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27节
但这些担忧不仅不能说出来,赵骥还必须得装出信心满满的样子:“曹魏也是快完蛋了,我本来还认为光复天下怎么也得两代人才行,现在看来有个十来年也就够了”。
句扶和孟琰一齐好奇道:“此话怎讲?”
“因为曹魏没人才了呀,宿将都死光了,要是夏侯尚还在,我可能还需忌惮几分,现在居然让司马懿这个书生来主持襄阳军务,不完蛋才怪”。
第66章 房陵内讧
赵骥引导句扶和孟琰说:“你们想呀,司马懿轻兵掩袭房陵,千里疾进能携带多少点粮食,不是纸上谈兵的腐儒能干得出这么没脑子的事?”
句扶听完哈哈大笑,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领军,你现在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那能一样吗?”赵骥解释说,“我们虽然带的粮也少,但房陵城里有粮呀,只要我们抢在司马懿之前冲进城去,且看谁熬得过谁”。
说完,赵骥向正在休息的士兵们昂昂头示意说:“明天路上一级级把我刚才说的这番话传下去,让大伙儿都知道,最多也就剩两天的路程了,行军再累也总好过打败仗,明天大伙儿都再加一把劲,到了房陵叫孟达那厮请客”。
句扶、孟琰哄然大笑。
次日鸡鸣时分,赵骥率部再次启程。
另一边,魏军大营中士兵们也正在列阵,他们这次来得急,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主将司马懿也没有下达就地伐木打造云梯、冲车等器械的命令,士兵们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使用简易的木梯蚁附攀爬。
这种过于简单的攻城方法使得魏军付出了极不划算的伤亡比,士兵们只能用盾牌顶着城墙上不断扔下来的石块、砖头冒死往上攀爬,但往往爬到一半,就会被守兵用拆掉民房大梁弄来的圆木推翻掉。
在司马师率领由部曲组成的督战队的威慑下,士兵们眼见着同伴的人头血淋淋的用尖竹插在身后,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上冲,在受挫后再呼啦啦的退下来。
好在魏军人多,足足是守军的十几倍,可以轮番发起进攻,达到一定的损伤后就会后撤休整,房陵守军却因为兵力匮乏得不到休息,加之本来就准备得不充分的守城物资也消耗得七七八八,城头逐渐呈现出险象环生的败势。
攻城的魏军攻得难受,由于缺少大型器械,无论兵将都是一肚子有劲使不出来的郁闷,只能靠着堆人头来和守军拼消耗
好不容易挨到天暗,随着魏军中军响起鸣金声,攻守双方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房陵城头,孟达的外甥邓贤凝视着潮水般的魏军眼色黯然,他扶着女墙久久不语,连李辅走到他的身边也没发现。
“咳咳”,李辅假意清清嗓子打断邓贤的思绪,“魏军来得太快了,我们兵马未集、城池未固,也不知道明日还守不守得住”。
李辅是关中人,和孟达是同乡,他自幼随父亲为躲避兵灾逃到了益州,外地人逃难到了益州后,和本地人争夺资源、矛盾激烈,只能抱团求生存,这也是所谓“东州系”的由来。
在刘焉、刘璋父子的刻意利用下,东州人和益州人甚至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东吴名将甘宁就是发动叛乱失败后才逃去荆州的。
孟达投靠刘备后,被授予了四千户东州兵,李辅就是其中之一,他跟着孟达先驻守南郡,又攻克宜都郡,最后北上房陵至今,因为作战勇猛又与孟达同乡,所以才二十出头就提拔为统兵千人的校尉。
邓贤抱拳作礼问到:“李将军部下伤亡很大?”
“还行”,李辅苦笑着说,“死的加上重伤上不了阵的也就折了一半人,嘿,跟其他人比算是少的”。
邓贤心头一沉,他统领的是舅舅孟达身边的亲兵,作为机动预备兵力,他部下的伤亡虽然也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但跟李辅比可就好多了。
古代封建军队的伤亡承受能力相比现代军队差得多,能在承受十之一二的伤亡还不崩溃的,就绝对可以称得上强军了,邓贤部下的伤亡达到了三成,没想到其他将领居然更惨。
守城的孟达军守得极为艰难,攻守双方军力差距过于悬殊,但守军全都家在本地,全家老小都在自己身后,他们畏惧魏军破城后祸害妻儿父母,全凭一口气才撑到现在,不然早就投降了。
李辅长叹道:“我正妻一直未孕,新纳的妾室去年刚给诞下一个儿子,模样长得很是可爱,我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回家后能抱着儿子逗上一逗,每当听见小家伙‘咯咯咯’的笑音,我就觉得像是吃了蜜一样甜” 。
李辅听完心沉得更重:“我死了倒是无所谓,就是可怜我那孩儿才刚行了冠礼,还没成家生子嘞,我家这小子读过书,跟他老子不一样,本以为家里能出个文官,唉,早知道当初就不该把他带在身边一起来房陵这个鬼地方”。
要是魏军破城的话……反贼的儿子就算不死,也只剩下一辈子与人为奴的命运了。
李辅看着邓贤的面部痉挛抽搐,暗暗攥紧腰间的刀柄,小心说到:“咱们要是不想害了全家性命,就必须得想点办法才行”。
办法?邓贤被李辅这句话猛的震醒,下意识的伸手握住刀柄,厉声问到:“你想做什么?”
李辅面色阴鸷,随他同来的几名部下本来站在远处,见到李辅握刀后,此时已经不声不响的悄悄围了上来。
邓贤眼睛一瞪,“唰”的拔刀出鞘怒喝到:“舅舅他待你不薄,你居然想背叛他?”
父母去世后,少年时期的邓贤就离开关中的平陵老家,南下益州投奔舅舅孟达,孟达一直把邓贤当作儿子般看待,不仅抚养他长大成人,还给他娶妻成家,甚至将亲兵部曲也放心交给邓贤。
沉默片刻后,李辅忽然松开握刀的手,挥挥手示意围上来的士兵们退开。
“我知道孟将军是你至亲”,李辅对邓贤按刀戒备的动作视而不见,上前一步狠狠盯住他,疾声说到,“那你就没有想一想你的儿子?你可以尽忠尽孝,可他以后怎么办?是被砍下头吊在城门,还是给那些世家大族当一生的奴仆?”
邓贤浑身发抖,身上的甲叶微微颤响,但按在刀柄上的手却始终没有拔出来,显然是被李辅刚才那番话重重击中了心坎上最软的那块肉。
第67章 援兵抵达
李辅摊开双手,示意自己无心伤害邓贤:“不是我没良心要害孟将军,但现在的形势你也看到了,城破后孟将军肯定是难逃一刀,左右都没有活路,奈何要拖上你我的全家性命”。
邓贤统率着孟达身边的亲兵,是房陵最精锐的力量,如果不把邓贤拉到同一边,少不得会有一场厮杀,李辅并有独自成事的把握。
“你就真的一点不念着自己的儿子?舅舅当真就比儿子还亲?”李辅见邓贤的态度已经有所松动,于是又抛出诛心之语。
邓贤昂首仰天,双目紧闭,脑海中又浮现出儿子可爱的天真笑容,他终于长叹一气,慢慢松开握刀的手,流着泪哭泣道:“好吧,我答应了”。
……
房陵县西北方向三十里外,汉军藏身于一片小山包后休憩,士兵们有的在揉着酸胀的小腿,有的就地躺倒假寐,有的将滇马驮着的辎重卸下恢复马力。
两天跋涉三百里路程,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封建军队的极限,在接受了一年时间的行军训练后,加上赵骥不惜重金购置的滇马辎重营,他麾下的这支部队现在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夏侯渊当年“三日五百、五日一千”的急行军记录了。
之所以在距离房陵三十里的位置停下,一方面是为了恢复士卒体力,更因为这是敌方探马前出巡逻的最大距离,古时封建军队一般每日只能行军三十里,所以通常把探马放出三十里,就能够有效防备己方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敌人偷袭。
赵骥已经往房陵方向派出了哨探,他现在深入敌境,就像是一只群狼环视下的小白兔一样,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不会让自己成为司马懿功劳簿上的一笔,在打探清楚房陵攻防战的情况前,冒冒失失的发动攻击无异于自杀式的赌博。
孟琰走到赵骥身边,轻声说:“领军,已经探清楚了,房陵还在孟达手里,魏军把城四面都围了,没留口子”。
“一个口子都没留?”赵骥猜想司马懿大概是不愿意让孟达突围逃跑吧,毕竟孟达在房陵经营多年,在其余各县还有不少驻军,如果被他逃进大山打游击,再想剿灭可就费劲了,只有斩杀了孟达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但司马懿四面围城也给赵骥带来了一个难题,就是必须先击破一面魏军才能进入房陵。
“房陵城头情况如何?”
“天色太暗看不清楚,探哨也没办法靠得太近,怕被魏军发现,不过估计情况不太乐观”。
赵骥不解道:“为什么说不乐观?”
“探哨在魏军大营附近的一处山脚下发现了掩埋阵亡士卒尸体的地方”,孟琰解释道,“粗略估算有两千多具,魏军损失很大,所以我猜想守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赵骥心中震惊,司马懿还真是不拿士卒的命当命呀,就算按三比一的伤亡比来算,魏军阵亡两千人的话,也应该还会有六千人的伤兵,损失已经达到了差不多四分之一,如果是野战的话,魏军早就崩溃了。
司马懿在后世给人的一般是个老乌龟的印象,其实他原本也是侵掠如火的用兵风格,在接替曹真出镇雍凉后,不顾部下劝阻,非要和诸葛亮野战决胜,结果不仅坑死了张郃,还在卤城之战中被诸葛亮打出了心理阴影,然后才变成了不动如山的保守风格。
句扶凝思片刻,建议说:“不如领军随休明溃围入城,我在城外据山扎营,内外互为犄角,魏军粮少,我军只需守上几日,他们就只能撤兵”。
孟琰则说:“孝兴所言不妥,此战本就敌众我寡,如果分兵就会进一步摊薄兵力,还不如全军一起突击进城”。
两人意见不同,齐齐看向赵骥,等他做出决定。
赵骥心中另有一层担忧,魏军有数万之众,而己方不过三千余人,如果不能一次性顺利杀透魏军围城的营寨,一旦被缠住,就会引来魏军主力增援,最坏的情况就是被包围聚歼在城下。
而且,历史上的房陵并不是被攻破的,而是李辅和邓贤杀死孟达后开城投降的,赵骥相信,只要自己能出现在房陵守军的视野内,为他们分摊一部分魏军的压力,看到援兵到达的房陵守军是能够坚持更长时间,直到司马懿粮尽的。
赵骥思虑停当,问到:“房陵城外可有足以拒守的地势?最好是在能让城里的人看得到的地方”。
“有”,孟琰点点头,“房陵县城本就环山而建,城西南十里就有一处矮丘,虽然不甚险峻,但丘顶平坦可以屯兵,山丘背面还临着一个水潭,我军可以抢占此山,在魏军反应过来前抢筑工事,应该不难守上一段时间”。
赵骥信得过孟琰的战术眼光,毕竟是历史上以五千步兵抗住过司马懿数万骑兵攻击的猛将,于是他当即决定孟琰部先行,句扶部在后,全军出动抢占地利。
深夜,魏军大营中,司马懿已经睡下,却被司马师轻声唤醒:“父亲,父亲,房陵城中有变”。
司马懿惊坐而起,但随即稳住心神,用平淡的语气问到:“何事?”
“房陵城头缒了人下来,手持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的信,说是只要朝廷赦免他们的罪过,就愿意提着孟达的脑袋开城投降,只是他们需要时间部署,想请父亲宽限一两日”。
司马懿取信看完,吩咐司马师说:“告诉来人,要降就在我军明日攻城前降,我是不会停止攻城的,但只要他们肯献城,本将军就只罪孟达一人,与他人无干,让送信的人赶快连夜回去报讯”。
司马师犹疑问到:“其中会不会有诈?”
“房陵守军伤亡惨重,这一点是瞒不了人,城里的人早晚撑不下,我料来这几日也该有人来暗通款曲了”,司马懿自信道,“何况无论他们降不降,我军明日都会继续正常攻城,他们真心请降自然最好,就算是使诈,也不会妨碍我军进攻”。
第68章 仓促交战
司马师领命出去,跪在大帐外的使者再三恳求宽限时日,司马师都咬死了不答应,使者怕误了事,天亮了可就不方便回城了,只好含泪起身返回房陵。
使者离开不久,司马懿重新躺下,但被搅醒以后却再也难以入梦,正在辗转反侧间,忽听得帐外探马急报:“报!南营外发现汉军援兵”。
司马懿惊坐起身,只错愕了片刻,就回过神来厉声命令:“快!马上让骑兵出击缠住蜀军,步兵随后跟上”。
不多时,司马师领着数百骑兵从大营呼啸而出。
司马懿的反应虽快,但相较突袭而至的汉军始终还是晚了一步,等司马师赶到时,蜀军已经占据了一处矮山,借着月光隐约可见山腰上有大量士卒正忙着挖掘堑壕和布置鹿角。
司马师只稍微思考片刻,就毅然下令:“全军下马攻山!”
蜀军选择的这处防守位置很好,山头虽然不高,相对海拔不过百余米,但好在山势陡峭,犹如刀砍斧劈一般,只有一条缓坡可供通行,却也不是骑兵能直接乘马冲击的。
司马师亲自带队发起攻击,骑兵金贵,培养一个合格的骑兵的花费足以养得起十个步兵有余了,何况骑兵又只装备了轻甲和软弓,失去机动性后战斗力反而不如步兵,本不适合用于攻山,可司马师已经顾不得这些,只要能趁着蜀军立足未稳撕开一个缺口,就能为后续到达的步兵主力提供攻击通道。
山腰处的孟琰也发现了山脚的魏军,立即带领本部八百弩手向前,剩余步兵继续加快修筑工事。
目视魏军进入射程后,孟琰冷冷喊道:“放!”
山坡狭窄,魏军不得不列成密集阵型抢攻,又缺少步兵所用的大盾,只能以防护面积有限的圆形骑盾遮蔽身体,汉军三排弩箭射出,立即射倒一大片,坡道中顿时充斥着一阵阵响亮的哀嚎声。
司马师眼色凛冽,挥刀砍翻一个转身逃回的骑兵,严厉呵斥道:“后退者,斩!”
魏军骑士盯着司马师手里血淋淋的刀,只要呐喊着再次冲向山头。
孟琰看着返身的魏军冷笑一声,下令弩手依照训练时的条令,分作三列轮流射击,哼,几百下了马的骑兵也敢攻山,老子倒要看看是你人多还是我的弩箭多。
在汉军的弩箭封锁下,魏军骑兵根本无法冲击到短兵肉搏的距离内,眼看着麾下兵力折损不轻,但司马师根本不为所动,依旧逼迫士兵们继续进攻,在他眼中,汉军远来疲惫,工事也没修好,自己哪怕能在主力到达前多消耗些汉军的体力和弩矢也是值得的。
司马懿没有让司马师等太久,军司马州泰很快就带着一千步兵赶到了战场。
州泰本是荆州刺史裴潜的从事,在司马懿驻防宛城后作为裴潜的使者前去汇报工作,结果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所以司马懿此次讨伐孟达特地把州泰召至麾下担任向导和前锋将领。
州泰一到战场就听到了半山腰的喊杀声,他毫不犹豫就做出了和司马师一样的决定,立即指挥部队发起冲锋。
魏军步兵加入战斗后,原本不利的形势迅速得到好转,州泰下令让士卒举着大盾在前,缓慢而坚定的向前推进。
见到汉军弩手的射击效果大减,孟琰马上下令步兵停下手里的活儿,借助地势的高低落差在弩手的掩护下在前列阵,同时安排部分士卒攀上缓坡两侧的陡壁,砍伐树木、推倒落石堵塞道路。
在州泰的严令下,魏军步兵冒着弩矢落石死命前进,汉军来得仓促,檑木滚石准备不足,虽然给魏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和杀伤,但还是让魏军进入到了肉搏的距离。
赵骥得知魏军居然在短时间内就组织起了兵力攻山,立即带着正在扎营的句扶部赶来支援,山道狭窄容不下大军展开,赵骥直接让句扶接替孟琰之前的任务,就在孟琰部的身后埋头挖掘壕沟和布设鹿角。
句扶建议说:“魏军攻势太急,我军远来疲惫,全凭一口气撑着,恐怕难以久战,不如先立栅栏作为阻隔,阻挡魏军直接与我军肉搏,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长矛手的优势,也能让士卒利用栅栏轮换休息”。
“行,就按你说的办”,在临阵指挥方面,赵骥还是更愿意相信句扶的专业眼光,毕竟自己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军事培训,也没有太多临阵搏杀的实际经验,自己之前参与战事时也是把一线指挥权交给手下的将领们的。
于是乎,这场对双方来说都是突如其来的夜战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孟琰部在前面死命拼杀,句扶部就在他们的身后伐木立寨,忙着干起了土木活儿。
房陵城头的邓贤和李辅刚把派去魏营的使者吊上来,就听见了远处的喊杀声,两人震惊,连忙问使者:“魏军那边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