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18节

  他要是再和孙传芳斗来斗去,迟早被北伐军各个击破。

  所以他哪怕对孙传芳再有意见,也不得不放下个人恩怨,先联手对付北伐军再说。

  “张宗昌南下之前,北伐军拿下了福建、浙江,兵峰直指上海。”

  “上海的工人武装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发动两次武装起义,都被孙传芳派兵镇压。”

  “1927年3月,在吸取前两次的失败教训后,工人武装决定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

  “与此同时,北伐军分兵多路进攻南京。”

  “孙传芳这时候手头上只有八万人马,应付北伐军尚且不足,因此镇压工人起义的任务就交给了直鲁联军。”

  “然而,直鲁联军的战斗力实在低的莫名其妙。”

  “竟然被工人武装打败,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也因此取得成功。”

  “事后,张作霖听说张宗昌连临时武装的工人都打不过,十分恼怒,表示要追究责任。”

  “张宗昌为了甩锅,就把他的把兄弟直鲁联军第八军军长兼海军司令毕庶澄给毙了。”

  “说此次大败是因为毕庶澄与国民党有暗中联系,把责任全推到了毕庶澄头上。”

  “而随着上海、南京等地接连光复,至此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北伐军攻占,北伐战争取得辉煌胜利。”

  北洋时代的老百姓越来越期待着北伐军统一全国,彻底结束军阀林立的混乱局面。

  他们老百姓非常清楚,局势发展到这里,已经再没有其他军阀势力能够阻止北伐军前进的脚步。

  孙传芳的势力强大,可依旧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卸甲。

  元气大伤之后,孙传芳再想对北伐军造成威胁恐怕不可能了。

  即便孙传芳投靠了张作霖,也根本无济于事,阻挡不了北伐军的威势。

  况且张作霖的实力也远不是北伐军的对手,从副司令张宗昌的无能就可见一二。

  上海的工人起义都是临时武装的,战斗力和正规军队肯定不能比。

  可即便这样,张宗昌率领的直鲁联军也打不赢,可想而知奉系军阀的实力已经下降到何种地步。

  全国势力强大的军阀就是孙传芳和张作霖了,现在这两人肉眼可见的不是北伐军的对手,自然也就意味着北伐军横扫全国指日可待了。

  现如今北伐军已经攻占了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区,他们老百姓所期盼的安定日子也即将到来。

第258章 众叛亲离的蒋介石

  北伐军收复长江以南地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也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对于北洋时代的老百姓来说,北伐军的胜利让他们看到了和平安定的希望。

  但想要彻底平定天下,北伐军还需要消灭盘踞东北的大军阀张作霖。

  而且不出所料的话,这一天应该很快就会来临。

  毕竟北伐军已经平定了长江以南地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肯定是北上对抗张作霖。

  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北伐军实力强大,消灭张作霖也是时间问题。

  不过在很多老百姓感到乐观的同时,也有不少心思敏捷之人却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这小部分人对于北伐军统一全国的实力倒没有怀疑,只是有些担忧北伐军统一后会陷入内斗,到时候必然还将给广大老百姓带来遭难。

  因为他们看得很清楚,以蒋介石在战场上的表现,明显不足以震慑其他将领。

  如此一来,为了争夺国民革命军的主导权,北伐军内部这些高级将领陷入内斗是显而易见的。

  考虑到这种情况,他们不担忧是不可能的。

  他们普通老百姓也没有能力干预北伐军内部斗争,只是希望北伐军内斗不要波及到他们。

  “在攻占了整个长江南岸后,北伐军的下一步行动自然是继续向北直指张作霖了。”

  “然而就在这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北伐却突然停止了。”

  “为什么呢?国民党内讧了。”

  “1926年底,随着北伐一路高歌猛进,工农运动在各地也蓬勃发展。”

  “而北伐军中有很多军官是富农或地主出身,人家在前线打仗,工农却在后方把土地给分了,动了很多人的利益。”

  “蒋介石作为总司令,他要想控制军队,自然要照顾军官利益。”

  “于是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在政治上来说,就开始倾向于大地主、大买办了。”

  “而到了1927年3月,随着孙传芳倒台,大革命运动发展到江浙一带。”

  “代表官僚买办、大银行和大资本家利益的江浙财阀如丧考妣,这些人惶惶不可终日,急需寻找保护伞。”

  “加之上海的列强也急需寻找新的代理人,于是手握兵权的蒋介石就成了地主买办们的保护伞和代理人。”

  “3月26日,蒋介石曾经的恩主虞治卿代表江浙财团向蒋承诺,愿意认缴500万大洋维持上海稳定。”

  “一直困扰蒋介石的军费问题被江浙财团搞定,蒋介石也随即亮明立场。”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宣布清党。”

  “6天后蒋介石又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听到南京国民政府几个字,北洋时代的民众无不精神一阵,眼神中饱含希翼的光芒。

  自从主播告诉大家,北洋时代结束之后,就会进入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他们民众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快一点到来。

  现在听到蒋介石再过不久就会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他们民众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惊天好消息更令大家高兴的呢!

  南京国民政府的即将组建,预示着北洋时代马上将迎来终结,也宣告军阀混乱将会立马结束。

  不过他们民众高兴南京国民政府即将成立的同时,也对国民党的内讧感到深深的忧虑。

  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两两对峙的局面,最难受的就是他们普通民众了。

  好不容易军阀混乱快要结束了,他们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日子就要过去了。

  可结果呢,两个国民政府又迎来了内讧,到时候双方爆发的动乱肯定会波及到他们普通民众。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他们老百姓此刻最大的感受,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过以最后的结果来看,无疑是南京国民政府打败了武汉国民政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蒋介石另立中央前夕,汪精卫从法国回来了,而他回国后的第一个落脚地就在上海。”

  “在上海期间,汪精卫反对蒋介石的主张,桂系这时候支持蒋介石。”

  “见汪精卫唱反调,蒋介石便决定软禁汪精卫。”

  “汪精卫听说李宗仁要整自己,立马开溜,跑到武汉召开会议。”

  “宣布免去蒋介石的一切职务,开除党籍,并下令讨伐。”

  “可会议结束后,众人却面面相觑,决议是通过了,但要怎么执行呢?”

  “蒋介石这会有桂系支持,又有江浙财团提供银弹支持,并且列强也支持他,真要打起来未必打得过。”

  “就在这时,李宗仁出来表态。”

  “表示既然南京武汉一时间谈不拢,不如各自北伐,等拿下北京后再解决党内纠纷。”

  “李宗仁的表态,给了汪精卫台阶下。”

  “所以权衡再三,武汉方面最终决定蒋介石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为今最重要的还是北伐。”

  “5月,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各率一支人马北伐,成功拿下交通枢纽徐州。”

  “同一个月,武汉国民政府也制定了北伐河南的方案。”

  “由唐生智出面组建北伐军,并派人联络冯玉祥和阎锡山,夹击河南的奉军。”

  嬴政:这都还没有打下天下就起内讧,要不是最后还算理智,说不定一片大好形势将化为乌有。

  奉系军阀的威胁还在,就迫不及待的内讧争权夺利,他怎么看都有些愚蠢。

  虽然权力的诱惑很大,但怎么着也得消灭外部的威胁再说吧!

  从这一方面来说,汪精卫的目光太过短浅,差点就将取得的优势付之一炬。

  不过好在国民党内部有明事理之人,知道要搁置矛盾,先北伐消灭奉系军阀再说。

  按照最终的发展来看,毫无疑问是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内讧中胜出了。

  对于这一点,他倒是丝毫不意外。

  毕竟以当前的形势来看,支持蒋介石的势力很多,而且银粮弹药也充足,最后打败汪精卫也就顺理成章了。

  “北伐开始后,阎锡山并未响应,选择坐山观虎斗。”

  “不过,仅靠唐生智和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对付河南奉军也足够了。”

  “就这样,刚刚进入河南的奉军就被北伐军又赶到了黄河北岸。”

  “然而,就在南京、武汉各自北伐期间,蒋介石在南京悄悄出手了。”

  “蒋介石借助列强和江浙财团的支持,切断了长江中游与下游的经济联系。”

  “民国时期的武汉虽然也是商业重镇,但与上海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蒋介石封锁了武汉的资金流入渠道后,苏联援助进不来。”

  “武汉政府立即陷入赤字状态,工商业也是一片哀嚎,十万人失业。”

  “见识了蒋介石的金融炸弹威力后,冯玉祥立即倒戈,以每月两百万银元的代价抛弃了武汉政府,奉南京政府为正统。”

  “首鼠两端的阎锡山也亮明立场,将武汉方面派到山西的联络代表礼送出境。”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穿一条裤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丧失斗志信念,叛变革命,也在武汉清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此破裂。”

  “武汉国民政府清党后,汪精卫在冯玉祥的撮合下答应迁都南京,但也提出一个条件。”

  “去南京可以,但蒋介石必须走,我跟谁共事也不想跟他共事。”

  “对此,蒋介石自然是不会答应。”

  “于是,南京武汉两个国民政府继续维持了对峙局面。”

  “很快,唐生智就在武汉扬言要东征南京。”

  “蒋介石担心后路空虚,就从前线抽调大量兵力回防。”

首节 上一节 318/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