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25节

  “谅你也不敢欺我”,夏侯子臧转身挥挥手,一队士卒就押着一大群用绳子绑住双手的人,赶牲口般轰出门外。

  夏侯子臧指着说到:“髡(kun,一声)了头发的是北面掳来的匈奴,留发的是边地的汉民,全是年轻的壮劳力,都能骑马养马”。

  “不知可否把这些人的家眷一起卖给我?”赵直靠近夏侯子臧低声说,“我可以帮将军……”

  夏侯子臧听完面露喜色:“白色的纸?什么价钱?”

  赵直笑道:“将军还信不过我?保管大有赚头”。

  成都,尚书台,赵骥正在和马良交谈。

  马良和蔼问到:“不舍许久不来看我,今日如何得闲?”

  赵骥不好意思推脱说:“军务繁忙,我又没有兄长的才干,好不容易找到个能分担的人,偏偏又被兄长抢到尚书台来了,不然兄长把陈奉宗还给我,我保证天天来看望你”。

  “陈奉宗确实有大才,尚书台这么多人里面,就他总能明白我的想法,还能帮我查漏补缺,说实话,我现在可舍不得把他还给你”。

  “今日来找兄长,其实是另有要事”,赵骥转入正题,“我对北伐略有所思,想请兄长帮忙参详参详”。

  “那我敬听不舍高论”,马良对赵骥用兵的本事是信服的,他之前参加了丞相府内部对夷陵之战的复盘,整个战役过程一如赵骥所料,马良事后叹服不已,就连诸葛亮都深悔没有尽用赵骥之谋。

  马良以为赵骥是有先知之名,他哪知道其实夷陵之战对赵骥来说是开卷考试,甚至可以说是拿着答案在做题。

  赵骥跟马良说了诸葛亮率领主力出祁山,自己带偏师走褒斜道吸引魏军关中主力的想法。

  马良听后肯定道:“不舍此计可行”。

第61章 孟达反正

  其实,诸葛亮已经和马良探讨过北伐战略,赵骥本就是在诸葛亮的战略谋划中掺杂自己的小计划,自然显得处处都和诸葛亮想到了一处。

  赵骥说到:“此战的一个关键就是夏侯楙,我们一定要趁此人主持雍凉防务的时候出兵,如果曹魏换个其他人出镇关中,可能会多出许多麻烦”。

  “如果曹魏留夏侯楙统兵自然是好事”,马良沉吟道,“可曹魏是否另换他人也由不得我们呀”。

  “可以的”,赵骥解释说,“只要我们不流露出攻打雍凉的意图,曹魏就不会换将,所以一旦出兵就要雷霆一击,万万不可把大军久屯汉中,以免引起曹魏警觉”。

  “这……”马良已经知道,诸葛亮是打算带兵提前进驻汉中的。

  现在是汉中都督魏延兼着太守的职务,这是个不太会治理地方的武人,而且汉中的人口早就被曹操搬空,这几年朝廷虽然大量移民,但仍未恢复当初的元气,所以诸葛亮打算带兵先在汉中屯田,然后再举兵北伐。

  “我想请以本部兵马先行进驻汉中,协助魏延将军在汉中屯田,为丞相大军打点营寨、筹备粮草等,提前做好北伐的准备,待丞相举大军北上时,就不用在汉中停留太久,如此就能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我还想自荐统领偏师牵制关中魏军”,赵骥不好意思道,“但我人微言轻,所以才来求助兄长”。

  马良觉得赵骥说的有道理,汉中肯定有不少曹魏的探子,如果诸葛亮的大军如果在汉中屯驻太久,曹魏更换关中守将倒是小事,万一激起曹叡向雍凉增兵可就不好了。

  但马良仍然沉吟未答,因为借北伐逐步收拢军权是诸葛亮既定的策略,这也是理顺刘备死后军权分散的正确做法,魏延、赵骥等人手里的兵马都在剥夺的范围内,要是让赵骥统领牵制关中魏军的偏师的话,岂不是让他权柄更重,尾大不掉可不是什么好事。

  马良只说愿意替赵骥向诸葛亮进言,但成与不成不敢保证,同时劝说:“北伐事大,我想丞相定然偏向于起用宿战重将,不舍你还年轻,不愁未来没有立功的机会”。

  赵骥没有强求,谢过马良后就离去了。

  一个多月后,赵直带着五百匹河曲马和两百余名汉胡奴隶回到成都。

  赵骥去找杨洪帮忙给这些汉胡奴隶的家眷分配土地,杨洪之前在举荐柳隐出仕的事情上欠了赵骥的人情,而且蜀汉也一直都有招募流民垦田的政策,所以并不为难。

  杨洪手书一封给新任的广汉太守何祗,他是杨洪推荐出仕的故吏,何祗之前刚在汶山太守任上平定了当地夷人的叛乱,现在正在把这些夷人迁往广汉郡,顺手就把这些家眷纳入了授田的范畴。

  安置好家眷后,赵骥给这些汉胡奴隶上了户籍,将他们全部编入赵统麾下的骑兵,这些骑术醇熟的骑士将会是很好的游骑和斥候。

  剩下的一半马匹则用来在军中招募新的骑兵,交给糜照负责指挥。

  赵骥委托糜威给这些骑兵打造了马铠和重甲,考虑到他们才刚开始接触骑马,赵骥贴心的为他们配备了马镫和高桥马鞍,统一配备马槊作为武器,组成一支重骑兵,作为将来冲击陷阵的箭头。

  因为这些新人骑兵骑术生疏,赵骥采取了新的战术训练——墙式冲锋,最大程度发挥集体优势,借此弥补己方的单兵骑术劣势。

  无论中外,当骑兵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墙式冲锋都是殊途同归的必然选择,李自成用“三叠阵”击败了明朝最后的名将孙传庭,拿破仑也靠着类似的战术打得个人骑术更熟练的马穆鲁克骑兵满地找牙。

  至于这支新编的骑兵部队到底能不能在曹魏铁骑面前有一战之力,那就等到了战场再具体分析吧,有这支骑兵在手,至少可以唬住曹魏的骑兵在自己的步兵方阵前不要太肆无忌惮。

  赵骥积极筹备北伐的同时,诸葛亮也在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凉州攻略。

  马良已经向诸葛亮报告了赵骥的请战要求,诸葛亮此时心中已经有了属意的人选,但赵骥的请求倒也不是不能同意,只是要打个折扣。

  这段时间,诸葛亮一直在和孟达秘密通信,希望孟达能在新城郡反正归汉。

  孟达是关中扶风人,和法正是同郡的老乡,两人为逃避战祸进入蜀地,先依附刘璋,后来又投靠刘备,并带兵为刘备攻下房陵郡。

  孟达在房陵时因为拒绝出兵救援坐视关羽败亡,害怕被刘备治罪,又愤恨刘封的欺凌,干脆勾结魏军击败刘封占据上庸和房陵二郡叛降。

  孟达本来和曹魏的重臣夏侯尚、桓阶关系亲近,曹丕也很欣赏他,甚至把房陵、上庸两个郡合并成新城郡委任他为太守,封平阳亭侯。

  但随着曹丕、夏侯尚、桓阶先后逝世,孟达的待遇大不如前,临近的魏兴太守申仪又上书曹魏朝廷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孟达拥兵谋反,孟达内心恐慌,于是开始和诸葛亮暗通款曲。

  魏兴就是汉朝所设的西城郡,孟达降魏后,被曹丕改成魏兴的名字讨个口彩,蜀汉这边一般统称西城、上庸、房陵为东三郡。

  新城郡位处汉中东侧,中间隔着一个魏兴郡,从新城郡出发,可以沿着汶水威胁襄阳,战略地位很敏感,后来蒋琬主政蜀汉期间,就计划过攻打东三郡。

  诸葛亮觉得策反孟达不仅能在汉中东面拓展防御纵深,还能搅动襄阳这个魏、吴两方的痒痒肉,调动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荆州方向,遮掩蜀汉的北伐企图。

  诸葛亮此时正在犹豫要不要从汉中派出一支部队策应孟达,这支队伍的兵力不能太多,动静不能闹得太大,只需要和孟达东西夹击拿下申仪所在的魏兴郡就行。

  赵骥恰好在这个时候表露出提前进驻关中的想法,诸葛亮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合适的人选,赵骥麾下的五千人数量不多也不少,既足以配合孟达,又不会引起曹魏过于紧张,而且赵骥过往的战绩不错,就算打不下来也应该不至于损失太大。

第62章 相府论兵

  诸葛亮决定亲自面试赵骥,这个年轻将领屡立大功,马良、杨洪、赵云等人都对他赞赏有加,自己也曾采纳他游击湘西的奇计而向刘备推荐过他,可是二人同在成都却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诸葛亮派人通知赵骥到丞相府备询汉中防务,赵骥立即召集僚属开会商议。

  赵骥率先开口:“主公以为丞相此次召我究竟所为何事?”

  赵直说到:“我们借糖、纸生意往长安安插内应的事是禀报过相府的,诸葛亮犯不着特意召主公问对,难道他是想询问一下这件事的进度?”。

  “不会的,北伐之事千头万绪,诸葛亮哪有那么多闲工夫专门安排时间来过问”,郑度摇摇头,凝视地图良久,忽然指着东三郡的位置猜到,“会不会是因为这里?”

  郑度点出东三郡后,赵骥才恍然大悟,他当然知道孟达后来干出的事,于是肯定道:“必是孟达这家伙想重归大汉”。

  赵直笑道:“看来孟达在曹魏的日子也不好过,居然还想叛而复归,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他就不怕丞相跟他秋后算私账吗?”

  “私账?”赵骥疑惑道,“难不成孟达这厮以前还得罪过丞相?”

  杨戏在旁解释道:“先帝定汉中后,孟达由秭归北上攻打房陵,当时的房陵太守就是丞相的姐夫蒯祺,结果蒯祺被杀,丞相的长姊随后也郁郁而终,丞相自幼是由姊姊抚养长大的,他们姐弟情深,要说心中不恨,我反正是不信的”。

  “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地处汉、魏、吴三方交界,顺汶水而下又可以直达襄阳腹地,位置十分重要”,郑度手指点点地图,“更重要的是,子午道南端就在西城郡西北边,如果我们能占据住西城的话,施行子午奇谋时就能免去许多顾忌”。

  赵直、杨戏也点头表示肯定郑度的意见,都说如果诸葛亮有意让人出征新城的话,赵骥务必要全力争取。

  统一意见后,赵骥动身前往丞相府,今日不仅有诸葛亮在场,丞相府的属官向朗、马谡、杨仪、费祎等人也都列席,看来问对的对象不止自己一人。

  丞相长史向朗作为相府属官之首,先行通报了孟达请降的事,诸葛亮接着才发言:“孟达虽然表示了投诚的意思,但却迟迟拖延,不肯公开竖起大汉旗号,我有意派出一支人马前出东三郡,逼迫孟达尽快起兵,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杨仪环视一周,说到:“孟达乃是不忠反复的小人,根本不值得信任,依我之见不理为妙”。

  马谡颔首赞同杨仪的意见:“东三郡易进难退,出兵的风险不小,而且三郡地贫人稀,犹如鸡肋,攻之无益”。

  “不如……”费祎补充道,“不如暗中将孟达将反的消息放出去,让他们自相攻伐,如何?”

  诸葛亮抚须点头,显然心中认可众人的说法,他为人素来谨慎求稳,在本来的历史中,他就没有出兵接应孟达。

  赵骥见在场的人都反对出兵,心中着急,于是开口说到:“末将以为该当出兵”。

  场中诸人一时间都把目光集中到赵骥身上,丞相府的这些属官们都没真正领兵打过仗,很好奇这位据说腹有良谋的年轻将领会说些什么。

  赵骥清清嗓子,向诸葛亮行了一礼,又向杨仪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杨参军刚才说孟达是反复小人……”

  杨仪不等赵骥说完,就打断反问到:“难道他不是?”

  “他当然是个小人”,赵骥并不因为被打断说话而生气,“正因为他是个小人,所以才该去救”。

  “孟达能在上庸、房陵自据一方,所恃者无非就是他的四千户旧部,一旦折损过大,就会被曹魏朝廷夺权,所以他一定会自保实力,不会为了曹家的利益攻打汉中,要是把孟达兵败身死,那汉中就必须要在东面增兵防御”。

  赵骥又转向马谡行了一礼:“马参军说东三郡贫瘠,取之无益,骥以为不然,恰是因为当地少粮,所以曹魏大军要想攻占房陵,就必须速战速决,而我只需留下少量兵力凭借坚城死守,就不仅能控制东三郡,还能牵制襄阳魏军不敢轻动”。

  赵骥再转向费祎行礼道:“至于故意泄露孟达意欲归汉的消息,骥以为该选在我军进军西城郡的时候,逼迫孟达与我并力”。

  赵骥说完,转向诸葛亮道:“鄙陋愚见,请丞相和诸君斟酌指正”。

  杨仪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不服气赵骥驳斥自己的意见,于是又辩道:“孟达奸诈,就算朝廷出兵救了他,他也定会继续拥兵自重,不会真心归附朝廷的”。

  赵骥笑道:“那岂不正好,就留他在房陵、上庸帮朝廷挡住襄阳方向的威胁”。

  杨仪哑口无言,左思右想又想不出辩驳之词,只好忿忿扭头不看赵骥。

  诸葛亮沉思片刻,问赵骥:“不舍以为出兵多少就能拿下魏兴郡?”

  “骥自请领本部五千兵足矣”,赵骥出列请战,“但请丞相尽快做决定,否则等魏将司马懿击败孟达就来不及了”。

  杨仪总算抓住了赵骥的漏洞,当即驳道:“无知,司马懿驻军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房陵一千二百里,司马懿要想出兵攻打孟达,光是表奏曹叡文书往来就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哪有那么快”。

  赵骥不答,只是静静等待诸葛亮的决定。

  诸葛亮捏着手指,显然心中正在计较,半晌后,他眼神一振:“好,就由不舍领本部兵去,记住,你要疾进慎战,孟达救得了就救,救不了就退回汉中,我会行书魏延,令他做好接应的准备,你万万不可贪功冒进、轻损人马”。

  赵骥大喜,领命而去,杨仪不满道:“丞相,赵骥轻浮贪功,何不另派他人领兵,我看伯松就是个合适的人选”。

  诸葛亮现在还没有生下儿子,伯松是诸葛亮过继诸葛瑾的次子诸葛乔的字,杨仪这时提出诸葛乔,纯粹是想借诸葛亮的爱子之情来给赵骥使绊。

第63章 发兵安阳

  诸葛亮一眼看穿杨仪的小心思,但他并不戳破,只淡淡说:“朝廷遣将自有法度,伯松从未上过阵,哪能刚入仕就独自领兵,赵不舍既然已对此战思虑周全,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

  “威公,等赵骥收复东三郡后就该大举北伐了,我让你署府事,就是要借你的大才来镇抚后方、筹措粮饷,你要多放些心思在大事上”,诸葛亮打一棒子给颗糖,听得杨仪心花怒放,不自觉间把自己当作了诸葛亮之下的第二人。

  赵骥回到宅中,立即召集幕僚和麾下众将公布了出兵的消息,杨戏负责对接丞相府领取兵械粮草,阎宇负责率领柳隐、句扶、孟琰诸部按期开拔,自己带着郑度在赵统、糜照两部骑兵的护卫下,先行前往汉中勘察地形和搜集情报。

  赵直则留下继续跟进长安的潜伏计划。

  赵骥一路疾风赶到汉中,刚进南郑县城就直奔汉中太守府,却被告知魏延不在府衙,他平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呆在城外的大营里。

  郑度年迈,一路奔波实在受不了,说什么也不肯再陪赵骥跑一趟了。

  赵骥无奈,只得调转马头独自再去军营找魏延。

  魏延身材魁梧,壮得活脱脱就是一头大狗熊,他没给赵骥什么好脸色,自己厮杀半生才当了个汉中太守,他年纪轻轻的凭什么,就凭他打败过步骘那个废物和南中的蛮子。

  在魏延的眼里,蜀汉内部能称得上名将的也就关羽、张飞等寥寥数人,其他的都算个屁,攻打东三郡这样的好事居然不交给自己,真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丞相是怎么当的。

  赵骥放低姿态,礼数周全,毕恭毕敬地问到:“敢问魏将军,东三郡那边现在形势如何?”

  魏延白了赵骥一眼,像上司训斥下属般说:“为将者不明军情如何打仗?你随口下个命令,士卒们可是要拿命去拼的”。

首节 上一节 2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