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19节

  再度提到“关家父子”,李藐登时做出目眦欲裂的样子,还是那四个字——不共戴天!

  刘桢安慰了一番,两人寻了一处酒肆…

  因为是深夜,大堂中并没有什么人。

  点了小菜、酒水,俨然刘桢也是许久未归,颇为感慨,想要今夜大醉一场…一书这些年,因为平视甄妃,而受到发落的委屈。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来,我敬李先生!”

  刘桢举起酒樽,遥遥对月。

  与荆州地区酒樽分为“三雅”不同,中原就一种规格的“樽”,难免失了雅致。

  此刻的李藐也举起酒樽,“来,多谢公干兄助我脱离苦海!翱翔于天!”

  说着话,李藐就打算一饮而尽。

  却在这时…

  一个门外的叫花子不合时宜的凑了过来。

  “两位公子,求…行行好,赏口饭吃。”

  刘桢心情不错,本就要取下几个面饼赏给他。

  哪曾想,李藐饮酒被打断,一下子就怒了,“哪来的叫花子,滚,滚——”

  李藐这般说,叫花子哪里还敢停留,咒骂了李藐与刘桢一番,就退下了。

  这本是一个小插曲…两人继续饮酒。

  就在这时…

  “——掌柜的。”

  这次不是叫花子,而是一队装备精良的兵士,用地道的山西口音问道:“这樊城的武库怎么走?”

  因为是方言,掌柜的一时间还没听明白,又重复问了一次,才给他们指了指路。

  可不多时,又来了两、三队山西兵,每队几十人,依旧是问武库的方向。

  掌柜的还纳闷了,“怎么城里突然出现这么多山西兵?

  一如既往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李藐“吧唧”了下嘴巴,眼珠子转了转,不过…这是一瞬间发生的事儿,他很快的就收敛起的表情,继续与刘桢喝酒。

  喝酒间,一如既往的还是不断的有小股的山西兵凑过来问,武库的方向。

  俨然,这些兵士是要去武库中取兵器的。

  而李藐也能注意到,如今的局势下,整个樊城…似乎并无丝毫的慌乱。

  所有的布防有条不紊,这哪里是襄樊先后则损了六名大将的样子。

  如果…

  再联想到方才刘桢提及的,明日曹丕、曹植、曹彰都会齐聚这樊城,李藐越琢磨,越是觉得不对劲儿了。

  等等…

  『——山西人!』

  李藐突然就回过味儿来了,他回想起以前关麟在训练他时,特地提到过的。

  曹魏中…

  除了谯沛的一干武人外,就数山西将最是能打、豪迈!

  谯沛武人有特殊的圈子,不是曹氏、夏侯氏的族人很难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交集。

  所以关麟对李藐的提议是,多与这些山西人接触。

  一来二去,成为朋友,势必能斩获到不少机密的军情辑要,保不齐还能在瓦解曹魏的路上做出巨大的贡献。

  而山西人中最值得深交的两位,其一是——张辽张文远

  其二便是——徐晃徐公明。

  ——『这些山西兵,多半就是出自他二人之手!』

  考虑到徐晃随曹操出征汉中,李藐下意识的就得出结论。

  ——『等等…是张辽,是张辽在统筹襄樊的局势!怪不得…这樊城中到处都是山西兵,且防护的有条不紊!原来是他在坐镇!』

  近来,张辽的名头太大了,逍遥津一战,让东吴小儿止啼,也让他张文远的名字威震天下。

  李藐很轻松就把张辽与如今的襄樊联系在一起。

  而顺着这个继续往下想…

  ——『张辽暗中统御…曹丕、曹植、曹彰三位公子齐聚,这…这…不对,不对…不妙!不妙了!』

  李藐表面上云淡风轻的喝酒,可此刻的他的心情已然是波涛汹涌,澎湃的厉害。

  他意识到,属于他建下第一次功勋的光荣时刻来临了!

  他猛地灌了一口酒后,缓缓站起,做出一副踉跄的姿态,捂着小腹道:“公干兄先饮着,容我去去就来…”

  这意思是——李藐要出恭。

  “哈哈哈…”刘桢已经喝高兴了,一边吟着:“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遗思在玄夜。相与复翱翔…哈哈,汉南一定是去嘘嘘翱翔了,人有三急,快去吧,快去吧!”

  说着话…刘桢摆摆手,自顾自的将酒樽倒满。

  看起来,他今日比李藐还要高兴。

  李藐迈着踉跄的步伐走出这酒肆的正堂,行至茅房门口。

  方才被李藐骂走的那“臭要饭”的还在。

  看到李藐,这臭要饭的又凑了上去,讨个赏钱。

  “滚蛋…”李藐再度大声咆哮,那臭要饭的也识趣,殃殃就退下,这原本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儿。

  仿佛是不适合的人出现在了不适合的地方,偶然相遇,不欢而散。

  然而就在两人相互擦肩而过的那一瞬间,李藐的嘴唇突然动了几动,吐出了一句语音极轻,但语调却极其严厉的话来:

  ——“听着,张辽在这里,樊城有埋伏!”

  …

  …

第194章 此子,非孔明不教,乃教不了也

  蜀中,成都,正府街。

  这里是汉左将军刘备,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办公的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知道诸葛亮好观星。

  于是在这“正府街”特地为诸葛亮建立了一座“观星台”。

  此刻,诸葛亮跟着刘备慢慢登上了这空旷无人的观星台。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

  刘备喃喃吟道那“观星石碑”上的文字。

  此高台,三十六方青石板接连平铺…

  高耸入云的量天尺,显示出了此间的深不可测。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

  刘备与诸葛亮在汉左将军府中,已经围绕着关麟的第三封考卷聊了许久。

  关麟的这一封考卷一反常态,写了很多,足足写满了两封竹简。

  包括正面回答诸葛亮的提出的问题。

  ——益州初定,有功之臣纷纷请封田亩,有限的田亩如何分配?

  关麟的回答是:“我家门前有两个乞丐,一个是乞丐,另外一个还是乞丐,他们一个在前门,一个在后门,赖着不走了!”

  “其中前门的那个每天跟我乞讨,我压根就不搭理他,过了一个月,这个乞丐讨不到钱,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在我家门口。”

  “后门的这个乞丐,我看他可怜,每天就给他一张面饼,起初他也向我点头称谢,可半个月后,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了,一个月后,有一天早上我赶时间,见到他时没有给他一张面饼,你猜怎么着?他竟追上来对我破口大骂,说‘为什么不把属于他的那块儿面饼给他?’乃至于还要打我?”

  “这件事儿,我思来想去,横竖睡不着,辗转反侧了几个夜晚,我最终悟了,我悟透了人的劣根性,我悟到了一味地顺从别人提出的要求给与恩惠,当无法继续施加恩惠后,反而会被别人责难!”

  关麟之所以这么回答——是有切身体会的。

  在穿越前,别人向他借钱,他往往不想那么多就借了…可最后讨钱时,换来的是什么?

  是对方的冷眼,是对方的指责,是朋友都没得做。

  那时候,关麟就意识到,人不能一直顺从别人,要学会拒绝。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只是,这封答卷,乍一看来,关麟这答的是什么?

  这么冗长?这特么的也太水了吧?

  要知道,在汉代,竹简作为流通的书写载体,很费时间,也很沉重。

  运输、保存都极为不便。

  这就需要人们不说废话,不写长文,不浪费资源。

  而“辞赋”就应运而生,赋一般以四字为主,高度凝练,故而在公文、奏表、书信、祭文、考卷中都采取“赋”的形式。

  说白了就是写的简洁点,高度凝练一点,高深莫测一点儿,把水分全部都拧干。

  千万不能跟后世某人的写的小说一样,大海啊大海,它全是水。

  故而,诸葛亮与刘备最初看到这份长文时,不由得下意识的皱眉。

  ——『这也太长了吧!』

  可随着这长文的深入。

  渐渐地,刘备与诸葛亮眸光凝起,他们发现这长文水归水。

首节 上一节 319/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