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7节

  但是荀彧也深知如果自己想完成匡扶汉室,肃清天下的心愿,就必须要曹操这样的铁血军阀来完成。

  所以在他看来,那时的荀彧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

  但是荀彧也没有办法,只得赌一把。

  不过显然,荀彧赌输了。

  随着曹操击败黄巾军,汉献帝刘协在杨奉等人的护送下回到了洛阳,荀彧支持曹操提出了迎奉天子的主张。

  荀彧是希望曹操可以好好的辅佐汉献帝刘协,做一个辅佐之臣,安定天下,兴复汉室。

  但是曹操走上了辅佐之臣的道路,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或许荀彧从未想过自己提出的奉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最终却形成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袁绍更加骄傲,于是写信给曹操,内容荒谬傲慢。”

  “曹操看过后大怒,诸将都认为是败于张绣的缘故。”

  “只有荀彧看出了曹操是因为别的事情在忧虑,于是问曹操原因。”

  “曹操将书信给荀彧看,并对他说道,想去攻打袁绍这个不义之人。”

  “但是现在的力量又打不过他,应该怎么办?”

  “荀彧说,自古以来,如果却有才干,即使弱小也必定会变得强大。”

  “但如果没有才干的话,即使现在强大,也会变得弱小。”

  “从刘邦、项羽的存亡中,就可以看出这个道理。”

  “袁绍此人表面对人宽和,但实际却嫉贤妒能,此为度量。”

  “且做事犹豫不决,此为谋略。”

  “治军纪律松弛,兵众虽多,却难以发挥作用,此为用兵。”

  “而且袁绍世代高官,名门望族,喜欢沽名钓誉,此为德行。”

  “而将军无论在度量、谋略、用兵、德行上都超过了他,即使他现在强大又有什么用。”

  “并建议先安抚关中的韩遂和马超等人,而关西的事情可以交给钟繇去办。”

  “这样就可以放心的先攻取吕布,而后再图谋袁绍。”

  赵匡胤:荀彧一心向汉,要是能投奔刘备,或许历史的轨迹会大不相同。

  荀彧身在曹营心在汉,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

  当初荀彧为了躲避兵祸,搬到袁绍的地盘去住。

  袁绍看见荀彧来,非常高兴,亲自前去拜访他,待他如上宾。

  可是,荀彧认为袁绍无法帮助汉朝统一天下。

  因此就趁早离开了袁绍,前往投奔能帮助汉朝统一天下的曹操。

  其二便是当荀彧在投奔曹操以后,给曹操提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劝曹操迎奉天子。

  曹操因此把汉献帝迎接过来,但曹操想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荀彧提出这条主张的时候,确实是为了让曹操以令诸侯,但并不是让曹操挟天子。

  而是真正把天子保护起来,免得汉献帝再遭遇董卓那样的人的危害。

  保护起来后,再让曹操帮助汉天子打天下,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目的。

  其三就是后来曹操想要晋封为魏公,派人征求荀彧的意见,希望得到荀彧的认可。

  但荀彧认为,当初曹操起兵的目的,是为了帮汉天子匡扶天下。

  现在晋封魏公,就有了私心,不是君子所为。

  曹操也不过就是想升为魏公,并没有说升为魏王,更没有说僭越当皇帝。

  但是荀彧都不同意,可见在荀彧的心思,确实是一心向汉的。

  如此种种,都能说明荀彧一直忠心于汉室。

  “公元198年,曹操打败张绣,擒拿吕布,平定了徐州,便与袁绍对抗。”

  “而袁绍在击败了公孙赞后,虎踞四州,是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

  “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广兵强,有谋士田丰、审配、逢纪等人。”

  “而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

  “荀彧说,袁绍兵虽多而法令不严,田丰刚愎而好犯上。”

  “许攸贪婪而不检点,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

  “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

  “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拿。”

  “仅仅一席话,便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连连交战。”

  “曹军固守官渡,袁绍围攻曹操。”

  “而此时的曹军粮草即将吃完,于是给荀彧写信,想退回许县。”

  “荀彧回信说,现在粮草虽然少,但是现在如果先退,必然会陷于被动。”

  “而将军以十分之一的兵力抵御敌军,扼住敌军的咽喉,致使敌人不能前进,已经坚持了半年。”

  “袁绍的气势已经出现了衰竭的情况,局势也必将有所变化。”

  “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机会。”

  “于是曹操放弃了撤军的打算,又出奇兵袭击袁绍的粮草驻地,袁绍败退。”

  “而审配因许攸家不守法度,逮捕了他的妻子和儿女。”

  “许攸一怒之下叛离袁绍,投奔曹操。”

  “颜良、文丑都在战斗中被杀,田丰因为劝诫触怒袁绍而被杀。”

  “袁绍手下的将领谋士,一切都像荀彧预料的那样。”

  王安石:官渡之战的胜利,最大的功臣便是荀彧。

  曹操在迎奉天子之后,便有了正当的声名征战四方,治理朝纲,也迎来了之后的官渡之战。

  当时是曹操大军与袁绍大军在官渡展开的战役,也是东汉末年历史上有名的三大战役之一。

  同时,官渡之战也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当时袁绍举兵南下企图进攻许都,曹操得知后立即带兵在官渡一带做好防守准备。

  对峙数月后,曹操方处于劣势的状态,曹操甚至想过退兵。

  但是荀彧鼓励曹操继续拖跨袁绍方,伺机决战。

  后来袁绍手下的许攸投降了曹操,使得曹操带兵奇袭,烧了袁绍大军的粮草,断了他们后方的补给,这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官渡之战后曹操大大的增加了实力,真正的成为了一方的霸主。

  可以说曹操此时的功绩都是有荀彧的努力在里面的,曹操对荀彧的智谋才能非常的认可和信任,认为荀彧的才华和张良一般。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官渡之战之所以能成功,荀彧居功至伟。

  但是一想到荀彧最后的结局,他就替荀彧不值。

  “公元201年,曹操想趁袁绍兵败袭击刘表。”

  “荀彧则认为现在袁绍失败,部众离心,应趁此机会,马上平定他。”

  “如果离开兖州、豫州,远征长江、汉水。”

  “万一袁绍收其残部,趁虚攻击我们的后方,丞相的大事就完了。”

  “于是曹操采纳了荀彧的计策,再次进驻到黄河岸边。”

  “袁绍病死,曹操渡过黄河,打击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

  “公元203年,曹操根据荀彧前后所立的功劳,上表朝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

  “公元207年,曹操准备讨伐刘表,问计于荀彧。”

  “荀彧说可以明里出兵宛城、叶城,暗中从小路轻装前行,出其不意的对其进行攻击。”

  “正在这时,刘表病死。”

  “曹操率军直驱宛城、叶城,刘表的儿子刘琮献出荆州投降。”

  “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认为曹操应该进爵位为国公,得九锡。”

  “荀彧听闻后,认为曹操兴起义兵的本意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怀着忠贞的诚心,保持谦让的品质,所以不应该这样做。”

  “荀彧反对曹操进封国公,使得曹操因此心中对荀彧不满。”

  “正好这时征讨孙权,曹操让其到谯县劳军,趁机把他留下,让他参丞相军事。”

  “曹操进军到卢虚后,荀彧因病留在寿春。”

  “不久便忧郁而死,时年五十岁。”

  朱元璋:荀彧忠于汉室,身死殉节,其心可嘉。

  汉末天下大乱,荀彧要匡扶汉室只能倚仗曹操。

  荀彧早年间为曹操出谋划策,攻占兖州。

  又拿汉高祖刘邦攻占关中,汉光武帝刘秀攻占河内的事迹来比喻曹操。

  官渡之战时,荀彧建议曹操不要率军退回许昌,拿楚汉相争时的成皋之战来劝谏曹操。

  等到帮助曹操建立功业之后,荀彧又希望得到忠于汉室的名声。

  荀彧辅佐曹操而让他强盛,举荐贤能,训练军队,决断大事,制定策略,征伐四方,连战连克。

  于是曹操得以转弱为强,统一北方,十分天下而有其八,荀彧的功劳不在春秋名臣管仲之下。

  而荀彧最终能为汉朝殉节,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

  荀彧对于曹操而言,就像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张良一样。

首节 上一节 347/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