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75节

  “孝裕,今日怎么得闲来我这里?”杜琼打趣道,“哈哈,我知道了,定是你听说我的《韩诗章句》编成了,正好,你快来帮我斧正斧正”。

  孟光接过杜琼递来的书册却不翻看,而是一脸凝重地盯着杜琼问:“伯瑜你这几天就没发现什么异常吗?”

  “异常?哪里有什么异常?”杜琼被问得莫名其妙。

  孟光左右扫了一眼,确定四下再无他人后,这才低声说:“今日我入宫给太后奉送月例,发现值守陛下寝宫的侍卫增加了不少,但其中一个熟面孔也看不到,我心知有异,便借口请安求见陛下,却被告知陛下染恙卧床,不许觐见”。

  孟光的官职是长乐少府,是专门负责太后宫中一应事务的内臣,所以才会时常出入皇宫,若非如此,换个外臣的话,还真发现不了宫中侍卫的变化。

  就算皇帝真的生病了不许大臣觐见,那也不用增加侍卫呀,和赵直一样精于所谓谶纬之术的杜琼也是个见微知著的人,他立即叫来几名家丁:“快,你们马上出发,分两伙骑马往北去追,一伙走汉中方向,一伙走汉嘉方向,发现了大军主力后即刻回报”。

  “伯瑜你是怀疑天子偷藏在丞相军中?”孟光对杜琼的猜测震惊万分。

  “走,把谯允南、尹思潜他们,把能叫上的朝臣都叫上,我们一起进宫去求见天子”。

  杜琼急色匆匆快步出门,心中着急不已:孔明好手段呀,肯定是借口汉嘉平叛携着天子直奔关中去了,要不是孟光眼尖的话,自己直到现在都还会被蒙在鼓里,赵骥留在成都的外围眼线肯定就更难发现了。

  关中驻军的主力此刻还在东线,西线几乎是不设防的,根本无法阻挡诸葛亮亲率大军拥天子进入关中,一旦天子和汉中军团进入关中平原,赵骥无论是道义上、兵力上都将处于绝对劣势,他只能要么乖乖交出军权,要么叛逃到曹魏一方。

  很快,与杜琼相熟的益州籍大臣们就聚集在了宫门,齐声要求觐见天子,但任他们说得唾沫乱飞,守卫宫门的侍卫也不肯放他们入内。

  随着宫门处的动静闹得越来越大,侍中董允终于露了面:“天子偶染风寒,正在卧床静养,待病愈后自会召诸公进宫面圣”。

  杜琼越众出列说道:“休昭,我有急事,今日昭烈皇帝神位龟裂,诚恐有大祸事于汉室,快快带我面见天子”。

  杜琼所任的太常是九卿之首,单论品秩的话,目前整个蜀汉文官系统除了诸葛亮就数他官最大,太常主管宗庙祭祀和文化教谕,现今刘备的神位牌出了事,于情于理于上下尊卑,董允都不该再阻拦他进宫。

  就在董允支支吾吾找不出继续阻拦的理由时,尚书令蒋琬从宫内走出:“陛下有旨,免百官问安,令各散回家,不得扰乱宫中,拖延不去者,着有司按律治罪”。

第208章 通风报信

  一番徒劳的争执后,大臣们纷纷无奈散去,因为蒋琬直接出示了刘禅亲笔所写的圣旨。

  为防蒋琬造假,太中大夫尹默还亲自查对了圣旨上的笔迹,他曾任太子仆射,负责教导刘禅学习《左传》,对刘禅的笔迹非常熟悉,结果笔迹当真是刘禅的。

  益州籍大臣们无话可说,没能亲眼见到皇帝的他们即便心中再不甘,也不敢犯抗旨的大罪。

  回去的路上,孟光拉住杜琼道:“无论天子是在宫中还是军中,我们都应该立刻派人给镇东将军送信,叫他好歹有个防备,免得被孔明打个措手不及,至于最终作何决定,那不是你我可以置喙的”。

  杜琼点点头派人往关中去送信,他现在心慌得很,因为他最看重、最喜欢、最能挑起成都杜家门楣的儿子杜祯现在就在关中为官。

  杜祯少年时与好友柳隐俱是知名于益州的杰出才子,但一直不得朝廷重用,后来柳隐弃文投军,跟随赵骥立下泼天大功,还写信劝说杜祯同去关中投效赵骥。

  身居高位却无所事事的杜琼正想探探关中的路子,便叫杜祯带着大批的粮食北上拜见赵骥,结果赵骥一出手就给了杜祯一个郿县令,喜出望外的杜琼连同整个成都杜家从此就被绑上了赵骥的战车。

  一想到关中的杜祯,杜琼就心乱如麻,诸葛亮已经走了好几天了,而且肯定是倍道而行,自己现在才从成都派人出发送信,多半已经来不及了,关中形势正面临剧变,也不知道自己的爱子能否在这场变乱中活下来。

  唉,杜琼不禁仰天长叹、泪流满目。

  与此同时,听说宫门有大臣聚集闹事的虎贲中郎将糜威顶盔掼甲来到宫门口,他的职责是负责皇宫守卫,自然没有兵士敢拦自己的顶头上司,但等他走到天子寝宫前时,却被拦了下来。

  “混账,你们是谁的部下,是从哪里来的?”糜威一眼就认出现在守在天子寝宫外的侍卫不是自己麾下的虎贲禁军。

  这批侍卫的手指关节和虎口处都长着厚厚的老茧,显然是长年练习兵器和拉弓磨出来的,糜威一看就知道都是经年的军中劲卒,整齐的队列和站岗时挺得笔直的腰杆说明他们受过严格的军纪教育,特别是眼神中那藏不住的杀气,绝不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虎贲郎所能有的。

  难不成这是……丞相麾下汉中军团的士卒。

  “听好了,本将乃是虎贲中郎将糜威,负责典掌宫中宿卫,我不管你们是谁的部下,马上给我让开,不然我立时斩了尔等狗头”。

  糜威的威胁完全不起丝毫作用,对方压根儿没有半点放他过去的意思。

  糜威大怒,“唰”地拔出腰刀,下令麾下虎贲列阵,对面的陌生侍卫见状也立刻结阵,引弓拔刀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眼瞅着一场厮杀在所难免,寝宫内一名小宦官忙不迭地快步跑出:“快停手,糜将军快停手”。

  糜威认出来的是天子身边最得宠的宦官黄皓,他本就不是为了厮杀而来,于是就坡下驴抬抬手,示意部下收起兵刃。

  一名陌生侍卫伸手拦住黄皓,冷冷道:“我等奉军令,严禁任何人等进出寝宫,还请近侍回去”。

  黄皓瞥了对方一眼,不屑道:“把你脏手拿开,我又不走,就是跟糜将军解释几句,把误会解释清楚而已,难道你们真想在天子寝宫前和虎贲军厮杀一场吗?”

  那陌生侍卫犹豫片刻,抬眼看看对面严阵以待的虎贲军,他也不想当真兵戎相见把事态闹大,只好把手缩了回来,但仍不忘叮嘱一句:“那你说完就赶紧回去”。

  “呿”,黄皓白了一眼,走到糜威身边亲切地拉住他扯着嗓子扬声说:“糜将军,天子染了风寒,此刻已经睡下了,不便相扰,待病愈后自会传召将军”。

  糜威知道黄皓故意大声说话,是为了让对面的侍卫听得清楚,免得对方以为黄皓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好啦,糜将军,你就先回去吧,有我在,自会把陛下照顾得妥妥当当的,你就放心吧”,黄皓边说边背过身子遮住后方的视线,然后把拉着糜威胳膊的手顺势滑下,糜威只觉手心已经多了一团物件。

  黄皓说完转身回宫,临进门还骂了陌生侍卫一句:“狗东西,一点宫中的规矩都不懂,天子寝宫前也敢喧哗,难怪糜将军生气”。

  糜威暗暗攥紧手中之物,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一众虎贲郎也抹抹额头和掌心的冷汗,赶紧跟着离开。

  不多时,听到动静的董允匆匆赶来,问领头的陌生侍卫道:“怎样,没让人闯进去吧?”

  “没有,那姓黄的近侍出来解释清楚后,虎贲军就撤了”。

  “黄皓?”董允眉头一皱,“他都说了什么?”

  “请董侍中放心,我一直在旁边看着的,他的话我也都听得清清楚楚,并无多余的语言”。

  董允本想去找糜威探探口风,但一想到对方此刻多半正在火头上,而且丞相的亲卫也全程监视着的,应该不会出问题,所以也就懒得去触糜威的霉头了。

  何况就算糜威现在察觉到了什么,时间上也来不及给关中通风报信了。

  另一边,糜威一步不停地回到自己在宫中的官厩,他让亲卫守住门口,然后自己独自进屋摊开黄皓塞来的物件——那是揉成团的一张纸条。

  纸条上密密写着两行字:天子在丞相军中,往关中去。

  糜威“腾”地站了起来,他急速思考片刻,然后换上便服离宫而去,直奔赵骥在成都的私宅。

  赵骥当年南征平叛,后来却把战功让给了李恢和吴懿,自己只平级转了个中监军的职务,作为补偿,天子在成都赏赐了他宅院和田地。

  赵骥进驻关中后,宅院就没人住了,后来关嫣就把宅院和田地用于安置最早跟着阎宇追随赵骥参加武陵之战时那数十名白毦兵中负伤致残的人。

第209章 进退失据

  糜威叩响大门,不一会儿,一名缺了条腿的拄拐汉子开条门缝探头审视糜威一番,然后问道:“阁下是谁?有何贵干?”

  糜威不答话,掏出一枚令牌递了过去,拄拐汉子接过一看,脸色霎时变得凝重,慌忙大开宅门:“请进”。

  “不必了”,糜威说完递上黄皓写的纸条,“速报镇东将军,十万火急”。

  令牌是赵骥之前托糜照送给糜威的,说是若遇紧急,可以凭此往自己在成都的私宅送信,宅里的人自有办法快速通知自己。

  至于究竟有多快,糜威并不清楚,因为他得到令牌后还是第一次使用。

  作为国戚,糜威最初是在元从系日渐势微的形势下,又看赵骥同元从系大佬赵云及关家走得很近,才想帮儿子沾点战功谋条好的出路,并没有想过会参与到朝堂党争之中。

  孰料,有的路你只要踏上了第一步,往后怎么走就由不得自己了,糜照在赵骥麾下多次立功,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身上的赵党标签也就越来越摘不下来了,如今整个糜家已经牢牢地和赵骥绑在了一起,不然糜威也不会冒着危险来通风报信。

  与杜琼的担心类似,返程路上的糜威同样一个心七上八下,糜家已经栽过一次跟头,那时候好在还有先帝庇护,当今天子可不一定保得下糜家的安全。

  ……

  梓潼郡,汉中军团主力已经进抵剑阁,大司农杨仪正焦急地劝说诸葛亮:“丞相,我们的行军速度大大低于原先的预案,你是不是去劝一劝陛下,明日还是骑马吧,这都走了多少天了才到剑阁,再这般慢慢拖下去,赵骥说不好就能收到风了”。

  诸葛亮无奈的叹了口气,因为他千算万算偏偏忽略了一件事——刘禅居然晕车。

  从成都到汉中是有水路的,但并不是一条水路直通汉中,中间也有大量的陆路行程。

  身为皇帝,刘禅自然是坐车的,但汉时的马车可没有橡胶轮胎和液压悬挂,路况与后世相比也堪称灾难级别的坑洼,颠得刘禅把肠子都快吐出来了。

  龙体珍贵,即便是身为相父的诸葛亮也不敢拿皇帝的身体开玩笑,眼看刘禅脸色煞白,恶心得什么也吃不下,整个人都瘦了,诸葛亮也只好下令大军停下休息,等刘禅稍微好一点再出发。

  “威公莫急,公琰和休昭那边瞒住天子行踪一段时间肯定不成问题,等被人发现往关中送信又要一段时间,即便赵骥听到了风声,他想把关中驻军从东线转到西线也不是说办就能办得到的,我们的时间肯定够了”。

  诸葛亮虽然也着急,但好在开始制定计划时,他就充分考虑了时间上的冗余量,留给赵骥的反应窗口非常有限,所以心中还是有底的。

  在剑阁休息一日后,刘禅终于恢复了些许力气,诸葛亮让刘禅骑在马上,由士卒牵马而行,尽量减少路途中的颠簸,然后再次启程,出剑阁往北不远就是汉水,等到了汉水就可以换船直抵汉中了。

  大军刚出剑阁不久,统领前军的王平忽然派士卒护送一人来见诸葛亮。

  来的是上庸太守宗预派往成都的使者,不料却在必经之路的剑阁恰巧撞上了大军主力,于是便直接前来求见诸葛亮。

  “丞相,镇东将军赵骥数日前领兵出武关道攻下南乡郡,目前正在围攻襄阳”。

  “什么!”二十来岁就能谋划出隆中对的诸葛亮太清楚襄阳于天下形势的敏感性了。

  襄阳位处汉、魏、吴三家交界,特别是对魏、吴两家来说,那就是一块痒痒肉,无论是谁稍微碰一碰,就能引起各方一长串的连锁反应,当初关羽攻打襄阳就是明证。

  更要命的是,按照孙权称帝时汉吴之间的盟约,南乡郡和襄阳郡可都是划给了东吴的,孙权是那种能吃这种亏的人吗,要是真被赵骥攻下了襄阳,孙权什么事情干不出来。

  好好的计划执行到一半,却突然出了这么大的变故,即使多智如诸葛亮也不得不下令全军再次停下,然后召集相府一干幕僚商议对策。

  对诸葛亮而言,眼下最关键的是孙权的态度,如果孙权肯跟自己慢慢谈判解决问题的话,那他就可以继续北上进入关中,因为赵骥都已经南下了,关中腹地此刻肯定极为空虚。

  可孙权万一态度强硬,那事情可就麻烦了,谁知道他会不会打益州的主意,要知道现在益州也同样空虚。

  诸葛亮第一时间修书一封,派人以最快速度送往江陵的陆逊处,说明出兵襄阳完全是赵骥自作主张,蜀汉朝廷是无意争夺襄阳的,请陆逊暂时不要做出过激的举动,自己后续会派遣使者和孙权阐明误会,并把襄阳交给东吴。

  在得到更新的情报前,诸葛亮不敢冒着丢失益州的危险继续北上,他必须做好随时支援益州东线的准备。

  诸葛亮很清楚孙权的性格是属狗的,只要咬在嘴里的肉就绝不会吐出来,万一荆州的吴军先期打下了上庸、武陵、零陵或者巴东等郡的话,即便后续最终能议和,孙权也绝不会让出已经拿到手里的地盘。

  数日后,消息再次传来,赵骥不仅攻下了襄阳城,还顺带着大败闻风赶来捡便宜的东吴水师,无论赵骥是否得到了蜀汉朝廷的官方授意,反正汉吴算是事实上开战了。

  失去了长江控制权的吴军拿襄阳城里的赵骥没有办法,已经开始调头向巴东郡和荆南二郡方向集结,右将军领巴东太守辅匡、左将军领荆南督吴懿飞书告急。

  怎么会呢?赵骥怎么会卡着时间去打襄阳?而且还卡得这么准?就算汉中军团一从成都出发就有人给他报信,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得到消息。

  难道是相府中参与制定计划的人出了内奸?有人提前泄露给了赵骥?

  不,不可能,参与制定计划的杨仪、蒋琬、董允等人都是自己最信任的下属,忠诚度无可置疑,诸葛亮自信自己在这点上还是不至于看走眼,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第210章 飞奴传书

  时间倒拨回糜威报信的那晚,接信的拄拐老兵把皱巴巴的纸条递给屋内的一名年轻人道:“快,十万火急,马上飞报镇东将军!”

  年轻人接过纸条,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一本册子,一面对照纸条上的字,一面翻阅小册子,并不时用笔在另一张白纸上写着什么。

  密码,中国自古有之,最为后世人所熟知的就是虎符,这也是三国时的最常用的加密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军事密码进一步发展,北宋时期成书的《武经总要》就记载过早期的密码本,北宋军队把战场上最常见的战斗情况编成四十个序号,比如一就是请弓,二就是请箭,三就是请刀,四就是请甲……

  明朝名将戚继光更是发明了声韵加密法,也就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比如赵字,他的加密代码就可以是周朝,即取周字的声母“zh”,加上朝字的韵母“ao”,就可以拼读出赵字。

  赵骥当然不会让自己的通讯加密方式停留在这种简易的阶段,他选择了使用摩斯密码来对通讯内容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式不难学会,只需教会发、接报人员学会拼音就行,而三国时期的敌对方即便截获这样的密信也绝对无法破解。

  加密完成后,年轻人把密信卷起来塞进一个小竹筒,然后转到后院打开一个笼子,取出一只鸟来。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只信鸽。

首节 上一节 7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