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470节
这样的学说,与孔子的成仁、孟子的取义大相径庭。
成仁取义是好,但儒家的仁政并不适合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所以儒家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虽然仍为诸侯们所认同,却难为诸侯们所实施。
反之,邹衍的学说要么解释政治盛衰的自然奥秘,绕来绕去,令人眼花缭乱。
要么推论地理空间的广阔无垠,大话连篇,使人信以为真。
这样的学说,对于统治者们当然就特别富有吸引力了。
关于大九州说,在邹衍看来,天下是由四圈海陆构成的。
居中的大陆是第一圈,环绕这块大陆的裨海是第二圈,裨海与大瀛海之间的八块大陆是第三圈,最外围的大瀛海是第四圈。
按照邹衍的推法,天下、海内、中国的比例关系是。
天下九倍于海内,海内九倍于中国,中国分为九州,即儒家的大禹九州。
大九州说促进了古代帝王的开疆拓土与古人的交通海外,在当时虽然无法进行验证。
但毕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激发了古人探索海外的热情与地理视野的拓展。
自从邹衍的大九州说出现以后,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就一直被沿用下来。
神有不可思议的意思,而州本意为水中可居住的陆地。
如此,神州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神奇的陆地之义。
赤代表方位,指的是广义的南方。
到了战国时代,邹衍把五行观念与阴阳八卦、四季五方以及颜色等连成一体,也就是阴阳五行说。
在这种学说里,南方为火,颜色为赤。
简而言之,赤县就是南方的县。
其次,县又代表国土,指的是天子直辖的地方。
因此,赤县神州的意思就是南方的国土、神奇的陆地。
从来都自认为位居天地之中的中国,在邹衍这里就变成了南方的国土。
这正是邹衍大九州说的勇敢之处,是邹衍对传统说法的挑战。
在邹衍所构筑的宏大世界里,没有儒家大禹九州的位置。
儒家的九州中国,邹衍也不以为然,而另为中国起了一个赤县神州的名号。
从方位上看,邹衍的赤县神州位于东南,这就打破了中国居于天地之中的传统定位。
也就是说,邹衍把赤县神州放在了位于中间的那个大九州的东南,而不置于正中。
赤县神州位于东南的客观定位,充分反映了邹衍博大开放的地理观。
它与儒家狭隘封闭的内陆地理观——中国位居天地之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更为难得的是,邹衍没有探索中国之外的世界,能提出大九州说属实了不起。
第329章 先秦:儒家创立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说是有百家学派,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并不多。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
随着最后一个学派阴阳家的结束,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自然是被苏晨提到的八大家,愁的则是那些没能借此机会扬名的学派。
“诸子百家有影响力的八大家就介绍到这里,现在主播回答孔圣人的问题。”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中华两千年历史的演化,走过了五个重要的的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儒家的创立,汉代的独尊儒术,宋代的程朱理学,明代的阳明心学,以及清代走向低谷。”
浩浩华夏史,悠悠五千年。
王朝更替不断,唯儒家思想常在。
纵观儒学的历史发展,有低谷也有巅峰。
儒家思想曾经长期作为中华民族的正统思想,既是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也是民间社会普遍奉行的思想。
过去,佛家和道家在官方和民间也有一定影响力,但终归没有像模像样地成为朝廷官方思想。
现如今常常说的文化自信,与儒家思想文化是分不开的。
“儒家发展的第一阶段,先秦时期儒家创立,儒家思想发端和初步形成体系。”
“儒家思想的积淀深厚,经历过漫长的变迁。”
“到春秋的孔子时代,算是已基本成为一种独立的学派,成为诸子百家的一员。”
“早在西周时,周公姬旦等政治家就提出了有德者居之等思想,儒家思想开始发端。”
“周公等人认为,君主能握有天下,是来自上天的眷顾。”
“为了回报上天,君主必须以德治国,以德修身,善待祖宗,保护臣民。”
“德在位在,无德则会被上天抛去。”
“这个起步很高端,理论基础比较厚实,一开始就把个人命运与上天勾连在一起。”
“大约过了五百年,孔子和他的弟子继承了前人学说,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
“一开始并不十分系统,也谈不上很精细,但是框架和脉络已经形成。”
“孔子出身没落贵族,青年时步入鲁国政坛,并开办学校招收弟子。”
“在鲁国政坛沉浮多年的孔子不能为鲁国权贵所容,不得不出走,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在离开鲁国十四年,游历数個国家后,孔子仍不能获得机会施行自己的政治理念。”
“孔子最终回到鲁国,在家乡编订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孔子的影响极大,在古代被历代王朝以及知识分子尊崇为圣人。”
“在其死后的两千多年里,其形象被逐渐神圣化,成为儒家文化的象征,被尊为至圣先师。”
“其所编订的六经,也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经典。”
“孔子生平与学生们的对话被编成《论语》流传至今,其思想被后世奉为士大夫为人处世的准则。”
孔子:儒家能够历经两千年岁月,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儒家从创立一直到清朝的没落,如此漫长的岁月,他不禁感慨万千。
曾几何时,他的儒家学说并不受各诸侯国君主待见,认为儒家思想对争霸天下毫无用处。
可不曾想,儒家打败了道家、墨家等当世显学,一直想到了最后。
虽说最终还是走向了没落,但能够历经两千年风霜,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儒家能有如此傲人的成就,最大的功臣就是大汉朝的董仲舒了。
要是没有董仲舒给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就没有历朝历代帝王把儒家思想当做治国理政的根本。
如果他所料不错的话,儒家思想在大明王朝发展到了顶峰。
提出阳明心学的王阳明既然能够被世人称为圣人,那就足以说明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把儒家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非常好奇,阳明心学究竟讲了什么内容,竟然能让王阳明与他并称为圣人。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这个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
“不过,四书五经并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条理清晰,结构分明。”
“基本是语录体,鸡零狗碎地这一句那一句。”
“有时还会重复,有的还举例子讲故事。”
“好在,它们的中心思想是比较突出的。”
“说来说去,说的都是一件事。”
“如何正心?如何处事?如何成才?”
“围绕这三个中心,孔子和他的弟子总结出了最核心的内容——仁。”
“仁者爱人,爱自己也爱他人。”
“这样才能成功,才能走得更远。”
“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忠,一个是恕。”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想要成才成功,就要理解别人、支持别人成才成功。”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实际上,这两句话看似好理解,但没有那么好把握。”
“孔子的弟子曾子对儒家思想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写的《大学》是儒家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对人的成才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具体的路径。”
“一是三纲领,即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明德,修养德性。”
“亲民,与人和谐相处。”
“至善,做最好的自己。”
“二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学习实践。”
“致知,丰富自己的知识。”
“诚意,诚恳做人。”
上一篇: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
下一篇:大秦:七星灯续命,令祖龙永生