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88节
曹叡之所以记挂着起用宗室将领,是因为他现在面临着巨大的继承人危机。
曹叡先后诞下了三子两女,可除了小女儿齐长公主外,其余的孩子竟然全部夭折,甚至就连收养的秦王曹询都早夭了。
难道天命已不在魏?
第二天,曹叡下诏要求宗室及朝中重臣向朝廷推荐可堪为将的年轻才俊。
很快举荐名单就送到了曹叡的面前,其中几个名字立即就引起了曹叡的兴趣:夏侯霸、夏侯威和文钦。
夏侯霸、夏侯威兄弟俩是夏侯渊的儿子,与夏侯惇的那个蠢儿子不同,夏侯渊的这两个儿子在宗室中名声颇佳,朝臣们也对他俩多有认可,的确是值得培养的宗室良将。
至于文钦,他虽然不是宗室,但却是曹家的谯县乡党,文钦的父亲文稷是曹操首兴义师时就追随左右的元从旧人,忠诚度是有保障的,而且文钦本人少年时就以勇猛闻名,就算将来不能独当一面,至少也能成长为许褚、典韦之类的斗将吧。
夏侯兄弟和文钦都是燕王曹宇推荐的,为了安抚世家大族,曹叡也一并提拔了司马懿举荐的陈群之子陈泰,以及陈群举荐的中书侍郎王基。
希望这几名新晋将领能担起对抗赵骥的重任吧。
和曹叡一样,长安的赵骥同样也把精力放在了培养后备人才上,此刻他正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的树机能。
河套战事结束后,赵骥特意专门下了一道命令,以树机能斩将有功,要他来长安接受赏赐。
看着年轻的树机能,赵骥心头只有一个念头:绝对不能放这小子回河西草原去。
赵骥除了厚赐树机能财帛外,还任命他为自己的中军骑都尉随侍左右。
赵骥本以为强留树机能会引起寿阗不满,没想到寿阗不仅非常高兴,还拨出三百鲜卑精骑一并留在长安军中。
河西草原的生存质量远不如繁华的汉地,何况在三国这个汉尊胡卑的时代背景下,树机能被赵骥看中赐官对整个秃发部来说都是极大的荣光,寿阗当然对此非常高兴,有了树机能在赵骥身边为官,自己以后在河西草原说话都能多硬气上几分。
除了树机能以外,赵骥还意外地收到了另一个好消息——南匈奴左贤王刘豹派人秘密约降。
刘豹是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之子,於夫罗在汉灵帝时受邀进入并州协助平定黄巾之乱,之后就一直长留汉地。
於夫罗死后,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左部帅驻守河东,随着赵骥收复河东郡,刘豹也逃去了并州太原郡,随着这次河西鲜卑侵入并州腹地,意识到曹魏已经江河日下的刘豹就动起了降汉的心思。
对赵骥来说,刘豹手头那点实力尚属其次,更要命的是刘豹有个儿子是后来五胡乱华中第一个在北方举起反旗,并且建立了汉赵政权的开国皇帝刘渊。
赵骥叫来赵直,要求他务必把刘豹以及南匈奴部民接应到关中来,算起来,虽说刘渊现在还没出生,但赵骥还是希望能尽早防患于未然。
刘豹的叛逃进行得非常顺利,南匈奴本就是曹魏放在自己和河套鲜卑之间的一堵隔离墙,位处并州接壤河套的边境地带上,出了家门不远就能进入汉军的控制区,逃起来不是什么难事。
南匈奴在组织度上已经高度汉化,已经早不是草原上那种松散的部落形式,但部民们在个人习性上仍然保留了游牧民族彪悍的习性,这两种特质的加成使得南匈奴这个群体对汉人政权来说显得非常危险。
预知了历史的赵骥才不会再犯西晋的错误,除了挑选出部分精骑从军外,他把其余的南匈奴部民全部迁徙到了南乡郡去,那地方不能放牧,加之水网纵横不适合骑兵作战,就算将来这伙匈奴人闹起来,破坏力也会比原本的时空小得多。
在搞定了树机能之后,刘渊也必须要被扼杀在摇篮中才行,对,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摇篮。
第242章 郑度举贤
随着司马懿的多路伐汉失败后,被掏空家底的曹魏暂时丧失了主动出击的能力,多年来连续征战的蜀汉也同样进入了国力恢复期。
只有东吴方面还能时不时地在淮南、庐江方向发起一些小规模攻势,但只要水军一登岸,就会无一例外地被王凌、田豫等人击败,难以如蜀汉般造成实质上的威胁。
汉魏吴三国再次陷入微妙的平衡局势。
就在这个时候,赵骥收到了一个噩耗——谋主郑度病危。
郑度对赵骥来说太重要了,自从请动郑度出山以来,这个脾气倔强且孤傲的老人一直尽心尽力地替自己规划战略,数次在危急关头做出精准的判断并给出正确建议,郑度之于赵骥的重要性不亚于法正之于刘备。
诸葛亮评价法正对刘备的重要性时说“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这句话用在郑度和赵骥身上同样贴切。
等赵骥赶到郑度家中探望时,这位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赵骥在榻前握着郑度的手泪流满面,伤心得说不出话来。
郑度也垂泪道:“老夫年过七旬,寿足矣,只恨与明公相逢太晚,不得始终”。
郑度吃力地偏头看看赵骥身后,赵骥明白他的意思,连忙挥手逐退屋内其余人等:“度公可是有话要说?”
郑度握紧赵骥的手低声说:“孔明之后,朝中无人能再与明公相争,望明公早做打算,勿遗他日患”。
“度公保重身子要紧”,赵骥抚着郑度的后背帮他顺气,“此事我已有定计,度公勿忧”。
郑度听赵骥如此说,松了口气,慢慢躺平:“老夫这身子怕是不成了,可明公身边不能无人出谋划策,参谋部魏舒、卫瓘二人皆为当世良才,可以辅助明公成就大业”。
“好,我稍后就提拔他们”。
郑度眼睛慢慢亮起,但瞳孔却渐渐失神,他痴狂地望着屋顶扬声喊道:“恨逢明主太晚,此诚憾事矣!”
说罢,郑度溘然长逝。
郑度无子,老妻早丧,为表彰其功绩,赵骥执子弟礼为其发丧守孝以示荣耀。
待郑度丧事办完后,赵骥按照郑度的遗言召见了魏舒和卫瓘(guan)。
魏舒本是曹魏任命的弘农郡渑池县长,被俘后降汉,后来受到郑度赏识,被召进参谋部任职。
历史上的魏舒要等到四十多岁担任钟毓的长史后才有机会崭露头角,钟毓评价他“吾之不足以尽卿才”,认为魏舒给自己打工属于屈才了,然后把魏舒推荐给了当时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
在担任司马昭的参军期间,魏舒深得赏识,按照晋书的记载,魏舒不善于处理琐碎的杂务,但却极具战略眼光,在司马昭的一众幕僚中,魏舒在规划国家大政方针的能力上无人可比,处于断层领先的地位。
到了西晋时,魏舒最终在司马炎一朝官至司徒的三公高位。
卫瓘出身于河东郡名门卫氏,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算计人心,原本时空中的灭蜀之战中,卫瓘以监军身份持节督邓艾、钟会二军。
后来司马昭下令用囚车监禁在成都自行其是的邓艾送回洛阳,但钟会为了置邓艾于死地,只给了卫瓘一千士兵叫他去抓邓艾,想逼邓艾杀死卫瓘,然后自己再借卫瓘之死做实邓艾谋反。
没想到卫瓘把邓艾、钟会以及两人部将的心思顾虑算得明明白白,一番运作下来,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杀死了邓艾、钟会、姜维这个人杰,成了曹魏灭蜀一战的最大功臣。
卫瓘后来在司马炎一朝又搞了一出以夷制夷的损招,借乌桓部落之力重创拓跋鲜卑,使得拓跋鲜卑的崛起时间大大延后。
卫瓘最终担任了西晋司空,和魏舒并列三公。
赵骥对魏舒、卫瓘很满意,当场任命两人担任自己的参军,两人感激非常,立即各自献上了入幕首计。
魏舒的计策着眼于大势:“方今大汉已据有天下之半,且物产丰饶,诸如糖、纸、锦、盐等物皆畅销魏吴,此等奢靡之物于战事毫无助益,却能换来大量钱粮人口,不出数年,则强弱之势逆也”。
“届时,明公引一军牵制住洛阳魏军主力,再出一军仿秦故计东出并幽,全据山河险固之地,则曹魏无险可守,大事可定矣”。
“好计!”赵骥对魏舒规划的大略很满意,这摆明了就是要把曹魏变成第一个弱宋嘛,夺走对方的养马地和可供固守的险要地势,然后就一马平川强推就行了。
卫瓘则是着眼于朝堂之争:“天子自幼受诸葛丞相教导读书,关系可谓亦师亦父,君臣间因之相得,明公何不效仿诸葛丞相,为后世帝师”。
这是想让我当张居正呀!只不过张居正对万历的培养显然是失败的,完全没有跟小皇帝建立起私人感情,在这一点上,诸葛亮可比张居正做得好太多了。
“伯玉觉得诸位皇子中,我该选哪一位来培养?”刘禅一生共有七个儿子,目前已经生下了五个了。
卫瓘笑道:“皇长子刘璿(xuan,二声)已经长大,而且是蒋琬、董允等荆襄大臣打小教出来的,明公不用考虑”。
“其余皇子尚年幼,明公可以自择聪慧者教养之”。
无论将来作何打算,手头握有几个皇子都是很好的政治资源,赵骥决定采纳卫瓘的建议。
赵骥让杨嚣起草了一份奏疏,引经据典分析了一番皇子留京的坏处,请求天子下诏让皇子们各回封地居住。
汉朝在皇子留京这件事上是有教训的,汉高祖刘邦把赵王刘如意留在身边,很快就和太子刘盈产生了夺嫡矛盾,汉景帝时,梁王刘武滞留长安不肯归藩,极大地威胁了汉武帝刘彻的继位。
这份有理有据的奏疏送到成都后,立即无异于在平静的蜀汉朝堂丢下了一颗飞天雷。
丞相马良以皇子年幼为由,认为归藩的事情不必着急,大可以等皇帝们长大成人后再说。
但黄权、杜琼、孟光等大臣不这么认为。
第243章 曹瑛献药
皇子归藩事关皇权能否顺利过渡,由谁来教养皇子更是涉及大臣们对未来的权力争夺,一众朝臣分成两派,谁也不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让步。
就在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之际,赵骥的第二封奏疏送到了,他认为皇帝久不还都长安,雍州民心不附,前线将士也在猜测朝廷有无一统天下之意,觉得自己立下的功劳无法被天子看在眼里,军心士气也受到了影响。
一个皇朝定都何处,是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含义在里面的,孙权迁都武昌就是为了表示自己北上的决心,后来的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是为了向全天下传达自己会长期统治中原汉地的信号,包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是有他的政治考量在里边的。
雍州已经收复好几年了,你刘禅一直呆在成都算是什么意思,你现在的国策究竟是要一统天下还是半壁而安,如果你不打算一统天下的话,那前线的将士还拼个屁啊。
赵骥在奏疏里提出两个建议,一个是请天子还都长安稳定人心,同时还可以起到震慑曹魏的作用,另一个则是如果天子认为目前不宜还都,也该早立太子,然后让太子替皇帝打个前站,先到长安来负责还都的筹备工作,以示天子还都长安之意。
赵骥在奏疏的最后还特意加了一句,天子还都长安本就是已经定好了的事情,是因为诸葛丞相意外病逝才半途中止的,而且这也是先帝刘备和相父诸葛亮共同的遗志。
汉代以孝治天下,你刘禅身为天下人的表率,总不会罔置先帝和相父的遗志于不顾吧。
有了赵骥的这份奏疏撑腰,嘴强王者加儒家卫道士的谯周火力全开,直接在朝议时上纲上线,谁要是再敢反对还都长安,谁就是不忠不孝的卑鄙小人。
马良早就习惯赵骥连上两道奏疏的老伎俩了,无非就是想逼自己二选一嘛。
马良也不是盏省油的灯,他很快就作出应对,他提出重臣新丧、朝堂不稳,目前暂时不是还都的好时候,诸位皇子年纪也都还小,难分贤愚,不必急着册立太子。
不过嘛,派个皇子去长安还是可以的。
马良建议送还在襁褓中的皇五子刘谌(chen,二声)代替天子先去长安。
刘谌是刘禅眼下最小的儿子,而且母亲是个不知姓名、没有身份的宫女,他非嫡非长,按照汉时的法统很难威胁到荆襄系大臣给予厚望的皇长子刘璿的地位。
为了显示皇帝对还都长安的重视,天子还破格册封还是个婴儿的刘谌为北地王。
北地郡是秦朝最初设立的三十六郡之一,东汉时内迁合并入雍州冯翊郡,封刘谌为北地王,就是为了公告天下,我刘禅很快就会还都长安的。
得到朝廷的答复后,赵骥非常满意,他本来就没有奢望过刘禅会现在就来长安,皇长子刘璿也不是他中意的培养目标,倒是最后选了刘谌来长安是个意外之喜。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刘谌应该是刘禅最优秀的儿子了吧,至少这脾气性格是最像年轻时的刘备了,反正比他爹更像他爷爷。
刘谌被送到长安后,赵骥直接把孩子接到了自己家中,让关嫣亲自抚养,和自己的儿子赵恒一同长大。
好消息接二连三,刘谌被送到长安后不久,陈祗也送来了消息,蜀南第一口三百米深的盐井已经成功投产,有了这个好的开端以后,后续的盐井开采也会更加顺利。
油菜和占城稻也在赵骥的精准指引和重额悬赏下被找到了。
赵骥让督农杨敏立即组织起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试种,争取尽快实现大规模的播种。
菜油和白米饭可以极大的改善汉时的饮食水平,尤其是对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世家大族来说,如果能在饮食上区别于普通平民,他们是不介意多花钱的。
在做好内政的同时,赵骥把自己的下一个要对付的目标直接锁定在了曹叡身上。
赵骥找来赵直,递给他一包药丸:“直公,这些都是我找人千辛万苦弄来才制成的药丸,其中有淫羊藿、虎鞭、鹿鞭、麝香、巴戟天等等,服用以后……”
“多谢将军关心,属下…属下实在用不着这些”,赵直满脸尴尬,“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身子还行”。
“直公误会了,这些不是给你的”,赵直笑笑低声解释说,“这是我专门为曹叡准备的”。
“曹叡?”赵直稍一寻思就明白了赵骥的用意,曹叡无子,这是曹魏政权眼下最大的隐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据说曹叡已经病急乱投医到请巫婆进宫做法事的地步了。
“这药真有用吗?”赵直接过药包将信将疑地问道。
“放心,保准曹叡一吃就停不下来”,赵骥一脸坏笑,“你想个办法,让人给曹叡送去”。
数日后,曹叡收到了曹瑛给他送来的礼物,除了蜀锦、精盐、白纸等特产外,还有一包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