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372节

  只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

  如果士卒不从,后果将不堪设想,还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

  于是,他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果然秦军大败。

  如此种种,要是没有张良为他出谋划策,他也不可能夺取天下。

  “公元前207年,拥有四十万大军的项羽,因刘邦先入咸阳非常恼火。”

  “范增因刘邦之前贪财好色,但是进入咸阳却一反常态,断定其有大志向劝谏项羽杀掉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同张良交好,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叫张良一起离开。”

  “张良因为仁义不肯离,转而告诉了刘邦。”

  “张良献计,请项伯向项羽转达刘邦的善意。”

  “后刘邦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建议第二天早晨刘邦一定要亲自向项羽赔罪。”

  “刘邦带着一百多人于鸿门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被项羽留下饮酒。”

  “席间,项羽的谋臣范增屡次举目示意项羽,又再三举起所佩玉玦,暗示他速下决断,杀死刘邦。”

  “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授意他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

  “项伯看出破绽,拔剑对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刘邦。”

  “张良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起身出帐去找樊哙,命其速去护驾。”

  “樊哙二话没说,持剑拥盾闯入军门,直奔帐下,两眼怒视项羽,头发上指,大有万夫不挡之勇。”

  “项羽欣赏樊哙英武,赏肉赐酒。”

  “左右的侍从捧上一大杯酒,樊哙站着一饮而尽,并借题发挥地数落项羽。”

  “厉声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忠义,指斥项羽疑心太重。”

  “项羽一时竟被樊哙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震慑,无言以对,只是招呼樊哙坐下。”

  “过了一会儿,刘邦见情势已渐好转,便借口入厕,招呼樊哙出帐,张良随之而出。”

  “三人商量对策,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

  “张良解释刘邦恐惧项羽的责备,已经回到军营了。”

  “如此在项伯与张良的帮助下,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宴之中有惊无险。”

  “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项羽:一时心慈手软,最终竟然酿成大错,后悔不该不听亚夫之言。

  要是在鸿门宴上,他听从亚夫的建议,趁机除掉刘邦,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威胁。

  一想到自己对刘邦这个敌人动了恻隐之心,以至于错失了鸿门宴上的大好时机,他就悔恨不已。

  每每回想起来,他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当初亚夫认为刘邦是一个威胁,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但他认为刘邦敢来鸿门宴,就证明没有二心。

  再加上刘邦来了之后,剖肝沥胆的自辩。

  他想起和刘邦曾经一起同生共死的岁月,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

  可如今说再多也没有用,再后悔也晚了,一切都晚了,刘邦的优势远比他大得多。

  而且原先历史上刘邦成功打败了他,这让现在的他想要翻盘成功近乎不可能。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统管巴蜀地区。”

  “刘邦赏给张良黄金百两,张良把这些全部转送给了项伯。”

  “刘邦又通过张良厚赠项伯,让项伯帮他向项羽请求汉中地区。”

  “项羽答应了,于是刘邦又获得了汉中一带。”

  “刘邦回到封地的路上,张良送他们到褒中,刘邦才让张良回到韩国去。”

  “张良临别前对刘邦建议把走过的这条栈道烧掉,可以向人们表示没有再打回去的打算,也可以哄得项羽放心。”

  “刘邦便让张良返回韩国,中途烧断了所经过的的栈道。”

  “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刘邦的缘故,项王不派韩王成到封国去,让他跟随自己一起东去。”

  “张良向项王解释汉王刘邦烧断了栈道,已经没有返回的意思了,还把齐王田荣反叛之事上书报告项羽。”

  “项王由此不再担忧西边的汉王,因而起兵北上攻打齐国。”

  “公元前206年,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刘邦倚据富饶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

  “韩王成先被项羽降位为侯,后又在彭城被杀。”

  “张良闻风逃走,抄小路西去投奔了刘邦。”

  “而刘邦这时已收复了关中,封张良为成信侯,命他跟着一道东征项羽。”

  “公元前205年,刘邦开始乘虚占领了彭城,后又被项羽回师打败。”

  “刘邦无奈之下,只好询问大家破解之法,还是张良出了一个下邑之谋。”

  “于是刘邦派遣萧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了其他人去联合彭越。”

  “等到魏王反叛抗汉时,刘邦又派了韩信前去征讨,平定了燕、代、齐、赵等国的大片地区。”

  “刘邦最终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靠着这三个人的力量。”

  李世民: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刘邦被项羽打败后,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

  那时的刘邦已经穷途末路,甚至说出了关东地区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就把关东平分给他。

  在兵败危亡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

  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了隔阂。

  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

  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

  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

  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攻伐他,结果未成。

  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必然可以打败项羽,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邦听完后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

  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的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

  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

  “刘邦极为烦恼,与郦食其商议应该如何削弱楚方的势力。”

  “郦食其表示应分封六国后裔,刘邦认为合适便请郦食其做相应准备。”

  “此时刘邦看到从外面回来谒见的张良,于是询问张良关于分封六国的看法。”

  “在张良的警醒下,刘邦大骂郦食其,紧接着下令赶快销毁那些印信。”

  “公元前203年,齐国所有的地方都已经被韩信全部打下。”

  “韩信派人向刘邦请示因齐国自古是诡诈多变,反复无常的国家,南面又紧挨着楚国。”

  “如果不立一个临时的齐王来镇守它,它的局势就难以稳定,希望能让自己暂时当一个代理的齐王。”

  “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韩信的使者来到荥阳后,刘邦一看韩信的来信,勃然大怒。”

  “但在张良的劝谏下,刘邦也明白了当前的形势,不得不派张良前往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又把韩信的全部人马调回刘邦那里。”

  “公元前203年,刘邦对项羽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

  “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

  “楚军兵疲粮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

  “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各不相犯。”

  “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

  “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看出了项羽腹背受敌的处境,便与陈平一同劝谏刘邦。”

  “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

  “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

  “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围困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

  “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朱棣:多亏了张良,否则刘邦大肆分封六国后裔的话,也不可能有一统天下的大汉。

  那时刘邦为了削弱项羽的实力,在手下的建议下,想要分封六国后裔。

  还好张良及时赶到,用八个缘由阻止了刘邦。

  商汤有把握可以置夏桀于死地,你刘邦今天能够置项羽于死地吗?

  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所以还封殷的后代于宋国,那是周武王有把握能得到殷纣的人头,你刘邦今天能得到项羽的人头吗?

  周武王进入殷都后,曾在商容住过的里巷口表彰他,曾把箕子从监狱里放出来,而且给比干重修了坟墓。

  你刘邦今天能够去为圣人修墓,去为贤人的里巷口表彰,到那些智者的门前去表示敬意吗?

首节 上一节 372/4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