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77节
这次的作战方案不是我司马懿一个人制定的,你们在座的所有人都是点头同意了的,现在张郃想要把它推翻,你们准备站哪边?
费耀是个圆滑的人,不会轻易得罪司马懿,何况司马懿的作战方案也谈不上错,自己当初也深以为然,所以才会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
费耀与张郃的私交不错,他们同为武人出身,曾经长年同属夏侯渊麾下征战于雍凉地区,所以尽管一上来就站在了司马懿一边,可费耀还是忍不住尽量委婉地帮张郃解释了几句。
有了费耀带头,其余诸将中与司马懿关系亲近的,纷纷开始直言斥责张郃,与张郃交好的也只能低头默认,于是会议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
司马懿让人把会议决定落在纸面,让与会诸将集体署名,然后派人送给张郃,要求他立即发动进攻,为大军主力打开前进通道。
接到回信的张郃怒不可遏,把信纸几下撕了个粉碎,然后郁闷地一屁股坐倒,内心万分无奈。
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张郃虽然凭借陇西一战击溃马谡的大功官至征西车骑将军(我觉得这个官职其实就是副车骑将军的意思),已经是曹魏屈指可数的顶级重将,但身无寸功的司马懿一投军起步就是骠骑将军,哪怕你张郃是满朝唯一在世的武皇帝时期的名将,还是依旧摆脱不了被世家子弟呼来喝去的宿命。
张郃虽然在战场上智谋百出,但在官场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他不是第一次与上级发生冲突了,当年他还隶属于夏侯渊时,就与这位雍凉战区的一把手关系不睦,好在那时还有与夏侯渊同样关系不好的郭淮愿意鼎力支持他。
这次在与司马懿的斗争中,张郃同样缺乏手段,在正式写信揭开与司马懿的争执前,他从未想过要提前去争取一下同僚们的支持,而是以个人名义直接提出异议,结果被司马懿反手一招憋得有气没处撒。
迫于无奈的张郃只好指挥前军向汉军新筑的城池发起强攻。
这种攻坚战不是张郃惯常的作战风格,他从军一生打了大半辈子仗,就基本没怎么打过攻坚战,唯一的一次大概就是官渡之战中被袁绍要求强攻曹洪把守的曹军大营了,而且那次他也没有打赢。
攻坚战没有太多技巧,张郃只能按部就班地花了几天时间安排士兵到山中伐木修建攻城器械,然后再依托云梯、冲车等进行远程杀伤和破坏城防。
攻打防守方早有准备的坚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得到的,不对守军造成足够的杀伤,不把城防工事破坏到一定程度,不把城中的粮食、物资和军民士气消耗得七七八八的话,强行蚁附攻城只会杀敌一百自损一千。
靠高伤亡来打胜仗从不是张郃的风格。
就在张郃耐着性子攻城时,赵骥也抬头打量着眼前的樊城。
樊城是个小城,坐落于长江北岸,与襄阳隔江相望,军事位置十分重要。
如果敌人从南面进攻襄阳,樊城就是襄阳的后勤基地,可以源源不绝地把粮食、武器和后备兵源送进襄阳。
如果敌人从北面进攻襄阳,樊城就是襄阳的预警前哨,不先打破樊城就休想放开手脚进攻襄阳。
所以说,欲破襄阳,必先取樊城。
关羽攻襄阳时,就选取了以偏师包围襄阳,自己亲率主力攻击樊城的战术,只要樊城一破,关羽就能以此为据点隔绝襄阳与中原的联系,所谓孤城不守,到时襄阳魏军除了投降就再别无他法了。
可惜当时曹仁识破了关羽的战役计划,选择了亲自镇守樊城,而让副将吕常去守襄阳,关羽长时间围攻樊城不下,最后在魏、吴两方的夹击下兵败身死。
樊城的守将是牛金,他年轻时作为曹仁的部将长期在江陵、襄阳一线作战,十四年前,他就曾站在樊城城头亲眼目睹了那位威震华夏的蜀汉名将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又是如何败走麦城。
十四年后,又一位威震华夏的蜀汉名将来到这里,再次把樊城重重围困起来。
经历过惨烈的襄樊攻城战的牛金早已不是当年曹仁身边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骁将,但已是风烛残年的他仍然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城外迎风招展的“汉”字赤旗。
在牛金的心中,当年关羽打不下来的坚城,如今依然坚不可摧,只要自己能守上一段时间,这支顾头不顾尾的汉军就会重演关羽当年的结局。
汉军向樊城派出了劝降使者,一名汉军骑兵边在城外绕行,边高声叫喊降者免死。
牛金张弓搭箭射向劝降的汉骑,但箭矢还未飞至就力竭掉落。
老将不逞筋骨之能,牛金已经老了,樊城将要面对的攻城战术也早已变了。
第214章 攻打樊城
为了速破襄樊,赵骥当然是带着他的攻坚利器飞天雷来的。
自从进入关中后,赵骥就再不能明目张胆地从梓潼郡江油县的老君山开采天然硝矿了,只好采取了人工制硝的方式来获取黑火药原料。
相比于天然硝矿,人工制硝无论产量还是成本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赵骥军中的火药储量大幅下降,自从壶关、箕关战役以后,赵骥就下令中止了需要使用火药的一切日常操练和试验,甚至连深入河套冒险攻取九原城时也没舍得用。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眼下就是该刺刀见红的关键时刻了。
根据掘子营的估算,目前的火药储量只够使用一次飞天雷,赵骥必须在樊城和襄阳两座城池中做出取舍。
慎重考虑后,赵骥选择了在攻打樊城时使用飞天雷。
劝降无果后,赵骥命令往北放出哨马,密切监视宛城胡质部魏军的一举一动,防止自己在攻城时遭敌背刺。
他又下令让邓艾领兵五千在长江北岸设下阻击阵地,切断襄阳通往樊城的增援路线。
一切就绪后,赵骥亲率主力逼近樊城,他安排已转任武职的句安在樊城北面列阵,掩护掘子营进入攻击射程,然后,有条不紊地开始布设发射筒、装填药包、单炮试射、全体开火!
战斗过程与壶关、箕关战役无二,这种后世迫于无奈才开发出的土炮在三国时却是毁天灭地的大杀器。
樊城北门的城头魏军被飞天雷横扫一空,侥幸躲过一劫的也大多被吓得魂不附体,短时间内整个北门守军迅速地失去了坚守的战力与勇气。
早已在城下待命的李辅第一时间开始组织士兵攀城,然后打开城门并沿城墙展开兵力,掩护后续大军主力进入城内。
汉军炮击时,牛金恰好不在城墙上,当时他正在城门甬道内指挥士卒搬走沙袋换用塞门刀车,好更方便城内守军在宛城的援兵赶到后出城夹击。
城门甬道恰好形成了一个避炮坑的效果,牛金只听得头顶震天般的响,自己的两耳也被震得嗡嗡作鸣,但并未直接遭受杀伤。
巨响过后,就是死一般的沉寂,心知不妙的牛金赶紧带着亲卫部曲登上城墙,只见遍地都是倒毙的尸体,而且这些尸体上不见任何外伤,但又全部七窍流血,死状甚是诡异骇人。
“这…这…这是遭鬼啦!”一名受惊过度的亲卫嘶声惊叫,转身就想赶紧逃离这鬼魅般的恐怖场景。
牛金扬手一刀把那名亲卫砍翻在地,然后厉声对身后被吓傻了但还没有开跑的其他亲卫吼道:“都跟我来,马上组织预备兵力组织反攻”。
牛金说完大踏步走下城墙,亲卫们下意识地紧跟而去。
战场上无论攻防,通常都不会一次性押上自己的全部兵力,因为战争是一项诡谲多变的活动,谁也无法预知会遇到什么意外的情况,所以主将都会留下一部分力量用来应对突发的变化。
樊城共有三千守军,牛金根据汉军的分布和城外的地形判断对方的主攻方向会是北门,所以他在北门集中了一千兵力,在其余三门分摊了一千兵力,城内还留有一千预备兵力作为机动力量。
现在到了动用预备兵力的时候了。
牛金分出部分亲卫去收拢北门惊慌逃窜的溃兵,自己带着剩余亲卫以最快速度赶到城中预备兵力集结点,然后亲自指挥向北门发起反攻。
等牛金杀回北门时,李辅已经打开了城门,一队队的汉军士兵也已攀进城墙,正在沿城墙杀向东西二门,但后续的汉军主力还未来得及进入城内。
牛金先不管城头的汉军,以骁勇著称的他立即挥兵杀向城门甬道,打算夺回城门的控制权后再行驱逐城头的汉兵,首要的是不能放任汉军主力由城门进入。
李辅没想到樊城的守将居然如此悍勇,换一般人这时候就算不投降也应该开溜了,所以他麾下的主力此刻正在按照计划由城墙上展开兵力,身边只剩下一百名亲卫。
就在李辅发愣的空当,牛金势不可挡的冲进城门甬道,一刀劈断迎面刺来的长矛,然后顺势俯身向前翻滚贴近,横刀贴地把那名持着半截断矛的汉兵双腿斩断。
眼见主将如此搏命,牛金的亲卫们一拥而入,顿时把李辅堵在了甬道内,失去了对城头大部队的指挥能力。
“敌军人多,将军快退”,一名亲卫拉着李辅想要退出城门,对他来说,李辅的性命可比樊城重要多了。
“退个屁,给我顶住!”
自从投降赵骥以来,李辅一直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主攻、突袭、要地守备等重要任务从落不到他头上,李辅心里也明白因为自己降将的身份,想要取得赵骥的信任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做好赵骥交给自己的本职任务,从不抱怨或者表露不满。
好在李辅算是投降得比较早的,办事也一直没出过差错,渐渐开始获得越来越多露脸的机会,比如邓芝投靠赵骥后,赵骥就是让他去接手的武关防务,这次更是把樊城的先登大功给了他。
李辅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知道要是这次办砸了的话,随着赵骥麾下能征惯战的将领越来越多,自己要想再争取到这么重要的任务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快,快去通知后续部队加速赶来城门增援!”
李辅一边派人去催促后面的军队,一边拔出腰刀指挥身边的亲卫结阵顶住牛金的反扑。
好在城门甬道地形狭窄,牛金的兵力优势难以发挥,加上李辅的亲卫又是原孟达麾下精锐的东州兵,战斗力相当不俗,牛金一时间倒也拿他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一点点地向前推进阵线。
眼看着自己这边步步后退,再退就要让出城门控制权了,李辅猛地注意到了身边魏军留下的塞门刀车。
“快,把刀车搬过来,给我用力推!”
李辅亲自把一辆塞门刀车扳向牛金的方向,然后奋力前推,亲卫们见状也连忙跟上使力,顿时把魏军逼退几步。
第215章 樊城城破
在城门甬道这种狭窄地形下,塞门刀车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不仅能屏蔽魏军的攻击,甚至还把几名被同伴挤住无法后退的魏军钉在了上面。
被钉在刀车上的魏兵一时不死,疼得发出非人的惨叫,骇得其余魏兵拼了命地转身回跑。
李辅只觉前方对顶的力道大减,当即奋起全身力气继续往前推动,终于夺回了城门甬道的控制权。
牛金大急,连声招呼身边亲卫:“快取银瓶和火油来,给我砸,给我烧”。
亲卫们赶紧去取银瓶和火油,但此时城头的汉军经过短暂的指挥中断后,已经在屯长、曲侯等基层军官的组织下,自发地朝眼前的魏军开展攻击,他们利用高度优势,往城下挤成一团的魏军不停投掷滚石、檑木、热油、银瓶、金汁等守城器物。
与塞门刀车一样,这些堆积在城头的守城器物原本都是牛金为汉军准备的,没想到现在却成了对手反戈一击的利器。
被仓促召来的预备魏军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整个阵线止不住地后移,任凭牛金和他的亲卫们如何制止也停不下来。
关键时刻,邓贤终于及时赶到加入战斗,他本来还在按部就班地组织本部士卒列队有序进城,却突然接到李辅派来的求援兵。
同为孟达旧部的邓贤如今和李辅是赵骥麾下唯二的东州系武人,当然不会坐视李辅兵败,他立即以最快速度带领本部兵马进入城门甬道,把还在隔着塞门刀车和魏军顶牛的李辅替了下来。
有了邓贤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城门争夺战大局已定。
牛金看着越来越多的汉军投入战斗,急得满头大汗,他的声音已经哑了,但仍嘶着嗓子怒吼:“火油呢?怎么还不来?”
旁边的亲卫指着城头急道:“之前的火油都在城上,已经派人回官仓再去取了”。
就在这时,东边忽然远远传来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这是立下破城之功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
牛金顿感全身卸力,年纪已高的他不禁两眼一花踉跄几步,手中的刀也“哐啷”掉落。
亲卫赶紧扶住他道:“将军,快走吧,南门那边没有汉军”。
牛金仰天闭目,两行热泪终于忍不住流出眼眶,他叹了口气,缓缓俯身拾起腰刀:“不用管我了,你们快逃吧,回去找你们的家人吧”。
一众亲卫明白牛金的意思,却舍不得抛下这位追随多年、待自己甚为亲厚的主将,纷纷跪地拜伏泣不成声。
牛金以刀杵地支撑着身子,正色道:“老夫本是一个乡间牧童,少年时差点死于黄巾之祸,后蒙故征南将军相救,自此追随恩主战周瑜、破关羽,大小百余战,临阵从未弃军求生”。
牛金看着身前跪倒一片的亲卫,强忍悲痛道:“这是本将今生最后的一道军令,都站起来,转身,往南,回家去吧”。
……
“启禀将军,攻城诸部皆已按预定计划入城,魏军死者六百余人,除少数突围外,共俘获一千八百余人,樊城守将牛金被阵斩”。
听完李球的报告后,赵骥下令留李辅部三千人守城,其余参与了攻城的部队押着俘虏出城分驻东西两面,自己则亲率未参与攻城的部队驻守樊城以北,以防宛城魏军来袭,同时派人再去催促王濬的水师尽快进入战场。
汉军攻破樊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江陵,东吴上大将军陆逊看过军报后,提笔写了一份文书:“来人,速送武昌陛下处”。
上大将军是孙权专为陆逊所设的官职,意思是陆逊的官职比汉制中武将最高官职大将军还要高,这份赖为柱石的恩宠与信任是整个东吴文武百官中的独一份。
可陆逊却对这份恩宠如芒在背,作为江东四姓的一员,他是亲眼见过江东士族是如何如猪狗般死在孙策的刀下的,其中就包括他的叔祖、吴县陆家的族长陆康。
陆逊也见过当今的东吴大帝孙权是如何对待为自己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将领们的,征黄祖时,孙权亲自为甘宁斟酒送行,战张辽时,孙权又专门赏赐银碗给甘宁饮酒,但甘宁一旦身死,孙权就立即迫不及待地把甘宁的儿子徙居至会稽,然后吞并了甘宁的部曲。
经历过、见过这些炎凉冷暖的陆逊改掉了自己的本名陆议,换成了逊。
现今汉军攻破樊城欲图襄阳,虽说孙权曾经特批凡是蜀汉方面过来的文书都要先交给江陵的陆逊处理,许他便宜行事之权,但陆逊还是老老实实地写下自己的意见送呈孙权定夺。
只不过这次的情况十分紧急,谁知道一战就能攻破樊城的汉军打襄阳需要多久,所以陆逊还是在自己的职权内下令全军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同时要求车骑将军朱然率领水师逆流向襄阳进发,争取抢在汉军之前控制襄阳江面。
陆逊思索再三,又分别去信驻守夷陵的步骘和荆南的吕岱,要求他们领兵逼近与蜀汉的接壤处,形成威胁态势,但在孙权的正式命令下达前严禁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