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148节

  “当二张兄弟把矛头对准皇太子李显时,朝廷的拥唐力量坐不住了。”

  “一方面他们担心李显的太子之位动摇,另一方面担心二张兄弟会趁着女皇病危制造政治风波。”

  “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

  各朝古人听到武则天还有两个男宠,一个个不禁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之前听到武则天有一个男宠薛怀义,大家还没觉得怎样。

  可现在听到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大家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女皇,玩得真花,都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要找两个男宠。

  但也有很多古人觉得很正常,毕竟很多皇帝白发苍苍还不忘纳妃子,女皇一大把年纪找男宠也无可厚非。

  朱元璋:这二张兄弟也是愚蠢,竟然招惹皇太子李显,一旦武则天病逝,李显登基还能放过他们吗?

  朱元璋摇了摇头,只能说二张兄弟太过得意忘形,都忘记了李显才是武则天的接班人。

  两兄弟不想着巴结讨好李显,反而要对付李显,作死的人拦不住。

  不过仅仅凭借这一点,张柬之等人就要逼迫李显发动神龙政变,似乎说不通。

  他认真研究过神龙政变的全过程,觉得张柬之等人更像是为了泼天大功发动的政变,而并非什么为了大唐江山。

  那个时候武则天病重,已经没有几天可活,生命进入倒计时。

  一旦武则天病逝,皇位只可能是皇太子李显的,根本就不可能落到二张兄弟手上。

  所以对于李显来说,只要等着母亲病逝就行,根本就用不着发动神龙政变。

  而且发动政变还有失败的风险,一旦政变失败,李显的太子之位肯定是保不住的,最终皇位也会落到李旦手中。

  因此李显没有理由发动政变,全都是被张柬之等人裹挟的。

  张柬之一行人为了拥立之功,强行拉着李显发动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遣李湛和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太子李显。”

  “李显有所怀疑和惧怕,躲在东宫不敢出来。”

  “王同皎: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经有二十三年了。现在天道人心在大唐,北门的羽林诸将与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

  “李显: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

  “李谌: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失败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

  “李显这才同意出来,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

  各朝古人无不摇头叹息,这个李显太过懦弱胆小,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居然还想着逃避。

  之前李显说要把大唐江山送给岳父,如今箭在弦上却又胆小软弱,这个李显一点皇帝的样子都没有。

  也难怪皇位最后落到李隆基手里,如今看来一点都不意外。

  李显:哎,这都什么事啊,朕当时皇太子当得好好的,等母后病逝就成功登基,根本就不想发动政变,可没办法,那么多人把朕驾到台前,朕无奈也只有赶鸭子上架了。

  他之所以不想政变,除了母后已经熬不了多久,皇位马上就要落到他手上,完全没必要政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从小就对这个强势的母亲感到惧怕,根本就不敢和母亲作对。

  要不是他被逼无奈,那么多人架着他,他是一点也不愿意发动政变的。

  “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来到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在她周围环绕侍卫。”

  “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连忙询问是谁在做乱。”

  “张柬之: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

  “桓彦范:太子哪还能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天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天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武则天看着李义府的儿子李湛说:伱也是杀死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平时对你们父子不薄,想不到竟然有今天的变故!”

  “武则天又对崔玄炜说:别的人都是经他人推荐之后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亲手提拔的,你怎么也在这里呢?”

  “崔玄炜(wei):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接下来张柬之他们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

  “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

  “武则天淡定的下了诏,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等曾经敌对过的一干人。”

  “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正式复位,复国号为唐,武周时代终结。”

  各朝古人听完之后,一阵唏嘘不已,一代传奇女皇就这样落幕了,而且是被自己的儿子逼退位的。

  大家一时之间有些感慨良多,当初武则天从自己儿子手里抢走了皇位,而在晚年却被儿子逼着退位,真是世事无常啊!

  别说是其他人感叹,就是武则天本人也同样神情复杂,沉默不已。

  她知道最终还政于唐,可没想到是以这种政变的方式。

  尤其是得知有那么多平时信任的大臣,最后却背叛她,她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应该愤怒吗?可她好像并没有,反而一脸平静,无喜无悲。

  他只是有些感慨,天下在她的统治下,不管是大臣,还是老百姓,最后心里想的还是李唐。

  可能这就是她的无奈之处吧,她一代女皇可以改朝换代,但改变不了天下百姓的人心。

  她想要把武周一直延续下去,可最后却无奈的发现,只能还政于唐。

  既然天下大势不可改变,最终还是要回归李唐江山,或许她可以早做打算,让政权平稳的交到李唐手中。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

  “武周政权的更替让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也回到男人统治的时代。”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

  “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和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留下一座无字碑。”

  武则天八十二岁病逝,属于武则天的传奇也随之落幕。

  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一代女皇就这样黯然离场,大家心里也空落落的。

  刘彻: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留给后世人评说。

  他也能理解武则天留下无字碑的心酸无奈,她一个女人当皇帝,本就充满了争议,大家对此褒贬不一。

  不管碑文是什么,是夸赞还是贬低,好像都不合适,唯有无字碑最为适合。

  唐高宗李治在听到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时,他的脸色尤为复杂,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第176章 公务员制度

  武则天刚登基称帝没多久,就得知自己最后以落寞的方式退场,心里很不是滋味。

  她想要向全天下的男人证明,一个女人也是可以做皇帝的。

  最终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可最后同样因为女人的身份,只能黯然离场。

  这一刻,她理解了自己临死前的决定,为什么要以皇后的身份和高宗合葬,以及为什么要立无字碑。

  她这一生充满了争议,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武则天:主播,朕想知道后人是怎么看待朕这一生的?

  苏晨倒是非常理解武则天此时的感受,要不然也不会留下一座充满争议的无字碑。

  “关于如何评价,主播想不仅是女皇陛下,其他人肯定也想知道!”

  “评价一个人,是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放到女皇陛下身上,就是要看女皇在执政期间施行过哪些政策”

  “主播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女皇的执政措施,想必大家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女皇的是非功过。”

  “女皇的执政措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主播一一为大家介绍。“

  “主播先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武则天在政治方面做到了重用人才和广开言路这两点。”

  狄仁杰:陛下在重用人才这方面确实没话说,我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全仰仗陛下的提拔重用。

  陛下大力发展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而他也正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了陛下的重用。

  因此严格说起来,陛下对他恩重如山,有再造之恩。

  张柬之:我虽然心系大唐,不认同陛下篡夺大唐江山,但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陛下重用人才,我才能一路高升到宰相之位。

  虽说他后来发动神龙政变,看似对不起陛下的栽培,但他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的大恩大德。

  “武则天以重用人才而闻名,她不拘一格,知人善任,不论对方的出身背景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会得到她的重用。”

  “还通过设立官员自荐制度和发展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许多名臣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得到重用的,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张柬之等。”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不仅在她自己的朝廷中得到体现,后来的大臣们也对她的用人方略表示认可。”

  “武则天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对能干的臣子和贤才有着爱惜和欣赏之情。”

  “武则天重视人才的选拔,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有才能的人共同努力。”

  “而且武则天还开创了殿试制度,以改革普通考试制度的弊端。”

  “702年,武则天设立武举,从中选拔有军事才能的人,也对于稳定国防意义重大。”

  “所以在武则天执政的年代中,始终有一批文似狄仁杰,武如娄师德的能臣良将为其效力,这些人才有力地维护着武则天政权的稳固。”

  “武则天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此外,武则天在执政时,还下诏修订《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赵匡胤:不说其他的,武则天执政期间严重打击了门阀的嚣张气焰,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朱棣:武则天开创的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对后来的朝代影响深远,哪怕是朕的大明也一直沿用,从这一方面说,武则天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刘彻:还别说,武则天虽然是一介女流,但不得不说她在人才选拔这方面还是很成功的,朕倒是可以借鉴一下。

  武则天施行的自荐制度,他的大汉也同样有通过自荐制度来选拔人才。

  但武则天的科举考试制度,却让他眼前一亮。

  他记得之前天幕播放的视频中隐隐有提到科举制度,但只是顺带提一嘴,根本就没有细说科举制度到底是怎么选拔才人的。

  现在主播说到武则天通过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了一大批的名臣,这让他格外感兴趣,迫切想要知道科举考试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的大汉急需要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首节 上一节 14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