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06节

  “甚至在隋炀帝时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闻名的封德彝,也有多次进谏的记录。”

  “李世民在位二十多年,进谏的官员多达三十余人。”

  “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达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于改进朝政,帮助唐李世民施行正确的决策起到巨大的作用。”

  李世民:朕身为帝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深刻的明白,帝王其实有欲望,是非常有可能危害国家的。

  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要是不兼听纳谏,反而独裁专断,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么必然会影响朝廷的决策,很有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严重的会让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

  历代那些听不进谏言的帝王已经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因此他必须积极吸取这些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他非常感激魏征的直言纳谏,让他能够时刻审视自己,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之所以重用魏征,对魏征那么看重,积极采纳魏征的谏言。

  全在于魏征懂得治国理论,懂得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了解社会的现状。

  这样一个谏臣是站得高,看得远的。

  魏征在治国方针方面的制定,在帮助他做一个英明君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武装夺取皇权两个月后,这一天清晨,都城长安异常热闹,文武百官从四面八方涌向玄武门。”

  “他们要来参加李世民亲自主持的题为‘自古理政得失’的辩论,力图找到一条实现天下大治的途径。”

  “然而辩论一开始,便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

  “然而,如何让百姓安定下来,进行大治呢?”

  “李世民希望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李世民不禁自问,为何曾经繁荣富强的大隋王朝,不到四十年就土崩瓦解?”

  “他总结隋炀帝灭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兴土木、广治宫室,二是搜罗美女、淫乐无度,三是东征西讨、穷兵黩武。”

  “李世民惊叹于那些在隋朝盛世中创造奇迹的民众,在随后的战乱中,爆发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让隋朝政权土崩瓦解。”

  “这些让他对国与民、君与民的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封德彝:实现天下大治,要继续实行高压政策。

  他作为山东士族的代表,自然要为他们这些士族发声。

  人心坏了,老百姓民心坏了,唯有实施高压政策才行。

  在隋末的动荡之中,他们山东士族是受打击的对象。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站起来了,必须要反攻倒算。

  魏征:大乱之后民心思治,就像一个人渴久了,喝什么都是甜的,饿久了吃什么都香一样。长期经过战乱的百姓,他们希望能够安定下来,过稳定的生活,过安定的日子。

  他作为普通地主阶级出身的官僚,代表着山东豪杰的利益。

  他们是从瓦岗寨一路走过来的,也是反隋的一股力量,最了解山东河北地区老百姓的动向。

  他深刻的明白,老百姓要的是安稳的日子。

  “为了不重蹈隋朝覆辙,李世民和大臣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治国。”

  “在李世民眼里,百姓如同水,君主如同船,君民一体,休戚与共。”

  “当君主的,如果通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必然会引发政权的颠覆。”

  “正是知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李世民反复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在这种理念之下,李世民定下了抚民以静的策略,形成了一整套以民为本的思想。”

  “李世民将这些思想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政策,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才得以步步展开。”

  “而君臣论治的主要内容,则记录在李世民时期史官吴兢所撰《贞观政要》一书中,被后人传颂。”

  李世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要是不施仁政,必然会被老百姓覆灭。

  他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身为帝王必须要警醒的道理。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之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句话是他从隋朝灭亡得出的一个教训,时刻警醒着他。

  皇帝不过是老百姓因为你有道才推选出来的,可如果你要是无道,老百姓就可以立马推伱下去,就正如隋炀帝的下场一般。

  “一个清明社会的出现,必须以法治作为前提,而且保证执法的公平性。”

  “李世民登基一开始,便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武德律》,制定《贞观律》。”

  “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十九位大臣与法律专家为《唐律》作注,完成《唐律疏议》三十卷,对后来的封建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完备的法律条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

  “对此,李世民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亲戚故友、王公大臣概不能外。”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因违反军令而被李靖治罪,后免死改判发配边疆。”

  “有人上书,请求念其为秦王府旧臣予以宽大。”

  “但李世民没有念及旧情,驳回上书,维持原判。”

  “李世民认为赦免了他,便开了侥幸之路,有功的人很多,赦免他,其他人也会轻于犯法。”

  “皇帝以身作则,执法如山。”

  “在朕即天下的时代,还有哪个皇帝敢于像李世民这样,把自己关进权力的笼子里呢?也只有李世民可以做到。”

  朱元璋:咱的大明律也是参考大唐律制定出来的。

  他之所以参考大唐的律法,除了大唐本身强大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太宗和他一样,也是以民为本,把老百姓看得很重。

  唐朝的律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最前面的除了关于皇宫皇帝这一类的规定之外,首先就是对官员的一些规定。

  而像盗贼什么的,和老百姓有关系的,以前镇压老百姓的那些条例都在大唐律的后面。

  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律法首先是监管官吏的。

  一旦做了官,就要遵守法律,也要按照法律法规去办好分内的事情。

  他的理念和李世民一样,首先官员做好了分内之事,才能去管理老百姓。

  “法治的另一面是教化,李世民多次强调,执法要慎刑宽刑,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贞观五年,他将死刑的终审权收归朝廷。”

  “而且对复审有了明确规定,以增加纠正冤假错案的机会。”

  “第二年,李世民亲自审问囚犯,当他看到死刑犯即将被处死时。”

  “心中顿生怜悯,便下令释放回家,约定来年秋季回来接受处决。”

  “又令全国所有死囚一律释放,让他们在期限之前来京师集合。”

  “第二年秋天期限到时,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组织,头一年释放的总共390名死囚,居然一个不少全部按时到达集合。”

  “李世民十分感动,下令全部赦免。”

  “贞观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这天,长安城万人空巷。”

  “这一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

  “这种景象,在古代数不清的封建帝王中并不多见,而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贞观三年,唐太宗下令恢复被废弃数百年之久的藉田仪式。”

  “百姓惊骇之余,无不欢呼雀跃。”

  贞观时期的老百姓对于李世民无不感恩戴德,碰上一个对农桑重视的君主是他们这些老百姓的福气。

  在他们的印象中,当今皇上从来不在农忙的时候征发徭役,或者是兵役。

  最被他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关于太子要实行冠礼。

  一般太子想要进行成年礼仪式,那就必须调集府兵来充当仪仗队。

  但这个时候正好是春耕,皇上为了不耽误春耕,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种地,就没有去调集农民来充当仪仗,而是选择把冠礼往后推延了。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以说明他们的皇上对农桑的重视。

  “在农业社会,粮食丰收与否与水利建设息息相关。”

  “都江堰的建成,促成天府之国的千年富庶与稳定。”

  “一次洪水或一次大旱,就可以致百姓颗粒无收。”

  “而且可能造成社会动荡,政权动摇。”

  “为了加强水利建设,李世民大力整顿治水机构。”

  “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为解决扬州旱灾修建的扬州勾城塘水利工程,灌溉农田八百余顷,从此扬州连年丰收。”

  “沧州疏通无棣河、长芦河、漳河及衡河,从此无复水害。”

  “贞观七年,夏州朔方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

  “贞观十年,汴州陈留开观音坡,灌田百顷,给粮食大丰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即便是现在的农民,无论长江南北,还依然享用着贞观年间的水利成果。”

  主播每说到一个州郡,当地的老百姓就对李世民满怀敬意。

  正是因为有当今皇上兴修水利,他们才能取得年年的大丰收,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

  在皇上没有修建水利工程之前,他们时常面临旱灾,或是洪灾,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粮食绝收那都是小事,严重的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他们幸运的是遇上了一个好皇帝,为他们老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要是没有他们的皇上修建水利,他们肯定没有今天粮食大丰收的好日子。

  “而在农业社会,发展经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人口。”

  “隋末战乱,北方突厥掳去大量汉人。”

首节 上一节 206/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