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56节
霍弋郁闷地离开陇关跟着张表出征了,同时派心腹部曲快马把情况报告诸葛亮。
被夹在诸葛亮和赵骥中间的张郃就像是群狼环视中的一只小白兔一样,时刻都保持着最警惕的状态,张表这支兵马刚出陇关,他就打探到了消息。
在和郭淮商议过后,张郃留下郭淮一万人留守上邽,自己亲率主力隐藏行踪,进入关陇道埋伏起来,准备先行击破关中方向过来的这支汉军。
孰料,张表出陇关后并没有走出太远就停了下来,然后他就化身包工头,开始大肆修筑起防御工事,光是营寨外围的壕沟就挖了足足三道,而且张表还派出大量哨探,在千沟万壑的关陇道中四处侦查,连山里的兔子都撵出来了不少。
霍弋对张表的这种做派非常不满,屡次进言要求速出关陇道,否则被堵在这狭窄的山谷里可就难办了。
张表以主将的身份把霍弋的建议压了下来:“我都是在按照镇东将军的命令行事,有意见的话,你自己去跟镇东将军提,反正我是打算在这里再多待上一段时日的”。
张郃在深山里喝了十来天的西北风,眼见着张表仍然没有表现出丝毫继续前进的意思,而细作又来报说诸葛亮已经率领主力从汉中开拔,万般无奈下,张郃只好放弃了伏击计划,率兵往南迎战诸葛亮。
张郃退出关陇道时没有刻意隐藏踪迹,很快就被张表派出的哨探发现了,霍弋心忧战事,再次请求张表快速行军走出关陇道,但张表依旧不为所动,再次搬出赵骥当起挡箭牌:“镇东将军给我的命令是继续留在这里不动,你最好给我老实呆着,该动的时候我自然会叫你”。
祁山道,诸葛亮望着险峻的祁山堡长叹一声:“威公,公琰那边可查清楚了赵骥是怎么攻城的?”
杨仪回答:“据公琰回报,赵骥的兵曹司研制出了一种名为飞天雷的武器,在攻城时有毁天灭地之力,但赵骥对兵曹司工坊看守极严,公琰那边安插不进细作,短时间内怕是打听不到具体的制造方法”。
“查不到就不要查了,待陇西战事结束后直接明文找赵骥索要便是”,诸葛亮指着远处的祁山堡说,“留下三千人隔断山道,大军主力继续前进”。
张郃没有进入祁山道迎战诸葛亮,而是留在了陇西腹地等待诸葛亮北上,本来郭淮是建议以主力封锁祁山道的,但张郃认为应该放诸葛亮深入陇西来交战,这样既可以拉长诸葛亮的补给线,尽可能加重汉军的后勤压力,还能借助陇西腹地地形更开阔的特点,更好发挥己方骑兵的优势。
“对了,赵骥可派人来通联了?他们现在走到哪里了?”部署完下一步行动后,诸葛亮念叨起关中援军来。
杨仪早就等着诸葛亮问这件事了,他忙不迭地告状说:“霍绍先昨日才派人来报,说赵骥自己根本没来,只派了个主簿张表,兵马也只有六千,其中三千还是霍绍先的部下,而且张表出陇关不远就驻足不进了,现在都还停在关陇道里一动不动嘞,丞相,你看是否需要发文责问催促?”
诸葛亮面色一沉,但随即就恢复从容道:“不必了,通知前军往上邽加速行进”。
第151章 稳步推进
诸葛亮走出祁山道进入平地后,魏军骑兵的沿途骚扰就从没中断过,不是袭击辎重就是半夜放火。
张郃本以为汉军会在自己的袭扰下苦不堪言,但事与愿违,诸葛亮对张郃的这套战术早有预料,他在汉中时就制定了各种详细的应对措施,并让士卒训练纯熟。
比如行军时遇到小股骑兵袭扰就让马岱去对付,步兵则不准停下,再比如辎重部队使用偏厢车运粮,并配备硬弩,魏军骑兵离得远了就不理会,离得近了就是一轮齐射之类等等。
在诸葛亮的反制下,汉军除了行军速度稍微慢了一丁点,其余几乎未受影响,反倒是张郃那边损失了一批骑兵,张郃后来干脆放弃了袭扰,把军队集中到上邽西边,准备和诸葛亮来场堂堂正正的会战。
诸葛亮并不拒绝张郃的邀战,他信心十足的带兵直抵上邽扎下营寨。
诸葛亮的信心是有依仗的,他打仗有两个特点,首先就是把提升军队战斗力放在第一位,他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的研制配发,用他姓氏命名的诸葛连弩流传千年后仍然广为人知,以擅长机械闻名的马钧留载史册的一项功绩就是成功仿制出了连弩,诸葛亮的工科天赋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诸葛亮还十分重视日常训练,士卒不仅要练习个人搏杀技术,还要练习修筑工事、基础战术、军中条令等内容,蜀汉灭亡后,司马昭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成都搬取诸葛亮的练兵书籍,西晋名将马隆后来就照抄了诸葛亮的方法练兵,然后以少击多大败横行西北的鲜卑军队。
诸葛亮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谋定而后动,从诸葛亮的历次北伐来看,他在战役层面的思路非常清晰,虽然谈不上演义里那般算无遗策,但对敌人可能的战役动作基本都提前作了通盘预案,除非对方的战役思路是无解的,比如司马懿那种只守不攻跟你拼消耗的打法。
诸葛亮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在临场指挥上与张郃的差距,所以他此战选择了稳步推进的方式,一步步把张郃逼到了不得不跟自己硬对硬打呆仗的困境中,以便最大程度的扬长避短。
诸葛亮和张郃现在都是谁先动手谁吃亏,如果诸葛亮主动发起攻击的话,张郃就可以凭借骑兵的机动优势进行拉扯,直到以步兵为主的汉军露出破绽后给予致命一击,而如果张郃主动发起攻击的话,他就不得不拿骑兵去冲击汉军的步兵大阵,这大概是诸葛亮最愿意看到的情景。
陇西战场一时陷入对峙,但诸葛亮显然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幕,他在发现张郃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愿后,立即分兵一半亲自指挥攻打郭淮镇守的上邽城,让魏延率领剩余一半兵力立阵护住自己的侧后,只等张郃前来救援。
在探明诸葛亮和张郃已经开始主力决战后,一直在关陇道里扮乌龟的张表才开始前进,赶来上邽城下与诸葛亮会师。
诸葛亮没有责备姗姗来迟的张表,只是把他带来的这六千兵马并入了自己的麾下接受统一指挥,张表在诸葛亮面前一声也不敢呲,诸葛亮喊他攻东墙他就决不往西墙看一眼,表现得整就一个乖巧可言。
相比首次北伐,诸葛亮这次对攻城战有经验得多,看来在汉中没少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体现了通过战争学习战争这句话的精髓,汉军一上来就是云梯、冲车齐上阵,地下还有专门的工兵往城内挖掘地道。
上邽城内的郭淮顿时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好在他也是个经久战阵的宿将,在应对冷兵器时代的传统攻城战上很有经验,把诸葛亮的攻势一一化解,只不过诸葛亮仗着兵力优势,物资、器械等准备也非常充足,郭淮很快就陷入了左支右绌的境地。
张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拿骑兵去撞严阵以待的步兵大阵不是他的风格,张郃率领骑兵故意露出各种破绽引诱汉军主动攻击自己,可受了诸葛亮严令的魏延根本不为所动,反正你不来我就不去。
魏延这两年多三年来是他这辈子最郁闷的一段时间,他的用兵风格和诸葛亮不是一路的,所以提的计谋多不被采纳,而且诸葛亮为防这个政治低能儿也脑子热模仿赵骥玩一出擅自行动,所以每次出征都刻意把魏延留在身边,从不让他单独行动,就连第三次北伐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都是让陈式独领一军。
“可惜老子这么勇,却落得当个死守之人”,魏延望着远处花招百出的张郃就气不打一处来,他自认为不比张郃差,却只能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听令行事,完全没有半点儿个人发挥空间。
“镇北将军可安好?”魏延身后传来一声问候,他回头一看,竟是许久未见的张表。
魏延冷哼一声,不屑道:“你倒是混出头了,赵骥那小子手下是没人了吗,你居然都能单独领兵了”。
张表笑容一滞,这个魏延说话也太难听了,贬低自己也就算了,但你明知道我是镇东将军的幕僚,还当着面一口一个小子的称呼我的主公,岂不是叫我不反驳不对,反驳也不对。
念着临行前赵骥的交待,张表忍住气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镇东将军一直记挂镇北将军往日的提携,所以特意遣我代他前来问候致礼”。
魏延心头一暖,他在诸葛亮帐下人缘极差,跟谁都不对付,没想到赵骥倒是有良心,隔了这么久还念着自己的恩情,但他仍然习惯性的怼道:“这小子现在出息了,都开府了,还能认得我这个旧人?”
“镇东将军常说子午谷奇谋乃是镇北将军首倡,攻下关中的大功本该是镇北将军的,他越俎代庖心头甚是过意不去,希望能有机会再与将军并肩作战”。
魏延长叹口气,意兴阑珊地答道:“回去跟赵骥说,心意我领了,不过我这辈子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张表笑道:“就算不能并肩作战,但东西呼应的机会多半还是会有的”。
第152章 劝谏魏延
魏延蓦然看着张表,猜不透张表这话里藏的是什么意思,他有些不悦但又夹杂着些许期待地说:“别跟老子掉书袋,我脑子没你们读书人转得快,直说吧,赵骥那小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张表没回答魏延的话,反问道:“不知镇北将军以为此次陇西战事胜败如何?”
“这有什么可说的,张郃输定了,上邽就是他的死穴,他不可能坐视上邽被攻破,丞相击其必救,如此张郃便失去了战略机动的主动权,打硬仗的话他又不是我军的对手,只要丞相不再犯上次的糊涂,张郃是一点儿机会也没有的”。
魏延在政治上几近白痴,能搞得身边人人都厌恶的他在这方面连普通人也不如,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魏延的战场嗅觉非常灵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陇西战事的关键所在,其实在赵骥隔断关中的情况下,张郃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无非是看他还能多撑多久罢了。
张表走近一步低声道:“听说曹魏治理凉州不过是行羁縻之策而已,但求当地大族能在名义上服从朝廷就心满意足了,但丞相治民与曹魏大不同,绝不会容忍凉州人自行其是,到时定会委任官员把人力物力尽收朝廷掌中”。
汉末三国时期,各方势力的关注点都在传统汉地上,对河西走廊的掌控力非常薄弱,于凉州人而言,稍有不满就杀官造反乃是常事,曹魏要直到曹叡执政中期,出于抵御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才靠着仓慈等一批能臣加强了对当地的控制,但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凉州很快再次大乱,胡遵的儿子胡烈就是这时战死在凉州的。
魏延仍然不解:“丞相怎么治理凉州关我什么事?我可是个武将”。
张表进一步解释说:“无兵便无权,无权又如何治民,凉州一旦收复,丞相必会择重将镇守”。
魏延眼睛一亮,但随即就黯淡下去,有些自怨自艾地说:“唉,你不知道,轮不到我的,我之前数次请求自领一军与丞相异道会于陇西,但全被丞相驳回了,他又怎么可能……唉!”
“猛虎难制,丞相如此对待将军原属应当”,张表话音脱口刚落,就看见魏延已经处于即将暴走的边缘,吓得他连忙话头一转,“不过凉州非猛虎不能守也”。
“凉州民风彪悍且土地贫瘠,在供养不起太多驻军的前提下,那种打仗四平八稳的将领根本无力震慑地方,必须要有一个威名远著、擅长用奇、能以少胜多的勇将才镇得住那些不服王化的刁人”。
张表目光炯炯地盯着魏延反问:“试问满朝文武舍将军取谁”。
无论汉、唐、宋、明,能保得住边疆平安的名将一般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名气大,而且是那种心狠手辣的恶名,让你一想起他就止不住打哆嗦的那种恶名,二是用兵风格偏向于喜欢冒险,要具备玩千里奔袭、直入捣穴等战术的指挥能力。
边将一旦任人不善的话,轻则损兵折将,重则丧土失地,晋武帝司马炎对此是有切身体会的,他先后任命多位重将出镇凉州,后来连灭吴功臣杜预都派了过去,但最后无一例外全部失败,其实不是这些将领不能打,而是他们的指挥风格与凉州的战场环境天生就水土不服。
张表这通彩虹屁把魏延捧得极其舒服,魏延听完顿时就来了精神,他站起身大笑着猛拍张表的肩膀:“对,对,你说得对,除了老子,谁还能收拾得了凉州的那些羌氐,我这就去跟丞相请命”。
张表顾不得自己被魏延拍得生疼的肩膀,一把拉住他说:“将军且慢,丞相现在应该还没认识到凉州非将军不可守,镇东将军的意思是先让别的人去,等他们吃了苦口,才能念得起将军的好,才会主动来请将军出山,将军现在去请命只会自取其辱”。
魏延细细一回味,再想起自己之前的境遇,顿时就泄了气:“唉,罢了,就依你吧”。
魏延之所以收敛脾气接受张表的建议,更多的还是因为他信任赵骥,毕竟两个人是有过一起密谋擅出关中的交情的,他相信赵骥不会害自己。
“快来拜见镇北将军”,张表唤来身后的两名中年人对魏延说,“这二位义士是永昌吕凯、蜀郡王伉,他们是镇东将军派给镇北将军的幕僚,将军以后出镇凉州时,他们可以帮手打理粮草辎重和留守后方”。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南中大乱时,身为永昌郡府丞的王伉和功曹吕凯坚守城池抗拒雍闿大军长达两年时间,以至于诸葛亮后来都亲自为他们向朝廷表功。
在如今的时空里,因为赵骥快速平定了南中叛乱,吕凯和王伉的功绩没有原本那么耀眼,被湮没在了赵骥的辉煌战绩下,开了天眼的赵骥当然不会放过招揽人才的机会,他在关中站稳脚跟后立即就派人去南中把二人招募了过来。
吕凯和王伉在南中任职多年,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经验非常丰富,又具备极强的忠义品德和一定的军事能力,所以赵骥特意把他们送到魏延这边,以便协助魏延平定凉州,同时暗中把自己的势力安插渗透到凉州去。
要是换成旁人,看赵骥在自己身边安插人手肯定会起疑,但魏延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他就算意识到了也无所谓,对魏延来说,能让他痛痛快快地独立指挥作战比什么都强,只要赵骥能帮着他有仗打,安插再多人手那也是在帮他的忙。
就在赵骥把目光伸向凉州时,上邽城里的郭淮也同样开始了思考战后的布局,上邽现在肯定是守不住了,在汉军的绝对实力碾压下,即使巧变如张郃也不可能再次扭转大局,毕竟不会再有马谡那样的蠢材了。
郭淮早抱了以死谢君恩的打算,但他可以死,太原郭家却不能凋敝,所以自己死之前必须做点什么,好让洛阳的天子能永远记得自己的忠义,并把这份感激转移到郭家的后世子孙身上。
第153章 意外发生
当夜,郭淮派出数批死士带着自己的亲笔信从不同方向分头突围,汉军很快就组织起兵力进行拦截,当场斩杀了大部分的信使,但碍于夜晚视野受限,仍有少数漏网之鱼成功溜了出去。
杨仪把缴获的信件呈送诸葛亮,拆开一看,竟是郭淮以雍州刺史的身份下令让张郃撤兵。
郭淮在信中写到,陇西战事败局已定,上邽城破是早晚的事情,凉州和陇西的大姓都是墙头草,到时候肯定会投降蜀汉,切断对张郃的粮草供应,甚至可能组织乡勇帮着汉军打张郃。
张郃麾下的三万骑兵对曹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力量,郭淮认为与其把他们毫无价值地消耗在陇西,不如想办法带回洛阳去,汉军是以步兵居多的,如果张郃从穿越河套地区回河北的话,无论诸葛亮还是赵骥都无力进行拦截。
郭淮要求张郃接信后尽快组织撤退,现在上邽还没被攻破,还能牵制住诸葛亮的主力,各郡县的世家大族也还没跳反,这是最后的逃生窗口期了。
最后,郭淮表示请张郃代他向曹叡请罪,丢失陇西的罪过全部由自己一力承担,撤兵的命令是他郭淮下达的,张郃只是遵照执行而已,战败与张郃没有任何关系。
杨仪看完兴奋道:“幸亏把信截下来了,这下郭淮的计划全泄露了,丞相,我们是不是要赶快分兵把北面的各处道路给封锁起来?”
“要是分兵封堵的话,那陇西一战是胜是败可就说不好了”,诸葛亮疲惫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他凡事习惯亲力亲为,进入陇西后整个人一直保持着超高的工作强度,但好在胜利的曙光终于初现,让他紧绷的神经也能稍微放松一点,“张郃要走就让他走吧,我军拦不住的,平平稳稳地把陇西和凉州拿下才是正途”。
诸葛亮说完站起身来,好让自己长时间跪坐的双腿能活动一下血脉,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没舍得放下手中待处理的文书:“威公,军中粮草还剩几日,汉中下批的补给是不是该到了?”
杨仪正要回答,帐外忽然闯进一人,只见相府记室樊建神色慌张地把一封文书递给诸葛亮道:“丞相,大事不好了”。
樊建是个非常传统的文人,平时一言一行都会非常注意礼仪姿态,他现在一反常态,肯定是出了什么重要的急事,诸葛亮只觉得眼皮猛跳,但还是第一时间接过文书展开来看,刚看了个大概,诸葛亮就觉得眼前一黑,然后晕倒在地。
杨仪和樊建连忙扶住诸葛亮,杨仪怒道:“长元,你看你把丞相气得,还不赶快去叫医匠”。
樊建连滚带爬地跑出帐外,这时诸葛亮悠悠醒转,他勉强抬手指了指掉在地上的文书,口中却说不出话来,杨仪知道诸葛亮是想把内容看完,于是先扶着诸葛亮倚在榻边,然后自己拾起文书准备读给他听。
杨仪刚看了个开头就如遭雷击,他顾不上念信,急道:“丞相,李严误事,该杀呀,该杀!”
原来李严在书中说因为降雨的原因,祁山道的补给路径有多处损毁,无法通行粮车,现在粮食运不上去,要求诸葛亮尽快退兵。
为了这次战事,诸葛亮可谓是殚精竭虑、耗尽心血,如今已经到了距离成功只差最后一步的关头,却要因为断粮而功亏一篑。
诸葛亮有气无力地蠕动着嘴唇,杨仪赶紧附耳去听,只听得诸葛亮断续念着:“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历史上的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人生宿敌司马懿的首次交锋,当时的司马懿还没亲身领教过诸葛亮所率领的汉军战斗力有多强,于是就跟汉军在卤城展开了一场主力决战,结果遭遇惨败退守上邽,而且更严重的是上邽的麦子还被汉军抢夺或者毁坏了,使得魏军出现了补给短缺的情况。
根据《华阳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在出兵前就有毁坏陇西麦田的计划,并与留守汉中的李严约好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魏军缺粮后,由李严带兵攻击关中,切断魏军补给路线,中策是仗着己方粮多拖垮司马懿,下策是退兵撤回汉中。
就在这种情况下,李严以道路毁坏,粮食运不上去的理由要求诸葛亮施行下策,使得第四次北伐无功而返。
眼下的时空里,历史还是回到了原本的轨道上。
医匠赶到大帐后,立即对诸葛亮进行了好一阵又是针灸又是按摩的救治,他这才缓缓恢复了少许精神,吃力地对杨仪说:“我病倒之事务必保密,严禁外泄,威公,现在由你主持一应事务,全军缓缓退回汉中”。
杨仪安顿好诸葛亮后,就立即按照军中既定的章程安排起退兵的事宜,他让魏延率本部精兵断后,又布置了王平次之,姜维又次之的两道防线,然后就准备拔营。
就在大军即将开拔时,樊建忽然来报:“镇东将军主簿张表求见丞相”。
“不见不见,丞相岂是他想见就能见的”,杨仪没好气地一拂衣袖,“你去把他打发走就行了”。
樊建听了却没离开,而是站在原地思索片刻后小心翼翼地补充道:“杨长史,张伯达说……说……”
杨仪不耐烦道:“他说什么?”
“他说……他说他知道丞相为什么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