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90节
马良翻来覆去又查了好几遍,偏偏陈祗报上来的每一项支出都有据可依、有账可查,支出的具体细项也都记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完全找不出任何纰漏。
比如,诸葛亮在世时率兵进抵永安,又在巴东郡和步骘相持多时,最后又无功而返,这一来二去的开销可全是由沿途的郡县负责的,再加上吴懿增援关中的费用,益州上缴的赋税自然没剩多少了。
雍州、并州、荆州的情况也差不多,各州官员报上来的计簿都说是用于之前和曹魏的战事了。
虽然账目表面看起来没问题,但从政多年的马良才不会信,他立即找来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吏逐项仔细核对,希望能挖出一些做假账的蛛丝马迹。
可惜,所有的吏员都告诉马良各州账目堪称完美,简直可以当作规范模板供后来者借鉴学习。
长安,杨仪正在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本账册丢在杨嚣面前:“你这个长史是怎么当的,连这种粗陋的假账都看不出来,去,你直接告诉他们,他们修河坝的支出至少高了两成”。
“想蒙我杨仪,再去修炼一百年看够不够本事”,能被诸葛亮看中,甚至连那么臭的脾气也能容忍,杨仪绝对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财务之一。
有了杨仪帮忙,赵骥不仅大量截留各州该上缴的赋税,还查出了不少中饱私囊的官吏。
杨嚣把查账的结果报给赵骥,赵骥冷笑道:“我听说诸葛丞相治蜀时吏治甚严,官员也都清廉奉公,看来我还是御下太过宽松了”。
这次被查出有贪腐行为的大多是关中世家出身的官员,曹魏对待世家的态度相当宽容,他们一时间还不能适应诸葛亮对付益州世家的那一套严格政策。
“让账目有问题的官员一个月之内给我补齐差额,再罚三个月的俸禄,要是下次再让查出问题来,诸葛丞相以前是怎么办的我就怎么办”。
作为关中世家的代表,赵骥相信聪明的杨嚣会知道该怎么办。
“对了,以后如果有弹劾威公先生的文书,你一律给我压了,不用拿给我看”,赵骥借杨嚣的嘴向关中世家传达出一个信号,我绝对支持杨仪的工作,也不怕你们暗地里搞小动作,我赵骥可不是曹叡,我的刀把子可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以杨仪的臭脾气和口无遮拦,少不得会被人抓住把柄,赵骥已经听说了杨仪时常公开直呼自己的姓名,这在汉时是标准的不敬,不过赵骥看重的就是杨仪的臭脾气,这家伙人缘差得不是一般,根本不用太担心他会徇私包庇做假账的官员。
杨嚣走后,赵骥继续接见杨仪推荐的一名年轻的襄阳乡党。
“在下罗式拜见骠骑将军”。
赵骥与罗式交谈一番后,觉得这人也就是个中人之姿,看在杨仪的面子上,赵骥准备先给他个县官当当再看,要是能做出政绩才说。
“罗君家中还有何人呀?”赵骥随口拉起家常来,也当顺便了解一下罗式的家族背景。
“家父讳蒙,已卒于广汉太守任上,有一弟名宪,尚未出仕,家父逝后,我兄弟二人只能赖家产薄租为生,幸得同郡威公先生举荐,才得以求仕于骠骑将军”。
“什么!你弟弟是罗宪?”赵骥像被针扎了似的跳了起来,“他有没有跟你一块儿来长安?”
罗宪,字令则,和霍弋同为蜀汉最后的坚守者。
在原本时空的魏灭蜀一战中,阎宇率领永安军团主力西援成都,只给自己的副手罗宪留了两千士兵防守永安。
刘禅投降后,东吴立即派出军队想要抢占永安这个川东门户,结果罗宪主动出击,在野战中大破吴军。
后来钟会作乱成都,魏军无力顾及永安,得到消息的东吴派出步协率领西陵吴军主力再次攻打永安,强悍的罗宪再次出城野战,以两千孤军击败步协所部。
得知步协战败的消息后,不甘心失败的东吴这次派出了名将陆抗率领三万大军汇合步协部一齐来攻,罗宪敛兵固守,在永安城内爆发瘟疫的情况下坚守了长达半年时间,直到收到求援信的曹魏荆州刺史胡烈率兵从北面威胁西陵后,陆抗才收兵退回荆州。
“舍弟也随我一起来了长安,但…但他未得威公先生举荐,所以没来拜见骠骑将军”,罗式被赵骥的反应给吓到了,自己弟弟性格沉稳低调,平时为人行事从不轻狂张扬,怎么会被骠骑将军知晓认识呢。
“快,去带你弟弟来见我”,深患重度名将收集癖的赵骥绝对不愿意错过罗宪这位悍将。
后世常常给罗宪冠上擅守的标签,没错,他的确是孤军坚守永安长达半年,但罗宪常为人忽视的一点就是,他曾以两千人连续出城与吴军野战,第二次击败的还是步协,要知道步协麾下的西陵军团可是吴军中的精锐,而且军力绝不会低于万人。
第二天,在简单走了一下面试程序后,赵骥当场就给罗宪授兵三千,暂时划归阎宇麾下听令。
在原时空中,罗宪是因为得罪黄皓才被调到永安去守边的,但好在阎宇非常欣赏罗宪,处处庇护于他,两人关系非常融洽。
相信在阎宇的麾下,年轻的罗宪是可以正常成长起来的。
第247章 说客卫瓘
就在赵骥不断招募年轻武将的时候,吴懿正在为军中将领后继无人的问题头疼。
自去年以来,汉中军团的高翔、陈式等宿将先后病逝,军中一时间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
由于阎宇、句扶、柳隐、姜维等将领先后被赵骥挖角的缘故,蜀中无大将的局面竟提前出现,开始困扰起了汉中军团。
吴懿没有直接提拔任命新将领的权力,他只能上书朝廷要求往汉中军团增派将领。
一直盯着汉中军团流口水的赵骥在得知此事后,立即召集府中幕僚商议对策:“卫将军部旧将今年多有病故,本将奉天子令统内外军事,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诸君可有人选推荐?”
长史杨嚣听话知音,知道赵骥这是打算掺沙子了,于是建议道:“将军句扶、柳隐久历战阵,数有战功,宜迁为卫将军副将,协理并州军事”。
句扶、柳隐都是赵骥的铁杆心腹,现在迁入汉中军团统兵的话,就能慢慢发展势力、拉拢人心,等吴懿去世后顺理成章接管整个军团。
赵骥对杨嚣的建议比较满意,吴懿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正常来说,他会在诸葛亮病逝后三年去世。
“愚以为杨长史所言有待商榷”,卫瓘提出了不同意见,“满朝皆知句、柳二位将军是骠骑将军的心腹爱将,此举意图太过明显,相府和尚书台必会阻拦,卫将军处也会有防备,恐难成事”。
作为心理学大师,卫瓘一语指中成都朝堂该有的反应,安插句扶和柳隐进入汉中军团的想法是好的,但过程肯定会一波三折,最后能达到的效果也未必是理想的。
“那伯玉觉得该怎么办?”
“我听说冯翊太守廖化是襄阳人,与马丞相是同郡乡党,我愿意请命前去说服他暗中为明公效力”。
赵骥听了有些意动,他早想拔掉廖化、胡济这两颗安插在关中的钉子,只不过考虑到两人没有掌兵,治理民事的政绩也过得去,这才一直忍着没有下手,免得闹得太难看,要是能把廖化拉拢站到自己一边,那可就太好了。
抱着试一试也不吃亏的态度,赵骥同意了卫瓘的要求。
这日,正在官厩处理公务的廖化接到了一封请柬,原来是关兴奉命巡边,途经冯翊郡治临晋县,邀他当晚到自己营中宴饮。
廖化是以关羽的主簿出仕的,关羽对他是有故主之谊的,按照汉时不成文的忠义标准,他是有照恤关羽后人的义务的,虽说如今已经跟关家渐行渐远,但关兴的宴饮邀约还是不能不去,否则就要背上个忘恩负义的骂名了。
当晚,关兴亲自出营门迎接廖化,一见面就行子侄礼致歉道:“侄儿到关中后一直忙于征战,无暇向叔父请益问安,今日幸借军务途经冯翊,所以专门设宴相请”。
廖化赶紧扶起关兴,上下打量一番后红着眼眶欣慰说:“好好好,安国如今也是个雄赳赳的将军了,真不愧是关君侯的血脉”。
一番寒暄后,关兴把廖化请进大帐,对已经入坐的一个年轻人介绍道:“伯玉,这位是先父故旧冯翊太守廖公,你快来见礼”。
年轻人起身行礼道:“在下骠骑将军参军卫瓘,久闻廖公诈死归汉的忠义之名,今日幸得相会,幸甚幸甚”。
关羽兵败身死后廖化也被吴军俘虏,但他装死瞒过吴人,携老母不远千里回奔蜀汉,由是得到刘备的欣赏,被提拔为宜都太守。
诈死归汉是廖化生平颇为自得的一件美事,见卫瓘主动提及,廖化虽然嘴上谦虚,心里却不免高兴,于是客客气气地回了一礼。
关兴叫人送上酒食开宴,卫瓘作为主陪,尽挑着廖化爱听的话说,席间一时宾主尽欢,谈笑甚是热络。
酒过三巡,卫瓘渐渐把话题引到了各自的家乡趣闻上:“我河东卫氏往日只靠佃租过活,自从重归大汉后,得骠骑将军特准在本郡经营纸、糖、锦等生意,获利远超田亩产出,真可谓是财源广进”。
关兴闻言插嘴道:“如今襄阳已复,廖叔父又曾在汉中与骠骑将军共事,你们想是有旧谊的,何不请骠骑将军把襄阳的特许经营权交给廖家?”
终于来了,廖化宴饮间虽然表面欢喜,但实则心里一直留着三分提防,果然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呀。
襄阳收复后,向家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把蒯、蔡、黄、庞等老牌世家都压了下去,就更不用说廖家这样的小世族了,廖化的族人们眼红不已,已经送来了好几封信请廖化帮忙出面活动活动,可廖化哪里能在赵骥面前说得起话。
廖化打个哈哈道:“今日高兴,不提那些铜臭之事,倒是安国现在长进了,来,叔父敬你一杯”。
卫瓘也举杯相陪道:“廖公说得是,安国是将门子弟,早就该领兵征战了,方今天下尚未一统,正是我大好男儿疆场建功的好时候,他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在成都当什么劳什子舍人、侍中,哪能有今日的成就”。
廖化默然不悦,一口闷酒吞落肚子,他是随刘备参加过夷陵之战的,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还曾以监军身份担任过赵骥的副手留镇汉中重地。
这几年廖化在夜深人静时不是没有想过,要是当时他随赵骥一起奇袭子午谷的话,现在的处境会不会大不同,要知道他当时在赵骥军中的地位可是在阎宇、句扶、柳隐这些人之上的。
同为赵云监军的邓芝如今可已经是一州刺史了,而廖化自己在刘备时期就是太守,干了这么多年了,结果还是在太守的位置上原地踏步。
要说廖化完全没想法,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眼见火候已到,卫瓘举杯目视廖化诛心道:“我大汉是以军功封侯的,可惜廖公是文官”。
关兴紧跟着补上一刀:“我听说卫将军麾下将领出缺,朝廷有意起用上庸太守宗预,叔父,我记得宗太守是你的至交好友吧”。
第248章 全取并州
不怕兄弟过得苦,就怕兄弟开路虎,一提起宗预即将为将,廖化彻底不淡定了。
“你们说朝廷会起用宗德艳领兵?”
“传闻而已,做不得准”,卫瓘笑笑说,“骠骑将军统领内外军事,最终到底起用谁,还得看他属意何人”。
卫瓘说完目视廖化:“廖公可有意乎?”
蜀汉末期,诸葛瞻主政时,廖化曾想拉上好友宗预一路去诸葛瞻府上拜谒,宗预却说我俩都是七十好几的人了,何苦为了个官职而腆着脸去求一个晚辈。
廖化的功利心到老也未曾冷下来过,就更别说他如今正当壮年了。
“我……我……我这冯翊太守干得也还顺心”,廖化虽然热衷功名,但他并不想因此背弃诸葛亮往日的恩情和信任。
卫瓘哈哈一笑道:“廖公此语未免言不由衷,你非是不愿为将,不过是不想误了诸葛丞相的托付而已,就是不知廖公到底是刘氏忠臣还是葛氏忠臣?”
“卫伯玉,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廖化愤然起身,将酒杯砸在案上。
卫瓘只当没看见廖化生气了:“骠骑将军奉天子令统内外军事,在他麾下效力就是为大汉效力,要是没有骠骑将军,大汉如今怕是还是只能偏居益州一地,诸葛丞相是大汉忠臣,难道骠骑将军就不是了吗?”
卫瓘指着关兴说:“当初关老君侯在荆州是什么做派,廖公比我清楚,难道廖公认为关老君侯也是大汉逆臣吗,关氏一门也都是附逆的贼子吗?”
廖化闻言陷入沉默。
卫瓘站起扬声说道:“今日宴会还请了一位廖公的同乡旧人,廖公可愿一见?”
言罢,屏风后转出一人:“元俭,你苦苦守着那个冯翊太守的位置有甚用,你以为别人会念你的好不成”。
廖化抬头一看,大惊失色道:“威公!你怎么会在此处?你……就连你也投靠赵不舍了不成?”
杨仪之前可是诸葛亮的相府长史,荆襄系绝对的铁杆骨干,在老乡会里地位比廖化高得多得多,没想到他居然也投靠赵骥了。
杨仪气呼呼地坐下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乡党未必可靠,外乡人未必不可靠,他马季常往日没少跟赵不舍勾结,如今上位了又开始以丞相遗志继承人自居了”。
“我劝你少在这纠结了,手头有权才是最实在的,我现在都给赵不舍那小子当主簿了,你还有什么好放不下的”。
杨仪的出现彻底撕开了廖化最后的一丝道德遮羞布,连杨仪都投赵了,自己还有什么好坚持的。
数日后,廖化秘密到长安拜见了赵骥,一番交谈后,廖化满意而归,赵骥也非常满意。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谚语让后世不少人觉得廖化是个能力平庸的人。
其实历史上的廖化并非什么平庸之辈,根据魏书的记载,诸葛亮去世后,时任阴平太守的廖化曾主动向陇西魏军发起过攻击,郭淮派遣广魏、南安二郡太守分兵两路夹击廖化,却被廖化抓住机会打了个时间差,先击败了南安太守游奕,后又阵斩广魏太守王赟。
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名将,但廖化绝对是个合格的将领。
很快,赵骥就给天子上了一道表,要求朝廷往汉中军团增补将领,他同时附上了一份推荐名单:句扶、柳隐、廖化和胡济。
马良属意顶替高翔、陈式的人选是宗预和张翼,宗预自不必说,老资格的荆襄骨干了,张翼虽是益州犍为人,但他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当初接替李恢任俫降都督时还断过赵骥的生意,算是结过仇。
赵骥直接否了马良的提议,理由是宗预身上一点战功都没有,张翼在南中干成那鬼样子了,哪来的脸对战比南蛮强大得多的魏军。
政治就是妥协,何况赵骥还统内外军事,马良不能一点他的意见都不听,权衡后,马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让廖化和胡济到吴懿麾下为将。
让他俩去汉中军团总比句扶、柳隐去好吧,就算诸葛亮好不容易插进关中的两颗钉子被拔起来也在所不惜了,现在保住对汉中军团的控制权才是最重要的,否则马良就真要变成东吴丞相顾雍那样的纯文官了。
把廖化安插进汉中军团后,各地的粮赋也上交得差不多了,虽说还不足以支撑一场大战,但小打小闹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赵骥上表天子,请求出兵全取壶关以北的半个并州剩余郡县,马良和蒋琬对此都无异议,很快就批准了赵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