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50节

第132章 暗地交易

  听到赵骥要在府中设宴款待自己,狐忠暗自会心一笑,终究是个年轻人啊,到底还是扛不住诸葛亮和李严两个大佬相争所波及的压力,看来今天的宴席上应该就能看到这位新近崛起的镇东将军会下注何方了。

  狐忠刚到门口,就看见一个面目俊朗的陌生年轻士人早守在门前拱手行礼道:“狐参军辛苦了,这边请,镇东将军已在府内恭候多时了”。

  狐忠还了一礼,问到:“阁下是?”

  狐忠记忆力极好,虽到关中不久,但已能清晰地记得赵骥身边每位幕僚的样貌和姓名,能替赵骥在门口迎客的肯定是他的亲信,但之前自己绝对没有见过面。

  不应该呀,狐忠寻思,自己从江州出发前是做过功课的,对关中重要幕僚的基本信息都是有所掌握的,但没有和眼前的年轻士人对得上的。

  “在下汝南陈祗,字奉宗,先前在尚书台为郎,现忝掌河东太守”。

  “久仰奉宗大名”,狐忠不知道陈祗之前在赵骥幕中效力过,心头很是奇怪赵骥怎么会安排一个初来乍到的人迎接自己,而且这人还是刚才从成都来关中的。

  带着满腹疑惑,狐忠在陈祗的陪同下进了正厅参加酒宴,酒宴上自然全是一些场面话,狐忠也无心吃喝,只等宴席结束后赵骥跟自己交底。

  孰料酒宴结束时,赵骥竟然谢客后就径自一人回后堂了,全然没有找狐忠谈话的意思。

  正奇怪间,陈祗走到狐忠面前客客气气的说:“镇东将军不胜酒力,故而遣我来送参军”。

  狐忠一怔,但随即便恢复常色点点头说:“那就劳烦陈君了”。

  两人既不骑马也不乘车,在侍卫的远远保护下在街上信步而走。

  “某有一事不解,还望参军解惑”,陈祗先开口道,“中都护奉天子遗诏统内外军事,本该统领全国之师挥兵北伐,可如今却让军权旁落相府,困守江州一地,麾下兵不过两万,如此岂不辜负先帝托孤之望”。

  李严虽说是托孤重臣,但你们现在手头没有实力,凭什么让我们跟你合作。

  “中都护之所以不争军权,不过是不想祸起萧墙败坏国事罢了,非不能,实不愿矣”,狐忠不以为然的笑笑说,“既然陈君知道中都护是托孤重臣,那想必也该清楚他在朝堂上说话的分量,试问谁敢拿中都护的意见置之不理呢”。

  狐忠说完盯着陈祗又道:“陈君久在尚书台,应该清楚若是在朝堂上无人护翼的话,即便战功再大也还不是得任人摆布”。

  别小看托孤重臣四个字,李严再落魄,那也是整个蜀汉唯一有资格能和诸葛亮讨价还价讲条件的人,而且你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能帮着在朝堂上发声的人。

  陈祗没有马上接话,默思片刻后才又开口另起话题说到:“狐参军可知为何我一到关中就能得到镇东将军的信任吗?”。

  “我曾在镇东将军幕中为僚,那时将军还只是个领兵数千的中监军而已,后来我虽出仕尚书台,但数年间却一直暗中为镇东将军奔走,由是才得将军以心腹待之”。

  狐忠这才恍然,难怪赵骥会派陈祗来和自己交涉,而陈祗这番话的意思也很明白,平白无故的,赵骥才不会因为李严几句话就傻到去跟诸葛亮作对,你好歹真金白银的拿出点诚意来。

  看来不先给点甜头当定金的话,赵骥是不会有动作配合李严的,狐忠胸中早料到了这一着:“陈君有幸,得镇东将军看重,年纪轻轻就出任一郡太守,可其他人的宦途就没陈君这般顺利了,我观度公、直公等俱是大才,却只能以白身为镇东将军效力,如此岂不可惜”。

  郑度、赵直等人虽然在赵骥身边话语权很重,但他们的身份属于私人聘请的幕僚,没有朝廷认可的正式官职,除非……赵骥获得开府治事的权力。

  开府治事可不是什么小事,这代表着你能在官方的许可下组建一整套直属于自己的行政机构,只有最有权势、最得皇帝信赖的大臣才能获得开府的权力,而现在的蜀汉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有此资格,连李严自己都没有。

  陈祗虽然猜到李严为了拉拢赵骥肯定舍得下血本,但他怎么也没想到会玩得这么大,他现在倒是好奇起来李严打算怎么帮赵骥获得开府的权力。

  交易达成,陈祗送走狐忠,然后返回赵骥府中,把自己和狐忠的交谈经过讲了一遍。

  赵骥听完笑道:“还好有奉宗你在,不然我可听不懂你们这些读书人话里面的道道”。

  陈祗恭敬回答:“人居其位、各尽其才方是人主之道,我被派去谈这些弯弯绕,正是主公有识人之明矣”。

  “不用拿好话捧我,你陈奉宗的才能可不在这些小用处上”,历史上的陈祗能把刘禅和姜维都给哄得高高兴兴的,吹捧本事堪称一流,但赵骥认为陈祗的行政能力绝不是一句马屁精所能遮掩的,“河东郡产铁和煤,又有盐池,你到任后要尽快把这些产业搞起来,我现在可是急等着钱用”。

  自从马良私下帮着赵骥委任雍、益二州士人在关中为官后,诸葛亮就以生病的理由免去了李恢俫降都督的职务,而新上任的张翼严重缺乏治理地方的经验,只会单纯使用暴力手段来打击私贩铁、糖的行为,搞得整个南中四郡现在到处都是叛乱,赵骥的生意自然也就没法做了。

  加上杨仪阻断了汉中到关中的商路,就连益州士族也没办法私下卖粮给赵骥了,关家纸坊赚的钱也送不来长安,搞得赵骥现在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粮继续扩张,单靠关中的产出只能守住现有的领地不丢。

  “奉宗,关中是我的粮袋子,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把河东郡变成我的钱袋子”,赵骥拍拍陈祗的肩膀,“有了钱有了粮,我们才有本钱再为朝廷立新功嘛”。

第133章 再见丞相

  回成都结婚前,赵骥必须安排好关中的分工。

  赵骥每次出征打了胜仗,作为副手的阎宇都能在报功文书里得到个“留守有功”的记录,现在已经累功升任安北将军,按赵骥的惯例,阎宇这次依旧负责起了赵骥不在时的关中全面防务。

  阎宇的优点是忠诚,不是战场争锋,除了留下郑度、赵直、张表、杨嚣等全套幕僚辅佐他外,赵骥还留下柳隐守潼关,句扶守安邑,张嶷顶在河东郡北面最前线的闻喜县防备并州魏军,孟琰顶在河东郡南面最前线的陕县防备洛阳魏军。

  至于治民的事,赵骥不打算干涉蒋琬,蒋琬现在把诸葛亮那套直接照抄到了关中,只要他不插手人事,赵骥乐得让新提拔起来的官员们跟着蒋琬好好学习一下。

  一切安排妥当后,赵骥在关兴的护卫下启程往成都而去。

  从关中到成都必须经过汉中,赵骥到了汉中后自然没道理不去请见蜀汉事实上的最高掌权人诸葛亮。

  自北伐出兵后,赵骥还是第一次和诸葛亮再见面,诸葛亮看在赵云临终前嘱托的份上没有治赵骥擅自出兵的罪,避免了内部矛盾的公开化,但心知肚明的赵骥在见到诸葛亮的面后还是有些抬不起头。

  诸葛亮倒是没提这茬,反而温言夸奖:“不舍长进了,关中一役你打得很好,就连子龙都给我写信推荐你接手关中军事”。

  赵骥脸一红,连忙俯身请罪:“丞相,我…我…”

  诸葛亮微微一笑,伸手扶起赵骥止住他后面的话:“你夺取关中乃是于国有利的大功,我是为国惜才才任你为将都督关中的,年轻人嘛,难免贪功冒进,知错能改善之善也”。

  诸葛亮循循劝导道:“这次你阵斩曹真、夺取河东又是大功一桩,朝廷之所以没有升你的官职,是我考虑你晋升太快,怕你以后赏无可赏,所以才用天子赐婚这种方式酬功,其中的这份苦心你可明白?”

  “我明白的,请丞相放心”,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诸葛亮说话时和颜悦色,并没有摆出上位者的姿态斥责或威胁,但赵骥一到诸葛亮面前就不由自主地收敛起了平时的嚣张,变成了一个听说听教的乖宝宝。

  “好”,诸葛亮慢慢踱步转过身去不看赵骥,“你久在关中,我们难得见面,你可有话要跟我讲?”

  这句话显然是要赵骥坦白交待自己还背着诸葛亮做过什么错事。

  “我…”赵骥一愣,关中但凡重要点的事情都是和身边的幕僚商议进行的,这些人绝对都值得信任呀,不然自己也不可能瞒过诸葛亮擅自出兵关中。

  难道是蒋琬打我什么小报告了?赵骥在脑中快速回忆蒋琬能知道的自己干过的事情,然后老实坦白:“蒋刺史刚来关中时,我和他争过权,用了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但是…但是后来我们和好了,现在配合得不错”。

  背对着赵骥的诸葛亮面露失望,他闭眼仰天长吁口气,然后才回身笑着说:“知错就好,军民分治乃是朝廷规制,我把公琰派往关中也是为了给你帮手,他是理政的好手,你俩一文一武要是配合得好,那关中就可无忧矣”。

  诸葛亮显得有些疲惫,意兴阑珊地挥挥手:“你去吧,我明日要外出视察水利,你不用跟我辞行,自去罢”。

  离开汉中,赵骥沿金牛道直奔成都,一进城,他就去关府找关嫣商量婚事怎么办。

  哪知大咧咧的关嫣这次守礼得很,不仅不准赵骥进关家大门,还连话都不肯递一句。

  关兴替自己姊姊解释说:“成都坊间多有关于姊姊婚事的传闻,特别是我走之后,姊姊一人守在家里压力很大,生怕别人说我们关家是武人不通礼仪,还请将军多多体谅”。

  “娘的,谁敢嚼老子的舌头,安国,马上召集兵马,我要上门去理论”,关嫣为了支持关中战事,一直抛头露面四处奔走为赵骥筹集收粮,被那些所谓的名门闺秀说了不少闲话,赵骥知道关嫣这都是被自己连累的,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算了,姊姊也知道将军的难处,她没有怪过将军”,关兴按住赵骥不让他动刀,“现今天子赐婚也算荣耀,何必多生事端反会惹得姊姊不快”。

  赵骥一路走到现在,关家可是出力最大,关嫣更是背着风言风语的压力默默支持,赵骥知道关嫣最好面子,她最初也是为了洗刷关羽战败的耻辱才资助自己的,既然如此,那就办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好好热闹一番吧。

  赵骥当即亲自登门请出太常杜琼、祭酒尹默、劝学从事谯周为自己打点婚礼,这三人都是益州大儒,有他们主持婚事,我看谁敢说老子的婚礼礼数不对。

  杜琼的儿子杜祯现在就在关中任县令,尹默、谯周也有族人依附赵骥,自然乐得套近乎。

  赵骥又写下请柬把成都的高门显贵请了个遍,天子赐婚,而且女方是元老勋贵,男方更是在关中说一不二的一方重将,谁敢不给这个面子,特别是益州和关中的世家大族们,平时巴结都巴结不上,很多外郡世家甚至不请自来。

  到了婚礼当天,成都头号重臣尚书令马良作为天子代表亲自出席并当了主婚人,远在汉中的丞相诸葛亮派了留府长史张裔作为自己的代表送来蜀锦作为贺礼,太后吴氏给关嫣赐下御用饰品,就连不便到场的皇帝刘禅也叫黄皓带了“天作佳偶”四字御笔当礼物。

  喜宴过后,赵骥来到婚房揭去关嫣的盖头,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此刻倒是娇羞异常,紧张得浑身微微发颤,好在赵骥是后世穿越而来,熟知男女之事,这才引导着关嫣免去了一场手忙脚乱。

  第二天,赵骥还没从当新郎的温馨中缓过来,关兴就急匆匆地拍起了门。

  赵骥对这个不懂事的小舅子有点不满,但关兴在门外的话却让他不得不赶紧从温柔乡里爬了出来:“李严上书朝廷,要求分五郡设立巴州”。

第134章 葛李斗法

  眼瞅着诸葛亮和赵骥在北边攻城掠地,蜀汉名义上的军方一把手李严再也耐不住寂寞了,他给朝廷上书要求分出益州东边的涪陵郡、巴东郡、巴西郡、江阳郡和巴郡增设巴州,由他来出任刺史。

  赵骥闻讯生怕李严在奏疏中拿自己当幌子,连忙去到尚书台拜访马良打听打听,马良打趣道:“不舍忧公如家,连房中新妇都不顾就来操心公事了”。

  马良把赵骥引入公厩,哪知侍中同录尚书事的费祎也在场,三人客套几句后,马良先问费祎:“文伟,你觉得李严这是何意?”

  费祎朝马良作了一揖回答:“李严当知朝廷绝无可能分设巴州,他不过是坐地起价,等着朝廷还价罢了,李严必然还有后手”。

  马良又问赵骥:“不舍呢?你觉得该怎么回复李严”。

  赵骥瞥暼费祎:“我不过一个外镇武将,今天是来答谢季常兄昨日为我主婚的,不敢妄言朝廷大事”。

  马良笑道:“不舍不用拘礼,今日不过是同僚间的探讨,并不是正式的议事,你但说无妨”。

  马良发话为今天的商议定了调,赵骥这才开口:“如今东面无事,中都护英雄无用武之地,兴许是着急为朝廷效力吧,所以才会口出怨言,依我看给他找点事情做就好了”。

  “不舍、文伟均言之有理”,马良决定道,“此等大事还是交给丞相裁决吧,不过我会把你们的意见写进给丞相的呈报里,且看丞相是什么意见吧”。

  马良说完朝着赵骥眨眼笑笑:“放心,不会说你也有份参与的”。

  只要李严没有拿自己当借口,赵骥懒得管他那么多,便安心离开了,回家继续享受新婚之乐。

  得到马良的呈报后,诸葛亮看完对杨仪说:“威公,你觉得如何,要不要给李严找点事做?”

  “丞相打算让李严干什么”,杨仪生怕诸葛亮会犯糊涂,“丞相你可千万别让李严带兵啊,万一他打了胜仗,到时候朝廷赏是不赏”。

  诸葛亮忍着笑说:“北伐最难者,千里运粮尔,李严是有治才的人,他任犍为太守时重修六水门连接江岸,当地农耕由此大兴,他现在江州劝农通商,数载之间永安驻军便能自给自足,若得李严到汉中督运粮草,我必能后顾无忧”。

  “北伐前,我本属意留赵骥所部兵马镇守汉中,可他却擅出关中,现在肯定是不能动关中兵马了,不如从江州调两万人跟着李严一起北上,也好在我出兵后留守汉中”。

  杨仪迟疑道:“这……李严怕是不会肯吧?”

  诸葛亮不仅想把李严调离江州老窝,还想抽出李严的大部分兵马,换谁也不会点头呀。

  “放心,李严会答应的”,诸葛亮成竹在胸,“人有了欲望也就有了缺点,我听说李严在犍为时曾因满足一己之私而大建房舍,为此甚至还与时任功曹的杨洪起了冲突,他既然热衷功名,那我给他功名便是”。

  “威公,替我拟份奏疏,表李严为骠骑将军,让他领两万兵到汉中督运粮草”。

  江州,李严面无表情的把任命诏书随手丢在案头:“哼,孔明也太小看我了,一个空头的骠骑将军就想驱使我给他当运粮官”。

  督军成藩在旁不安道:“这是朝廷的旨意,不接的话会不会不太好?”

  狐忠脖子一硬不满道:“不接又能怎样,说是升中都护为骠骑将军,可一兵不授不说,还让咱们抽两万人去帮他守后路,天下哪有这般道理,不接,肯定不能接”。

  李严脾气很臭,御下极严又爱记仇,跟杨洪、辅匡都起过激烈的冲突,他手下的牙门将王冲甚至被他逼得叛逃曹魏,一众下属都对李严避之不及,唯有成藩、狐忠两个受得住气的人还能在他身边留得住。

  李严轻蔑地“哧”哼一声:“狐忠,我听你说曹魏的骠骑将军司马懿是开了府的,此事当真否?”

  “真的,错不了”,狐忠连连点头,“都护的意思是跟朝廷要开府之权?”

  “是得要权,不过不是为我自己”,李严眼神凛冽,“赵骥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开个府是理所当然的事,我既然出任了骠骑将军,就该替下级将领鸣不平”。

  “刚才不是说不接诏书吗”,成藩有点看不懂李严的意思,“都护怎么又要出任骠骑将军了?”

  李严高深莫测的看了成藩一眼,心中暗骂蠢货,但考虑到身边可用的人不多,他还是耐着性子说:“升官是好事,干嘛不接,至于带兵去汉中的事嘛……三军不可轻动,等开拔的钱粮准备充足了再说,嘿嘿,一个镇东将军都能开府,那我堂堂骠骑将军又该不该开府呢?”

  狐忠抚掌赞道:“都护这手高明呀,属下佩服”。

  汉中,杨仪怒道:“丞相,李严接了骠骑将军的印信,但又百般推托不肯离开江州,他这是抗旨,丞相该立即上书弹劾他,请天子治他怠慢军机的罪”。

  政治是妥协,不是打打杀杀,诸葛亮当然没有杨仪那么冲动,甚至脸上连一丝怒容都看不到:“表李严之子李丰为永安督,再催李严尽快带兵北上,嗯……至于他表赵骥开府治事的事情,发函问问赵骥自己,叫他明文回话,到底有没有这个需求”。

  难题又被丢给了赵骥,赵骥接到问询的函文后哭笑不得:忙,李严是已经帮了,要是自己说不要的话,那可就怨不得别人了,可说要吧,那就是摆明站队李严,再也回不了头了。

  赵骥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现在陈祗不在身边,没个可以商量的人,赵骥无奈下只得找了个晚上去敲了马良的门。

首节 上一节 50/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