轻就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糜威哈哈一笑道,“不过我这儿子倒是自幼就师从名师,习得一身好武艺,非我夸口,照儿无论骑射都堪称好手,如果有机会追随将军的话,或能效冲锋陷阵之力”。

  糜家在刘备时期地位超然,糜芳叛变前,糜竺甚至位居文官之首,如今虽然依旧贵重,却并无实权,要是再不能立下实打实的战功,随着后人和皇帝的感情越来越疏远,糜家恐怕就会逐渐泯然于世了。

  赵骥这才明白糜威的意思,有糜芳这个反面典型在,朝廷没有牵连糜威就算不错了,随军出征是不用想了,但糜照还年轻,跟在赵骥身边从基层干起就不容易引人注意、惹起非议了。

  这对赵骥来说不是难事,糜威又帮过自己,而且糜照看起来也的确是块打仗的料,于是赵骥爽快答应到:“能得糜少君助阵,骥不胜荣幸”。

  糜威见赵骥答应,心中高兴:“什么少君不少君的,领军无需对他客气,以后照儿就是你的部下,该打该骂我绝无怨言”。

  糜威唤过糜照当场跪拜,糜照早就向往征战沙场,自然兴高采烈,偷偷向赵广递个得意的眼色,饭都顾不上吃完就忙着去打点行装。

  次日一大早,糜照就赶到军中报到,赵骥出帐一看,暗呼一声好家伙,糜家果然有钱!

  原来糜威打听得赵广是带了五十名部曲投效赵骥的,也比照着不多不少拨给了糜照五十部曲,只不过糜家的这五十部曲除了一人一马外,居然还配齐了盔甲和马铠。

  赵广看得咋舌不已,羡慕之余不服气道:“糜照,你不会是偷拿了虎贲军的军备吧,你这样做可别害了领军大人”。

  糜照少年心性,得意洋洋地炫耀说:“我家现在不是在贩铁吗,这些甲和马铠都是我自家打造的,我父亲已经私下跟陛下说过了,没事的”。

  马铠在汉末还是个少见的稀罕物,官渡之战时,曹操听说袁绍军中装备有三百具马铠就羡慕得不得了,但在赵骥改进炼铁技术后,糜家居然一出手就是五十具。

第60章 买卖人口

  长安,赵直押着第二批十辆大车来到城门口。

  守门的士卒拦下大车想要例行检查,却被押车的一个民夫没好脸色的一把推开。

  士兵大怒,举起手中的长戈喝骂道:“反了天了,贱奴,居然敢推我?”

  其他士兵见同伴起了争执,纷纷围上来出声恫吓,民夫重新系好绑货的麻绳,猛地转过身来瞪了士兵一眼,他生得高大,足足高出周围众人一头多,吓得士兵们不由自主退开几步,然后才意识到自己手中拿着兵器,又齐声叫骂开来,但已经不敢逼得太近。

  赵直正在旁边不远和看守城门的魏军屯长交涉,听见大车处喧闹,连忙赶过来分开众人,呵斥那高大民夫道:“鄂焕,你忘了出发前家主怎么吩咐你的吗?”

  鄂焕闻言嘴里默默嘟囔了几句,埋下头转身走去车后。

  士兵们见赵直服软,更加得理不饶人,做出一副要去追鄂焕的架势。

  幸好魏军屯长也走了过来,一鞭子抽在带头的士兵身上骂道:“不长眼的狗东西,没见着车上插的是安西将军家的旗帜吗?”

  “无妨无妨”,赵直笑着对屯长说,“安西将军交待过的,该检查就检查,免得别人说他闲话”。

  屯长陪笑道:“先生哪里话,整个关中谁敢说安西将军的闲话,不要命了么,下面的人不认识先生,还请别见怪”。

  “不怪不怪,以后少不得跟大伙儿打交道嘞”,赵直拿出一袋钱悄悄塞到屯长手中,“大伙儿辛苦,小小意思请大家喝壶酒,以后多照应”。

  屯长把钱袋揣好,大声招呼士兵们放行。

  赵直押着车进了城门,七拐八弯进了夏侯楙拨给自己的大宅。

  关上宅门后,两名民夫立即把守住,赵直径直走进正厅,没好气地埋怨:“你就不能收收脾气,不是跟你说了别和人起冲突吗,万一暴露身份,大家都得死在这里”。

  鄂焕憨笑道:“我按先生的吩咐,一个字也没说,我就是……就是瞪了那厮一眼而已”。

  赵直不理鄂焕,没好气的安排道:“大伙儿这几天分散出去,暗地里熟悉一下城里的道路和魏军部署,没事的时候都呆在家里不准随意外出,明白吗?”

  “喏”,众人抱拳应承。

  赵直随后前往安西将军府,向夏侯楙交割了货物清单,夏侯楙看后非常高兴:“好好好,你不知道,洛阳那些上次没买到货的人天天烦我,就连宫里的贵人们也托人来央我买糖,你这批货总算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了”。

  夏侯楙掏出一封文书递给赵直:“这是五百匹马的批文,待会儿我安排人领你去拿”。

  赵直小心问到:“将军,一次调这么多马出来,不会被人告发吧?”

  赵直是真心为夏侯楙担心,在赵骥发动奇袭前,他可不希望夏侯楙被罢免,曹魏在关中约有两万驻军,按照魏军八步二骑的配置比例,该有四、五千匹马,一次调拨五百匹难保不会引人注意。

  “哪个吃了豹子胆的敢告我,我可是陛下的姑父”,夏侯楙不以为意,得意说到,“实话告诉你吧,这些军马都是我用辎重营的驽马偷换出来的,一应手续都没问题,反正军中的马就是这个模样,了不起就是管马的人没养好,谁能硬说是调换过的”。

  “将军好手段”,赵直又说到,“我这次还想再买一批奴仆回去,蜀汉那边管得严,严禁买卖良人,好一点的奴仆贵得很”。

  “你自去买便是,我已经把府里的旗子给了你,谁敢拦你就告诉我”。

  赵直恭恭敬敬地又陪着说了几句话才离开,然后来到城外的魏军大营。

  不多时,一个身形富态的年轻人走出来,大模大样地问:“钱可准备好了?”

  “已经差人送到子臧将军的宅里了”,赵直躬身递上一封信,“这是夫人的收讫”。

  年轻人叫夏侯子臧,是夏侯楙的弟弟,他之前私下找到赵直想在贩糖的生意里插一手,夏侯楙本就和这个弟弟感情不睦,又贪心舍不得分出利润,霸着生意不肯松手。

  赵直怕夏侯子臧惹不起夏侯楙就给自己下暗绊,便提出从他手里收购马奴的建议。

首节 上一节 24/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