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76节

  信鸽起源于我国,古称“飞奴”,汉高祖刘邦时就已经开始用作军事通讯,但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一直到宋朝时,信鸽才成为一种常见惯用的通讯方式,三国时期还是相当鲜见的。

  早在南征结束返回成都时,赵骥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采用信鸽送信的通讯网,但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所以只能砸钱请有经验的人来摸索,直到河东战役以后才真正建立起可堪实用的飞鸽通讯网。

  通讯问题是制约古代军队战略战术实施的关键技术瓶颈,后世的德胜爷爷曾经两次批注《隆中对》,其中一次就提到了这个问题。

  第一次批注时,德胜爷爷对《隆中对》“东联孙吴,北抗曹操”的战略决策进行了肯定,在他看来,政治的本质就是区分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谁是可以争取的中间力量,蜀汉政权丢失荆州的关键就在于没有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用德胜爷爷的原话说就是“孙刘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当时蜀汉政权的最高层,不论刘备还是关羽,都存在藐视吴军战斗力的问题,过于自信可以使用武力来压服孙权对荆州的诉求,政治和外交手腕严重缺乏灵活性,如果不是曹操这时候攻打汉中的话,孙刘之间当时就会爆发一场大战。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取荆州,刘备的反应居然不是谈判,不是让出部分利益给孙权以便达成和解,而是强硬地亲自带兵进入南郡,然后让关羽屯驻公安,准备跟孙权一决雌雄。

  结果这时候曹操南下攻打张鲁,无力同时与曹、孙两家开战的刘备只好与孙权划湘水为界平分荆南,其实当时吕蒙已经连湘水西面的零陵郡都打下来来了,这一次的纷争不仅扩大了孙刘联盟的裂痕,还让吕蒙看出了荆州地区汉军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为后来的偷袭埋下了隐患。

  侍中廖立就曾为此批评过刘备和关羽,他认为蜀汉政权当时应该集中力量抢在曹操之前攻打张鲁控制下的汉中,哪怕主动割让荆州部分地区给孙权也在所不惜,因为你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同时守住这些地盘的,必须做出取舍。

  简而言之,政治就是妥协。

  不得不说,廖立自诩当为诸葛亮之贰还是有他的底气在的,并非全是狂言。

  第二次批注时,德胜爷爷的原话是“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二分兵力……安得不败”。

  这次的批注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德胜爷爷提出的“要把手攥成一个拳头打人”,也就是要集中优势力量从主要方向取得突破,不要两分兵力同时进攻。

  当然,如果你在弱势地区的统帅是粟大将或者韩信那种军事天才的话,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要知道在粟大将横空出世前,德胜爷爷的战略决策也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即便雄才如他老人家,也不敢说要两个拳头同时打人。

  荆州,能苟住就行了,除了南郡,其他的地方能守就守,守不住的还不如主动作为利益分享给盟友。

  第二层意思的关键在于“千里之遥”四个字,以汉代的通讯技术,蜀汉在荆州和益州的两支军团最多只能进行战略层面的配合联动,在战役层面很难形成有效的策应。

  从实际的战争过程来看,关羽对襄阳的攻势作战不仅没有真正从战略上牵制住曹操的主力,反而因为汉中、襄阳两场战役的起始时间差,把自己兵力不足的弱点放到了最大。

  从关羽投入到襄阳方向的兵力来看,他是真的打算把襄阳给拿下来的,而不是为了配合汉中战役进行佯攻,而且,襄阳战役的时间拖得实在太长了,颇有几分不拿下襄阳誓不收兵的架势,如果能和汉中战役同时结束攻势的话,关羽也不至于被吕蒙背刺,这就是通讯的问题。

  而赵骥之所以能卡着时间进攻南乡、襄阳二郡,就是因为他用飞鸽传书的方式解决了当时远距离通讯太过耗费时间的问题。

  成都私宅里,年轻人把装有密信的竹筒绑在信鸽的脚上,按照约定的最紧急通讯等级,把宅子里的全部五只信鸽一起放飞。

  这批信鸽按照每郡一换的接力方式,一站站不停歇地把诸葛亮率兵拥天子入关中的消息快速送往关中。

第211章 突袭南乡

  得到诸葛亮进军关中的消息后,赵骥立即下达了发动襄阳战役的命令,关中军团主力出武关沿丹水直扑南乡。

  走这条路线有个好处,就是丹水可以用作后勤辎重的运输,能大大减小沿途的粮食损耗。

  由于不通洛阳,武关道从来不是汉魏双方的争夺重点,襄宛魏军也是把防御焦点更多地放在襄阳南边的吴军身上的。

  雪上加霜的是曹真战死河东后,为了加强洛阳的防御力量,襄宛魏军还随着司马懿出镇洛阳而被大量抽调,整个南乡郡只有州泰所率的数千驻军,剩余兵力则全部集中在襄阳郡境内。

  借助武关的地形掩护,汉军悄无声息地把关中腹地的驻军秘密转移过来,成功完成了出发集结,对此一无所知的魏军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张嶷被任命为了此次作战的先锋大将,他率领三千步兵脱离主力,乘轻舟一刻不停歇地直往南乡郡治南乡县而去。

  留守武关前的魏军预警部队见到大股出动的汉军被吓傻了,一面拼命沿河射击,希望能拖延张嶷的行军速度,一面疯狂地派快马往后方报信,但张嶷丝毫不理会岸上射来的箭矢,只管一个劲儿地催促加速行船。

  不用休息的船自然比需要休息的马速度更快,等张嶷抵达南乡县时,城中的魏军显然还没有收到汉军来袭的消息,不仅驻军没有登城,城门口也只有用于盘查出入行人的一屯五十名士卒。

  守备城门的屯长慌忙命令关闭城门,却被喜欢带头冲锋的张嶷一刀劈死,城门控制权就此易手。

  后续紧跟入城的汉军按照预案分头有序行动,一路攻击敌方指挥中枢的府衙,一路攻击敌方物资中心的武库和官仓,其余登城沿着城墙展开兵力,争取尽快控制城墙和其余城门。

  听说汉军入城后,州泰并没有选择跑路,而是打算组织守军发动反攻,想要把汉军赶出城去。

  可惜占了先手的张嶷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州泰刚集合起亲卫部曲走出府衙大门,就望见汉军已经沿着街道杀了过来。

  州泰身边的亲卫只有数十人,其余的守兵现在要么轮休,要么分散城中各处,武器盔甲也没来得及从武库中取出下发,而迎面赶来攻击府衙的汉军足足有三百人。

  一名亲卫拉住州泰道:“将军,大势已去,快逃吧,再不走就该被堵在城里了”。

  “撤,往东门走”,州泰狠狠地跺了下脚回头就走,他不想无谓地死在南乡,襄阳还有军队,自己还有扳回一局的机会,现在还远未到绝望的时候,赶紧通知襄阳守军是比自己死不死更重要的事情。

  数日后,赵骥率领的主力沿丹水直抵南乡县,但他们并没有停留,而是继续扬帆南下朝酂县、筑阳方向而去,张嶷则兵不血刃地收取了西面已成孤城的武当县,打通了上庸郡的通道,并派人溯汉水前往汉中通知王濬引水师东进。

  关中汉军突袭南乡的消息很快递到了司马懿的案头,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惊讶,惊的是赵骥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存在,居然敢在未击破自己的情况出武关南下。

  难道他就不怕我去掏他的关中老巢吗?

【厭迣 /亅哾狆 轉詀壹玖 ㈣ 8 Э ② ч 0 九贰】

  司马懿急忙召集幕僚和部将商议对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司马昭兴奋道:“父亲还有什么可等的,我们应该立即出兵攻击关中,同时请陛下让毌丘仲恭攻击壶关威胁河东”。

  司马懿沉默不答,两只眼睛死死盯着地图,半晌后才悠悠问道:“诸君都说上一说,赵骥为何要出兵南乡啊?此举……大违兵家常理呀”。

  在搞清楚敌人的真实意图前,司马懿不打算轻举妄动,对他来说稳字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的身后就是洛阳,就是天子,就算最终丢了襄阳,他也决不能拿洛阳和天子的安危去冒险。

  何况,襄阳现在也不是司马懿的防区了,万一真出事了,锅也用不到他来背。

  后将军费耀指着襄阳的位置说:“赵骥选取襄阳作为攻击目标的确十分诡异,就算他不想与骠骑将军正面对决而另辟蹊径,那他出武关攻取南乡郡以后也该东进南阳,这才是稳妥的做法”。

  司马懿点了点头赞同费耀的说法,他搜集了不少赵骥的情报,从以往的战例来看,赵骥的确是个喜欢尽量避免与敌方主力进行硬碰硬会战的将领,偷袭南乡也符合他的一贯的用兵风格。

  但费耀说得很对,从军事角度来看,赵骥拿下南乡后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东进攻击南阳郡,以构成威胁洛阳南翼的态势,这样自己就不敢以主力攻击关中,而必须南下与赵骥进行决战,如此,战场选择权就会落到赵骥一边,同时可以达到调动自己拉长补给线的目的。

  除非……赵骥不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战役目标的。

  一想通这层,司马懿豁然开朗,他捻须笑道:“诸君可还记得赵骥之前想要联姻天子的事情”。

  司马昭在旁嘟囔说:“那不是他设下的骗局吗?”

  “非也”,现今司马师不在身边,司马懿便把耐心转移到司马昭身上教导说,“赵骥最初未必不是真心想与大魏议和,只不过他没想到诸葛孔明敢匹马入关中坏了他的计划,不过这也恰好说明了他与诸葛孔明之间存有猜忌”。

  “子上,你就没听说过伪帝刘禅想要还都长安的消息吗,如果此事是真的话,把你换成赵骥,你会怎么做?”

  司马昭陷入沉思,司马懿也不催促,任由他慢慢去想。

  好半天后,司马昭忽然兴奋喊道:“哎呀,我知道了,赵骥去打襄阳是想要调动我军和吴军,他这是在赌,赌他夺取襄阳后能撕破蜀吴之间的盟约,赌孙权会西向威胁益州,好让诸葛亮留在成都不能北上”。

  司马懿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但他并没有出言夸奖司马昭,而是继续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赵骥这么赌会不会太自信了,就算他真能一战攻下襄阳,难道他就不怕我识破他的诡计后西进关中,难道他就不担心吴军会直接翻脸趁火打劫进攻襄阳”。

第212章 坚城当道

  无论赵骥的自信来自于何处,已经识破他真实战役意图的司马懿都该选择西进关中。

  现在去增援襄阳简直是多此一举,一来距离太远,赵骥已经抢占了先机,如果赵骥真能如他自信的那般一战而下襄阳,司马懿现在赶过去也来不及了,如果赵骥是自信过头,最后顿兵于襄阳坚城之下,那就更好了,关中一失,赵骥除了循南乡退入上庸别无它途。

  第二个原因则是赵骥主力离开后关中肯定空虚,此乃一举收复雍州的天赐良机,而且收取关中后,河东和壶关以南的半个并州也能不战而定,司马懿将会凭此战成为整个曹魏的大英雄。

  决心既定,司马懿先是给驻守宛城的振威将军领荆州刺史胡质去信,分析了赵骥的真实意图,叫胡质谨守宛城,然后保持对襄阳战事进程的关注,无论赵骥打不打得下来襄阳都要按兵不动,免得轻率增援被半路伏击。

  而如果赵骥一旦流露出从襄阳撤兵的迹象,那胡质就要以最快速度抢在吴军之前占据襄阳,而不是去追击汉军。

  司马懿同时上书曹叡,要求毌丘俭向壶关发动攻击,牵制河东、并州方向的汉军,掩护自己的侧翼。

  做好一切准备后,司马懿以张郃为先锋,尽起主力往弘农进军。

  张郃对司马懿的部署十分不满。

  张郃的不满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自从他由陇西撤回并州后,曹叡居然再次把他划拨到了司马懿的麾下。

  陇西兵败后,张郃自己的想法是想留在并州独当一面,偏偏曹叡有意提拔自己的心腹近臣毌丘俭和秦朗,不肯把这个机会让给张郃,反而担心毌丘俭会指挥不动老资格的张郃,于是把这位宿将拎了出来放在洛阳战区。

  武人出身的张郃之前在驻守宛城时就和河内名门出身的司马懿不对付,自认为从武皇帝时就征战四方的张郃打心底看不起没有战功就能高居骠骑将军的司马懿,没想到转了一大圈后,自己还是摆脱不了司马懿部将的命运。

  张郃不满的第二个原因则是出于公心,在他看来,赵骥这个对手十分难缠,他既然敢出武关南下,那就肯定留了后手不怕你去打关中。

  赵骥现在最大的薄弱点在哪里?张郃认为既不在关中也不在襄阳,而是在南乡,只要能截断南乡,赵骥就会变成被拦腰斩成两截的蛇,所以应该迅速南下出宛城径取南乡才是正理。

  可司马懿根本不理张郃,甚至连战前的会议都没有叫张郃参加讨论,在司马懿的眼里,身为一名武夫的张郃只需要按照自己的命令去老老实实执行就行了,哪来的那么多意见。

  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在经过了第四次北伐的卤城战役后,被王平打得大败而归的张郃深刻地认识到了汉军可怖的战斗力。

  当时因为李严运不上来粮,占尽优势的诸葛亮只得无奈退兵,司马懿下令进行追击,遭到了张郃的强烈反对,他认为应该尽量避免与汉军进行野战,但司马懿仍然强令张郃领兵去追。

  结果张郃在木门道中伏,因膝盖中箭而伤重不治。

  时空虽然变换,张郃这次没有死于第四次北伐的陇西之战,但他和司马懿的关系还是同原本的轨迹中一模一样。

  在司马懿的死命令下,张郃无奈率兵西出函谷关,这也是汉魏两军的接触线,他刚出关不远,就发现面前耸立着一座崭新的城池。

  这是什么时候建的?

  在汉代筑城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征调数万、十数万甚至数十万民夫才能办得到,而且就算有能力筑城,那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修得起来的,没个一年半载的根本办不到。

  心生诧异的张郃引了数骑亲卫亲自来看,城里的汉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但却并不出城驱赶,仿佛就似在对张郃说:想看就尽管看吧,反正你怎么看也没用。

  绕着城池看了一圈,张郃不得不承认对方这城池位置选得真好。

  此地虽然不是函谷关旧址,但离得并不是很远,仍然夹在熊耳山与黄河之间,既卡住了通往弘农郡腹地的要道,又可以依托黄河水运方便补给。

  这座新城的防御工事也非常完善,望楼、角楼、瓮城、马面等一应俱全,甚至登高而望还隐隐可见城里似乎还建的有内城墙,但唯独没有引黄河水挖掘护城河。

  其实赵骥也很无奈,不缺砖和水泥的他在修城时是能怎么坚固就怎么来,但挖护城河却需要动用大量人力来进行土工作业,而他目前最缺的就是人口。

  看完城后,心生疑虑的张郃没有马上攻城,而是派出了探马往西深入侦查,很快探马就回报说新城后方的新安、宜阳二县也加固了城防,而且守军同样早已严阵以待。

  更多的详细情报后续纷纷传来,驻守新建城池的是之前守备潼关的柳隐,张郃还在曹真麾下时就听说过柳隐的姓名,这位雍州重将以擅守闻名,蜀汉首次北伐时,就是他在潼关挡住了曹真的攻击。

  根据这座新城的规模以及城头汉军的旗帜估计,城内应该差不多有八千守兵。

  驻守新安和宜阳二县的汉将分别是赵骥麾下的骁将孟琰与关兴,这两座县城大概各有三千守兵,但因为是县城的缘故,所以可以征调县里的壮丁协助守城,同样不是好啃的骨头。

  弘农以西的潼关则是由赵骥在军中的头号铁杆心腹阎宇镇守,阎宇以往都是以赵骥副手的身份留守长安的,这次居然前出到潼关了,这也充分表明了赵骥绝不会放弃关中的强硬姿态。

  张郃知道,如司马懿所料,潼关以西的关中腹地现在肯定和不设防没什么区别,但赵骥把能拿得出来的兵力全部屯在这些坚城险关内,如果不先拔掉这些汉军据点,魏军是绝不敢长驱直入逼近潼关的。

  熟思再三,张郃向司马懿去信再次提出自己之前的建议,立即放弃进攻关中,转道截断南乡,现在还来得及。

第213章 十四年后

  “放肆!”

  司马懿冷笑一声把张郃的信丢在地上,但他很快就压抑住自己胸中的怒气,缓缓起身走下案头,俯身拾起地上的书信,轻轻拍去上面的灰尘:“传令,召集众将来我大帐议事”。

  很快,费耀、魏平、戴陵等将领齐聚中军大帐,司马懿面色平淡地把张郃的文书递给他们传阅:“诸君都看一看吧,张儁乂以为应当变更原先众议拟定的作战方案,还提出了他自己的新方案,大家觉得如何?”

  在坐的人中,除了司马懿就属后将军费耀官职最高,他扭头看看还在传阅信件的其他人,不等所有人看完,就率先表态道:“末将以为大略既定,又是大伙儿一起商议过的,自然没有轻易改弦易辙的道理”。

  费耀说完看看司马懿,只见对方脸上依旧一派古井不波的平静神情,丝毫显露不出心中的喜恶,他低头考量片刻,终于还是放缓语气又说:“张儁乂是武皇帝时就追随左右的宿将,是大魏的忠臣,他想必也是出于公心才有此一议,末将愿意亲自跑一趟,为他解释清楚骠骑将军的谋略思路”。

  司马懿和张郃之间的矛盾在费耀这个级别的将领面前算不得什么秘闻,司马懿开口第一句话就给今天的会议定下了基调,混迹官场多年的费耀哪能听不明白。

首节 上一节 76/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