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49节

  可是孙策此时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扩充他的势力,因此他想到了周瑜。

  而周瑜也在此时考虑去哪发展,受到孙策的邀请后,当然就同意了。

  周瑜能够投奔孙策,说明了孙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也证明了周瑜是一个有眼力的人,这也证实了英雄惜英雄这句话。

  周瑜怀揣抱负,自然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孙策。

  这让他明白,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志同道合才能互相扶持。

  “周瑜回到丹杨不久,袁术不愿孙策势力发展过大,就派遣其弟袁胤取代了周尚担任丹杨太守。”

  “见此情形,周瑜只好跟随叔父一起来到安徽寿县。”

  “公元198年,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想任命他为手下将领。”

  “此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眼光和性格非常了解,认为他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

  “于是请求去离长江不远的安徽桐城南做县长,以寻找机会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

  “担任县长的时候,周瑜结识了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

  “当时周瑜带兵拜访鲁肃借粮,鲁肃家有两谷仓米,各三千斛,便当即指了一谷仓相送。”

  “周瑜因此认为鲁肃非同常人,于是与鲁肃结交,两人发展出了深厚的友谊。”

  “后来袁术想任命鲁肃为东城长,鲁肃也认为袁术不能成事。”

  “于是放弃了官职,携带家属及豪侠一百多人,来到居巢,与周瑜结伴东渡。”

  雍正:纵观周瑜的一生,完美一词堪称是他的主旋律,可惜慢慢被抹黑成了负面形象。

  指周瑜的军事生涯从二十一岁起,至三十六岁止。

  十五年间作战多次,从未失败,堪称三国罕见的常胜将军。

  特别是赤壁之战,以三万之众迎战二十多万敌军,以一当十取得完胜,更是罕见的经典战例。

  周瑜生命最后三年间,连续取得江夏、赤壁、江陵三大战的胜利,促成了三分鼎立历史格局的初步形成。

  从辉煌战功、重大影响来看,他可以推选周瑜为孙吴名将的第一名。

  再结合其完美的人品,以及对国家所起的脊梁作用,可以评为三国完美型名将第一人。

  一开始对周瑜的正面评价中,有一大部分来自文人诗词。

  尤其唐宋时期,众多著名诗人的都在作品中歌颂周瑜文韬武略的英雄形象。

  但可惜的是,后来不少朝代对周瑜的评价大加抹黑。

  东晋由于偏安江左,为了维护统治地位,开始宣扬正统论。

  于是奉同样偏安一隅的蜀汉为正,贬低曹魏和东吴,这时就有人开始称周瑜为小人。

  唐宋之间,正统之争的影响也反映在了文学中。

  如唐代杜牧诗中称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认为周瑜赤壁取胜有东风的侥幸因素。

  宋代朱熹理学大兴之后,蜀汉的正统地位进一步加强,周瑜的评价也进一步受到打压。

  宋元之际出现的小说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不再心胸广阔,而是嫉贤妒能。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更加强了周瑜善妒的形象,进一步影响到了大家对周瑜的负面评价。

  “公元198年,周瑜回到江东。”

  “孙策非常高兴,亲自出城欢迎,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的官职,还拨给两千名步兵、五十名骑兵。”

  “当时周瑜年方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孙策一开始命周瑜镇守安徽马鞍山,不久又改派为芜湖。”

  “牛渚、春谷与周瑜家乡庐江一水之隔,孙策的这两次任命是考虑到周瑜家族在当地有影响力。”

  “周瑜本人也有威信,想要以此来帮助自己招兵买马、扩大力量。”

  “一年后,袁术病死,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

  “孙策忧心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起兵攻打。”

  “于是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

  “十二月,孙策军攻破皖城,俘获刘勋家人及其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都是国色美人。”

  “于是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攻下皖城后,周瑜跟随孙策接着进攻寻阳等地。”

  “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平定豫章、庐陵等地,实力大增。”

  “战争结束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防范占据荆州的刘表东侵。”

  李隆基:听闻大小乔倾国倾城,也不知和朕的杨贵妃谁更胜一筹。

  相比于对小乔貌美的好奇,他对周瑜和小乔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更加动容。

  周瑜和小乔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对夫妻,其事迹广为流传。

  小乔是东吴大将周瑜的妻子,据传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子。

  在记载中,小乔在周瑜的帮助下成功解救了其父亲,被周瑜深深地吸引,最终二人结为夫妻。

  周瑜和小乔之间的感情深厚,传说周瑜曾因小乔之事而激发了无穷的智慧,帮助东吴打败曹魏。

  在赤壁之战期间,周瑜曾计划在火攻之前先放走小乔,以确保她的安全。

  在孙权南征时,小乔也曾劝周瑜不要随孙权南征,但周瑜最终还是选择了跟随孙权一起南征。

  然而,在南征途中,周瑜因病去世,

  小乔十分悲痛,她选择了跳江自尽,与周瑜相伴在一起,成为了一段不朽的爱情传说。

  “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成为继承人。”

  “当时孙氏政权尚未巩固,阵营中人心不定。”

  “周瑜带兵赶来吴郡奔丧,担任中护军,和长史张昭一起把很多行程事务分管起来,全力辅助孙权。”

  “当时孙权只有将军的封号,众人对他的礼节大都很简单。”

  “只有周瑜采用君臣的礼节,以示对孙权的支持。”

  “当时鲁肃因为来江东以后没有得到重用,也想要投奔别处。”

  “周瑜引用东汉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来告诫鲁肃,认为孙权会是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

  “在周瑜的劝告下,鲁肃打消了离开江东的念头。”

  “不久之后,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

  “交谈之后,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由此开始重用。”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下书命令孙权送人质入朝。”

  “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

  “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不如静观其变,以待天命。”

  “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叮嘱孙权说。”

  “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自己像看待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也希望孙权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孙权对周瑜一直非常信任,寒暑赏赐周瑜的衣服都有百件之多,为众将所不及。”

  “周瑜的表现也非常忠诚,曹操曾经派蒋干前去游说周瑜,想让周瑜背孙投曹,但周瑜坚决进行了回绝。”

  “回去之后,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不是言辞所能打动的。”

  “周瑜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主持军事行动。”

  “206年,周瑜亲自征讨麻、保二屯的山越部落。”

  “取胜后将俘虏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行迁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兵出击,俘虏了邓龙。”

  “两年后,黄祖的部将甘宁归降,周瑜向孙权举荐了甘宁。”

  “在甘宁的建议下,孙权进军夏口,周瑜亦被任命为前部大都督。”

  “经过激烈水战,孙权军终于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

  武则天:孙策死后,周瑜带兵赴丧的真正意图恐怕不简单。

  孙策在临死前给孙权留下了的遗言,言明托孤之臣只有张昭,从来没有托孤于周瑜。

  而当时周瑜正领军镇守巴丘,孙策生前和周瑜关系很好,但在自己死去的时候却没有托孤于周瑜。

  周瑜听说孙策死后,自己却先坐不住了,便领军前往东吴奔丧,一下子进入了权力的核心。

  而这段历史疑案的疑点就在这里,史书上清清楚楚的记着周瑜来东吴给孙策奔丧是带着兵马来的,这也成为整个三国历史上的奇闻。

  如果周瑜只是单纯的来奔丧的话,根本不可能带兵前往。

  而周瑜带兵赴丧这件事直接产生的结果,就是周瑜从一个镇守边疆的外人一下子进入了江东权力的中心。

  要知道孙策托孤的重臣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张昭。

  而周瑜率兵奔丧的结果,就是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进入东吴的权力中心。

  所以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猜测周瑜带兵赴丧的目的很可能是一场政治投机。

  至于其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她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周瑜是为了夺权。

  作为最早跟随孙策起兵的元戎老臣,眼看孙策死后自己却被排挤出了核心圈子。

  不免心有不甘,而周瑜手上唯一的底牌就是镇守边疆的兵马。

  所以周瑜索性决定搏上一搏,领兵奔丧。

  在孙策死后的江东政治团体中狠狠秀了一把肌肉,压迫张昭等人不得不承认其地位。

  第二种可能,孙权密令周瑜领兵前来。

首节 上一节 349/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